瓷器鉴定教程多少钱一次,雍正青花瓷器鉴定技巧?

1 鉴定雍正青花瓷器需要相当的专业技巧和经验,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容易。2 鉴定雍正青花瓷器需要熟悉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同时还需要考虑瓷器的纹样、器形、釉色、胎体等多个方面,这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判断。3 除了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技巧外,鉴定雍正青花瓷器还需要认真观察和比较,以及借助各种专业工具进行检测,如显微镜、紫外线灯等。4 鉴定雍正青花瓷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判断和分析,准确性较高的鉴定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

瓷器鉴定教程多少钱一次(雍正青花瓷器鉴定技巧)

许达生瓷器鉴定方法?

一、看器型

许多瓷器都是有时代特征的,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壶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烧制;但洪武梅瓶口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瓷器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个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看胎质

鉴别胎质要从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质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质较为洁白、精细。

三、看釉面

观察瓷器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

第一类,使用过或者陈设过的瓷器,上面的痕迹和年代感是现代仿品无法触及的。

第二类,从未使用过的瓷器,上面没有使用过时属于“库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关泽也是柔和的,有一种自然的“韵光”。

第三类,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时间太久,釉面表层收到化学侵蚀,形成了吃土的现象,釉面发乌,用放大镜看能看见很多吃土的土斑。

四、看釉泡

看釉泡主要是看白釉层部分,而不是色釉层。因为古时候的柴窑和现在的气窑烧制出来的气泡是截然不同的,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五、看纹饰

纹饰特征表现在题材、彩料、画法等方面。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此外,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看青料

青料指制作青花瓷所用釉下彩料。青花瓷是明、清主流瓷,各个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是有准记载的,而不同青料的呈色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由于青花五彩和斗彩瓷也都要使用青料,故而青花的呈色来为彩瓷断代。一定要注意区分凝聚斑和铁锈斑。

七、看底足

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之说,研究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瓷器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十分重要,很多工艺都可以作为断代的工具。比如元代工匠在修理足处理时,是先挖后削,一般是右手握削刀,由外向内,是按逆时针方向操作的,在器胚上会留下螺旋痕迹,于中心收刀。

八、看款识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瓷器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

崔凯的鉴定水平怎么样?

华山论鉴笔者每期都看,说说自己看法。

鉴定是知识储备加眼学,中国地大物博,文物和民俗东西很多,鉴定专家也好,店主也好,观察员也好,要学习和认识的物品很多,要不然分什么这类专家,那类专家,就是在一个门类中研究透彻,从出土报告,到世界各博物馆观察中国各时期的文物特征和制作工艺。好在华山论剑鉴的专家,店主都是从一线而来,有实战经验,也有理论基础。电视台用三方立场作证,笔者是特别敬佩,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观察员水平也很高,也是一线搞考古研究人员,学者,笔者特别赏识。

至于说瓷器鉴定专家崔凯,笔者认为在鉴定上是认真的,中肯的。不是大家所说的伪专家,我们从收藏中就事论事,不能意气用事,信口开河,如果专家都是伪专家,那大众还会相信谁呢?就是故宫专家在电视台鉴定,你也会说成伪专家。

藏家从来没有在自己藏品中找找问题原因。你对自身藏品有自信吗?没有。个人钻牛角尖没用,固执没用,许多藏家就是一个保管员,根本不去自己研究,只会拿给别人看,别人说对,你就对,别人说不对,你就寝食难安,这是大众普遍心态,为什么?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的,心疼。殊不知藏家往往喜欢听好话,就会往往中计,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五大窑为什么会满天飞,造假者就是抓住买家心态一夜暴富心理,而买家往往心存侥幸,花小钱收了许多这样的物品,以为自己发财了,就死扛,其实,这就是死结,只是没有正确认识五窑的稀缺性,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还悠然自得,用当下的一句时髦用语:就是在自虐,自淫。

在艺术品收藏上,我们永远都是学生,学无止境,新出现的,新发现的新生事物就是专家,藏家都需要消化。不然就是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也不是科学态度。最后说一句:笔者相信崔凯老师,我们虽然并不相识,相信华山论鉴。

附图说明:图片是笔者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