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的瓷器显微镜,为什么网上有很多明粉?
“明粉”和“清粉”往往是一起存在的,谁也离不开彼此(当然”明粉“可能更极端一点)。
各个朝代都有粉丝,秦粉、汉粉、唐粉比比皆是,但要说各种搞事的能力还真比不上“明粉”和“清粉”。我觉得“明粉”大多都不是明粉,更像是一帮子读了点野史便到处卖弄的”明黑“(其实这就有点不尊重人家真正的黑粉了,真正的黑粉一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从不刻意的抹黑),再多一点可能就是还读了本《明朝那些事儿》。至于“清粉”嘛就更加不可理喻了,固然有清朝前几位皇帝巩固边疆,奠定如今中国的版图的功绩,但是一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耻辱谁也洗不了。
好像有句话这么说来着:一粉顶十黑。有一些个粉丝,把野史小说当正史读,道听途说便到处开喷,真正的历史爱好者讨论历史,必然是客观的看待(虽然有的时候真的很不爽)。我也在网上和一些人讨论过宋朝、明朝和清朝等,给我的印象就是明粉真的很”暴力“,“清粉”真的很无耻。
附图,明朝那些事儿。
我就想问问那些”明粉“有多少人把一本小说(此处特指”明朝那些事儿“)给读成历史了。“明粉”和“清粉”之间为什么这样呢?我觉的他们有几个争论的要点:
1.”崖山之后无中华“,
这话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但可以肯定说这话的人很阴险。当年蒙古人灭亡南宋建立元朝,却因残暴统治使得天下大乱,朱元璋在乱世之中建立了最后一个汉民族的统一封建王朝,但是明朝却亡于满族的清朝,所以“明粉”和“清粉”就这件事也能掐的你死我活。
这件事要扯到“元清非中国论”的观点上来,我发现网络上这么说的人不在少数,估计有很大一部分是民族分裂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者(传说中的”皇汉“???)。明朝一个汉民族王朝,处于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起的政权之间,从”华夷之辩“看明朝是正统,元、清则是蛮夷统治。这种论调还会有人捧臭脚?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从西方传来的概念,能把它生搬硬套到古代封建王朝时代吗?我们应该清楚是中华文化统一了各民族,不能以简单的血缘、地域角度来看待封建王朝。
在这件事上,”明粉“张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闭口”不称臣、不赔款“,我只想说你都被打得灭亡了,谈这个有屁用。谈到文人气节,明朝和清朝时代有气节的人有几个?朱元璋刚建立明朝就杀得血流成河,至于朱棣夺掉侄子的皇位、弄了个前所未有的”株十族“”瓜蔓抄“,其他的就不说啥了。
2.闭关锁国,使中国错失发展机会,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待到19世纪的时候就只能任人宰割,这是”明粉“抨击清朝的一大观点,但是最先实行”海禁“政策的不是清朝而是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以后皇帝独揽大权,是封建专制的巅峰,为了巩固统治又大兴”厂卫制度“、禁锢思想、加强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可以说中国的衰落从明朝就已经开始,在万历朝新战争中,明军的火器相比日军已比较大的差距,而在明朝初期军事科技并不落后于西方,等到文艺复兴之后就被欧洲所反超。而清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汉人反抗也效法明朝闭关锁国,在”清粉“眼里,清朝本质是一个繁荣的大帝国,造就了”康乾盛世“,但是我们都清楚在盛世之下都是什么。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明粉”和“清粉”一样恶心。
3.丧权辱国
清朝的丧权辱国就不用黑了吧,所以”清粉“在这个问题上很心虚;但要说”明粉“来吹,我就
问你哪来的底气,”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赔款“,除了”不和亲“是真的外其他真没看出来,一个把政权拱手相让于异族的朝代吹什么。
看历史还是应该客观的对待吧,明清之间的问题都是一脉相承的,你黑哪个都是在黑你的智商。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理性交流,欢迎各位讨论!!!!!
请问如何鉴别檀香的好坏?
檀香木鉴别:绿檀密度在檀木中居中,置于水中紫檀木在最下面,绿檀木在水中,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着。
在密闭的薄膜下还会在木材表面形成晶莹剔透的絮状结晶物,这是因为其含有丰富有机质无法挥发而成结晶物,只要将密封的薄膜打开,絮状结晶物遇风逐渐消失。大叶紫檀:蔷薇木,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紫褐色,褐纹较宽,脉管纹粗且直。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棕眼。小叶紫檀:紫檀木,俗称小叶檀;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小叶檀细分为:牛毛纹小叶檀,檀香紫檀。檀香紫檀为上品木质极细,易出光泽。“金星紫檀”不能算一个特殊品种,至少在本质特征上与其他紫檀无异。“金星紫檀”在外观上与其他紫檀的区别在于:其切面上可以看到丝状的亮晶晶的淡黄色物质排列,若隐若现,如满天星斗般,有的极像是瓷器中的兔毫,充满情趣。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这种淡黄色的物质发出荧光色。一种看法认为,“金星紫檀’’中的金星是沉积在树木管孔中的矿物质,紫檀若是生长的地方的地下水富含矿物质,那么它在生长的过程中将水中的矿物质沉积在体内,就有了丝丝金星;另一种看法认为,“金星紫檀”中的金星是木质本身腐烂的结果,这种金星是紫檀本身腐烂物质和树脂的结合物。用酒精棉球在木头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也可以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和田玉如何鉴别?
对于很多新手玩家们来说,都希望能找到一种既简单又可以准确判断和田玉真假的方法。
那么,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呢?
小白说玉——今天,小白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秘一下。
首先看图:
这些都是市面上常见的鉴定方法。
一、 刻划类——用刀划、用牙咬
原理:从硬度上去区分。和田玉的硬度比较高,而有些石头、玻璃硬度要低些,用刀就能划动。
摩氏硬度表
解释:刻划类的鉴别方法多数只适用于低端造假的鉴别。和田玉摩氏硬度达到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但现在很多仿料会选择一些硬度高的材料(比如硬度为7的玻璃),同样不会留下痕迹。
拿小刀在和田玉上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
拿小刀在玻璃上(这个是人工合成材料,仿翠青和田玉的)划一下,也没有留下痕迹。
而且,这种方法也不实用。没见有谁出去买个玉还带把刀啊……显得多不专业。就算你真的带出去了,商场也不会让你划的。
二、 烧头发
原理:热传递原理。玉石是热的导体,导热性非常快。
解释:“烧头发”简单来说,就是将头发绑在和田玉上,用火去烧,烧断为假玉,烧不断为真玉。是不是觉得超神奇?但这种方法就是用来糊弄不懂玉的人的。
烧发辨玉并不能辨别真假。只要表面光滑,将头发丝绑紧,很多材料都可以让发丝烧不断,像玻璃、不锈钢等。
新疆和田籽料,头发没有被烧断。
我们换一个手电筒,金属,头发也没有被烧断。
再换成人工合成的玻璃,头发还是没有被烧断。
三、 舌尖鉴别法
原理:据说新疆人在以前辨别籽料都用这招,但并不清楚有什么依据。
解释:这个鉴定方法真是有点儿让人一言难尽……通过舔一舔来辨别是不是籽玉,如果是籽料的话会有涩的感觉。玉有涩感是有道理的,但是你随便从地上捡一块石头来舔也会凉凉麻麻的啊~而且你愿意去舔一块石头吗?
四、 听声音
原理:和田玉的结构比较致密,所以碰撞的声音确实很独特,但这需要大量的经验才可以。
解释:“听声音”这种方法我们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古人有“玉石之音”一说,拿两块玉对敲几下,声音应该是清脆、洪亮的。但这种方法对于新手来说并不适用,就像听钢琴一样,如果你不懂的话,不会知道钢琴的哪个音是不是不对。
而且,和田玉的硬度虽然很高,但也是比较脆的,两块玉对敲很容易对和田玉造成损伤。
两块玉石敲击,听声音。
五、 手摸法
原理:由于和田玉独特的导热特质,所以刚入手的和田玉是比较凉的,而且和田玉有压手感。
解释:“手摸法”是一种很考验经验的鉴别方法,要有感觉才能判断。小白自己试过用玻璃球作对比去辨别温度,确实很难。从压手感上来说,即使手感上不差,也不能断定它是籽料,俄料、青海料或者山料。
六、 测密度——一杯水、一个电子秤
测密度,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法。(终于说到一个靠谱的了!)
计算公式是:ρ=M/V
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田玉的密度为2.90~3.15。低于或高于这个区间,都不是和田玉。
这种鉴别方法比较灵活方便,虽然在精确度方面有所欠佳,但并不影响对玉石的判断。
一杯水和一个电子秤,测密度。
玉石要全部浸于水中,且不能着杯底。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可以看出,市面上流传的鉴别方法大部分都不能有效的对和田玉做出鉴别,或者只能识别一些低端的造假。小白在这里想要提醒大家,和田玉的鉴别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并没有什么捷径可寻,关键还是要多看多学。至于市场上那些广泛流传的鉴定方法,可借鉴,但绝对不可以盲目相信。
什么是鱼仔纹?
鱼籽纹不仅在瓷器上有,金银器上的鱼籽纹是一种装饰手法,唐代金银器工艺精湛,鱼籽纹繁复而不乱,有的是錾刻的,也有炸珠的等。下面发图参考
检测瓷器用什么显微镜好?
首先,不是选哪个品牌,而是要选显微镜的种类,观察瓷器得用体式显微镜。检测瓷器一般用的是手提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好的应用区间是50--80倍,倍数略高,镜下视物不清晰,所以一般都是选择这个区间的倍数,50倍最常用。
其次,是你的预算,要在你的预算范围之内选择适当的显微镜。
最后,才是显微镜的品牌。
显微镜这个东西,便宜的有几千的,贵的几十万很正常,在你的预算范围之内,性能可靠,才是首选,可以考虑国产,也可以选用进口。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