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带瓷器鉴定综艺,高古瓷允许私下交流为何不能不许拍卖?
高古瓷为什么同样在中国的国土上,香港能拍卖,内地就不能拍卖,而且容许私下交易,包括青铜器,那是因为不管你怎么流动都在国内。
国家为了保护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物,唐代以前的文物不准上拍卖行,明代以前的文物不准出国,可以在国内拍卖。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拍卖一般明清和民国艺术品。
高古瓷是中国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不管它是精品还是普品,普遍看精品瓷器在民间并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是在机构里和民间博物馆,普品可能大众手上有一些,在国内流通国家是容许的。
国家鼓励古玩市场有序的开放交易,藏友交易是有保障的,国家也鼓励私人建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只要不是盗墓得来流通的都是合法的。图文说明:笔者收藏。
艺术品市场将全面回暖吗?
艺术品市场将全面回暖吗?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艺术品市场将全面回暖吗?
艺术品市场若要全面回暖而且不重蹈“经济知识”靠“蒙、猜、估、赌、撞大运”的瞎玩、瞎闹、瞎折腾的覆辙,要走上“知识经济”的康庄大道和金光大道的话,就必须率先统一整个鉴藏界的“度量衡”,以鉴藏界全行业、全中国、全世界都统一、通行、通用的鉴定依据、尺度、标准、规则、程序、结论和责任来一统江湖。
惟其如此,方能荡涤“学腐帮”“技腐帮”“师腐帮”的邪恶、丑恶与罪恶,铲除源自小农意识、小农经济、小农常识的狭隘、自私与偏执,遏制无视历史、无视真理、无视规律、无视科学的强词夺理、胡说八道和信口雌黄。
只有彻底扫清了“经济知识”无能、无知、无识、无道、无德、无耻的理论基础、技术支撑和实践残余,确立了鉴藏界全行业、全中国、全世界都统一、同一、通行、通用的鉴定依据、鉴定尺度、鉴定标准、鉴定规则、鉴定程序、鉴定结论和鉴定责任,艺术品市场全面回暖才成为可能,艺术品市场“知识经济”的春天才会真的来临。
否则,艺术品市场即使全面回暖,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仍然充斥着“经济知识”的腐朽与邪恶气息,市场回光返照般地回暖一下后,又将重蹈尔虞我诈、利益至上、坑蒙拐骗的覆辙而陷入自我衰退之中而不可自拔。
上几件艺术品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乾隆无款神级臻品脱胎漆器外橘红内橘黄子母口12瓜棱南瓜式盖盒。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神级臻品五彩黄地折枝花鸟纹小斗笠杯。
如果王刚在鉴宝节目里砸的东西是真品?
随着古董和文物收藏的升温,形式多样的鉴宝栏目逐渐兴起。从最早的《鉴宝》,到后来的《寻宝》、《华山论剑》、《一锤定音》、《华豫之门》和《天下收藏》等等,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度。
在这些栏目中,会邀请知名的专家和演员出场,对于各类参品评头论足和指点江山。由于风趣幽默的对话和台词,由于背后蕴藏的历史和文化,更由于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叫价,让这种鉴宝类栏目长期霸屏。
期间,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天下收藏》就成为了这些节目中的翘楚。其最大的特点和卖点就是“去伪存真”,每一位出场的持宝人都会与节目组事先签订免责声明。合约中明确规定,若专家组鉴定为赝品就当场砸毁;若专家组鉴定为真品就颁发证书并做出估值。
在2012年10月28日播出的那期《天下收藏》中,一位来自河北省的收藏爱好者付常勇带着一对“甜白釉压手杯”出场。节目中,他坚称是真品并请专家做出估值。
结果,在场专家做出了“暗刻龙纹生硬呆板,胎质过于粗杂,明显不是永乐或宣德胎”的评判,鉴定此物为赝品。于是,主持人王刚根据节目的规则和流程,拿起“护宝锤”后当场砸毁。
付常勇当时就凌乱了,他拒绝接受这样的结果并带走残片去找其他机构鉴定。经过仪器的分析,多家机构都表示此物是真品,乃明朝永乐年间青花瓷中的稀有精品,估值两亿人民币。
盛怒之下,付常勇将王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一并告上了法庭,引爆了“王刚误砸宝物”的消息。
不过,付常勇并没有获得这场官司的最终胜利,两审均败诉了。因为,他和栏目组事先签订了《天下收藏藏品鉴定约定书》及《藏宝人承诺书》,明确只要在场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定为赝品后,就应该被砸毁。
官司虽然打完了,但事件并没有平息。针对《天下收藏》中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人就表示,节目中砸掉的赝品虽然不少,但也不乏漏网的真品。而且,有的赝品也属珍品,也有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积淀,就这样被砸毁的确惋惜。
针对方方面面的质疑,《天下收藏》制片人韩勇则表示邀请的鉴赏团队非常权威,虽然在节目中只有几个专家亮相,但背后却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作为支撑。
对于这种解释,公众显然并没有真正认同,使得《天下收藏》和王刚的口碑都出现了直线下降。不得以,《天下收藏》在2013年进行了改版,虽然依旧继续鉴宝,但王刚离开了,“护宝锤”消失了,砸宝环节也取消了。
随着公众猎奇心理的减弱,越来越理性看待文物的价值和价格,这种鉴宝类节目终于不再长期霸屏,渐渐的销声匿迹了。@文史不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