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民窑瓷器价值,中国五大民窑介绍?
中国古代瓷器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1、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2、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3、官窑: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代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
瓷海明珠三晋名窑孟家井窑价值如何?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被誉为“三晋名窑”的孟家井,为啥神龙见首不见尾?
(谢邀,本文约990字,阅读需时4分)
200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展览,上承东汉,下至明清的众多瓷窑中,选取了140个古代著名窑址参展,山西孟家井就窑赫然在列。在现如今的孟家井村,仍然有瓷窑和大量的瓷片散布,它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榆次窑真身。
1、历史的风烟明明位于太原,为何要叫榆次窑?古时孟家井归属榆次县管辖,榆次归太原府管理,故所有文献中都将孟家井称为榆次窑。这座窑口创烧于宋代,盛行于元、明,规模不小,直至清末、民国仍在运行,有三晋瓷都的 美誉。
明初《永乐大典》载:瓷窑在榆次北六十里孟家井,按《晋阳志》云,窑五十座。在孟家井村附近的窑神伯灵庙中,存有明弘治年间一通碑,铭载着“榆次县之北六十里有乡曰孟家井,居民大约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的历史。
1959年、1962年,山西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这里进行发掘,基本弄清了古窑的历史轨迹,厘清了金元之际太原、榆次一带的瓷窑脉源,遗址在1965年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2、窑口特色孟家井附近的瓷土和煤矿是烧造瓷器的基础条件,虽然《景德镇陶录》也提到这里唐代便已产瓷,但从发掘看,尚未有唐代实物出土,而“土粗质厚而古朴”是其一大特征。
从调查看,瓷片主要堆积在村北和村西,面积约三四亩,器型以民间多见的碗、碟最多,罐、灯、钵、枕也有,黑、白釉多,少量青、紫釉,基本是采用叠烧法,即一层一层的高高摞起来烧造,节省空间,碗底常有刮釉痕迹,此为金代创造的新方法,盛行于北方诸窑。
应该说,孟家井窑以黑釉、白釉最多,白釉白中透黄,叠烧痕迹重;黑釉数量较少,有印花装饰。瓷窑的装饰方法十分丰富,有最古老的绳纹,也有宋金流行的菊花、牡丹、莲花、文字,精彩的白地黑花瓷多为大写意手笔,而兔毫、油滴、绞胎瓷器几样则非常罕见,制作精良,是榆次窑最具收藏价值的瓷器品种。
3、哪里能看到榆次窑精品?孟家井瓷器既然是北方瓷系的一朵奇葩,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山西博物院中均有入藏,如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金代白地黑花玉壶春瓶,在弦纹间留有“榆次县孟家井烧来的胡壶如有不*”,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标明产地的榆次窑珍品。此外,太原的山西博物院也有白地黑花诗文枕等几件真品展出,爱好者可前往欣赏。
关注【亦文亦物】看更多顶级古建、古迹艺术、人文知识请各位老师看看什么年代的?
你好。你的这两只青花盘从纹饰来看,我们叫做灵芝盘,无论是工艺、胎釉、青花发色等各方面都是一眼老的,是典型的清末民窑实用器,也就是老百姓家里盛菜的普通盘子,十分开门。这种清末的民窑青花瓷存世量极大,而且时代特征明显,市场价一般不高,这一对也就一百多块钱。
目前市场上这样的清末民初民窑青花瓷比较多,是瓷器普通市场的主流,纹饰主要有灵芝、花篮、鱼、双喜、缠枝莲等,胎质和画工普遍比较简单粗糙,是当时民间十分普遍的生活用品。有的甚至在如今的农村都还有人当成吃饭的普通盘子在使用,也是下乡铲地皮的朋友最容易收到的老瓷器了。
一般来说,瓷器分为实用器和文房用品以及观赏器三大类,这三种瓷器以观赏期价值最高,其在制作过程中就会使用好材料和好工匠,所以在当时也会价值不菲。而文房用品相对而言价值要低一些,其次就是实用瓷器,尤其是民窑的实用瓷器,就算到宋代价值也不是很高。就算是民窑的瓷器,也会有一些精品的,这是目前瓷器市场比较走俏的种类,尤其是其中的观赏器和文房四宝。
目前处于瓷器市场最底层的就是这样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民窑实用青花瓷,到处都能见到,一般几十块钱一只,其中纹饰漂亮的价格高一些。不过,随着今年一线货源枯竭,这样的清末民国民窑青花瓷也会慢慢上涨的,不过市场空间并不乐观,毕竟属于粗瓷。如果玩瓷器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到代的画工和胎釉好的民窑,是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的。
怎么区别民窑汝瓷和官窑汝瓷?
【文藏来答】
我想谈谈自己对官窑汝瓷特征的一些认识。
1.官窑汝瓷是一种形制典雅、古朴,具有高贵气质的古代艺术品。主要,装饰有龙、凤、铺首、动物(狮子、象、羊等)、弦纹、鼓钉、镂空、荷花、花口等十分丰富,有些器型具有仿古青铜器特征。
2.官汝瓷的制作工艺并非只是手工拉坯,而是多采用模具成型,因此可以制作出尺寸、样式完全一致的两件器物。
3.官汝瓷是薄釉薄胎,胎加上两面的釉也不过2--4毫米。
4.官汝瓷是内、外、底施满釉,而且釉施得非常均匀,几乎无流淌痕迹。
5.官汝瓷全部是支钉烧制,一般少为3枚多达6枚,较大且薄者最多不超过9枚,支钉很小,有芝麻形和小圆形两种,支钉颜色也有黑、白两种。
6.官汝瓷的开片多为蝉翼纹或冰裂纹,有的很浅需仔细观看,但几乎没有不开片的。
7.官汝瓷一般都有缩釉现象,器物上常留下缩釉形成的凹陷小斑点,也称“棕眼”。
8.官汝瓷的气泡稀少,好似晨时之星,稀疏分布,在带有光照的放大镜下,较为明亮。
9.官汝瓷在显微镜下观察,釉中有时可看到蓝、黄、白等细小颗粒,不知是不是人们所说的玛瑙末痕迹。这些色粒不一定在同一器物中同时存在。
10.官汝瓷的釉色已知的一般为天蓝、天青、粉青、豆青、月白等色。
11.官汝瓷的釉质为乳浊釉,表面无光亮感,有亚光的感觉,手感光洁润泽,有玉质感,擦拭后表面似有一层温润的包浆。
12.官汝瓷的胎土颜色白中有灰,可称香灰胎,胎土细密,渗透性强。釉薄处可隐约看到泛出的胎土颜色。
13.官汝瓷由于胎薄釉薄重量较轻,而且北宋汝瓷一般无大器,通常高不超过30厘米。
14.官汝瓷传世品极少,出土器一般有橘黄沁色或白色钙化斑点。
以上看法一定有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只作为藏友们在欣赏官窑汝瓷时的参考。希望这些汝瓷能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使它们能真正体现应有的文物价值。希望有一天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汝瓷命名的博物馆,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汝瓷集中起来供后人观赏,供专家研究,成为人们认识汝瓷了解汝瓷的基地,成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骄傲。
宋朝湖田窑的碗值多少钱?
北宋还是南宋的,北宋应该接近万元;南宋的做工精致,应该上万是没问题。至于这种平民百姓用的碗,两宋的价钱应该差不了多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