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总结,郎窑红瓷器该如何鉴赏?

【文藏来答】话不多说,看图!

康熙时期出现了以督窑官的名字命名的窑——郎廷极与郎窑

清康熙 郎窑红釉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蒜头瓶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江西巡抚郎廷极曾于康熙四十四年(一七〇五年)到五十一年这八年内主持御窑场工作。与郎廷极同时代的康熙朝诗人许谨斋在《郎窑行·戏呈紫衡中丞》中称赞道:「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闲程艺事,地水风火凝四大,敏手居然称国器,比视成宣欲乱真,乾坤万象归陶甄,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 故宫博物院藏

朗窑红釉属高温铜红釉,特点是仿宣德宝石红釉,色泽深艳,猩红如牛血,透明的红釉上里外开片,并有放射状细丝满布其间,俗称牛毛纹。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红釉亮而透明,自然向下流淌,到足边戛然而止,又有「郎不流」的说法。口沿一周发青白边,俗称「灯草边」。朗窑红釉的施釉技巧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釉瓷器的底部都是泛黄的「米汤底」或者是泛青不匀的「苹果绿底」。民国初年,为迎合欧美市场的需求,生产了一大批郎窑红釉仿品,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现代仿品也很多,其釉多浓红发深,且器形相差很远。

清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底乾隆御制诗 故宫博物院藏

总而言之,康熙朝瓷器的鉴定思路是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看好书,从宏观上了解器物产生的客观条件;看实物,从微观上观察具体器物的存在形态。看各大博物馆的展品,有机会的话到各地的文物部门观摩学习。

清康熙 郎窑红釉凸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凸弦纹瓶 器底釉色为浅绿色 故宫博物院藏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有相关的出版物,对器物的造型、线条的把握可以通过看图录来加深印象;对胎土的把握可以通过观察残片来解决,康熙朝瓷器残片的观察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胎土的粗细、色泽,釉的厚薄、亮度一览无余。反复搓磨瓷片,凭触觉也会传递一些真实的历史信息。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瓶 器底釉色为米汤色 故宫博物院藏

要特别重视流传有序的博物馆藏品以及有明确考古依据的出土物和有打捞记录的出水物,传世、出土、出水的康熙瓷器作为有明确出处的历史遗物,是学习鉴定的原始资料,它传递给我们的是历史本真的面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该文章摘选自《紫禁城》杂志APP,欲知晓更多藏品故事请前往应用商店下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瓷器鉴赏总结

可以晒一晒你收藏的精美567瓷器吗?

汪帮宏说567:依然金贵的建国初期胭脂红瓷器

建国初期建国瓷厂胭脂红茶杯 古红堂藏品

谁给起的胭脂红,这一抹红惊艳了多少人的梦。怪不得2019年一件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碗拍了8720万元的天价。清代的胭脂红瓷器很贵,那么建国初期的胭脂红瓷器还值钱吗?且听我分解。

清雍正款胭脂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一、景德镇建国瓷厂景德镇建国瓷厂前身为明、清皇家御窑厂。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决定,将没收的原江西瓷业公司筹建国营瓷厂。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 1952年10月27日,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颜色釉瓷的企业,主要产品有高低温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

景德镇建国瓷厂

二、胭脂红瓷器历史胭脂红创烧于清康熙末年,成熟于雍正,盛于乾隆,乾隆之后不见烧造,晚清民国恢复生产。因之色颇似妇女化妆用的胭脂故而得名。由于它是以金为着色剂并从欧洲传入,又称为金红或洋红。胭脂红瓷器因材质金贵、制作考究、釉色可人、存世稀少,受到藏家追捧。

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三、建国初期胭脂红瓷器的市场潜力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是由它的年代、材料、工艺和珍稀程度等决定的。比如,建国瓷厂初期的单色釉产品,虽然在年代上无法与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相比,但在其它方面差距并不明显。据建国瓷厂的一些老师傅回忆,初期的一些产品并没有投放市场,而是专门为中南海、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委招待所烧制的,用的是最好的瓷土、最好的釉料、最好的师傅、最好的工艺,其讲究程度不输给晚清官窑,因此有建国官窑之称。

建国初期建国瓷厂胭脂红鹤纹祥云杯 古红堂藏品

就拿这件建国初期胭脂红瓷杯来说吧,胎质细白,釉面粉红淡雅,工艺考究,纯手工制作,溧粉鹤纹、祥云纹准确生动,非一般人所为。“景德镇制”篆书款规整、清晰、青花发色浓艳。这些特征都表明,它是难得一见的藏品,再加上胭脂红釉料的金贵和烧制难度大,拥有一件精品确实不容易。请不要小看建国初期胭脂红瓷器,它的未来升值空间可期。

建国初期建国瓷厂胭脂红鹤纹祥云纹杯 古红堂藏品

作者简介:

汪帮宏,古红堂主人,徽商后人,古陶瓷收藏鉴赏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曾为工信部和清华大学主编并主讲了《古陶瓷窑口知识》和《古陶瓷鉴赏与投资》培训教材。曾应邀在全国政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宣讲陶瓷文化、茶文化、香文化、宋代文化和《红楼梦》文化。2012年被北京“西城讲坛”评为最受市民欢迎的十大专家讲师之一。撰写的、《茶具收藏风靡当下,投资升值可期》、 《汪帮宏:未来高古瓷价格回归将是大势所趋》以及《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等文章先后被近万家媒体、网站转载。

清乾隆珐琅彩胭脂红山水纹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的鉴定方式是什么?

亲爱的收藏爱好者,老天爷赐给我们五官六窍,就是让我们体会这个大千世界,就是让我们感受一下人世间的最美好的东西,普通人都知道,衣食住行,饭菜好吃吗,你自己尝尝味道,酸苦甘辛咸立马分明,如果人家再介绍,说多少好话,就是吹嘘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厨子做的,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好吃就是好吃,不用别人教你,你妈妈生你下来,你就是一个天生的美食家了,让别人跨三跨四,完全没有必要。衣服也是一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看看国内国外的时装秀,就是让你自己感觉的,喜欢不喜欢一件衣服,穿上,立判分晓,漂亮的衣服别人看见了赞美,你自己也觉得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给你涨精神,帮你撑面子。那些豪车几百万,为什么,漂亮,就是好看,如果漂亮都做不到,怎么叫豪车。高级酒店住的房子那个不是精美绝伦,装修豪华,这些东西散发的气息就是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就是比较啊,谁家的鱼香肉丝做得好,谁家买的包子好吃不好吃,吃一下你自己就清楚了,所以说,收藏古玩,包括字画,瓷器,玉器,铜器,家具等等,你就使用我这个办法,任何人也骗不了你,一副名家的字画,是不是真的,你一定去比较一下,一目了然,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然是和真的比较了,如果比真的还漂亮,各个方面都是这样的,那你的东西就是真的,至于专家教授的意见,就是参考,因为每个人都出发点不一样,我们老百姓有几个看懂梵高的向日葵,又有几个看懂毕加索的画,什么印象派,写实派,反正只有能够卖出高价钱,什么牌也可以创造出来,只有画家自己知道,自己画了一个什么东西,其他的人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附庸风雅,乱七八糟,一头雾水,我觉得真正的中国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刘继卣,张大千,关山月,赵少昂,李可染,范增,傅抱石,崔如琢潘天寿,吴冠中,黄胄等等画家,他们的字画就是好,格调高远,落笔有力,线条清晰,整个字画是一种享受,美不胜收,所以你要是收藏,你就比较比较,能够反复比较,由近至远,由小到大,他们的妙处不胜枚举,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小鸟依人,有的美人如画,有的身临其境,,,,,总之就是,把好东西拿出来,一起看,通过比较一下的方式淘汰不好的,自然而然就产生出好东西了,人们和你的感觉一样,赞不绝口。

其实中国瓷器也是一样鉴别,不管是什么博物院,什么专家教授,我们比较一下吗,我的东西比你好,比你漂亮就值得收藏,就有价值,瓷器也没有写什么人制作的,都是历史上的能工巧匠匠心独具制作出来的,你管他有几件元青花,几个汝窑瓷器,凭什么别人就是好的,我的看起来各个方面都胜人一筹,偏偏说我的不好,肯定是居心叵测啊。所以我觉得中国文明五千年,保存下来的东西相当的多,人们机缘巧合,你可能就得到了一个好东西,那你就好好珍惜,好好收藏,如果你有一天不想收藏了,想卖钱,也可以比较一下吧,这样你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巧夺天工的,或者稀罕不多的,可以待价而沽,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时代,收藏鉴定也越来越简单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的收藏好不好可以比呀,一比就原形毕露了吧,都是人力而为,不要太过于迷信专家,我们大家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都是社会财富的创作者和享受着,我们注重收藏,是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文化,对不对让外国人做选择,这个时代也快要过去了,对不对让专家做选择,这个时代也要过去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的时代,何不让你的好东西,好收藏去比比看。我愿意拿我的这个钧瓷碗和天下所有的钧瓷碗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天下第一钧瓷碗。珠光宝气,色彩斑斓,桃心碗,龟裂背,光彩夺目,巧夺天工,可谓中国瑰宝。

文物鉴定或者古董如何入门?

看书和实践要互相结合,首先鉴宝类节目少看。里面专家的水准参差不齐很容易对于初学者进行误导。

其次多看看图书馆里的关于收藏的书,市面上药书太多。比如说有些宋代的瓷器上会有鹧鸪斑,这些鹧鸪斑通常是白色的而且不均匀分布的。结果我在一家旧书店里的一本关于陶瓷鉴赏的书上的鹧鸪斑居然是红色的。

有空多去去公立的省级博物馆或市级博物馆那里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保真的,那些私人博物馆的藏品就未必保真了。

最后多去古玩市场逛逛。有一次我们老师带我们逛了一圈苏州文庙然后和我们私底下说那里头的东西有真的只是价值不高。

有哪位朋友可以讲解瓷器这方面的?

最近对瓷器碎片很感兴趣。有哪位朋友可以讲解瓷器这方面的?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最近对瓷器碎片很感兴趣。有哪位朋友可以讲解瓷器这方面的?

对“瓷器碎片很感兴趣”很难说是好是坏,其实作为异类的个体,应该反思并深究造成你对“瓷器碎片”这种“残缺美、残废美和残破美”很感兴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因为毕竟从纯粹收藏的角度讲“非完整器”就基本没有多大收藏价值!

如果你被忽悠了,相信瓷片是瓷器收藏的基石,相信瓷片是瓷器避假的港湾,相信瓷片是瓷器学习的天堂,那我要给你泼瓢凉水激醒你:醒醒吧,这都不过是脑子进水者、脑残者、脑瘫者的偏执、偏见、偏颇的另辟蹊径与急功近利而已,瓷片的造假比完整器更多跟容易!

瓷器的完整性是瓷器收藏的第一要素,残而不缺,残而少缺,对于极其珍稀的瓷器品种而言也仅有研究价值,而无收藏价值,这是收藏界的共识!为什么一定要挑衅人们的共识呢?为什么要挑衅收藏界的第一要素呢?认知瓷片并不比认知瓷器完整器容易和简单,何不乐而硬为乎?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健康、健全者,如果你尚未对瓷器有所认知,那么请你最好要重新审视你的兴趣爱好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人文取向,入偏门者难得正果!言尽于此,如何做自己拿主意,祝你好运!

上几件古董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北宋早期汝窑神级臻品梅子青釉减地阳雕瑞兽佛像弦纹双系盘口瓶。

南宋官窑神级臻品厚胎厚釉典范翠青釉冰裂鱼籽纹羊头尊。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神级臻品天青釉五芝麻钉弦纹三足小笔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