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瓷器民窑,元代瓷器的足底?

元代瓷器的足底,为何不上釉?

北宋时期瓷器民窑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元代瓷器的足底,为何不上釉?

元代瓷器的足底之所以不上釉无外乎“萝卜快了不洗泥”和“全新品种需要探索”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萝卜快了不洗泥”是说元代尤其是元青花瓷器直接受益于元帝国的“铁蹄政治”,而随着元帝国疆域的扩大销量剧增,产品订单爆满,因此无暇注重底足上釉等细节,以量取胜,而且元代并无官窑民窑之区别,利益至上,一切从简,事出有因。

“全新品种需要探索”是说元青花、元釉里红、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都属于元代创新之品种,而且西方人订货往往都是大件甚至是特大件瓷器品种,对于当时的烧造条件来讲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举动,需要留有一定的出气通道,只能足底不上釉,以免粘连和爆釉。

当然,以上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推断而已,只是提供一下参考,不必当真。

上几件元青花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元青花精品缠枝花卉纹玉壶春小瓶。

元青花鼎盛期神级臻品鱼藻纹碗。

元青花鼎盛期神级臻品花卉龙纹高足杯。

宋代五大官窑及产地?

宋代五大名窑的所在省份:

1.

汝窑:河南省

2.

官窑:江苏省

3.

哥窑: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

4.

钧窑:河南省

5.

定窑:河北省

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1.

汝窑: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2.

官窑:造型规整对称,具有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

哥窑:釉属无光釉,色调丰富多彩;金丝铁线”的纹样;“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紫口铁足”的风致。

4.

钧窑: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胎质坚硬;釉为乳浊,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红等品种;器物上单烛的紫斑几乎不见,绝大部分是青蓝釉和红釉互相熔合的玫瑰紫色;器内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线。

5.

定窑: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

宋瓷汝窑分官窑和民窑吗?

分。汝窑的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汝窑可分为官窑和民窑两大类,由于用途不同,其造型艺术,施釉技法,装饰艺术极其烧制方法也各有不同。

汝窑的烧制历史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到了宋代已逐渐成熟,北宋晚期已达鼎盛。

不仅受到民间青睐,更是受到宫廷宠爱,把其中工艺最佳,釉掺玛瑙,釉层蕴润,釉色丰富,造型秀丽,线条流畅,满釉支烧,独具风采的宝丰清凉寺汝窑垄断为官窑,专为北宋皇宫烧制御用品。

而汝窑的民窑,更是造型多样,美观大方,富于装饰,坚实耐用,颇受民间青睐,产品流散各地,工艺技术广为传播,各地窑口迅速兴起,各窑竞相仿制,参与激烈的商品竞争。

宋代玉壶春瓶是瓷器精品吗?

宋时期,民窑系统瓷器,目前市场认可度不是很高,北方属磁州窑系的,如介休窑,浑源窑,淄博窑等窑口产品,目前市场价位大致在3万元-6万元之间,如果是代表作或者少数精品,则价位会高50%左右。

豆青釉瓷器鉴定方法?

四点鉴定方法:

1、胎体较为厚重、修胎规整,造形饱满、庄重,符合乾隆时期瓷器的造型特点。

2、青花发色为浑厚,沉着的正蓝色,乾隆时期的典型青花发色。

3、乾隆青釉瓷官窑、民窑器中有一小部分器物在圈足上涂抹一层黑色釉酱,多数有剥落痕。

4、釉面不够匀净,侧面看存在波浪釉的情况。釉面有黑色的缩釉痕,就是这种类似麻子点的痕迹。

5、款识为“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子青花篆书款,但是书写上比较随意、自然,但不如官窑器款识规整。

补充:

豆青釉瓷器釉色名,是宋代龙泉青釉分支出的一种釉色。这种釉色接近豆子的颜色,也有一种更详细的说法是毛豆的颜色,由于豆青釉釉色最初以青中泛黄为常见。明、清两代豆青釉釉色以青中闪黄为典型,但色调上有着逐渐变得淡雅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