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鉴定收藏,如何快速鉴定一件瓷器的新老?
如何快速鉴定一件瓷器的新老?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深意,在古玩市场中瓷器占据着半壁江山,各式各样的瓷器种类,分布在大江南北,其中也不乏许多仿品渗入,就拿现在的古玩市场而言,其中十有八九的瓷器都是高仿、精仿品。
一些做工稍差的称之为“工艺品”,这类瓷器它的胎质比较容易分辨,不存在仿的因素,做旧的手法没有必要,工艺品瓷器它的价值不在于此,用于艺术品观赏之用,不存在收藏价值,如果是一些特殊纪念意义或名家大师烧制的现代瓷器,也是有着一定的收藏价值,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区分,不能敷衍自己。
这些瓷器在辨别新老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1.从瓷器的底足来辨别,2.从瓷器的胎质来区分,3.从瓷器的釉彩用料来对比,这三点每一项都可以算是排除法,一层又一层对比区分,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件瓷器是否新老,但这个也不能是全部都能鉴定,只能针对一些高仿品,凡事没有绝对。
8每件瓷器的底足,也是最容易看出新老的,反之,这也是一些仿造大师最“心仪”的地方;新瓷器与老瓷器其中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鉴定新老瓷器最核心的要素,其中瓷器的胎质主要还是以胎土来决定;在这么多瓷器种类中,有五彩、粉彩、珐琅彩、素彩等,其中不管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它们这些瓷器使用的彩和料都是与当时历史时代有关联的,这一点就需要熟读历史文化。
以上三种方法也不能全新,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许多仿造者针对这些特征,也是想出了相对的措施,列入:他们会经常收集一些老瓷器碎片,利用这些在拼凑起来,要么就是嫁接,他们会降老瓷器的底足修剪打磨,然后在与新仿造的瓷器结合,再加上一些工艺的修复,很容易让藏友磕药,所以大家要谨慎。
收藏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
理性收藏,切勿上头……
如何判断瓷器的新旧程度?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瓷器可以反映当时的铸造工艺、铸造水平,瓷器的广泛应用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从一定层面上体现出当时的国力、物力。影响瓷器价值的因素除了官窑民窑的区别外,还需要注意瓷器的新老(即年份),那么如何辨别瓷器是新的还是老的呢?我来解析一下:
宋代汝窑天青釉莲瓣笔洗▲
辨别瓷器新老的方法:1、看气泡。看气泡辨别瓷器的新老是目前鉴别瓷器主要的参考方法之一,主要是用高倍数放大镜仔细观察瓷器。不同时期烧制的瓷器气泡也不太一样。我们熟知的青花瓷、斗彩瓷、青瓷等都有气泡,主要是这一类属于釉下彩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原料、配方、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气泡。而粉彩瓷、珐琅彩等这一类的釉上彩瓷器没有气泡。
清代官窑五福捧寿盘▲
2、看釉色。瓷器的釉色主要是矿物质产生的化学作用。瓷器常年暴露于空气中,会随着时间产生氧化反应,釉色逐渐会老化变旧,看起来比较温润。新瓷器本身时间短,釉色新亮、光泽耀眼,由于氧化时间不够,不够温润。而老瓷器釉色温和,光泽度比新瓷器要稍低一些。
北宋均窑碗▲
辨别瓷器新老的方法:3、看画工。画工也是鉴别瓷器新老的依据之一,细看瓷器,新瓷器表面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印花和贴花,老瓷器表面则多是手工绘画。当然,新瓷器也有用手工绘画的,那也无妨,可以参照方法1和方法2来鉴别。
明代官窑五彩将军罐▲
4、看胎质。不同时期的瓷器所用的泥土不一样,从胎质上也可以看出来。老瓷器基本都为手工淘洗胎土,手工铸型进窑烧制,烧出来的瓷器胎质干净,细看呈粉状和细颗粒状,密度较小,胎质温润细腻。而新瓷器的胎土多为机器淘洗,密度较大,烧出来的瓷器胎质刻板僵硬,无温润感。
宋代定窑玉壶春瓶▲
辨别瓷器新老的方法:5、看支钉。在瓷器底部支钉主要是为了挂釉。这一类的瓷器主要盛行于宋代,是一种特有的烧制工艺。越窑、耀州窑、汝窑、哥窑等均有烧制过。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底部支钉也不太一样。支钉一般稍微高于平面,呈多方位分布。
南宋哥窑笔舔▲
6、听声音。轻轻敲打瓷器,发出的声音也能辨别瓷器新老。新瓷器的声音比较清脆,发硬,而老瓷器的声音比较沉闷,无尖锐感。
明代官窑斗彩碗▲
小知识:我们熟知的瓷器有主要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瓷器有官办的窑口,用料上乘、惊喜求精,供当权者使用。民窑瓷器则是由民间创办的窑口,烧制的瓷器供普通老百姓作为日用品使用。
结语:辨别瓷器新老的方法主要有这几种,近年来多有做旧的新瓷器(仿品和赝品)流入市场,因此在收藏瓷器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辨别,防止上当受骗。官窑和民窑的瓷器因为选材、工艺、画工、应用等区别较大,也直接导致了官窑瓷和民窑瓷在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等方面差距非常大。瓷器是各大收藏品类中经久不衰的热门品类之一,对于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不同时期的瓷器也间接影响着收藏市场。入市不久的投资收藏者如何辨别青花瓷?
【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的艺术小编Kiki~如果各位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给我一个赞或者是一个关注吧!一辨真伪
青花瓷的收藏最重要的是要会辨别青花瓷的真假。首先看钴料,青花瓷的钴料分为平等青、石子青、苏泥麻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其次看款识,历代青花瓷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要摸清这些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明崇祯 青花水浒传人物故事图筒瓶 中国嘉德
明嘉靖 青花十六子婴戏大罐 北京保利
第三,青花瓷的收藏还要看发色与艺术水平,对于青花瓷来说,釉下的颜色越艳丽,则越有收藏价值,所谓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艺术水平如构图有无立体感、器型是否优雅、层次是否分明等都是青花瓷有无更高收藏价值的要点;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构图比较随意,器型、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而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工艺精细,修胎讲究,纹饰内容也较顺治时多样,但总体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明宣德 黄地青花菊花海浪折枝花果盘 北京保利
总的来说,如果对于青花瓷的年代背景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那么结合当时的青花瓷制作工艺特点,辨出真假并非难事。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就必定是现代仿品: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内壁光滑无纹者;内壁有修坯刀痕者;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釉色过白者;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等。
二断年代青花瓷发展历史贯穿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每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代表作,各类瓷器,精品绝艳,此起彼伏,争才斗艳,给传承的历史也留下了厚重的色彩。青花的年代不同,材质不同,器形不同,纹饰不同,造成了鉴定方法的不一样。
清康熙 青花十二花神杯一套 北京匡时
唐代的青花瓷目前根本收藏不到,关于此类青花,一笔带过。宋代青花瓷,纹饰多样,但是构图紧密,多而不乱,非常有层次感,青花的发色颜色不一样,前面浓,后面淡,瓷器釉面的透明釉极薄。明代时青花瓷器铸造工艺十分兴盛,尤其是永乐、宣德年间所铸造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极为精美,最出名的就是当时的五彩青花瓷,更是将青花瓷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位置,就算在现代也是赫赫有名,享誉国内外。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香炉、烛台三供 北京匡时
这个时候的青花瓷色泽艳丽,纹饰丰富。清代的青花瓷种类繁多,康熙年间的五彩青花瓷十分兴盛,但是到了乾隆年以后因为粉彩瓷器的诞生和发展逐渐被替代和衰退,这个时期的青花瓷渐渐从多元化发展到了单一化,用料和纹饰虽然得到了延伸,但是后继无人,逐渐衰退。如今,青花瓷作为国宝之一,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瑰宝。
三定窑口明正德 青花凤穿缠枝莲纹盖罐 河北博物馆藏
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中国古代瓷窑在元代以前基本是南、北方较为均衡,窑址遍及全国,名窑星罗棋布。中国古代青花瓷烧制以江西景德镇为主要生产地。唐代河南巩县有原始的青花瓷产品,宋代浙江也有零星的青花的烧制,元代以来景德镇一直是青花生产的基地。此外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均生产青花瓷。在明、清青花瓷生产中,仍以景德镇为中心,景德镇不仅在产量上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产品的工艺特征、装饰风格都是主流,居于领先的地位。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笔插 河北博物馆藏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清康熙 青花刀马人物图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四评价值评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在造型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炉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
青花装饰艺术,不论花鸟、人物、山水都只能用同一种色彩的浓淡变化来表现,使鲜明而单纯的色彩来源于自然又超乎自然。《陶雅》说:“青花也者,系以深浅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而不杂以他采,亦犹画山水者之专用墨色也。”正因为这一特点,显示了青花装饰用色上的强烈个性,形成了青花装饰艺术独特的风格。
原文作者:李转丽 原文来源:《收藏投资导刊》2016年11月刊总144期《“青花”妙彩 青花瓷的品鉴与收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