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宋代官窑瓷器,鱼藻纹多次拍出天价?
【文藏来答】题主还是挺关注拍卖动向的。不过仅仅限于是“鱼藻纹”的天价,而是,在陶瓷历史某一时期的某一种装饰方法使得它成为天价的一个类目!我们来看看吧!
故宫博物院藏所藏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其品相和完整度均为上乘之作
2017年3月,一件五彩鱼藻纹罐成了“网红”。
这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在英国一家拍卖行拍出了81万英镑的高价,约合人民币691万元。它不但打破了该拍卖行的拍卖成交纪录,还引起了行家里手的广泛关注。瓷器拍高价屡见不鲜,这件为啥惹眼?原来其最初被作为赝品来上拍,估价1800英镑。不过,在不少人看来,它却不是赝品,而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明代嘉靖时期的器物,在各方争夺下这件估价仅为1万多元人民币的小玩意竟然拍出了超估价450多倍的身价。
这件五彩鱼藻纹罐的真伪问题一时也成了行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买家捡了一个“大漏”,也有人认为它“一眼假”。在这儿暂且不论其真假,不过单凭一次拍卖就能引起这么大争议,也足见此类瓷器的来头不小。
明宣德 李在 《琴高乘鲤图》
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曾经记载过战国时期赵人琴高得道成仙之时,便是乘着一条红色大鲤鱼出现在水面上的。明宣德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李在更绘有《琴高乘鲤图》,将这一传说用丹青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鲤鱼遂成为道家信徒敬仰的圣物,被称为“赤晖公”。
上图此件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明代画家刘节所绘的《藻鱼图》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相比照,可以看出许多相一致的地方,除了游鱼的形体特征和动姿角度以外,浮萍的描绘更是有很高的相似度。喜欢我的文章吗?那就来【文藏APP】吧!更多海量高清文物图片!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藏!等你来互动!明代 刘节 《藻鱼图》
中国人喜爱鱼纹,因鱼与“余”同音,人们常用来比喻“年年有余”,以求吉庆和幸运。而早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盆中便见绘有鱼的图案,而在历朝历代的瓷器珍品中,最负盛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类当属明代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罐。
这种罐敦实圆润,设色以黄、红、绿、褐和青花蓝色为主。罐腹中央以五彩绘八尾红鲤,各自遨游在布满了莲花、水草和浮萍的池塘中,形态殊异,怡然自得。传世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十分稀罕,大多藏于世界顶级公私博物馆里。
此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曾经为日本著名藏家坂本五郎的旧藏,后捐于东京畠山纪念馆入藏
检阅当今公开的典藏资料,明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大罐尚存不过十来件,分别藏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其中原装盖者占四例,至为珍罕。除此式样之外,传世所见的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还有另外两类,其中一类罐身下敛、形体收小,实例藏于大英博物馆藏品,存世珍罕,只得数例,与本类五彩鱼藻纹罐纹饰相同,所用的宫廷粉本应该一致,烧造时间也应相同。另外还有一类青花矾红鱼藻纹大罐,除了鱼纹以矾红彩描绘以外,其余均为青花,目前在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例。
此件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的器型罐身下敛,与常规的圆形腹部不同,但为同一宫廷粉本
作为嘉靖御瓷之最杰出的代表,此式五彩鱼藻纹罐的出现切实地提升了嘉靖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极大地改变明后期世人对嘉靖官窑的评价。清初叶梦珠于《阅世编》评阅称:“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惟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价亦颇贵。”叶氏为明末清初人,此见解正是代表了晚明以来士人的审美结果。入清以后,嘉靖御瓷之五彩鱼藻图案深得清宫钟爱,康熙朝曾将之摹造于五彩瓷盘上,并署款为“在川知乐”以昭示其寓意,亦成为有清一代显赫的名品。由此可观,嘉靖五彩鱼藻罐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此类清康熙五彩莲池鱼藻纹盘在各大博物馆中均有所入藏,其底部有“在川知乐”楷书款
此类瓷器所代表的嘉靖五彩的艺术成就非凡,虽然没有永宣青花瓷的豪迈激昂,也不曾有雍乾彩瓷的纤巧媚丽,却彰显出自身独特的艺术格调,开创出朴拙华美的新境界。《陶雅》谓:“万历五彩,草昧初开,往往显其拙相。”不独万历者如此,嘉靖者亦然。此一“拙”字足见嘉靖五彩的真谛,“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是继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之后最显赫的陶瓷艺术佳作。如今阅经500年沧桑变幻,历尽无数人间风霜,似乎向人们述说着明世宗一朝的故事,传播出那个时代的工艺之美。
除了馆藏品以外,在拍卖市场上也偶有此类大罐的掠影。曾经为“暂得楼”旧藏的两件嘉靖鱼藻纹大罐在多年前先后上拍,一件见拍于1985年6月纽约苏富比,成交价110万美元,创当时中国瓷器成交价记录;另一件于1992年见拍,成交价为26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约2000万元人民币,又一次创下中国瓷器的成交纪录。而在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来自英国私人珍藏的一件鱼藻纹罐露面时,更以4404.47万港元成交,约为4500万元人民币。
欲知晓更多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搜索“中国收藏”并下载《中国收藏》杂志App。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是否有真正懂得宋官窑藏品鉴定的专家?
历史是条长河流着!历史上先民劳作付出,当时代科技与生产工具,是昨样技术生产工具?现代人深入了解,通过科学技术,进行科学考古求得知。
现代人不是上帝造世界万物?更不是神仙皇帝?都是现代人!知识懂多少,或不懂,不要搞成是上帝或是神仙!
谈谈一下,民间特色收藏品,先有北宋,后来南宋。北宋汝瓷,官窑,汝窑贯耳瓶,与博物馆藏着南宋官窑,贯耳瓶。相同传承造型,嗯…
民间藏品,北宋,汝窑瓷,贯耳瓶,与南宋官窑贯耳瓶相同传承造型设计。国家博物馆藏品,南宋官窑贯耳瓶。
民间收藏品,北宋汝窑瓷,贯耳瓶,
国家博物馆藏品,南宋官窑,贯耳瓶。
民间藏品,北宋汝窑瓷,宫庭碗,
民间藏品,北宋汝窑瓷,宫庭碗,
故宫博物院,宫庭藏品,汝窑瓷,宫庭碗,底,乾隆御诗,刻划詩款。
苏富比拍卖品,2,94亿元拍品成交价。汝窑瓷笔洗。
大英博物馆藏品,传世藏着!
汝窑天青釉,冰裂纹开片,与汝窑贯耳瓶,天青釉,冰裂纹开片,对照釉面,釉质,冰裂纹片都有相同印证。
大英博物馆藏着,汝窑瓷,传世品。
民间特色藏品,北宋汝窑瓷,凫鸟,酒尊。与河南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土残器,下图右上角残器,凫鸟尊。
清凉寺遗址,汝窑址出土残器,右上角凫鸟尊。
赵青云,考古学家著作,汝窑瓷鉴定。图录,凫鸟尊。
民间特色藏品,天青釉汝窑笔洗,满釉支钉烧工艺,细细芝麻支钉,也有衬胎色红斑,薄胎,摸印工艺,
民间特色收藏品,天青釉汝窑笔洗,外壁刻划莲花瓣纹饰,内心是摸印工艺,牡丹花摸印花工艺。
天青釉汝窑笔洗,摸印花工艺,笔洗内心,摸印牡丹花纹饰。
民间特色收藏品,对照故宫博物院,传承宫藏品,大英博物馆传世藏品。认证借鉴!也对照窑址出士发掘残器,认证借鉴。赏析品鉴!
如何能看懂是不是元青花?
青花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名字,极富诗意,中国古代陶瓷中只有它这么浪漫。其他品种无论在它之前还是它之后,都以一种科学冷静的态度面世,与它同时代异曲同工的陶瓷品种“釉里红”也不叫红花,而青花也从不叫釉里蓝。我很久想不明白中国陶瓷品种为何只有青花命名鹤立鸡群。
【牡丹纹花梅瓶(一对)】
高:42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元青花的蓝釉是饱满浓厚的蓝色。这对牡丹纹梅瓶采用了幽静深沉的蓝釉。用肥硕的笔触描画出瓶身主体上的牡丹以及多种纹饰。元代这种色泽的变化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陶瓷固有的审美趣味。
学者们都希望找到青花的起源。今天,元代青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至正型”为准,优秀的元青花都是这个姿态。有不少学者认为,青花创烧早于元,而起于唐,而起于宋,所以有唐青花,宋青花之说。但问题是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与公认的“元青花”是否一脉相承?在胎土、釉色、纹饰、工艺、造型等要素上,彼与此之间是否存在文化血缘?
【汝窑青釉椭圆洗】
北宋,口径:14.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颜色。宋釉追求的是自然属性的色泽,注重“雨过青天云破处”的天青色(如上图这件汝窑水洗所示)。
青花在元代显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取决于农耕民族的色尚。我们崇尚红色、黄色。红色是生命,黄色是根本。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过去的文化审美中从未占有一席,我们长久以来视蓝为不吉,佛经中恶鬼有称之蓝婆的,古代乡试用蓝笔处分,称之蓝单;传说中有蓝蛇,其首含毒称之蓝药,药人即死……
【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盘】
口径:41.5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蓝釉作地,反衬白色纹饰的元代青花大盘,盘面上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麒麟和飞凤。周边围绕着花样繁复的花卉。釉面肥润而细腻,蓝色饱满,吐露着神秘的气息。这样的大盘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为什么青花在元朝能长驱直入?从那之后七百年来,青花一反陈腐的文化观念,或颜色或纹饰,走进中华陶瓷文化长河。
【蓝釉白龙纹盘】
元代,口径:16厘米,故宫藏
这种不足20厘米的青花小盘在中国只有故宫博物馆收藏。
千变万化的陶瓷釉色都是金属呈色。青花之蓝与唐三彩之蓝同为金属钴作为呈色剂,别无二致。只是唐三彩是陶不是瓷,青花是瓷不是陶。陶与瓷在科学上区别极大,烧造的难易差异极大,所以在元青花之前,土耳其等国只可以烧造蓝色的釉陶。
这些,曾深深地影响过元青花,甚至催发了它的诞生。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元青花有明确的传承记录,而且这些元青花中有多件为世界孤品,马未都正在仔细研究其中的一件八方葫芦瓶。
元青花起源
中国学者大部分认可青花肇始于14世纪中叶或者更早一些。大维德基金会的那对标准器——青花龙纹大瓶的1351年确切纪年不存争议,即便再早,青花也早不过14世纪初,这结论也已达成共识。而在土耳其的文献记载中,钴料作为釉下蓝彩的使用早在12世纪末就进入波斯地区,但它仅使用在釉陶之上,离瓷器还差着一大步。日本陶瓷权威三上次男先生也认为,从11世纪中叶之后,波斯陶瓷对中国陶瓷产生过影响,尤其波斯的白釉蓝彩陶器直接影响了中国青花的诞生。这种由西向东的技术传播显然带有明显的文化融合特点。
【莲池水禽菱口大盘】
口径:4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这件蓝釉反白大盘极为独特,工匠在制作完成后,在整个纹饰上喷洒了一层斑驳细密的色点。这种装饰手法未见于世界其他元青花藏品。
像蓝釉白花菱口大盘这类作品虽充分表达着伊斯兰文化的色尚,蓝色饱满,但为何并未呈现流行趋势?而青花作品无可争议地成为这种蓝色瓷器的主流,在伊斯坦布尔的参观中,在伊斯兰文化对蓝色的理解上,渐渐让人悟出其蓝色的表现力,疏密,浓淡,内容,都让神秘之蓝不再是简单之蓝。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
以青花作地,反白装饰在元青花乃至明清青花中都是少数,仔细一想,这似乎在提示我们。青花诞生时,中国工匠们曾做过多种尝试,因为尝试才给我们留下了多种美学意义的青花瓷。青花为单色,可直接表现内容,亦可反衬内容,虽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数量,但早期初创时期工匠们的探索弥足珍贵。
【青花云龙纹盘口梅瓶】
口径:44.5厘米
这只龙纹瓶身上通体绘有一条青龙,体型大,从单一角度只能“见首不见尾”或“见尾不见首”。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是个专业术语,听着诡异,所以多年以来对苏麻离青的解释莫衷一是。苏麻离青文献上也有写苏勃泥青,这是青花必须的呈色剂。其中苏麻离青、苏勃泥青后面的“青”字就是通用后缀字,如龙井茶、乌龙茶后面的“茶”字一般。那么苏麻离是什么呢?
【青花莲池鸳鸯八方梅瓶】
高:40.5厘米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这两只八方梅瓶因其独特而成为世界孤品。
按定名的规律,苏麻离为地名可能性最大。学者们就这一音译在可能的范围寻找。最早有学者认为青料来自印尼的苏门答腊(Sumatra),后又有学者说是索马里(Somali),日本学者又考证是斯玛尔图姆(Smaltum),这是中亚地区一种色料;还有学者考证翔实,认为中东伊拉克地区最古老的制陶中心萨马拉(Samarra)才是苏麻离青的出生地。
【花口莲纹大碗】
口径:40.5厘米,高:18.5厘米
这是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体形最大的一只青花碗,其尺寸是超群的,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这只碗的碗心绘有一朵翘枝莲花,四周环绕白云锦文、海浪等。外壁绘有翘枝莲花等精美纹饰,青花及留白交相辉映。
不管谁是苏麻离青的产地,它应该都与伊斯兰文化有关,首先是它的色尚——蓝色;其次是它的应用——制陶,这些都可以证明青花的血缘。而上述地区大都在13世纪前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
苏麻离青由明万历人王世懋《窥天外乘》首次提及: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这以后的所有其他类似记载都大同小异,清代以后甚至讹误为苏泥勃青。这一现象也导致中国人很长时间固执地认为青花为永宣时期烧造,在青花诞生600年后,才由美国人波普纠正了这一说法。
【青花草虫花卉八方葫芦瓶】
高:60.5厘米
随后,苏麻离青的身世是否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开始成为问题。过去认为苏麻离青是由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才成就了永宣青花高不可攀的地位,但元青花的溯本清源,苏麻离青的身世越来越清晰,表明了这一段历史的改写,让它趋向于真实。
【牡丹纹葫芦瓶】
高:70厘米
草虫是中国文人的情趣,也是元青花纹饰中的传统题材。上图中的葫芦瓶为托普卡帕皇宫的藏品,以其八方棱形的造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下图的葫芦瓶则是以硕大的身形见长。中国国内尚未发现身形如此巨大的葫芦瓶。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青花是中国的国粹,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而这一历史的秘密已逐渐公开,元青花是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蒙古文化三者的结晶。它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有效结合,利用中国传统而优秀的制瓷工艺表现伊斯兰文化的金属工艺,用伊斯兰文化鲜艳的蓝色改变中国人固有的审美趣味,这一文化结合空前绝后,让我们坐享其成。
如何辨别古玩市场上的高手?
三要素:理论和实践厉练出的眼力,该出手就出手的胆量,以藏养藏的财力!
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
圆明园的十大稀世珍宝是: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十二生肖铜兽首,它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3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已回归祖国,遗憾的是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2、长颈葫芦瓶。
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上面绘有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看起来极其美丽。
3、四十景图。
《四十景图》,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四十景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情韵墨花》手卷。
在圆明园中,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是其中稀世珍宝之一,它其实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
5、圆明园印。
圆明园中的稀世珍宝,圆明园印肯定算一个,而且绝对无价,不过对它的记载不多。
6、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包括40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它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以珍贵而言,绝对可以列入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行列。
7、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绢本绘画作品,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8、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是掐丝珐琅器,皇家香炉,为弘历为雍正皇帝贺寿而制,共一对,为孤品,香炉高145厘米(57英寸)。
9、康熙玉如意。
康熙玉如意,由名贵白玉雕成,它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康熙玉如意就珍贵而言,可以算是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0、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
《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是嘉庆初期官窑彩瓷瓶,其做工精细,瓶口反卷,甚为稀有,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采用洋彩技法,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