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青花渣斗图片,如何成为顶级收藏家?
顶级收藏家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首先: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这个资金不是几亿几十亿就够的,起码得有百亿之上。
其次:如果自己懂,可能走的弯路就少些,如果自已不懂,要有一个可靠的团队帮助掌眼,而这些人,不一定是什么专家,行家可能更可靠,他们的人品必须诚实可信!
再次:要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好东西讲究缘分,有时候好宝贝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中六合彩,不是买得多就会中,也不是买一张就中不了,财神爷保佑你,不发财也难。机缘天注定!
当然,任何层次的收藏都有这个层面的乐趣,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顶级,高处不胜寒,更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收藏,绝不能有一夜暴富的投机念头。要懂得"识。古不穷,贫古不富"的哲理。小富靠勤,中富靠运,大富靠命!那些可望不可及的东西不要去强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正道。
帖几件我多年的收藏供大家分享!
明代宝石蓝与清代霁蓝釉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 最佳年代不同:其中明代宝石蓝以宣德朝为最佳;而清代霁蓝釉则以清康熙、雍正及乾隆期为最佳。
第二、器型及特点不同:其中明代宝石蓝主要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其釉色如蓝宝石,釉面匀净,呈色稳定;而清代霁蓝釉的官窑多有官款,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到雍正之后,器型较之前更加丰富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瓶、锥把瓶、蒜头瓶、天球瓶、壶、石榴尊、罐、缸、盆、钵、碗、盘、杯、洗、渣斗、高足碗等造型。
龙泉青瓷与汝窑区别?
产地不同
龙泉青瓷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釉色不同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
造型不同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以南宋产品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青瓷和汝瓷的区别?
1. 产地不同
龙泉青瓷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2. 釉色不同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人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3.造型不同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以南宋产品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这个是真品还是赝品?
这个是真品还是赝品?市场价值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小开收藏”、我的回答是:本人对瓷器研究不多,但从你提供的这几张图片来看,属霁蓝釉瓷器,是不到明代的,应该是清代时期仿制的。
霁蓝釉瓷器在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霁蓝釉为宣德时期创烧的品种,因色泽幽蓝深邃如宝石,故又称宝石蓝釉。清代康熙时期恢复烧造,为清官窑传统的烧造釉种。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部分“霁蓝釉”的市场行情价值:清乾隆 霁蓝釉直颈瓶、直颈,圆鼓腹,器形界乎天球瓶和胆瓶之间,因尺寸小巧而宜于把玩。通体施霁蓝釉,釉面均匀润泽,发色纯正,口沿洁白的灯草边与霁蓝釉色相映成趣。品相保存良好。估价:30000-40000
成交价:34500
清雍正 霁蓝釉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尺寸:16.4cm
估价:60000-80000
成交价:253000清道光 霁蓝釉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15.1cm
估价:10000-15000
成交价:40250
口沿处留一道整齐的灯草边,釉色匀净,给人以沉静肃穆之感。品相保存良好。清光绪 霁蓝釉象耳琮式瓶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尺寸:29.5cm
估价:120000-160000
成交价:172500
器形规整,胎体坚实,瓶身两侧饰象首衔环耳,寓意太平有象。通体施霁蓝釉,棱角、象眼、双耳、衔环处隐现白色胎骨,釉色庄重沉静,浑厚均匀,为清 代晚期霁蓝 釉中的精品。 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欢迎转发点赞、多多关注“小开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