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器鉴别,钧瓷如何鉴定?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对于钧瓷的鉴定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的钧瓷之美。所以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整体把握才能领略出其中的奥妙。
鉴赏和收藏一件钧瓷?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
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北京翰海春拍藏品征集。一八零。五六零五。三二三七。高经理。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
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在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钧窑在历代烧造的过程中,也分官钧、民钧。
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宋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金-元钧窑天?葡萄紫海棠式盆托
元代钧釉盏托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宋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宋钧窑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宫
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金-元钧窑天青紫斑釉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元代均窑罐
明代钧窑鼓钉三足洗
清雍正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北京故宫
评判一件钧瓷整体的质量还要同时兼顾方方面面,其鉴赏主题具体表现在型、质、色、纹(画)、韵这五方面。
即观其型、认其工、看其色、辩其纹、品其韵,鉴赏钧瓷应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量:
1、型:钧瓷造型要求简洁、端庄、大气,做工精细、规整。
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家的雕塑,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水平,体现一个艺术大师的审美眼光、修养、修为、学识和创作风格,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宋均窑胆瓶―大英博物馆藏
俗话说“型为本,釉为魂”讲的就是造型是钧瓷第一要素这个道理。也有人比喻说,钧釉是一袭华美的布料,看它穿在怎么样的钧瓷模特身上,同样强调了造型的重要性。
宋钧窑玫瑰紫海棠口盆托-大英博物馆藏
2、工:胎质要求坚实、致密、厚重,釉质要求细腻、温润、浑厚、活泼。
工,就是匠人注浆、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艺环节的制瓷水平。
一是做得认真不认真,精细不精细。
二是工艺复杂程度决定了工匠做工的工艺含量,工艺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作品价值的高低。
往往是,一件造型异类、工艺复杂的作品耗时耗力耗工,它的价值自然要高于一般作品。
宋钧窑鼓钉三足洗底部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底局部
元代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底部
元钧窑天青釉墩式碗底
明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底
清雍正仿钧釉天球瓶底部
3、色:釉色首先要求纯正、稀少,有个性,或艳美或含蓄,或淡雅或拙朴,或纯净或五彩渗化乱中有序。
釉,就是钧瓷窑变的釉色。钧瓷与青花瓷等瓷器不一样,是唯一靠窑变着色的釉色装饰的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色彩变化多端。
“三分做七分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说的都是窑变釉色的不容易掌控。
“过手七十二,货卖一张皮”,不管你的窑炉如何设计;也不管你所用的柴、煤、气或其他燃料,釉子配方、制瓷工艺的如何特殊,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层好的让人惊艳的釉色,为了钧瓷的仪表这“一张皮”。
而这一张皮决定了此钧瓷值不值钱,所以说,釉色要奇。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京故宫
金-元钧窑月白出戟尊
明十五世纪钧窑丁香紫瓷尊高24 cm,口径19.5 cm
清乾隆仿钧窑变釉兽耳尊
民国仿钧窑如意花盆
4、纹(画):纹路精美、奇巧,窑变自然、丰富,形象逼真,画面合理,形、神皆备。
宋钧局部
元钧局部
明钧
清代钧釉局部
5、韵:窑变道法自然,意境悠远,有神韵、风韵、气韵、情趣,令人神往,让人暇想,或富含哲理,能给人智慧,给人启示。
现简单介绍几种值得收藏的窑变效果,仅供参考:
1、窑变自然、奇特,象形,象物,如景,似画,并要神形皆备,不留人为痕迹,少有杂纹干扰,形象突出,画面合理,自然奇缺,不可复制,此乃钧中极品。
2、釉变色彩纯正、洁净、高贵、淡雅。釉质细腻、温润、浑厚、活泼,可与宋钧媲美,此乃钧瓷爱好者的一致追求。
3、釉变丰富,多姿多彩,纹路精美,视觉冲击力强,乱中有序,花而不俗,产出不多。
4、釉变质朴古拙,斑驳奇妙,诡秘含蓄,其观赏主题并不符合形式美学的规律,赏的只是一种趣。有种与众不同的“怪”和“异”,令人“匪夷所思”,令人肃然起敬,产出极少。
5、釉色纯净,釉质浑厚莹润,玉质感非常强,似玉非玉胜似玉。釉色釉质俱佳者产出极少,人见人爱。
6、釉色纯正,过渡自然,有一定特色,高雅不俗,烧成难度较大。
钧窑瓷器的鉴别方法与收藏价值?
您好,钧窑瓷器是中国传统瓷器历史上著名的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以下是钧窑瓷器的鉴别方法与收藏价值的简要介绍:
1. 鉴别方法:
(1) 观察釉色:钧窑瓷器的釉色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一般为青、紫、红、黄、白等色调,釉色浑厚、自然、温润,如水晶般透彻。
(2) 评估胎质:钧窑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不含杂质,手感沉重,且呈现出淡蓝色的特征。
(3) 检查画面:钧窑瓷器的画面一般采用贴花、绘画的方式进行,图案单纯、素雅,不过分华丽,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收藏价值:
(1) 钧窑瓷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是中国瓷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 钧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艺术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同时,由于制作材料的稀缺性和釉色的独特性,钧窑瓷器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3) 钧窑瓷器的数量稀少,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作品更加稀缺,因此,拥有一件钧窑瓷器,无论是从收藏还是投资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怎么辨别其有没有价值呢?
我是钧瓷TV《禹州钧瓷》栏目主编,喜欢收藏钧汝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窑瓷器。请关注本账号,做您身边的收藏顾问。——宋文
您的问题也是很多钧瓷爱好者和收藏者关心的问题,最简单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花些银子找一些权威知名的鉴定机构或专家去鉴定,就能估计其价值了。但当今确实江湖套路深,如果您真的对钧瓷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很可能就被忽悠到找不到北。所以能了解一些钧瓷价值评估的基本知识,还是必要的。
第一,看外形和做工,肉眼可以判断的有:1. 器型有是否正,是否有歪,变形。 2.
2. 表面有无明显的泥渣、坯泡、疙瘩的 3.釉面流足不得超过足底1/2(二分之一)4。有无脱釉;5.表面无小孔 6.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突出的杂质;8.釉面有无明显划手的开裂,非开片。9.胎体是否有明显炸裂的;10.有无磕碰破损
上述情况有其中之一则为次品,无价值或价格从低论!
第二,看是不是名师名窑产品
大师的作品一般是手签在瓷器底部可以看到,名窑作品底部会有窑口印章或文字信息。如果是此类,则价值不菲。
第三,看钧瓷烧制工艺
一般来说,同工同窑的价值大小依次是柴烧钧瓷 ≥ 煤烧钧瓷 > 碳烧钧瓷 > 气烧钧瓷,主要还是不同的烧制工艺其烧制成品率(市场存有率)不一样及艺术效果差异影响价格。具体可以百度下或参照钧瓷TV所讲的相关知识。
第四,看钧瓷釉色窑变效果
窑变色彩是否丰富、窑变色彩间过渡是否自然(使用放大镜观察更为美妙),如果出现钧瓷少见的窑变色彩也是其加分的因素。
第五,最后说下作品烧制年代和工艺水平。这就要一些专业的知识储备了。一般来说宋官窑的钧瓷价值最高,民窑次之,然后唐,金,元,清。具体价值也要结合器型和工艺。
好了,您的问题就回答到这。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您的关注和再次提问!
钧瓷有哪些特征?
如何鉴定钧瓷,其实应该跟如何鉴定所有瓷器一样,先用一把客观、公正、可靠而又简单直观的尺子丈量一下被鉴钧瓷以及所有被鉴瓷器的实际年龄,通过数据比对确认其实际年龄,究竟是唐钧、宋钧、金钧还是元钧、今钧,然后,再依据各朝各代钧瓷的特征、特点与特质判定其是非对错、真伪优劣,这样先纵向定位确认年代与年龄,进而横向比对确认真伪仿赝,就可以客观公正、证据充分、结论可靠、万无一失了。
而这也就是今后瓷器鉴定尤其是瓷器公共鉴定必然的趋势和必须的步骤、程序与路径,从而彻底改变现在以私藏私鉴的非理性、非本质、非客观、非科学的依据当做真理性标准、尺度来随意多重标准、多个尺度交叉乱用而导致鉴定结论不可靠、不统一、不可信的社会乱象了。
说到钧瓷的特征,不可以也没必要泛泛而谈,一定要结合其时代特征,唐钧有唐钧的特征(前两天我在咱们头条发了一篇《初步认识唐钧》,绝对属于原创首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宋钧有宋钧的特征,金钧有金钧的特征,元钧有元钧的特征 ,今钧有今钧的特征,清代卢钧有卢钧的特征。这样说来话题就未免太大了,可以形成一部专著了,是吧?
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用各朝各代钧瓷的特征去鉴定被鉴物不就行了吗?其实现在所有私藏私鉴都是这么干的,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特征不能成为鉴定依据,因为它不科学,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本身就一定是偏颇与片面的,那么你拿这个偏颇片面的一个方面、一个特点当做衡量是非真假的依据、尺度与标准,是不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结果是不是会造成滥杀无辜、草菅宝命?这就跟你概括总结出来“中国人”长相方面的特征、特点与特质后,你以这些根本就不能作为判别是否“中国人”的特征等硬性当做判别“中国人”的标准、尺度和依据来甄别一下试试,真正结论精准的会非常之少,其滥杀无辜的严重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这不是简单至极的“同理可证”的问题吗?所有坚持以“型、胎、釉、饰、工、款”这些表象特征就能判定瓷器真伪仿赝者,张嘴就是“一眼新、一眼假”者,动辄就举博物馆藏品为例证和标准者,干的是不是荒谬至极、罪该万死混蛋荒唐之事?
还是那句话:仅仅用于私藏私鉴的范畴和领域没人去理你、管你、说你,因为你犯错吃亏的也仅仅是你及信服你的人而已,不会对社会,对被鉴物及其持有人,对国家、对历史造成任何损害与伤害,愿意瞎玩儿你就瞎玩儿去呗,谁去管你!但是非要把只能用于私鉴私藏领域历代东西无限放大,生搬硬套到公鉴众藏范畴和领域而不知其毒害、损害与伤害且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愈演愈烈、变本加厉,那就绝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了,那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呢?思之甚恐,欢迎讨论!
下面上几件唐钧、宋钧图片,抛砖引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