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官窑和民窑区别,这是什么字?

这是一方陶器的底部落款章,题主的照片拍反了,我将其位置移正以后(如下图),印章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依次是“永君制陶”四个字。

这枚印章的个别字(比如第一个字)很难认识。为便于网友们辨认,我将篆书字典中的相同字形查找出来对比——

1、永字(石鼓文)2、君字(清 · 吴昌硕 · 七言联)

照片上的“君”字略有变形,与书法文献中的下字基本同形:

3、制字(《说文解字》)

照片上的“制”字对下部“衣”字进行了简化处理。

4、陶字(《说文解字》)

照片上采用的是古“匋”字篆书。

经以上文献查阅与核实对比,照片上印章为“永君制陶”四字无疑。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乾隆年制官窑和民窑区别

清乾隆时期瓷器的款识有什么特点?

乾隆一朝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的生产量都是很大的。官窑器大部分有款,总的看来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用得最多,三行六字楷书款在祭红等器物上较为常见,两行六字楷书款在白地红彩等品种上虽有,但很少能见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的极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但有些抹红器、珐琅彩器或少数粉彩器上用蓝料写款。在白瓷、茶叶末、仿竹器、珊瑚红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由于乾隆一朝年份长,产量多,写款的人也不太固定,所以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笔画均略有出入。民窑器物上也多用六字篆款,通常情况下,以款字书写的规整程度来辨别官、民窑产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依据,总体上讲,大多数民窑器物款字书写草率,甚至不成字形,但也有些民窑器物上书写的款字也十分规整。乾隆朝时用堂名款也极多,其中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浴砚书屋等都是雍正、乾隆两朝多见的。

豆青釉瓷器鉴定方法?

四点鉴定方法:

1、胎体较为厚重、修胎规整,造形饱满、庄重,符合乾隆时期瓷器的造型特点。

2、青花发色为浑厚,沉着的正蓝色,乾隆时期的典型青花发色。

3、乾隆青釉瓷官窑、民窑器中有一小部分器物在圈足上涂抹一层黑色釉酱,多数有剥落痕。

4、釉面不够匀净,侧面看存在波浪釉的情况。釉面有黑色的缩釉痕,就是这种类似麻子点的痕迹。

5、款识为“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子青花篆书款,但是书写上比较随意、自然,但不如官窑器款识规整。

补充:

豆青釉瓷器釉色名,是宋代龙泉青釉分支出的一种釉色。这种釉色接近豆子的颜色,也有一种更详细的说法是毛豆的颜色,由于豆青釉釉色最初以青中泛黄为常见。明、清两代豆青釉釉色以青中闪黄为典型,但色调上有着逐渐变得淡雅的趋势。

乾隆官窑红款什么样的?

清代乾隆时期的红釉瓷器主要以祭红釉为主,而矾红釉、胭脂红釉、珊瑚红釉、宝石红釉等也均有烧造。

官窑红釉的制作技艺无可厚非,但是民窑红釉也不乏有一些精品出现,此时形成了官民同烧,百家争艳的艺术局面。

无论官窑器物,还是民窑器物,其烧造的数量令人瞠目结舌。官窑器物大多有款识,一般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堂名款也有出现。

“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多出现在官窑祭红釉器物上;“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多出现在官窑珊瑚红釉器物上。

民窑器物的款识多为六字篆书款,字体大多较为随意,也有部分器物的款识字体相当规整,如官窑器物一般严谨。

乾隆年制瓷器笔筒求鉴定真假?

从款识上底足上看应该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属老仿,不是乾隆当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