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釉瓷器形欣赏,秘色瓷底足特征?

1.火石红

秘色釉瓷器形欣赏

火石红中的锈黑点,看上去有滋润感,自然感,不干燥,在40倍放大器或阳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2.修胎刀痕

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

3.露胎胎骨

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4.粘砂现象

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5.底足做法

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6.足底观察

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北宋钧瓷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的釉色有哪些?

北宋钧窑的发展状况

钩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密址遍及县内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00余处窑址,为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的重要产瓷区之一。钩窑瓷器由于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创造性的烧出了紫红色釉,这是宋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与突破。钩窑以这种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而驰名于当时,自它一出现,很快的博得了人们的赞赏,钩窑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

在已发现的100余处窑址之中,其烧瓷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下限则晚到元代。唐代窑址有下白峪及赵家阳两处。下白峪窑烧黑釉、茶叶末釉及褐黄釉三种,有的饰以月白釉斑点。器形以碗为主,还有缽、罐和拍鼓。胎一般较厚重,碗多里部满釉,外部只施半釉,平底滑口与器壁等厚,口缘圆,无釉;罐多平底,有的有双系,系下端为一兽面;拍鼓标本出土稍多,外部饰以几条凸弦纹及斑点,特征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拍鼓相同,是继鲁山段店之后发现的另一处烧拍鼓的窑场。宋代窑址以刘家门窑及钩台窑质量最好,刘家门属民窑,而钧台则属官窑,所烧瓷器专供北宋后期宫廷使用。钩台窑址发现于1965年,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据清理出窑基,作坊遗跡及1000余件瓷器标本,包括各式花盆、盆托、洗、尊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多种色调,器物的底部多数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此外还出土有用瓷土

制做的“宣和元宝”钱范,与宫廷用瓷为同时期产物,表明宫廷用瓷为北宋晚期,并提示人们北宋后期是钩窑的鼎盛时期。钩台窑除烧钩瓷,也烧制具有耀州窑风格的印花青瓷,金元时期烧白地黑花、黑釉等民用粗器。

钩窑虽属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是因为钩窑的制瓷工匠破天荒的第一次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氧化铜的使用与烧制成紫红釉,为陶瓷高温釉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这在800多年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为以后红色高温色釉的烧制成功与美化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

禹县钩窑遗址数量很多,但进行科学发掘的只有钩台一处大量民间钩窑遗址则尚待进行细致勘查与试掘。宋、金墓葬出土钓瓷也为数甚少,尤其缺少确切纪年墓葬,因此宋金时期钩窑的断代与分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对窑址进行发掘清理,搞清地层叠压关系找出断代分期的确切依据。

钩窑系形成时间比耀州窑、定窑、磁州系为晚,而沿续时间却比耀州窑、定窑长。钩窑系以河南禹县钩窑为中心,影响面较广,邻近的临汝、郏县、宝丰,豫西的新安、宜阳,豫北的辉县、淇县、鹤壁、林县、安阳;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源;内蒙自治区包头以及渐江省金华也发现了烧钧窑瓷器窑址。以豫西新安县发现遗址最多,超过了100处,其余各地少则则一二处,多则七八处,出土器皿均以各种碗、盘、洗、碟为主,瓶罐等器器皿仅占很少比例。

钩窑系瓷窑的产品未见在长江以南出土,表明它们主要流通于北方地区,在较长的时间里,一般认为凡钩瓷均属河南地区产品。各地钩窑系瓷窑陆续被发现之后,开扩了人们的眼界;一些

窑址发现后,为辨别葬或遗址出土瓷器的窑口归属提供了依据。山西浑源窑发现后,解决了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出士11件钩窑瓷器的口归属,包头窑窑址发现的元钓窑带座瓶残器标本,为内蒙出土的非常精致的元代钩瓷带座大瓶找到了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南地区发现的仿钩钩窑的窑址,浙江金华铁店窑是近年发现的一处重要的钩窑系窑址。以往只知在明代江苏宜兴有仿钩窑,称为宜钩,广东石湾也仿钩,称广钩,而浙江地地区向以烧制铁釉还原焰青瓷为主,而且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金华仿钩窑的发现是出人意外的。金华铁店容的发现,使我们得知铁店窑烧制仿钧还早于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这个发现也为韩国新安沉船打捞的一批元代钩釉器物找到了窑口归属。铁店窑附近还有一些窑址。有计划的调查发掘将为进一步研究浙江仿钓瓷窑与北方钩窑的关系以及对外传播等问题,提供更多实物资料。

钧窑的釉色

北宋窑变釉钧窑盘,河南博物院

北宋窑变釉钧窑碗,河南博物院

北宋天蓝釉折沿盘,许昌博物馆

北宋窑变釉钧窑盖罐,国家博物馆

北宋青釉钧窑盘,河南禹县钧官窑遗址博物馆

北宋月白釉钧窑鼓钉洗,故宫博物院

北宋玫瑰紫釉四方花盆,故宫博物院

元青绿釉钧窑碗

明代瓷器与宋代瓷器的区别?

明代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宋代的瓷器发展特别好,后来大量的仿宋,明宣德就命令景德镇仿制宋代五大名窑的哥窑和汝窑瓷器,存世的有大明宣德年制的仿宋汝窑盘,后来的成化皇帝也再次仿宋,品类更为丰富。到了明代中晚期,市场的需要,大量民窑也仿宋,官民争市。

具体的区别还是很多的,今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1、从器物的造型上区别

宋代造型多简朴,以仿青铜器造型为主,并多小件,但在器物的边角、口沿、底足很讲究修饰。如汝、官、哥、定、钧的器物都修整得很规范。

(宋代哥窑八方碗)

(宋代汝窑盘)

明代永乐的器型古朴秀美,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特别是压手杯、盘、碗等都制作得比较精细。 宣德器物的造型丰富,制作精致、成化器型小巧轻盈、制工精良、使仿者望尘莫及。弘治、正德器型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的器形,厚重古朴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但制作比较粗糙。康熙年代就特别流行仿以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器物较多。

(明代的碗)

2、从底足上看出差别

宋代器物底足制作精细规整,有裹足支烧,通体施釉,也有不施釉的,只刷一层护胎釉水。官窑器露胎处呈现深灰或灰褐色,俗称"铁足"。支钉横断面为灰褐色。汝器支钉横断面为粉白色。

(紫口铁足)

明代永乐、宣德大盘为砂底,质地细腻光滑温润,呈现火石红。永乐盘砂底一般色白而细,砂底上有小块铁色斑,细腻光滑,抚摸时有糯米粉之润滑感。 宣德器底部为白胎色而有火石红,有一层浅红色的涂抹料,均无旋痕。凡带旋痕的多为清仿产品。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璧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平底实足、高圈足等。

(明永乐盘沙底)

3、从瓷釉上看出差别,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

瓷釉是瓷器的外表,不同朝代各个窑口烧制瓷器的釉色、硬度、密度、润度、厚薄、有无气泡和橘皮纹等是不同的。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和气泡大小疏密等特征。如旧瓷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又称"蛤蜊光"。

(瓷器左侧有明显哈喇光)

永乐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疏密。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泡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制的特征,可作为划分时代的线索。

4、瓷器纹饰

宋代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令人爱不释手。

(北宋 磁州窑黑剔花缠枝花纹矮梅瓶)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执壶带温碗)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明代瓷器纹饰)

5、瓷器款识

宋窑款识大多与官窑有关,越窑是以刻花的纪年为主,比如“元丰三年”,有的以一个字为主,比如“供”,“官”,定窑也有“官”,还有以宫廷建筑落款的“风华”,“慈福”等,汝窑也是,有的还以姓氏落款,比如“蔡”,“甲”“乙“”丙“”丁”这样的,均窑落款少,以数字落款的,磁州窑就会以谁家造的落款谁,比如“张家记”,“李家造”。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哇,这一聊起来就很多很多了,得慢慢的一个一个年代的先理清楚,然后多看多学习多对比了,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整理了这些,希望这点小知识能帮到大家。

中国的瓷器哪种颜色釉为高温成呈色?

中国的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高温1380度,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每件陶瓷都是孤品,绝品,正因为它的独一无二,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若干年后专家还能根据裂纹的密细度来判断年代,这种名贵高温颜色釉在北方称为"蹦瓷",南方称为"活瓷"。

在古代只有皇帝御派督陶官才有此秘方,历来都属贡品,现在作为国宾瓷送给外国总统,首相等政界要人。

高温颜色釉由于其烧成温度高,所以化学分子极其稳定,具有安全无毒的特性。

发一件瓷器给大家评一评?

我支持这件粉彩手绘葡萄瓶是解放以后的看法。

葡萄象征着丰收和富裕,大串的葡萄寓意硕果累累,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下面画着两只燕子,表示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大地欣欣向荣!

我也赞赏“收藏中的快乐”朋友对寓意的美丽解释!

大串的葡萄布满了整个瓷器,使瓷器变得独具欣赏性,可以收藏。

对!可以收藏!

下面我也发我自己收藏的瓷器让大家点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