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民窑青花价格,瓷器底部落款是什么树叶?

花押款

瓷器的底部款识是一片树叶,这是花押款,花押款始于明代天启年间,民窑瓷器底面刻绘一种纹样标识,形同元代人的“画押”,因此得名“花押款”。

天启民窑青花价格

这是不是元青花呢?

这不是元青花!

此青花发色及绘画不是元青花风格

伊朗馆藏元青花莲纹微距特写

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以上馆藏可认知元青花苏料质感、绘画风格及发色

此类牡丹纹有蓝底留白画法,但此件是正常绘制。

此类白花多是模印出凸起浮雕,在根据纹路绘画。

此类大盘都是印模成型制作

此足底涂铁锈水做旧。

足底涂酱色护胎釉在洪武时期也多见。

元代没有。

此底足挖足高速旋转产生的跳刀痕,元代工艺不见。

此底足瓷化过高。

综合以上几点,此件现代仿品。

明代迎亲瓷碗特点?

1有无花押款 ?花押款兴起于明代天启以此第一可以断定年代,第二即便没有花押款,但也应该有其他落款,出于何处。

2明代瓷碗画面特点是比较相对淡雅,人物画的也比较自然飘逸;墨分五色,明代瓷碗画面层次感不强烈,如果太过分明则不是

3底釉文饰均匀则为官窑出产,价值更高

永乐纹饰特征

1、饰层大量减少,层内布局由密变疏,有大量留白,显得舒展大方。

2、首次出现海水龙纹,摆脱了前朝细颈、长身的蛇形。龙身变肥,龙爪有力,龙发出现平直披发和竖发。

3、波动的线条造成推涌式浪潮,浪潮之间绘出拔白的浪花。

4、复式莲瓣纹,既有元代的分隔式,又有洪武的借线式。

5、器物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为主(梅花、牡丹、莲花、菊花),并以蕉叶、如意、回文、波涛、月华、忍冬、重十字纹为辅纹的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也有少数花鸟鱼人物图案和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不见了洪武盛行的扁菊为主题的纹饰。

永乐工艺特点

1、釉面肥厚、光润、细腻、干净,绝无桔皮纹,有肥亮感。釉色多数为白中泛青,但较之元代,清白度有所减弱。

2、青花有铁锈斑和晕散现象,后者宣德少见。

3、绘画多为双勾填色,由于填色工具是用小笔,色料往往填涂不匀,出现浓淡参差,深浅不同的色变现象。

4、除少数大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已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

5、器底削足的处理,彻底改变元代斜削的方法,一般为底足平削。

6、盘类等器物,出现极白的细砂底,抚摸时有极细腻的如糯米粉的感觉。

永乐器胎体有四种情况:

(1)、厚胎:较之宣德、康熙器细润有余,坚硬不足,釉面洁白。

(2)、薄胎:细腻,轻薄。

(3)、松质浆胎:胎色微黄,烧结不足,底部开片较器身为重,以手弹之,胎声沙哑。

(4)脱胎。

7、白釉器的口边和底角,釉薄处多白色和黄色,釉厚处呈水绿色。

8、器底的白釉,一般匀净,少有厚薄不匀现象,薄处泛黄,厚处呈浆白色或稍闪青色,有的器开有细片纹。

9、外足根,开始出现一两道弦纹作为装饰,而洪武器绝无。

10、盘碗类的敞口器口沿极薄,以手抚摸有锋利感,而后仿器口沿则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断定年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11、民窑碗盘类器物的底足处理有三种:施釉、刷釉、无釉。总的特征:①、足墙较高。②足壁较薄。③碗为挖足过肩,④盘为月亮底。

明代瓷器的款识都有哪些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侦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陶罐底部落款为?

朋友你好,陶器的话,得看具体的东西,才能分清大致的年代,至于你说的干陶是款儿,得看是隶书,还是楷书?还是用毛笔写上去的?还是用刀刻上去的?陶器上没上釉?陶胎是红胎?还是黑胎?胎是厚的还是薄的?朋友能方便的话最好照个图片,就能看个大概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