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瓷器鉴定所电话地址,黄金时期以君王命名的城市?
福建建安县(现建瓯市):
建安”为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89~220年)。东汉建安元年(196年)置建安县(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县松溪南岸)。汉末天下大乱,先后在闽地设立三县为建安、南平、汉兴,意寓——建安初年,平定南方,汉室复兴。1913年,并建安、瓯宁县合为建瓯县,1992年10月撤县建市。
安徽至德县:
“至德”为唐肃宗李亨的年号(756年7月~758年2月)。唐至德二年(757年),刺史宋若思奏析鄱阳、秋浦县地置至德县(治所今安徽东至县梅城镇),属宣城郡。1959年3月22日,撤销东流、至德县,并组建东至县(县人民委员会改驻原至德县城尧渡镇),属安庆专区。
江苏宝应县:
“宝应”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个年号(762年4月~763年6月),取“胜宝应真”之义。唐代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
福建永泰县:
“永泰”为唐代宗李豫的第二个年号(765年1月~766年11月)。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
道州大力县(现湖南宁远县):
“大力”为唐代宗李豫的第三个年号(766年12月~779年)。唐大历二年(767),析延唐县北部置,治于今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镇。宋乾德三年(965),废并大历县、延熹县,置宁远县,隶属于江南西道道州。县治迁至新址(今宁远县舜陵镇)。道州大历县历时198年。
陕西兴元府(现汉中市):
“兴元”为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4年1月~12月)。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避朱泚军乱,天子幸梁州。还都后,诏改梁州为“兴元府”,位同京都长安。
江西兴国县:
“太平兴国”为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976年12月~984年11月)。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名改平固县为兴国县。
陕西淳化县:
“淳化”为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990~994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在梨园镇立县,以其年号赐名为淳化置县。
江西景德镇市:
“景德”为北宋真宗赵恒的年号(1004~1007年)。由于昌南镇在宋代烧造成功了有“冰肌玉骨”美誉的青白瓷(又名影青瓷),并得到宋真宗的厚爱,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赵恒命令昌南镇烧造御用瓷器,并把他的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为地名,昌南镇从此改名为景德镇。
福建政和县:
“政和”为宋徽宗赵佶的年号(1111~1118年)。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因进贡白毫银针茶深受徽宗皇帝赞赏,诏改关隶县,亲赐年号为政和县。
浙江绍兴市:
“绍兴”为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1131~1162年。)。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1131年),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源于“绍祚中兴”一语,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
江西隆兴府(现南昌市):
“隆兴”为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一个年号(1163~1164年)。隆兴二年(1164年),守臣郭祚以孝宗潜藩申请,下三省议,特用纪元之号,将洪州府赐曰隆兴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浙江庆元县:
“庆元”为南宋宁宗赵扩的第一个年号(1195~1200年)。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发生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有胡紘者,上书朝廷,弹劾宰相赵汝愚,以后宋宁宗就专用韩侂胄,胡紘诬陷理学大师朱熹,形成“庆元党禁”。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胡紘在家乡析龙泉县置县中,曾亲具奏章极力请命,同年十一月,宁宗诏准,并以年号赐“庆元”为县名。
上海嘉定区:
“嘉定”为宋宁宗赵扩的第四个年号(1208~1224年)。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1958年,嘉定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
湖南宝庆县(现邵阳市):
“宝庆”为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1225~1227年)。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民国17 年(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1977年,成立省级直管邵阳市;1986年,成立邵阳地级市。
不过,也有一些地名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做过皇帝年号,但查阅历史资料时我们发现其与年号没有任何关系,纯属巧合。如“咸丰”为湖北省西部县名,清雍正年间置县。但在该县存在一百多年后,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即位,年号“咸丰”。所以此“咸丰”与彼“咸丰”没有任何关系。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浙江的永嘉、安徽的广德、河南的太康、湖北的咸宁、甘肃的景泰、永昌等,这些地名都和与其同名的年号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之乡是什么意思?
陶瓷之乡——佛山 瓷器之乡——景德镇电器之乡——顺德 茶壶之乡——宜兴家具之乡——厚街 毛织之乡——大朗戏剧之乡——泉州茶叶之乡——安溪砚石之乡——端州冻石之乡——寿山 丝绸之乡——杭州水晶之乡——东海杂技之乡——吴桥 花鼓之乡——凤阳眼镜之乡——鹰潭 珍珠之乡——诸暨桥梁之乡——赵州 火箭之乡——西昌皮具之乡——白沟 时装之乡——虎门 风筝之乡——潍坊温泉之乡——阳江飘流之乡——清远 服装之乡——石狮 鲜花之乡——花都 花炮之乡——浏阳米线之乡——桂林 年画之乡——杨柳青 蓝宝石之乡——昌乐小商品之乡——义乌 打火机之乡——温州牡丹之乡---洛阳 石材之乡----大理
大唐为何会在怛罗斯之战中输给阿拉伯帝国?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国人对大唐绝对是念念不忘。大唐的强盛开放,让当时的中国绝对的傲视群雄。在大唐盛世,没有外族的入侵,只有大唐男儿的开疆拓土,中华民族的霸气与血性在大唐张扬四方。当时的大唐在攻灭突厥之后,在今天的边疆地区设定了安西、安东、北庭等六座都护府。统辖四方边境。
当时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着焉耆、龟兹、疏勒、毗沙等西域大小诸国。天宝年间,时任安西节度使的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和车师国的叛乱,西域诸国被大唐的军力所震慑,此时唐朝的势力在中亚的扩张也达到了顶峰。
安西都护府与此同时,大唐在这里也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大食人(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折戟怛罗斯当时大唐在中亚的藩国为康、安、曹、石等九个小国,中国史书称之为“昭武九姓”(汉朝时原本是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后来被匈奴赶到了中亚河中地区,所以称为昭武九姓。)历来小国都要依附于大国才能得以生存。当突厥败亡之后,九个小国投入了大唐的怀抱。632年阿拉伯帝国崛起,在灭亡波斯之后,东进的阿拉伯帝国开始与大唐帝国开始接触。
昭武九姓中亚的昭武九姓左右为难,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在夹缝中求生存。公元750年,唐玄宗以石国对朝廷无礼为由,派遣高仙芝攻灭了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求救。
751年,高仙芝率安西军长途奔袭,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队相遇,并随即两军开战。此战唐军三万人,其中安西汉军两万余人,其余为拔汗那部以及葛逻禄部盟军。对面的阿拉伯呼罗珊军团四万,再加上征召的仆从国军队,在十五到二十万之间,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这场大战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五天激战之后,唐军人困马乏,而阿拉伯军队还在不停地增援,胜利的天平终于慢慢开始向阿拉伯方面倾斜。葛逻禄人的反叛成了压垮唐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唐军大败,高仙芝率领数千残部撤回安西。
为何会败?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对于当时的大唐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安西军力在战后也得以恢复。但是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对大唐在中亚的扩张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战之后,中亚各国对于大唐的忠诚度降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扩张受到了阻力。安史之乱之后,安西军入关平叛,大唐势力撤出中亚,原本信奉佛教的西域诸国迅速伊斯兰化。
怛罗斯之战对于这场战役的失败原因大多归咎于唐军的孤军深入以及葛逻禄人的反叛。那怛罗斯之战为何会爆发?葛逻禄人为何会叛?
这一切都得从高仙芝身上找原因。
高仙芝不是唐朝人,而是高句丽人(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跟韩国人没有半毛钱关系!)。高仙芝的父亲早年加入唐军,子承父业,高仙芝也加入了唐军。
史书评价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这种帅哥+猛男的结合体在唐军中很是吃得开,屡立战功,升任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虽然用兵入神,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缺陷——贪。史书都直言不讳地评价“仙芝性贪”。高仙芝在西域就相当于二战后麦克阿瑟在日本,肆意搜刮钱财。那个石国何敢对大唐不敬?有一种说法说是石国盛产良马、宝石、珠玉,居民大多经商,富甲一方。于是高仙芝诬告石国君主谋反,进而剿灭石国。高仙芝将石国城市血洗,而财宝却全部划入自己的腰包。《新唐书》记载,高仙芝“获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
至于葛逻禄人的反叛,这个观点在史学界也是存在一定的争议。《资治通鉴》中记载“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记载了。
先不论葛逻禄人背叛是不是被冤枉,单从一件事可以看出安西军对这些附庸军的态度:高仙芝撤退时,拔汗那部军队阻塞了道路,高仙芝直接下令李嗣业部用陌刀开路,肆意杀伤自己的盟军。安西都护府对武力的过度迷信,以及糟糕的民族政策也为自身在西域的败亡埋下了种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