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窑瓷器碗底款看不懂,什么是内府款?
1.内付款指的是皇宫专业款式,在器物上著有“内府”二字以区别于民间。内付款中日两国均存在,而中国至少是周以后才出现。
2.内府款瓷器是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相对而言,古代指内府为皇室的仓库,是管理各种钱粮物品的机构,有的文献记载指内府为官名,是掌管九贡九赋的官职。
瓷器落款有什么讲究?
1 瓷器落款有讲究。2 瓷器落款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钦定款,由官方或贵族御赐的款式,通常用于官窑或御窑;另一种是自创款,由瓷器制作者自行设计的款式,通常用于民窑或私人制作的瓷器。落款可以标识瓷器的制作年代、制作者、窑口、品种等信息。3 除了标识信息外,落款还可以增加瓷器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因为某些落款可能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名人传说等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瓷器落款的书法和字体也会影响其美学价值。因此,在鉴赏和收藏瓷器时,落款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何辩别清三代瓷器?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康熙朝瓷器:阳刚雄健
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
...............................................
其中,郎廷极就是江西巡抚。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
雍正朝瓷器:精细优雅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精湛,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环境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雍正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13年,但其历史地位却无庸置疑。雍正继承了康熙景德镇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现在人们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窑工艺妩媚、秀丽端庄,制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
乾隆朝瓷器:瑰丽繁复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精心打造。
我这个碗底款哪个朝代的?
回答前笔者说一句明了的话:此碗底款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民窑窑记"四"字款。题主显示出的这个碗底图片,根据其釉色、做工、胎、颜色和款的書写方式,并结合史料及有关"片瓷"认证为明朝帝王"天启"1621——至帝王"崇祯″1628——1644年期间,它是明朝末年民窑陶瓷器的标记、仿印章款。这是"四"字款,同时自″天启"年开始陆续发现仅有的"三″、"四"、″七"之单数款。在明朝1368——1644年中的民窑陶瓷器的款式書写分为九大类型(永乐前期无款):(一),纪年款(干支、随意年款与寄托款。),(二),科举铭款,(三),堂斋款,(四),雅制佳器款,(五),吉语款,(六),诗文款,(七),图案款,(八),花押款,(九),仿印章款。题主所提碗的底款图片为笫九大款仿印章款类型。
青花圆罐怎么鉴别年代?
第一,基本了解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背景,有助于从宏观方面的判断。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帝王年号一定要记牢。
第二,牢记各时代青花瓷的青料、纹饰、胎釉、造型、款识的典型形象特征,烂熟于心。
第三,多看真器,要有悟性,联想和对比十分重要。
青花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鉴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器物的时代风格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一般瓷器的鉴定主要是看造型,但是青花瓷器的鉴定主要是看青料和纹饰,而且官窑瓷主要鉴别青料,民窑瓷主要观察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
掌握典型器:每个时代,选一部分典型器,分析比较,掌握牢记。这样在鉴定时,才会胸有成竹。
多看实物:看瓷片是很好的方法。看瓷片要注意:口沿、腹、底都有的,纹饰完整的,带款的,这样的瓷片有价值。同时,还要注意瓷片的出土地点和地层关系。在多看实物的基础上,多看图片,多掌握新的有确切纪年的出土品资料。中国青花瓷的数量,非我们能想象,各种器物纹饰可谓应有尽有,只有多看,才能融会贯通。
具体鉴定方法:六看一听。
看青料
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时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国产钴料还是进口钴料;是元代的还是明清时期的,是明永乐、宣德的苏泥麻青料,还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看纹饰
时代特征中,纹饰特征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纹饰中,许多辅助纹饰是鉴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前后纹样上用大片云,而晚明清初时期纹样中都绘括号云。
看胎釉
对完整器来说,当然主要是看釉。鉴定真伪时,要特别注意看是否有化学处理或人工糊泥的现象。化学处理过的釉发死,涂上去的泥,用手抠易掉;但是,如果用胶水粘上去,就特别难以弄下来。现在有人用化学方法作假,很不自然。可以手眼并用,用手摸也是一种鉴定方法。手摸器物,要注意手感,重量过轻过重都不对。有些情况,眼不能及,而手可触。
看造型
用被鉴定之物对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对得上。青花瓷品种再多,但从比例上讲,重复品更多。各个时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时代特征。抓住造型、口沿、圈足等细部分析,尤其底足最容易看出破绽。
看款识
具体说是看字体结构、笔画安排及内容。有干支年号纪年款的,可立即查出具体时间以备考。
看工艺
各时代的工艺特征是不同的,要记住、分清。比如,明代器物露胎处一般都有火石红,太过和没有均不对。
听声音
一件好的完整的瓷器,敲起来声音清脆,有璺裂,则声哑。要注意德化瓷和日本瓷的声音特别清脆,与景德镇产品截然不同。听声音是鉴定德化青花瓷和日本青花瓷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上几种方法,使用时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如有一点疑问,也不能放过。但是要注意,青花瓷鉴定中,青料色泽的变化和装饰纹样始终是首要因素。
青花瓷鉴定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第一,辨其真伪,这是鉴定工作的关键。
第二,断其时代。可以用碳十四、激光测定、X光测定等手段测定其具体年代,但目前来说,最普遍、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凭眼睛、凭经验观察。
第三,定其窑口。从青料、胎釉、造型、工艺、款识等各方面考察,确定青花瓷的产地。
第四,评其价值。其价值表现在如下方面:真——是否为真品;善——完残程度;美——艺术价值;少——物以稀为贵;珍——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青花瓷鉴定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纪年墓中出土的典型器。
第二,带年款的标准器物。
第三,依据出土地层断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堆积,于地层中出土的器物,只要地层未扰乱,其时代是可靠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