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图 瓷器,宝钗规劝宝玉走仕途之路真的错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薛宝钗让贾宝玉去走仕途,是完全错误的。
相反,林黛玉了解贾宝玉,这才不做这方面的劝告。
其实我们看看贾敬和贾珠就知道赶鸭子上架搞科举,会有什么下场。
我们首先看看贾敬,他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也就是科举考试的胜利者。
大家知道,考取进士的难度有多大吗?比今天考取名牌大学的博士,要难多了。
而且贾敬还是世袭的大贵族,却能够成为超级学霸,非常牛逼了。
在清代,进士就可以做官,最低程度也能做个知州、知县。
有意思的是,贾敬却没听说做过什么大官,反而早早做道士去了。
唯一的解释是,贾敬虽然擅长科举,但是根本不适合做官。
贾府的人提到贾敬并没有尊敬,反而经常出言取笑。正常推断,贾敬为官的时候肯定闹出过什么大笑话,搞到灰头土面,被迫辞职甚至被皇上免职。
其实从古至今,官员并不是这么好当的。不做官了不起不能发达,做官则搞不好就有危险,比如贾雨村被两次罢免,第二次还问罪。
而在清代乃至今天做官,其实具体的事情自然有下属去做,你需要的主要是拉拢上下级的关系。说通俗点,就是没办事能力不要紧,关键在于情商要高。
贾敬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所以即便科举考试成功,也混的一塌糊涂,成为贾府笑柄。
而贾宝玉的情商更低,可以说几乎等于傻子一样。
如果给贾宝玉几万两银子,让他一个人离开贾府去社会上生活,估计不出几个月就被人骗的干干净净,比薛蟠还不如。
再看看贾宝玉的哥哥贾珠,就是另外一个例子。
贾珠从小在父母逼迫下,以自虐的方式读书。贾珠说起来很争气,14岁就考取秀才,在当时算是很了不起。但贾,19岁结婚后,孩子刚刚出生就病死了。
正常来说,19岁小伙子没这么容易死亡,唯一解释就是累死的。
贾珠估计从小到大,都在父母可怕的压力下苦读,搞得身心俱疲,身体衰弱,心理压力很大。
虽然14岁考中秀才,但到20岁为止并没有考中举人,可能父母逼迫的更紧。
常年辛苦的学习,导致贾珠身体彻底崩溃,才20岁就死了,等于是被父母逼死的。
所以王夫人随后并不逼贾宝玉学习,毕竟只剩这一个儿子,逼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而贾政其实也不怎么逼贾宝玉,估计是后悔之前对长子太严厉。一提到贾珠的时候,贾珍也是泪如雨下,应该很大程度是后悔。
贾宝玉身体比哥哥贾珠还弱,动不动就病倒了。
你如果强逼贾宝玉去读书,说不定比哥哥贾珠死的还早。
所以,林黛玉不逼贾宝玉是对的,一来贾宝玉身体太弱,苦读很可能出事,走贾珠的老路;二来贾宝玉情商太低,也不是做官的料。就算能够同贾敬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彻底胜利做官,十有八九没好下场。
就贾宝玉来说,最好的前途恐怕就是像甄士隐一样,一辈子做个贵族子弟,坐吃山空罢了。
薛宝钗只能培养儿子走仕途,但也要看儿子是不是这块料。
所以薛宝钗强逼贾宝玉搞科举走仕途,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对贾宝玉的不了解。
打个比方,你让李逵去绣花,并且告诉李逵学会绣花有什么什么好处,但李逵根本不是这块料,又怎么能够学得会。退一步说,就算李逵学会了绣花,绣出来的也不能看,还是等于零。
另外,薛宝钗也没有规劝的资格。
理论上,虽然有血缘关系,贾宝玉不能同薛宝钗随便见面。迎春、探春、惜春都是贾家人,贾宝玉见他们自然没问题。林黛玉从女童时期就养在贾家,和贾宝玉一起长大,这才能够朝夕相处。
但薛宝钗不同,她进贾府时候已经14岁。今天看来14岁还是小孩子,但古代8岁男女不同席,14岁女孩就要避讳男人了。
所以薛宝钗身为表姐,经常去见贾宝玉本来就不太合适,毕竟当年表兄妹、表姐弟结婚的也是寻常事。
而且表姐不是亲姐姐,薛宝钗同贾宝玉并不是很熟。她没有资格规劝贾宝玉未来应该怎么做,人家爸妈奶奶都不管,你管个屁啊。
中原文化如何保持其强大的文化自信力?
我认为:中国文化概论中,中原文化如何保持其强大的文化自信力?“这个提问,一是对中华文明及文化不了解,二是别有用心。制造中国就是中原的认识谬论,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中国文化的概论,应以中华文化的产生及发展的总脉络来传扬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华文化是以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的起源为背景的,中原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以儒家学派、老子学派、春秋百家学派及周边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文化相互融和、精华集聚的文化形成过程。
中华民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独有中原文化,但凡读过各民族的文学著作,都会产生一种,各民族之间在生活习俗上似曾相似的感觉,许多民间俗语表达的意思都有相通性,这都是各民族文化相融的体现。
即使汉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也是不断吸收中国各学派的思想精华,来滋养儒家学派的文化内涵,由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才传承至今,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各种中华文化的营养成分,并和其它文化学派一起,千秋磨砺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对外来文化我们并没有象西方文化那样,拒之门外,而是有条件的吸收其思想精华,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源泉,为我们的社会治理服务。采取了洋为中用的务实态度。因为我们知道,伟大中华文化随着祖国的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必然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河南省焦作市人口有多少?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焦作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焦作市辖6县(市)4区和1个城乡示范区, 即: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个市辖区和沁阳、孟州、温县、博爱、武陟、修武等六个县(市)及焦作新区。焦作市是一个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神农祭天处、尝百草处、药王孙思邈活动遗迹等,显示着古代农业和医药的起源。出土众多的陶瓷文物及当阳峪陶瓷遗址,显示着怀川是发达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颁发的《夏小正》是中国的历法之根,发源于陈家沟的太极拳、月山寺的八级拳和净影寺的猿拳,证明怀川是中华武术之根。四大遗失发明?
第五名:星岩
业余炼金术士莫里斯.沃德于1980年发明星岩,据说这是一种能够承受核爆的材料。据说这种复合塑料由“超过21种有机聚合物和共聚物,还有小质量的陶瓷”组成。
实验证明,被星岩覆盖保护的鸡蛋,在受到1200℃的喷灯火焰烤制后依旧是生的,在其他测试中,这种材料能够抵抗10000℃的激光冲击波这个温度是钻石(钻石的升华点是3550℃)升华点的三倍。
星岩
它非常轻,不产生有毒气体,可以做成液体,糊状物,或者塑料固体。虽然星岩吸引了很多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兴趣,沃德并没有成功将他的发明商业化,他拒绝把他的秘密化学武器式的控制股权让给他人,直到2011年,配方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
第四名:奥格尔汽化器
20世纪70年代末,汽车修理工汤姆.奥格尔展示了一台仪器,宣称可以把汽车燃料的功效提升到每升行驶42公里。这个黑箱抛弃了传统的燃油泵和汽化器,这样有利于高压汽化燃油喷射。
奥格尔汽化器
升级需要一个加固过的邮箱和加热线圈,用来从冰冷的液态燃油中吸出蒸汽。奥格尔向记者们展示了他的原型机,他从动德明开到德克萨斯州的艾尔帕索的322公里路程仅用了7.5升汽油。
据说一些燃油公司向奥格尔出价百万美元,请求他永远不要造出第二台机器,但奥格尔并不买账。奥格尔拥有着自行设计和销售他的车的梦想,但在1981年他被一个身份不明的袭击者枪击受伤,之后于同一年,他死于可疑的用药过度意外。
第三名:窥时机
Pellegrino Ernetti是罗马天主教本笃会的牧师,是意大利威尼斯最有名的驱魔师。20世纪50年代,Ernetti称他发明了一个时间观察器,称其为“窥时机”能够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Ernetti有量子物理的学位,据说科学家们例如恩里科.费米与沃纳.冯.布劳恩在当他的助手。
根据描述,窥视器是台有一系列神秘控制器的橱柜,可以破译过去的电磁辐射。Ernetti说他已经用着这个仪器观测并拍摄了基督的十字架酷刑,之后他在忏悔中撤回了该声明。然而就在Ernetti死之前,他的同僚牧师声称,获悉罗马教廷命令破坏工作中的窥时机。Ernetti的忏悔是被强迫的,不是出于真的,这样就可以永远地隐藏该技术,不让其落入罪恶之手。
第二名:Sloot数字编码系统
20世纪90年代末期,荷兰发明家Romke Jan Bernhard Sloot声称已经开发了革命性的数据压缩形式。宣称Sloot数字编码系统,能够把一个几GB的电影压缩成只有8KB大小。据说Sloot的发明可以让他使用64KB大的芯片,无需读取硬盘就同时播放16部影片。
Sloot数字编码系统
1999年通过向飞利浦的高管们示范了这一概念,Sloot被告知他将要成为地球上最富的人。然而在Sloot将要转手源代码的前两天,他因心脏病死于他的花园里。他的解码算法再也没有被复原,据悉有人已经损坏了示范用的芯片。
第一名:特斯拉死光
Teleforce是尼古拉斯.特斯拉于20世纪30年代,基于范德格拉夫发电机发明的一种,带电粒子光束武器。特斯拉声称他的死光可以在322公里外干掉一万架敌机的机群。据报道他成功地完成该武器的规模测试,但是仍然不知道它真正的攻击模式,一些人推测它可能是激光或者雏形的电磁炮。
特斯拉死光
几个世界强国对此进行关于该技术的谈判,但是特斯拉拒绝提供蓝图。因为担心他那拥有终结一切战争的力量的超级武器,落入坏人手中,特斯拉把设计图全部藏在脑海中。传言苏联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测试,但是完整的设计随着1943年特斯拉的去世而消失。
酒中八仙都有谁?
诸如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等众多名号,都是对古代有影响力的一些文人墨客的别称,他们一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地位斐然,影响力颇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古代文人墨客的奇闻轶事。
竹林七贤。首先竹林七贤指的都是谁呢?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七位文人贤士,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由于这七人经常一起聚在山阳县的一片竹林中吟诗作赋,喝酒助兴,他们也就有了“竹林七贤”的美称。
嵇康:嵇康,大致是现在的安徽宿州人士,据说嵇康从小就博览群书,天资聪慧,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嵇康在思想上崇尚老庄的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他也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般的存在。
之后嵇康还娶了长乐亭主为妻,这长乐亭主是谁呢?她可是曹魏政权中曹操的曾孙女。嵇康一生效忠曹魏政权,在曹魏政权时期做到了中散大夫一职。
后来司马氏掌权之后,嵇康始终不肯为司马氏效力,他的一位投靠司马氏的朋友山涛,以及大将军司马昭,都曾让其出仕为司马氏效力,但都被嵇康拒绝。最后由于嵇康被钟会陷害,结局凄惨,最终被司马昭处死。
阮籍:阮籍,三国时期河南开封人,在五言诗、玄学方面影响很大。和嵇康一样,阮籍思想上尊崇老庄学说,政治上认同当时的曹魏政权。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阮籍还是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儿子。
但是和嵇康不同的是,阮籍做事小心,始终持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虽然自己内心不想为司马氏政权效力,但最后迫于各种压力仍然在司马氏政权下入朝为官。也正是因为阮籍政治上的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使其在司马氏时期最终得以善终。
当时的阮籍为了避免和司马氏走得过近,还曾整日喝酒逃避。最有名的事情就是阮籍故意喝酒躲亲的故事。据说司马氏掌权之后也是想努力拉拢阮籍,想让其彻底为己所用,于是司马昭就想了个和阮籍和亲的办法。
阮籍知道此事之后,为了避免和司马昭成为亲家,于是阮籍整天闭门不足,在家里就是喝酒买醉。每次司马昭派下人到阮籍府上商量和亲之事,阮籍都是一脸醉态,根本无法谈事。下人将这些情况如实告诉司马昭之后,司马昭也很无奈,和亲之事只能无奈作罢。
山涛:山涛是魏晋时期河南人,小时候山涛家里非常清贫,但山涛从小就勤奋好学,有远大抱负。在魏晋两朝都曾为官,但在西晋为官时影响较大,官至司徒。
山涛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为官原则,一生清廉节俭,关于山涛的清廉还有一个“悬丝尚书”的典故轶事。
当时山涛任职吏部尚书,掌管众多官员任职升迁之事。当时有一个县令叫袁毅,为了能快速升官,便去贿赂山涛,给山涛送去百斤重的真丝,这可是价值不菲的一份大礼。
然而山涛并不为所动,虽然当下没有直接拒绝该县令,但当县令走后,山涛立即命令下人将所有真丝全部包好贴上封条, 并悬挂于家中房梁之上,任何人都不能去触碰。
后来当初送礼的县令已被查办,曾接受其贿赂的官员都要调查。当去了山涛家里之后,当时县令送的真丝依然悬于梁上,而且布满灰尘,封条也未曾破坏。此事之后,山涛清廉为官的作风便出了名,人们还给了山涛一个“悬丝尚书”的雅号。
向秀:向秀是魏晋时期比较出名的文学家,幼年时期向秀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向秀对做官入仕的态度很淡然,早年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迫于当时司马氏的强权,才勉强入朝为官,曾做到侍郎、常侍等职。
向秀曾为《庄子》一书编写注释,但还未编写完就已去世。去世之后,向秀的儿子还很小,并没有将向秀的注释及时公布于众。向秀的注释便被郭象窃取,虽然郭象自己也补写了后面一部分注释,但署名时郭象只写了自己的名字,并没有写向秀。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以为《庄子》的注解都是郭象一人所著。
刘伶:刘伶是竹林七贤中地位最低的一个,也是七人当中最能喝酒的一个。对于喝酒这件事,刘伶几乎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现在河北的特曲名酒“刘伶醉”,正是以刘伶的名字命名。刘伶一生不爱做官,就喜欢自由自在、浪荡不羁的生活,自然思想上也是追求老庄的“无为”和“逍遥”。
关于刘伶,还有一个“曝裈当屋”的典故。由于刘伶放荡不羁,酷爱喝酒,他经常脱掉衣服在家中喝酒,别人看到此景后满脸讥讽。刘伶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把天地当做房子,把房屋当做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王戎: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当时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自幼长相俊美,非常聪明。最终官至三公,任职司徒。
据说王戎此人比较抠门,自己的侄子结婚,王戎只送了一件衣服当贺礼,而且结婚之后还将衣服又要回去了。
阮咸: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平时也比较喜欢喝酒,喜欢音乐,尤其爱弹琵琶,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畅,多次被贬官。
关于阮咸,还有一个“骑驴追婢”的故事。阮咸曾喜欢自己姑母家的一个婢女,但之后姑母家要搬走,就连婢女一块带走了。阮咸知道了,立刻借了别人一头驴,前去追赶婢女,最后还真追到了。阮咸和婢女一同骑驴回来了,这个婢女就是后来阮咸的妻子,阮孚的母亲。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的七位著名文学家,七名成员分别是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刘桢、应玚。他们七人是除了曹操父子之外,最能代表建安时期文学成就的七人,后人普遍将他们称为“建安七子”。
王粲:王粲出生于官员世家,王粲的父亲曾经做过何进的长史,他的爷爷是司空王畅,太爷爷是太尉王龚。王粲在跟随父亲西迁时,当时的大学者蔡邕就对王粲大加赞赏。之后曾跟随刘表左右,但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刘表投降曹操之后,王粲得到曹操重用,担任侍中等职。
王粲擅长写诗词歌赋,而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有一次,王粲和朋友在路上看到一石碑,两人便照着石碑上的碑文朗读。后来王粲朋友问他:“你能将碑文背下来吗?”王粲说能,但是王粲的朋友不太相信,于是让王粲转身背诵碑文内容,结果王粲背得一字不差,简直令人惊讶。
徐干:徐干擅长写诗词赋以及各种政论,从小徐干就特别好学,长大后做了曹操的军谋祭酒,后来又担任曹丕的五官中郎将文学掾。
阮瑀: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瑀不但擅长写作,而且也精通音律。阮瑀不爱做官,后来迫于压力做了曹操的军谋祭酒,当时曹魏的很多檄文都是他和陈琳共同撰写。
应玚:应玚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应玚就喜欢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擅长写赋,当然诗词能力也不差。后来应玚做了曹操丞相府的属官,还做过曹丕的将军府文学。
孔融: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孔融天赋异禀,见识非凡。在曹魏任职时,由于孔融说话言辞犀利,经常触怒曹操,最终被曹操处死。
关于孔融,恐怕最被我们熟知的还是那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和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总是拿最小的梨,将大梨给他的哥哥们。孔融父亲看到后问孔融为何这样做,孔融说自己还小,本来就应该吃最小的梨。
陈琳:还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骂得头痛欲裂的那篇剿贼檄文吗?全名叫《为袁绍檄豫州文》,全篇罗列曹操众多罪状,甚至连曹操的祖宗三代都不放过,那篇檄文的作者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不过曹操一向爱才,陈琳投降后,曹操并没有为难他。
陈琳早年曾做过何进的主簿,后来又到了袁绍帐下,袁绍袁尚兵败后,陈琳又来到曹操帐下,担任司空军师祭酒、丞相门下督等职。
刘祯:刘祯尤其擅长诗歌,诗歌中的五言诗更是一绝。刘祯与曹植,曹丕关系都不错,但刘祯比较孤傲,不拘泥于各种古代礼法。有一次和曹丕吃酒时竟然敢直视曹丕的妻子甄氏,后来得到曹操处罚,之后未得到重用。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在杂剧编写方面比较出色的四位名家,他们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和马致远。
关汉卿: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领军人物,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位。关汉卿一生编写了很多剧本,种类也特别丰富,有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像著名的《窦娥冤》、《单刀会》等,都是出自关汉卿的笔下。
白朴:白朴,祖籍山西人,同样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其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白朴一生颠沛流离,非常坎坷,他的很多作品中也能看出他的不满和伤感。
马致远:马致远不但擅长戏曲编写,也是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马致远出生于书香世家,也曾献诗为官,晚年过着隐居生活。马致远代表作品有《天净沙·秋思》、《女冠子·枉了闲愁》等。
郑光祖:郑光祖,早年曾在杭州做过小吏,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代表作有《周公摄政》、《倩女幽魂》等。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朝中期八位活跃于扬州的书画大家,他们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但关于这八人具体是谁,目前尚有争议。关于他们所怪之处,有人认为怪在绘画风格,有人认为怪在他们身世坎坷。其中以下这几位比较出名:
郑燮,也叫郑板桥,曾做过县令,他的绘画作品中,绘画的对象只有兰、石、竹,比如《兰竹芳馨图》、《清光留照图》都是其代表作品。
郑燮性格怪异,喜欢吃狗肉,讨厌贪官,每当看到贪官游街示众时便会画一幅梅兰竹,将画挂在犯人胸前,吸引百姓观看。
高翔一生淡泊名利,就喜欢画一些山水画,写真画也很有特点。晚年时期由于右手无法作画,便使用左手继续创作。
金农,从未做官,直到自己50多岁才开始作画,擅长绘画山水、花鸟、人物等,另外金农还有一定的篆刻技艺。
黄慎,擅长绘画人物,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草书风格。
酒中八仙。酒中八仙,也叫“醉八仙”,指的是唐代喜欢喝酒的八位文人名士,他们分别是贺知章、李白、李琎、李适之、苏晋、崔宗之、焦遂、张旭。
李白,我们最熟悉不过,又被称为“诗仙”,我们学习过他的很多诗词作品,比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李白为人特别豪爽,作诗时喜欢饮酒。他的作品,通常豪迈奔放,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贺知章,不但擅长写诗,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我们小时候学过他的《回乡偶书》、《咏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贺知章曾高中状元,任礼部侍郎、秘书监等职,和李白是好友,曾为了和李白一块喝酒将身上的金龟饰品拿来换酒喝。
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曾入朝为官,担任要职,比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左相等职。不过后来仕途不顺,先后被贬,最后被贬为宜春太守,最终郁郁寡欢,服毒自尽。
李琎,是当时唐睿宗皇帝的嫡长孙,曾任太仆卿、特进等职。李琎不但能作诗,还是一个弓箭好手。
崔宗之,也是李白好友,喜欢和李白等人一同饮酒作诗,其代表作品是《赠李十二白》。
苏晋,唐朝著名诗人,入仕后担任崇文馆学士,后来又担任泗州刺史、礼部侍郎等职。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进入仕途之后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等职,平时也经常和贺知章等人饮酒论诗,其书法最大的特点是放荡奔放。
焦遂,唐朝一介布衣,和李白、贺知章等人是酒友。此人虽有口吃,但是喝酒之后经常可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