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瓷器真伪鉴定,明代万历五彩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明代万历朝五彩瓷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胎质因瓷土淘炼不精而略显粗糙。第二,釉面乳白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第三,釉彩的色调对比都很强烈,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第四,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第五,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据小编所知,国内资深藏家联合组建了一个顶级艺术品自由交易/交流的私密平台,百度搜“荒岭藏珍”即可找到入口)
明万历五彩的纹饰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图案,也有道教色彩的图案,以吉祥内容为题材的纹饰如“福”、“禄”等吉语。万历五彩瓷绘画草率,线条刻板,绘画技法应用较少,画面显得单调,纹饰中以青花勾线但色彩常常漫出线外,致使纹饰显得粗率而模糊。所画人物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人物形象不生动。
明万历五彩瓷因极受世人的珍爱,故历来仿品不断,民国时仿制主要是用旧胎加新彩的方式,此种作伪最难辨别,收藏者可通过胎、釉、彩、器型、款识等方面与真品对照辨别。
在国外也出现了许多仿品,其中以日本人仿制的水平最高,仿品的胎、釉、彩、款识以及青花色调都仿制得比较精细。但因为生活背景和文化风俗的差异,再加上与景德镇瓷器烧造温度的不同,仿品的胎、釉以及瓷化程度均带有日本风格。但是,日本仿品中也有故意弄出破裂或缺口来迷惑藏家的现象,对此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明万历五彩瓷官窑器署款很多,款识多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为主,兼有篆书,多用青料书写,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宽松。有的上以覆莲映衬,下以折枝莲托护,好像一块招牌;有的则用花型来表现。字体端庄中寓瘦劲,但写款时往往横画轻,竖画重,显得拘谨刻板。
落款的位置变化较多,有的写在足边,有的写在口边,有的写在肩部,有的写在器底。民窑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和“大明万历年造”两种,字体写法受官窑影响,大多行书带草。万历朝吉祥语的款识也很常见,除传统的“福”、“寿”、“天下太平”外,赞美器物的吉语款也大量出现,常常是堂名和赞美语连缀,如“潘府佳器”、“郝府佳器”等。还有一种是祝福语与赞美语连缀,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等。
古董怎么用显微镜看?
瓷器主要看瓷器表面的胎质 ,和气泡 ,用显微放大镜放大到300倍左右,能清晰的看到瓷器表面由于烧制形成的不规则的气泡 ,和纹路 ,但是如果是仿品的话气泡的分布就会呈现规则性 ,这主要是由于窑温的变化形成的 ,古代的窑和现在仿品的窑肯定烧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这是鉴定的一个方面。
借助放大镜能帮助我们分辨出古陶瓷的老化及裂变程度。
许多高仿真度的赝品在器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对古陶瓷因年代久远而风化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是无法仿真的。
单凭肉眼观察,对陶瓷上细微的剥釉现象、开片等是很难看清楚的。
但用放大镜观察,就一清二楚了。
古瓷碗怎么鉴别?
斑就 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
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收藏者对这种土斑不应该人为清除,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市场上出现人造土斑,一是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
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再取出现。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冲就能洗清。人造土斑与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