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粉青釉瓷器鉴定,龙泉十大青瓷排名?

1、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北宋官窑粉青釉瓷器鉴定

2、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

3、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蒜头瓶 (一对)

4、 元/ 明 哥窯花口盤

5、 元 龙泉青釉贴逐珠云龙图双鱼龙耳瓶

6、 元 龙泉青釉剔刻四季花卉纹铺首耳罐

7、明永乐 龙泉青釉大盘

8、元 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

9、北宋 龙泉青釉划牡丹纹梅瓶

10、明洪武 龙泉青釉菱花式大盘

艺术爱好者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鉴赏力?

确切地说,缺乏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很难称其为艺术家的。艺术鉴赏力其实就是审美能力,这是每个艺术家甚至是艺术爱好者的必修课。

抛开艺术的层面不说,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学知识需要普及,不仅是艺术家,普通大众的美学思维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美学知识,才能真正知晓什么叫审美。如果连什么是审美都不知道,面对艺术品时就只能是想当然地信口开河,搞得不好就会贻笑大方。

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

所以说,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对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征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就算是绘画领域,也需要了解一点美术发展简史,对各种绘画风格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都要知道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欣赏者的专业知识越丰富,对艺术的领悟与感受就愈深广。

广泛欣赏艺术作品

应该说,审美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更需要平时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舞蹈、绘画等等艺术形式,都是培养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以欣赏绘画作品为例,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到画展、艺术馆等现场欣赏原作。在准备好一定专业知识后,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进行观赏、鉴识。如此反复,鉴赏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尤其是那些公认的经典作品,切不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下,应该反复品味,方能有所收获。这样的过程对于提高鉴赏力大有裨益。

加强文化修养

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学等知识积累是提高艺术鉴赏力的重要条件。艺术作品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需要对这一时期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透彻。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的审美习惯,都会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才有能力更好地去鉴赏不同风格的艺术品。

确切的说,艺术修养其实也是个人文化修养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的艺术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需要生活阅历

为了更好地欣赏一件艺术品,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有关作者的创作思维、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奇闻轶事,这样才有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理解艺术品的独特表现力和精神内涵。

阅历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反之,欣赏者在生活经历中从未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的内容,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就往往难以接受或体会不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可以有意识地多去体验生活,却不可强求。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鉴赏力”当然重要,如果他都不知道自己作品的好坏,又怎么能创作出的好的作品。艺术创造依赖的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和天赋直觉,但创造的最终作品需要自己鉴赏力的审视和检查。难道真有传说中自己都不知道什么作品是好是坏,只管蒙头弄,然后让评论家,收藏家发现这里原来有一个天才的。当然不排除有那种天才,他没看过多少作品,但是天生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能看出作品的好坏,这种真是望尘莫及。而且感觉这种传说只能发生在古典时期,或者现当代的架上绘画。现当代艺术应该没有这种可能性了。

怎样提高“鉴赏力”,首先是要多看,多听,去系统的学习艺术史,去了解各个艺术流派的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也要看哲学,美学,文学方面的书籍,这对提高自己的思维和感性深度和了解什么是“美”——知道什么叫做“美”对观看和欣赏艺术品至关重要。也可以看各种资深艺术评论家看的对于艺术家和作品写的评论文章,对照着作品,看那些评论家是如何看一件作品,如何思考。提高鉴赏力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我们缺少天赋的普通人来说只有下这些苦功夫了,前提是你必须得热爱艺术,能在抛开这一切领略到艺术给你的“美”的感受,给你感动,给你启发,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不然仅仅掌握一大堆知识,对欣赏艺术品却豪无帮助。最后,你得尊重艺术,不要对自己不懂的就嗤之以鼻,称之为“垃圾”,这个态度是谈不来艺术修养的进步的。

黄建南的彩墨山水国画,既有国画 “气韵生动”的感染力,又融入了西画的色彩,注重光影处理,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还得到了吴冠中过较高的评价:黄建南的油画很特别,用色既大胆,又丰富,对光线的把握十分微妙,画面洋溢着浓重的自然气息,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成为他画作的主题,最大的特点是把油画给中国化了,但又没有丢失色彩,是一个有新思想的画家。

龙泉青瓷什么颜色最好?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

梅子青釉,具有与汝窑釉色类似的美感,釉质浑厚,色如翡翠,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照人,器如梅子初生,秀色可餐。

粉青釉釉层肥厚,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釉色青绿粉润,釉表面光泽柔和,有如青玉。

宋代瓷器出土特征?

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以下是宋代瓷器主要款识内容:

一、越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二、定窑瓷器款识鉴别

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

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宋定窑白釉瓷碗,刻有”食局官区正七字”款识。宋定窑白釉瓷碗,其外壁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款识。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故刻这些款识的器物是宫廷内食用及药用之器。另外,定窑瓷中还有底刻“五王府”三字,这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物。

在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瓷器中有一些铭文是宫廷玉工镌刻的。这类款识多为宫殿建筑的名称,有“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如一件宋定窑白釉折腰盘及白釉碗,其底足内均刻“奉华”款识。

定窑瓷器款识除刻划以外,还有模印和书写款识。如一件宋定窑白瓷盘,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这是专门为定州府衙烧制的瓷器。

三、汝窑瓷器款识鉴别

汝窑青瓷为宋代青瓷之冠,传世品很少,全世界仅有几十件。汝窑瓷器仅见三种款识。

一为“奉华”字样,为宫廷玉工制作。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如汝窑出戟樽、汝窑瓜棱注碗及汝窑纸槌瓶,这三件器物的底部均刻有“奉华”二字。又如汝窑粉青釉樽,仿铜器樽等,底部都刻“奉华”二字。

另一种款识是于器底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如宋代汝窑青瓷碟和青瓷盘均刻有“蔡”字。这可能系蔡京父子所用。蔡京是宋徽宗时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子蔡修贵为当朝附马,徽宗曾七次到其府第,赠予无数珍宝,其中有汝瓷是理所当然的事。

还有一种刻“甲”、“乙”、“丙”、“丁”字样,以划分器物的等级。

四、钧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钧窑瓷器带款识的很少,主要以数字为主。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数据。数目字的确切用意是,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就是说刻“一”字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其款识常见于洗、盘、碗、炉蹲等器物底部。这种数码款识在宋瓷中独具特色。刻数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钧窑葵式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撑三个如意形足,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绚丽,底芝麻酱釉,底刻有“六”字。

钧窑器还有底刻“奉华”、“重华宫芝兰室用”、“重华宫漱芳斋用”等款识。如博物馆藏宋钧窑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华宫芝兰室用”款字。宋钧窑天蓝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华宫漱芳斋用”款字。这些瓷器专供宋内府使用。五、磁州窑瓷器款识鉴别

磁州窑瓷器以烧制瓷枕最富特色。因此大部分款识出现在瓷枕上,其内容可分为瓷枕窑名、纪年款以及诗词题句等。已发现的磁州窑枕书写”张家造”、“赵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李家造”、“王家枕”、“王氏寿明”、“王氏天明”等私人作坊姓名,其中以“张家造“最为著名。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八角纹枕,枕底刻”张家造“三字。因磁州窑地区唐、宋时期称相州,故有“古相”之称。因而,磁州窑瓷枕上有古相”张家造“款识,如宋磁州窑山水纹枕,底面长主框内印“古相”、”张家造“字样,框上下饰荷叶及莲花。有一件宋磁州窑剔花珍珠地瓷枕,枕面刻”家国永安”四字,右书“赵家枕永记”等九字,左书“熙宁四年”。

磁州窑瓷器上题诗题句也非常盛行,如宋磁州白地黑彩瓷枕,枕面上题写“常忆离家日,双亲托背言,有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行宿,鸡鸣再春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的诗句。有的用以提醒离家外出人,在枕面题写“众中少语,无事早归”,“有客向浮世,无言指落花”以及题一“忍”字样。同时,《满庭芳》、《如梦令》、《阮郎归》等宋词词牌也多见于瓷枕之上。如一件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内有一长方框,两边分别书写有“中吕调,满庭芳”,中间词为“绿水澄清,轻云微暮,败叶零乱,空阶画堂人静。明白夜徘徊,又是重阳近也。闻几处砧柞声,催西窗外岗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临高空伫立,新愁未尽,住事难猜,问槛边金菊,还为谁开。漫到愁来滞酒,酒未尽,愁已先回。凭栏以,金波渐远,白露点青苔。”这些诗词既作为一种题铭,与画面相配,图文并茂,诗文寓意深长,表露出当时工匠思念亲人和想家的心情,是磁州窑瓷器独特的装饰风格。

磁州窑器物上也常书写“醉乡海”、”清沽美酒“和”风吹野外十里香瓶”等字,多为装酒的酒瓶。

六、官窑瓷器款识鉴别

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产量低、传世品极少。其款识特征与汝窑相似,有“奉华”刻款及“甲”、“乙”、“丙”、“丁”瓷品等级刻铭。

北宋覆亡后,南宋沿袭北宋遗制,在杭州另立新窑,称为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其款识与北宋基本相似。

七、景德镇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生产青白瓷为主,釉色如同冰清玉洁一般莹润,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假玉器之美称。由于外国香料的大量输人,香料盒、梳妆盒等日益盛行,于是景德镇的瓷盒作坊似雨后春笋。生产大量盒子,那时盒子形体较小而扁,有圆形、八方形、六瓣形和菊瓣形,形体较小而扁,有圆形、八方形、六瓣形和菊瓣形,盖面多饰以阳纹印花,印有作坊标记,如“许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等,字铭均为釉面书写,此类带作坊标记的有“吴”、“许”、“段”、“蔡”、“陈”、“潘”、“余”、“张”等等。

八、耀州窑瓷器款识鉴别

耀州窑是宋时北方著名的民窑青瓷。宋耀州窑有一件青瓷小碗内印有“三把莲”的款识,有的小碗内印束莲三把,称为三把莲,同时在碗心印有 “三把莲”字样,这是图案与文字的相互结合,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宋耀州窑印花飞凤纹碗,于纹饰间印有“政和”二字。宋耀州窑有吉语款,见到的有耀州窑印花碗。

文字藏于图案之中是耀州窑青瓷款字的一大特点。如一件印花团菊纹碗,印花团菊纹非常别致,在碗心内印团菊纹,其中心是一个圆圈,内印阳文或阴文“吴”,这可能是工匠的姓氏。

耀州窑系还有出土青瓷碗,碗心印有吴、杨、张、周等阳文,这是工匠或窑主的姓氏,还有的在碗底部印“张”字,字藏于荷叶莲花之间,精巧别致。

九、 龙泉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龙泉窑青瓷的纪年款有“淳熙年制”、“大宋端正元年”、“元丰内用”等,如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底有“淳熙年制’,字样。又如南宋龙泉贯耳瓶,底有“大宋端正元年烧造,天师府用”楷书两行款。还有一件北宋龙泉青盒,扁圆形,器底有矮圈足,圈足内“元丰内用”四字楷书阴文。 宋代龙泉窑青瓷款识还有“玉”、“永清窑记”的字样。另外,南宋龙泉窑青瓷碗内印“金玉满堂”、“做出芙蓉青器,买卖客人皆富贵”等吉祥语。

十、 德化窑瓷器款识鉴别

德化窑青白瓷盒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九字款的,以及有刻“后山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十一字。款识里的”功夫“又称”工夫“,是宋代手工业的习惯用语。

十一、建窑瓷器款识鉴别

由于宋代盛行斗茶,茶汁与黑釉茶盏相衬,别有情趣。故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倍受青睐,宋徽宗极好斗茶,因此,建窑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这些建盏底足内刻“供御”字款,以区别普通的建盏。

青瓷?

1. 产地不同

龙泉青瓷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2. 釉色不同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人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3.造型不同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以南宋产品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