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窑瓷器特点,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能否拿出来晒晒?

全是民国时期经典的照片,社会上各个角色的人基本都有,我都是从网上下载的!

晚清民窑瓷器特点

晚清民国太师椅上漆还是上红色?

晚清民国太师椅都是红木的不上漆的,是木质本身的颜色。

康熙民窑墨地白彩梅花竹叶纹灯篓瓶?

试着回答下这个问题

这个墨地白彩梅花竹叶纹灯篓瓶 品质一般 画工和釉面稍显粗糙 底以及底款更差些 特别是双圈的青花款 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差 就是四个字 “不**目” 。。。

愚见是:民国或者“567” 的低仿品 收藏价值不是太大啦

不喜勿喷谢谢

清代的民窑能用皇帝的年号吗?

清代皇帝年号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崇德 8年 1636——1643 丙子 八年八月世祖即位沿用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18年 1644——1661 甲申 十八年正月圣祖即位沿用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61年 1662——1722 壬寅 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即位沿用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13年 1723——1735 癸卯 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沿用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60年 1736——1795 丙辰 嘉庆元年传位仁宗后内宫仍用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 嘉庆 25年 1796——1820 丙辰 二十五年八月宣宗即位沿用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30年 1821——1850 辛巳 三十年正月文宗即位沿用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11年 1851——1861 辛亥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13年 1862——1874 壬戌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34年 1875——1908 乙亥 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沿用

末帝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03年 1909——1911 己酉

清代瓷器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如果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无论返工多少次,朝廷绝不再播一两银子,根本不会去管民窑是赚还是赔。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自负盈亏。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许多学者都把官搭民烧归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因为朝廷可以凭借皇权,肆意压低价格。但我认为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失偏颇。实际上,当时参加“官搭民烧”的民窑中,真正赔钱的极少。

所以说清代也有民窑接官窑的活 所以底款带有皇帝年号也是正常

清朝是禁止平民穿汉服的?

乾隆帝到底多喜欢穿汉服,咱老样子有图有真相,下面发几张乾隆曾经穿戴汉服的画像,大家先看一下这个满族皇帝是如何在深宫之中如何痴迷汉文化的。

怎么样,如果不说这是乾隆帝的话,您很能就认为这是一个汉族显贵的画像吧,其实乾隆喜好汉服cosplay这事儿也是遗传,如果您看过乾隆他爹雍正的汉服图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乾隆是在效仿他爹。

而这张汉服画,直接是雍正和乾隆的同时cos的合影,高一些的是胤禛,矮一些的是弘历,雍正是一位强有力的改革者,他痴迷汉文化,同时也重用汉人,在他的口中一直强调满汉一家,在用人上也推行满汉并用政策,在民间推行提倡满汉之间通婚相好,到了清中期,满族大都说汉语,写汉文,而且在清贵族上层学习汉语汉文的风气也十分盛行。到了后来竟然很多满人只会说汉语而不太会说满语了。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政策被延续了下来,而雍正的这个爱好,竟然也让乾隆学的惟妙惟肖。终其乾隆的一生,他闲没事就在后宫穿汉服自娱自乐的习惯一直没改,而且还让自己的皇子们都穿上汉服嬉戏,下面为某年乾隆和皇子身着汉服让宫廷画家郎世宁做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