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窑瓷有收藏价值吗,你认识古代青铜器吗?

青铜器是中国人生活用器具和生产交通工具和钱币,也有塑像人物及佛神祀祭用品,乐噐。从有记载夏商周到现在己有四千多年使用历史。但值得收藏的就得有一个新的认知,古代青铜器具称金,帝王先用,再点赐给有功之臣将用,九鼎级别最高君帝用,。青铜器制造古代早期用模范法铸造,后用施蜡法,工艺考究,图案以吉祥物,动植物为主文字记载人和事及史。

社会上及古玩市场的多半是后仿及工艺品,有欣赏或喜欢的价格值的可以收藏,价格大的慎重。

想掌握了解古代青铜器国宝古董的知识,那就得到博物馆里去。黄河流域夏商周出土较多的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江淮流域的到随州市博物馆春秋战国大件青铜器值得赏,其余北方博物馆都有少部分。

想收藏古董宝贝老青铜器,社会上较难,新手慎重别幻想。

多看博物馆实物,多看青铜器书,多读历史书,每件青铜器古董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

青铜器会给新时代的好学者求知机会。

晚清民窑瓷有收藏价值吗

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究竟有多少?

有懂行的老师请多多指教。谢谢!

张子英的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如题,晚清时期瓷器画面丰富多彩,青花,粉彩,五彩,斗彩,单色釉,浅绛彩等。而张子英,晚清浅绛彩瓷画名家,光绪御窑厂画师。擅山水画,尤精花鸟,师法清新罗山人华秋岳画意。作品活跃期为1883年(光绪九年)-民国,此人属于虽不算大名家,但是绝对是大师级瓷画师。这人徒弟子众多,出众者有程水金 1903-1977,师从张子英,三十年代以人物瓷画为业等。由此可见此人影响力,如果能确定是他本人作品,那绝对是精品收藏品了,下图为张子英花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民国党时期的徽铜币值钱吗?

你好谢谢邀请。你问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党徽铜币,如果是中央造币厂(上海、南京、桂林、成都、重庆等几厂)铸造的古布党徽铜币,则比较多见。而民国时期其他地方政府铸造的带有党徽图案的铜币则比较少见,有的甚至十分珍稀,比如民国十九年东三省哈尔滨军舰一分铜元就是珍品。

一般来说,提到党徽古布铜币是指民国政府在抗战前期在全国统一发行的流通铜币,当时发行的造币厂有上海中央造币厂和南京造币厂,另外有宋哲元在天津造币厂铸造的有“平津”字样的古布党徽铜币。这种党徽古布铜币从民国二十四年开始设计(该年为试铸样币,十分珍稀),民国二十五年正式批量生产,到二十六年结束,面值分别有半分、一分、二分三种。

抗战爆发后,造币厂内迁重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中央造币厂的铸币工作交由成都、桂林和昆明三个分厂进行。这三个分别铸造了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古布党徽铜币,其中桂林造币厂试铸了“桂”字一分铜币,昆明造币厂则铸造了古布党徽一仙、二仙铜币。重庆中央造币厂于二十九年铸造古布党徽铜币,值得一提的是,该厂于民国三十年试铸了古布党徽二分试铸样币,十分珍贵。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中央造币厂铸造的古布党徽铜币之外,四川、河南、奉天、广东、广西、平津等省都分别铸造了带党徽的铜币。这些省份铸造的党徽铜币大部分为试铸性质的,平津古布党徽铜币则是因为没有通过中央审核而夭折,所以都为民国铜币珍品,只有河南、广东、甘肃这几省的党徽铜币属于正式发行,但也十分稀少。

石印本有多大收藏价值?

如果在十几年前,一般的古籍收藏者不大会在意石印古籍。斗转星移,当下的古籍文献拍卖会上,石印本悄然登场且份额不断增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不过石印本种类杂,数量多,不同的石印本收藏价值差距悬殊,需要仔细加以斟酌。

适合大众收藏,宜从史料价值着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印本也渐成“古”籍。清末距今已过百年,国家修订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将“一律严禁出境”的文物年限由1795年(乾隆六十年)下调至1911年。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石印本。

石印术,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由于诞生的特殊年代,反映了清末民初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它们的史料价值也不容忽视,这是石印本收藏和增值的闪光点。

虽然石印本的存量较多,其艺术价值跟木刻本也不可比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珍稀古籍散佚后,石印本也成了不错的选择。

一些著名的藏书家也收藏石印本。著名明清史专家、版本目录学家和藏书家谢国桢先生在《江浙访书记》中就说,他以明崇祯刻张溥《七录斋集》六卷本换到1925年上海文瑞楼的石印本《吴友如画宝》13集26册。这套书描绘当时的市井风情和众生相,鲁迅先生也曾称赞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资料性。

选藏宜成系列,升值空间更大

目前,石印本是拍卖会上价格比较低的种类,而且赝品较少,正是古籍收藏爱好者入门的首选,也是收藏的好时机。但石印本种类庞杂,数量极多,哪些石印本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呢?藏家们应关注那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早期本子和有学术、史料价值的文献。

近代著名藏书家赵元方在书目清单中,会在石印的书后有的注上“好石印”,如《三国演义》、《水浒》、《聊斋》、《西游》,有的则无注。这说明石印本有好坏之分,收藏者应注意。

石印本的收藏,首先应关注那些由著名书局印制的品相好、版面清晰,有学术、史料价值的文献,如点石斋、墨海书馆、扫叶山房、上海书局等。这些书局规模大,声誉好,在选本、校勘上都下过工夫,错漏少,质量好,出的书。

以清光绪31年内府印的石印本《钦定书经图说》为例,其版式阔大,印刷精美,很受追捧。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能在拍场上见到它的踪影,起初底价基本都标在0.8万至1.2万元,成交价从未超过2万元。2007年,上海国拍春拍中,3万元起拍,8.25万元成交。 2011年北京卓德春拍,以27.6万成交。

其次,可选择以著名宋元善本、明清版画为底本影印的石印本。这些书底本往往稀见,甚至已经散失,作为它们原貌的翻版,艺术价值是一般版本所不能代替的。

再者可选择清末民初名人的日记、书信、游记、文稿类石印本。这些书出自同时代之名人,都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范畴,具有“名家原版本”价值。也可选择那些印数又不多史料价值较高的石印本。

另外,像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几类印刷品也比较值得收藏。这方面的石印本有画报类,如《点石斋画报》、《神州画报》、《舆论时事报图画》、《申报图画》等。小说、版画类,如同文书局的《尔雅图》,《耕织图》、《佩文斋书画谱》、《茜窗小品》等。特别注重一些特殊石印的古籍,如多色印刷等。地图类,如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江西全省舆图》。报纸类,当时石印了大量的报纸,如《时务报》、《经世报》、《实学报》、《蒙学报》、《格致新闻》、《工商学报》。这些报纸、画报、杂志,就是当时的文献资料,人们很少可能有意识地完整保留。如保存至今,非常珍贵,现在市场上也难见成规模的。

收藏时要做个有心人,像这些具有史料性质的石印本,如果一件件是独立的散本,可能价格不是很高,但如果能形成系列专题收藏,升值空间就不可估量了。

综上所述,石印本收藏特点:

——总体价格尚偏低,赝品较少,适合入门

——反映清末民初的社会现状

——按门类成系列的收藏,升值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