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图片鉴定真假,藏友们有发现稀奇古怪打压民藏的事?
伪专家确实害人不浅,所以收藏首先要靠眼力,没有眼力是必须跟对人,也就是借别人的眼力。收藏专家我最推崇马未都老师,马老师用良心鉴定,有缘跟老师见过六次,受益匪浅,收藏一定要多学习多看博物馆,不要听伪专家误人子弟,有图片为证,多结识懂行的高手,多交朋友,交流经验。分享一下我与马未都老师的真实故事,那就得从一把民国铜酒壶说起,我收藏的这个铜提梁壶上就有刻款“段庆雵置”字样。
有趣的是这个“雵”字我怎么也不认识,请教了好多老师也不知道,最后在2015年参加《收藏马未都》节目时,马未都老师当场认出来的,所以非常佩服马老师的学识和眼力,真是我国第一流的顶尖专家,在此感谢敬佩的马老师!节目现场录制中他还告诉我“雵”是雪色的意思,老人家的知识太渊博了,像这样的生僻字很多人都不认识更不要说意思了,比起那些伪专家,马老师真的标新立异很是让人敬佩!附当时录制节目时的照片为证,所以得一件宝贝是要深入研究,不听所谓的专家忽悠,对了,每个月马未都老师的观复博物馆都有鉴定日的活动,有拿不准的瓷器、玉器、木器等(书画除外),都可可以去找马老师鉴定,还可以出具证书,绝对可靠,与大家分享。也可以关注我,多多交流,一起进步。
如何断定宋官窑?
多谢邀请!宋官窑瓷器细分为:1.北宋官窑(哲宗之前的官窑)2.徽宗的汝窑!3.南宋修内司官窑与后来的郊壇下官窑!由于年代久远实物极其稀少近20年来所见都是仿制赝品为多?到博物馆才能见到的镇馆之宝。历朝历代都是价值连城!!
1.据明"考瓷"记载宋太宗于汴京(今开封)牛头山下建御窑至宋哲宗历经110年,其牛头山的澄泥胎骨部分开片见铁锈(金丝开片),魚脑蛋清釉!四库存书"说陶亦是如此论述。
原创图片仅供参考
因河南开封千年来屡次泛滥,现窑址在十米深处而无法挖掘论证!
2:宋徽宗汝窑,据明"考瓷"记载;汝窑是宋哲宗张皇后的祖产未入宫前已经制作民用产品,称为临汝窑,采用圈足芒口烧制。徽宗征入宫内烧做御用品称为官汝窑,采用支钉满釉垫烧制。它们共同鉴定特点是:烟灰瓷胎骨,玛瑙疍清釉带泪痕。釉色以天青为上,粉青为贵,月白为骄,天蓝弥足珍贵,灰青亦有之。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瑞士勒斯卡设计艺术博物馆藏)
3.南宋官窑分为:修内司官窑于杭州凤凰山下,灰黑胎骨釉汁似鱼油,以仿制北宋官窑。 (浙江省博物馆藏品)网络图片
与后来的郊壇下官窑于杭州乌龟山下,90年代挖掘论证!米黄浅灰瓷胎骨,魚油疍清厚釉,釉色有仿汝窑的天青,粉青,月白,天蓝,灰青! (杭州博物馆发掘展品)网络图片
它们的区分与鉴别:
南宋官窑讲的是紫口铁足,金线冰裂纹之说。何为紫口:官窑胎质坚固,瓷器口沿尖窄,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构成稍微凸出之环形带,粉青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碧绿口沿处胎骨略显澄黄色。此为宋官窑瓷器一绝。郊壇下官窑米黄浅灰胎骨,釉汁似鱼油整体发青!
上述初探希望大家补充见解!
怎么识破收藏界的大骗子?
收藏界的骗子多如牛毛,新入行的收藏者受害很多。收藏的种类五花八门,人不可能都学会。即使学会一门其他的行,照样上当受骗。现在的收藏,真正的藏家不多,都是为了谋利。都想挣钱。收藏的钱哪有那么多好挣的。不是打野,就是被人捡了。上当受骗的人多下。当然骗子更多。下面就列出
骗子的把戏。
第一种:推销购买收藏品
这类骗子公司一般把目标都瞄准在老人身上,老人这个群体接受新事物慢,并且一般手上都有闲钱,诈骗者将一些金币、纪念币、玉石之类的不值钱的工艺品推销给老人,说这些东西极具收藏价值,每当老人上套购买后,诈骗者还会冒充是某某艺术品收藏公司的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说这些藏品极具价值公司要高价回收。正是这种高价回收的诱惑,使得老人一次次陷入诈骗者设计的陷阱。
第二种,拍品买到手几乎就是接最后一棒
上世纪80年代,有钱的日本人大量购买西方油画,现今至少贬值50%。中国人不会上这当,把高价拍卖当游戏看。至于有的东西春拍时5000万买进,秋拍又1亿卖出,半年赚5000万,有这样好事?外国人不管多么喜欢中国古董,不去举牌,只逛潘家园。
第三种,某些大拍卖公司只欢迎去举牌买东西的
大拍卖公司对送拍品的都是应付,拍卖公司不缺拍品,收藏家能收买到的,拍卖公司也能收买到类似的。在海外拍卖会上捡漏的大多是国内拍卖公司业务员。公司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收藏家的藏品不被拍卖公司认可的重要原因。
第四种、收藏界黑哨现象比足球界还严重
足球裁判还有个资质,文博界不用,谁都可以吹哨。拍卖的由拍卖公司吹哨,寻宝鉴宝的直接上电视上吹哨,开店的坐堂吹哨,即便对收藏不太懂的人,牙缝里也敢蹦出二个字:“高仿”。足球场上白哨黑哨一人吹,收藏界一件东西能吹出10个调来,指鹿为马、信口开河、装神弄鬼、乱象众生。仅值几千元的瓷器在黑哨声中能卖到上百万元。惟独收藏者没有发言权,民间收藏家个个灰溜溜的,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越收藏心里越凉。收藏家的地位尴尬,不伦不类,不受保护。两种黑哨结局不同,一是将中国足球队留在国内,冲不出亚洲;一是文物在黑哨中迅速流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五种、没有真正的评估机构
艺术品的价值、真伪,国家没有评估鉴定机构。谁都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有些专家把收藏家当阿斗,在贬低收藏家的藏品时,往往推荐自己认定的“真品”;还有些专家认定收藏家手上的藏品95%都是假的,勾结外国资本,廉价收购中国文物,双手拱让中国文物的定价权、鉴定权、话语权;许多专家从不提倡科学仪器检测,甚至排斥仪器,生怕失去赚钱机会。而收藏家把有些专家叫“砖家”;收藏家之间亦互相倾轧,只有自己的东西最好,别人的都是仿品。
第六种、初入收藏者常被误导
收藏书画的不懂绝大多数书画会“时过境迁”;收瓷器的不收整器收瓷片;收玉的不懂“玉不琢不成器”;收翡翠的不知A货会变B货的原因;收红酒的不知红酒像洪水。不学习、不研究、不交流,交了学费还没学到东西。都说当下收藏太热、收藏太乱,根源在于利益莫大的驱动力,抹煞了社会公德。都说收藏的水很深,其实不然。找到诚心教你的人,说真话的人,会少走很多弯路。
第七种:现金收购骗局
这种骗局简单来说就是先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方式联系受害者,然后声称有人要现金收购受害者的古董,并且不收任何前期费用。等将被害人邀约至公司,再安排人员冒充买家要高价购买藏品,诱使受害者到指定的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从而骗取鉴定费,等鉴定结果下来后又会以藏品不符合买家要求、没有达到预期年代等理由来敷衍受害者。这种骗局一般构思巧妙,一套接一套,如有受害者陷进去第一步之后就会很难走出来。
所以各位藏友一定要小心谨慎,如今收藏市场混乱,骗子公司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骗术手法也是层出不穷。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