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民窑梅瓶,真的能捡到大漏吗?
刚捡个大漏,玩章的朋友来帮忙!
寿山石章,看老的点赞!
这件瓷器到代吗?
个人认为,这件梅瓶是仿磁州窑的,因为是典型的白底黑花,但画工不敢恭维,尤其是童子的脸部描绘极为粗糙,瓶肩和瓶胫部的线条非常粗放,看似信手画出,但线条流畅、一气呵成,这么长的线条一次画成,可以看出是个有绘画功底的工匠所绘。
近看釉色,不是完全透明的,也不是一般磁州窑的薄釉,它釉很厚,甚至淌到平底,积了厚厚一层,瓶口和瓶肩的接合处也有积釉,釉色呈淡青色,有些影青釉之感。
纵观整件瓷器,我认为不是现代仿品,也不是有意仿制某窑,更像是工匠随意发挥的,他将青釉和黑白纹饰结合在一起,纹饰也非精心绘制,上釉也不讲究,像是一件游戏之作。个人认为凡是赝品,都会有意模仿某件名器,不会仿的这么低劣,也不会将青釉施在黑白纹饰上,像个四不像。因此我认为这件东西是民窑老货,但品相很差,却也是难得一见。
下面放出宋代磁州窑博物馆藏瓷器和类似器型馆藏瓷器,以供参考:
以上为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宋代、元代梅瓶,可以看出这两个时期的梅瓶,瓶口窄,瓶身细长,与你图中的梅瓶器型一致,明清梅瓶很少见到这样的,明清梅瓶平底多外撇,如下图:
以上为馆藏明清梅瓶,可见瓶身比宋元时要短,比你图中的也短,瓶底外撇,瓶肩有点往下溜。
所以我不敢说你这件一定是宋元民窑次品,但绝对不是现代一般的赝品。
元代青花执壶真伪鉴定要点?
一:真正的元青花瓷胎质厚重而坚硬,且多是大型成品,鉴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元青花瓷胎里面含有较多杂质,多呈现为铁褐色的小点,胎土不够细致,胎壁上的小孔也较多,另外,元青花瓷外形圆润、线条流畅,没有刀痕。仿制的青花瓷往往是土质细腻,没有杂质和气孔,刀修得痕迹较明显。
二:元青花瓷使用柴火窑烧制而成,成品的釉中气泡大小不一,疏疏朗朗,还比较明亮,而仿制品则多是由气窑烧制而成,它的釉中气泡细小,均匀,没有亮感。
三:元青花瓷上的青花有三种颜色:浓艳、淡雅和青灰,且大部分颜色较深,还有黑色斑点。仿制品一般还在国产料中加入部分氧化铁,烧制的青花呈现矿渣装斑点。
四:元青花瓷圈足一般大而矮,器底和器内盖不施釉,但是器底和器内会有釉斑,罐瓶类的元青花瓷的胎体一般是四段三接或者是五段四接的,接口一般位于底部、腹部和颈部,接口处用泥浆粘住,会有明显的凸起。元青花瓷的内壁和器底一般是不施釉的,内壁呈现火石红色,器底布有红色斑,仿制品在这些细节处都会有破绽。
五:元青花瓷采用手工拉坯后脱坯,成品内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和旋纹,修坯常用的两种刀是条刀和板刀,内壁是不修的,如果瓷器出现了内壁修整的痕迹,那就一定是赝品。
六:元青花瓷采用蘸釉、刷釉和浇釉的工艺,釉质肥厚丰满,但是不够平整,而仿制元青花瓷的表面釉质往往比较平整。
七:元青花瓷的花纹层次繁密。常见的有七层纹和九层纹,最多甚至可达十几层纹,花纹的内容多是与佛教、道教或是历史故事有关,花纹风格大气、飘逸,难以复制,一般的仿制品则难以做到这些。
景德镇国家级大师的作品收藏价值怎么样?
谢谢邀请此话题讨论,景德镇国家级的作品收藏价值,他代表着现代景德镇艺术水平的现代时尚风标,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作为家庭装饰堂屋,都很好。因为陶瓷类收藏,有人喜欢收藏宋代五大名窑,有人喜欢收藏清代官窑,有人喜欢收藏一个系列的梅瓶,有人喜欢收藏玉壶春瓶的一个系列品系,有人喜欢收藏全部系列品系的各个窑口的陶瓷类,有人喜欢收藏古陶瓷,有人喜欢彩瓷类,有人喜欢收藏小件各代名窑小件,有人喜欢收藏各代名窑大件瓷器等等,俗话说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欣赏角度不平,水平一定各有所现,各有自已观点独特的个性。
粉彩这个词是个伪命题?
粉彩这个词是个伪命题,你同意吗?
说“粉彩”这个词是个伪命题,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粉彩”是相对于“珐琅彩”而言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和手段,它是一种添加了“玻璃白”这种“稀释剂”,而使得“珐琅彩”之纯正、纯真、纯粹之色变得浅淡,从而更富于深浅浓淡的变化,更富于表现力,同时也简化了“珐琅彩”的工艺、节省大量人力和物料成本的工艺手段。
“粉彩”一词,用语高度概括而精准,是“粉化、粉饰过的珐琅彩”之简化,很贴切、很形象、很准确,何来“粉彩这个词是个伪命题”这种说法、想法与论题的呢?
众所周知,“珐琅彩”瓷器为康熙创烧,而“粉彩”也是康熙创烧,之所以创烧“粉彩”瓷器,就是由于“珐琅彩”瓷器烧制难度极大,成本过高,而添加了“玻璃白”之后的“珐琅彩”,由于色彩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既简化了烧造的难度,也丰富了表现手法,还节省了大量成本。
由于“珐琅彩”瓷器要求色彩极度纯净,每种色彩绝对不能与其他色彩发生混溶,更不能发生流淌、过界等情形,在古代“盲烧”前提下的多次复烧,成品率极度低下,成为国家难堪之重负,康雍乾三朝仅仅烧成四百余件成品而已,嘉庆之后历代“珐琅彩”瓷就禁烧失传了。
但“粉彩”瓷器却“一枝独秀”并迅速繁衍开来,成为清代以来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品种,随着量产的增加,工艺的娴熟,“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至晚清民国时期,“粉彩”瓷器民窑业已量产,成为中国瓷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大亮点。
所以,我认为“粉彩这个词是个伪命题”绝对不成立。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
上几件彩瓷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神级臻品粉彩百鸟朝凤纹带盖儿大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无框六字三行篆书款神级臻品珐琅彩黄地博古蝠纹石榴尊。
“乾隆年制”青花双方框四字双行楷书款神圣之品青花粉彩八仙过海纹锥把瓶。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神级臻品五彩黄地折枝花鸟纹小斗笠杯。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神级臻品粉彩福寿纹铃铛杯。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无框六字三行篆书款神圣之品粉彩婴戏诗文纹苹果尊。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