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连线鉴定瓷器违法吗,软装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今天呢,是不是所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占领,现在无论再怎么努力都吃不上蛋糕?答案是,当然不。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市场环境逐渐成熟,设计师的价值得以体现,客户变得更容易为设计付费,产业共赢更加完善,多元化的需求源源不竭。
如果说,十年前的成功者是乱世出英雄,那面对更加peace&love的当下,设计师们则更容易巧夺天工。那么,比起WORSE的过去,现在有哪些BETTER?
更高价值的设计认可度设计师们普遍会抱怨客户对设计的误解,认为实实在在摆在家里的家具是有价格的,而设计师出个图、出个想法是不需要钱的。
而今时不同往日。前期优质的设计方案无疑会为之后的方案实施提供更顺畅的流程,而设计方案从哪里来呢?是需要设计师们专业的空间规划经验,也需要充分与客户充分的沟通。如果方案得当,哪怕用户拿着方案自己去采买家具,也是设计师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一大贡献。
打个比方,很多人觉得医院开药普遍价格高,但还是会去门诊做一轮专业的检查来确定病症。哪怕拿着医生开好的药方再去药店买药,也比随便捡来家里剩下的要胡乱吃一通来得靠谱。而且,自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还是需要时间和试错成本,设计师们的专业价值就在于为你的时间买单,并且保证有效的实施。
更愿意为设计付费的客户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达在近年来都是有喜有悲的事。抛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不谈,更多的网络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家看起来是经过设计,而不是一堆网红家具的堆砌而已。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客户知道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但不知道如何让这种类型不出错、更纯粹。或者说,客户自己有一件非常喜欢的单品沙发,对设计师的需求是,就是要把这个跟空间一点都不搭的沙发放在客厅里且没有违和感。客户可能会自己在Instagram上面找来一堆图片丢给设计师,他并不是在为难你,而是在期待专业的解决方案。
多年前的室内设计基本上是流水线作业,模板千千万,ppt套一套就可以以一敌百,走量的设计既出不了好的作品,也要上不上好的价格,还累得半死。不如一次做好一套,一套顶上半年的收入。So,那些审美好、懂设计的客户才是认真做设计人的福音~
更多细分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回忆一下,几年前我们去饭店吃饭,看中的是什么?——好吃!住酒店看中的是什么?——干净!去商场逛街看中的是什么?——打折!去旅游最看重的是什么?——去景点拍游客照!
现在呢?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和show off需求早就被过度满足,环境不好、服务不好的饭店不如直接点外卖来得实在;多少老五星酒店都在翻修设计,不然敌不过那些独具风格的设计型酒店还有花样百出的民宿;老牌商场最火的楼层是顶层的饭店,K11等一系列体验型的购物中心出现,靠的是365天不断的pop-up store和各种展览中心;跟团打卡的旅行也无人问津,现在流行的是避开景点,流行的是体验风土人情,或者参加世界各地的设计之旅。
以上,请问哪个环节不需要设计师?
在我们不断追求仪式感的今天,软装设计师设计的不仅是空间,而是生活的仪式感。
更好的设计工作协调关系
当然,有了好的创意,紧追时代的步伐,还是不够,从古至今更好的协作关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早在十年前,大家对室内设计的理解等于:装修+施工。而目前这些基础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缺的是软性的植入,也就是软装。
那么,在大家基础实力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成熟的室内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设计思维和软装设计。让人欣喜的是,软+硬的优良组合起到了1+1>2的效果,不仅方案成熟,且单位面积的设计费直线飙涨。但如此组合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硬的要懂软的,软的要懂硬的,而且没有孰重孰轻,不仅要一碗水端平还要同时跟客户沟通、同时进场,不然说不定会遇到推翻重来的事故。
同时,更好的家具渠道,包括一些定制化的家具供应商等等,也是目前行业中越来越重要资源。室内设计行业不同于其它,特别对于小而精的设计团队而已,不存在绝对的竞品。产业上的每一个链条都可以相互支持,哪怕同行之间也存在互相补给的作用。在中赫的软装同学会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在天南海北地介绍项目、介绍资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行业的繁盛绝对不是靠一己之力。
更大需求的房地产市场截止到去年,全国18个省颁布新的政策,核心就是——毛坯房越来越难卖,想赚钱就要交付精装房。
还有,新房市场逐渐缩紧,老房翻修却从未停止。各种各样火爆的改造类节目与平台依旧迎合大众的口味,房子可以不买,但装修改造却不能停止。
再有,北上广一线城市的限购依旧限制了很多年轻人购买住宅型商品房,于是商住两用酒店型公寓的开发和建设就加紧了步伐。很多年轻人愿意花上一两百万买一间公寓,花着15元/㎡的物业费,自然更希望把几十平米的房子装修地如酒店般豪华,邀请朋友来喝杯whisky,不枉在一线城市打拼了多年的辛苦。
当然,民宿风虽然前两年来势凶猛,但是现在依旧没有偃旗息鼓。对于民宿的投资趋于理性,但同时也趋于专业。长江淮河以北的民宿战火有些消停,而南方市场则趋于成熟,成为众矢之的。游客们对于民宿的热情和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使民宿老板们对于软装设计师的渴望也愈演愈烈。
更优质的推广平台最后,我们再聊聊针对软装设计师的推广品平台。
前几天偶然跟一位2015年中赫的老学员聊天,听说她刚刚从外地做完项目回到成都。问起来最近怎么这么忙的时候,她推荐给我了一个以微信号起家,通过优质设计内容连接设计师与用户,如此搭建起来的一个室内设计平台。设计师可以展示自己,也让用户方便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设计师。
同时,“软装”二字在近年来早以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来被媒体推广,市场对于软装价值的认可逐渐提高,也为软装设计师这份职业而正名。它不再被当成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成为一个专业、高素质、善沟通、懂生活的群体代名词。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哪怕是独立的软装设计师,也不用担心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了。
高级腕表使用陶瓷工艺的表款值得买吗?
陶瓷表圈技术在近十年来慢慢变得成熟也更普及了些,比较早期阶段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黑色陶瓷圈,而在后来也开始出现其他颜色的陶瓷圈,例如蓝色、绿色或棕色等等,一方面发挥陶瓷耐刮抗磨损的特性,另一方面陶瓷强调永不褪色的特性再加入更多颜色选项之外又变得更讨喜许多。
至于劳力士在2013年发表的GMT-Master II算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它让陶瓷圈多了「双色」这种设计,无论是当年的蓝黑圈,再到这一两年的百事圈,劳力士在陶瓷表圈技术的研发上算是表坛中的先锋。
当然目前陶瓷圈做得有声有色的品牌不只劳力士,欧米茄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家除了也研发出多种颜色的单色陶瓷圈,也不遑多让制作出双色陶瓷圈作品,甚至欧米茄对于陶瓷圈上的刻度也很讲究,像是Liquidmetal和Ceragold等都是他们独家的陶瓷圈金属刻度。
本次我们就来欣赏看看两家陶瓷大腕旗下的双色陶瓷圈腕表,巧合的是,它们的功能同样是GMT,原厂定价也还满接近的,对于喜爱进阶陶瓷圈设计的人士,这两款都会是早早锁定的口袋名单。
OMEGA Seamaster Planet Ocean 600m 43.5mm GMT
陶瓷套色未必是陶瓷这种素材运用在制表业时最困难的技术,但却有可能是最迷人的一项技术。所谓的陶瓷套色,具体来说这里指的就是多色成形的陶瓷表圈,在近几年间有了相当快速的发展,先是劳力士在2013、'14年接连推出了蓝黑、红蓝配色表圈的GMT-Master II,2016年OMEGA欧米茄也在海马的Planet Ocean 600 GMT款当中用上了黑白圈,而且两边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显示出陶瓷技术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可能性。
▲表圈如果细看的话还是看得出来黑白交界的暧昧渐层,用异色陶瓷套色套出数字那么细的笔画让人感到相当惊艳。
锐利的陶瓷圈交界
劳力士在GMT-Master II的做法是用化学变色,先做好一种颜色的表圈,再将半截圈身在浸泡过特殊药剂后进行二次烧制,使浸药的半截变化成目标颜色。OMEGA的作法则完全不同,它的黑白圈当真是将黑白两色陶瓷烧成一整块;劳力士的做法只能用以处理大面积的色块,而且色与色的交界并不够清晰,相对地OMEGA的黑白交界则锐利得多,甚至可以直接以双色陶瓷套出数字和刻度,持平来说的确是更为优越的技术。
▲OMEGA偏好镜面的面盘,严格来说这并不适合运动表,面盘上倒映的指针镜像有可能会影响视读性,但这也算是品牌的一种独门特色。
深度研发陶瓷技术
当然,如果真的要比的话它的锐利还是没有像在陶瓷中填入液态金属或是橡胶那么分明,但那毕竟用上了复合材质,以单一陶瓷素材而言OMEGA在这款展现出来的技术现阶段仍然是效果最好的。事实上不只是表圈套色,过去几年OMEGA在陶瓷外装加工的很多层面都有优秀的表现,从Dark Side of the Moon的无金属内壳构造到Deep Black的旋入式陶瓷底盖,这些都将以前常识中认为陶瓷做不到的事给逐一克服了,因此如果要论累积的Know-how和技术本身的先进程度,OMEGA应该可以算是目前市场上的领先品牌。
▲由于采用了Master Co-axial技术,因此尽管做成透明底盖也能确保15,000高斯以上的抗磁能力。
抗磁性能是欧米茄的一大优势
回过头来看看表款全体。这款的细部样式套用的是2016年式Planet Ocean的新规设计,其中像是表圈内缘的虚线、面盘外圈连线成「山」字型的刻度都是新的。表圈的旋转机能由于是对应到GMT所以是双向旋转,再加上上面的数字刻度是24小时制的时标,因此不太能当作潜水的计时表圈来使用(但防水深度仍有600米)。2016年之后OMEGA推出的新款几乎都具备了Master Chronometer认证,表款在抗磁和精度上都有了最新的保障,虽然以实际性能来说跟大师同轴擒纵的机芯加上COSC应该也不会差太多,不过在Master Chronometer已经上路了的现在果然还是要印上了这行字感觉比较好。
ROLEX GMT-Master II 126710BLRO
2018年的GMT-Master II新作呼应1955年初代的设计,最受瞩目的自然是有着双向旋转外圈及红蓝双色的Cerachrom陶质24小时刻度字圈的126710BLRO,其以蚝式钢款材质来打造,还搭配1945年面世的五格链节纪念表带,是GMT-Master II第一次将这些有意义的特征共同集结呈现,另外劳力士还推出两款GMT-Master II新作,这是系列首次应用18K永恒玫瑰金款和永恒玫瑰金钢,前者整只腕表都为玫瑰金,后者则以玫瑰金交织蚝式钢,且皆配上同为品牌首见的棕黑双色字圈,而三款新表的深邃黑色面盘上,都装有夜光指针及钟点标记,方便日夜读时无碍。
▲这款红色表圈代表代表上午6点至下午6点,至于蓝色则是下午6点至上午6点,鲜明的红蓝搭配酷似美国百事饮料公司的招牌饮品Pepsi可乐红蓝主调的外包装,因此被表迷昵称为百事表圈。
Cerachrom为劳力士陶瓷圈代名词
焦点回到这款126710BLRO身上,蚝式钢是系列从第一代就开始运用的材质,拥有诸多优点,包括质地坚硬、防震、防水性佳等,与此系列关系深厚,是品牌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而外圈和字圈在制作上同样不简单,劳力士为了数字和刻度能够清晰阅读不停研发,2005年开发出创新技术,用陶瓷取代铝金属来打造一体成形表圈,并以Cerachrom一字注册商标,再以PVD技术镀上一层铂金,防刮损也防紫外线侵害褪色。当表圈处于三角形标记指示的12点钟位置时,24小时红色指针便能指示家乡地时间,可从与其相对的表圈刻度来读时。
▲钢壳百事圈GMT-Master II搭配的是五链节纪念型表带(或称五珠带),表带配有劳力士于1966年获得专利的易调链节,此延展装置让佩戴者可延长表带约5毫米,在任何情况下佩戴都倍感舒适。
独立调校的高便利性
腕表采用了设计巧妙的独立调校跳时指针,佩戴者旋转表冠即可使独立时针「跳」时,轻松调校时间。GMT-Master II 1982年新升级的重点便在于分针和秒针可独立调校,并且不会影响24小时指针的运行,这项特色也一路延续至今日的GMT-Master II腕表身上。
▲劳力士透过优化发条盒结构以及强化擒纵系统效率,让3285机芯的动力延伸至70小时,追上表坛近年3日链逐渐成为基本规格的趋势。
精准度无庸置疑
此外,表款搭载了获10项专利的3285自动上链机芯,全面提升精准度、防震抗磁、动力储存等,另还置以镍磷所制的Chronergy擒纵系统,进一步防止磁场干扰腕表运作,且值得注意的是,腕表的游丝摆轮零件,装备了顺磁性合金制成的蓝色Parachrom游丝,抗磁力就不必多说了,抗震力硬比传统避震装置高出50% ,各方面的效能都更加优秀。无例外地,2018年的GMT-Master II也获认证为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确保表款的平均误差控制在每天正负两秒以内——精准度已经达到COSC认证标准的一倍,展现劳力士为人称道的精良工艺水准。
想要了解更多手表知识,不妨看下我写的电子书《邹三山的玩表秘术》
小数点移动演示器怎么做?
回答如下:小数点移动演示器可以使用Arduino或其他微控制器来实现。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做法:
材料:
- Arduino Uno
- LED数码管模块
- 杜邦线
步骤:
1. 将LED数码管模块连接到Arduino Uno上。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模块的说明书或者网络上的教程。
2. 编写Arduino程序,控制LED数码管显示一个小数并且可以通过按键来控制小数点的位置。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 定义一个小数变量,例如float number = 3.1415。
- 将小数转换成字符串,并将字符串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可以使用Arduino的String库或者C语言的sprintf函数来实现。
- 根据小数点的位置,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拼接成一个新的字符串,并显示在LED数码管上。
- 利用按键来控制小数点的位置。可以使用Arduino的digitalRead函数来获取按键状态,根据按键状态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 调试程序,确保LED数码管可以正确显示小数并且按键可以控制小数点的位置。
注意事项:
- LED数码管模块的引脚和Arduino Uno的引脚要对应连接,否则程序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 在编写程序时要考虑到小数点移动的边界情况,例如当小数点已经在小数的最后一位时,再按向右移动的按键应该无效。
-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串口输出来检查程序的运行状态,例如输出当前小数的值、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字符串等信息。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