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民窑的诗句,元代的瓷器有款识吗?

元代的瓷器有款识吗,怎么识别元代瓷器呢?

元代瓷器有款式吗?

从目前出土和馆藏品可以得知,元代瓷器少量有写款识的。不像明清时期,写款识已成潮流。

浮梁瓷局很多人认为是代表朝廷设在浮梁县管理官窑的唯一机构。类似于督窑官一样。故我们研究元朝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必须先理清下浮梁瓷局。

浮梁县(州)所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路,治所鄱阳县,属江浙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属江西行省,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属江浙行省。 辖:鄱阳、德兴、安仁三县,余干、浮粱、乐平三州。

浮梁瓷局的品秩:

《元史》中有清楚记载。三百户之上,大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一百户之上,大使从七品,副使从八品。一百户之下,院长一员,同院务,例不入流品,量给食钱。凡一百户之下管匠官资品,受上司劄付者,依已拟充院长。已受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充局使者,比附一百户之上局使资品递降,量作正九资品。

据《元史·百官四·匠作院》记载: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

浮梁瓷局的功能:

元代浮梁瓷局根本不是什么瓷业、漆业管理机构,设置了大使、副使官职,可以统领百户以下,仅负责掌管朝廷设在景德镇地区的陶瓷、漆器的国库管理。

匠作院其他机构描述:

画局,秩从八品,掌描造诸色样制。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装钉局,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大小雕木局,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上都金银器盒局,秩从六品,至元十六年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这些职权范围很小、职责很单一的机构,品秩都比浮梁瓷局高。

浮梁瓷局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

浮梁瓷局的设立,使景德镇的瓷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纷纷到来,使瓷器烧造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很多新品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尤其是在元代中期,景德镇创烧出成熟的青花瓷,使中国制瓷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元代磁器场的管理:

磁器督管:

元更景德镇税课局监镇为提领。泰定后本路总管监陶,皆有命则供,否则止。

磁器生产:元代不存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官窑”和“民窑”,所有窑场无一例外,统统归官府所有,即所谓“国有”企业,民间不得开办。平则门窑场,给从六品印。光熙门窑场,给从八品印。大都四窑场,秩从六品。

元朝实行一种特殊的“官匠”体制,有专门的“匠官”来管理这些官匠。元代统治者不允许民间私产私售瓷器。窑场均由官府统一掌管。元代法律规定私设窑场者处“斩刑”。窑场里的窑工均为“匠官”统领,工匠由政府配给粮物,实行供给制。

备注:在元朝窑场有如:现在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型窑场的匠官品秩达到了从六品,比县令还高。工人如同国有企业职工。

元朝景德镇瓷器记载:

孔齐《至正直记》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

元朝景德镇瓷器精美:

元朝末年就感叹: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当时就很难得到品相极佳的上品),元朝至今700多年,存世更为稀缺,所以非常珍贵,完全合理。

怎样鉴定元朝瓷器:

我们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不管你在家里还是古玩市场发现元朝瓷器,拍个图片发给我们,年代价值立马告诉你。

元朝瓷器年代解决方案:

聚宝古玩十五年专注古玩年代检测研究,能对金银器,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艺术品精准检测,年代误差不超过一年。

鉴宝专家看藏品看表象,我们研究藏品的时光印记,我们检测看藏品的内在信息。

时间对器物有什么影响:

任何一件人为加工的器物,自面世地球的那一天开始,就会受到天,地场的影响。器物每经过一天,磁场波就会在器物里累积一天。每经过一年就会积累一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磁场波累积或时光印记。器物历经古今,就形成了从古至今的时光印记数据库。

时光印记如何去检测:

时光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才能让无形的时光可视化?经过我们十多年的努力,成攻研制出了时光印记检测仪。

时光印记的检测方法:

我们研制的时光印记检测仪能够发射不同的磁场波信号,发射的信号与检测物匹配时,我们的检测仪就会感应并报警。信号所对应大型数据库中的年代,就是被检测器物的制作年代。

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结果有多精准呢?

我们邀请了业内专家现场来验证。将1666年,1667年标准纪年瓷片,

打乱顺序,放在密封的罐子里。置于检测台上。

仪器扫描检测后。 按1666年,1667年的顺序给他。

同样的方法密封检测了1951,1952,1953的老报纸。 你说我们的检测结果准不准。

古玩-脱玻化鉴定 (痕迹鉴定) ,古玩-热释光鉴定(能量鉴定), 古玩-X线衍射鉴定(成份鉴定), 古玩-碳十四鉴定(碳素鉴定),我们避开了其它鉴定的致命缺陷。我们攻破了瓷器拼接,瓷器加彩,瓷器X光照射,瓷器药水浸泡做旧等让瓷器制作年代回归原始,精准到一年。

元朝瓷器出手解决方案:

1.到代真品出具藏品鉴定证书 2.真品登录民间宝笈 3.藏品每次交易信息更新到民间宝笈 4.公司对藏品交易提供保真背书担保。1000万元以内的藏品为买家终身保真。

元朝精美瓷器最好的主人:

懂它,爱它,会欣赏它的主人,才是元朝精美瓷器最好的归宿。以前民间对元朝瓷器缺乏认识,很多精美的元朝瓷器被当成垃圾一样堆放,打碎,最后埋入黄土。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也感谢藏友邀请我来作答。如果你手上有疑是元朝瓷器,我们免费为你鉴宝,收藏路上携手一起走,保护民间珍宝你我努力。

还有疑问,邀请你来现场验证。目前免费检测藏品,不需发一分钱。收藏路上为你保驾护航。

赞美民窑的诗句

赞美优雅瓷器的诗句?

1、《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代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译文:大邑县烧成的陶瓷碗又轻巧又坚实,扣打它如同敲击磬玉,哀婉的声音传遍了全城。

2、《秘色越器》——唐代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译文:秋天的晨风中,露水沾衣,透过风露可见出窑后的成千上万的越窑陶瓷器堆放在山坡上,沟壑间,如千峰叠嶂,其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之翠色。口朝上堆放的那些瓷器,到夜半时会盛载一些露水,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

3、《民窑行》——清代沈嘉征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译文:景德镇能产出上等的陶瓷,但是本地的能手很少。景德镇瓷业工匠手来自四面八方,瓷器做好了后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4、《赠昊十九》——明代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译文:不管是宣窑还是永窑出产的瓷器,只要是昊十九做的那一定是精品。他做的瓷器好,而且小诗写的也很有文采,令人佩服。

5、《咏白玉金边素瓷胎》——清代弘历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译文:素色的瓷坯,白玉一样的颜色镶着金色的边,雕镂龙纹画凤凰都设计的很巧妙。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各种样式都很好,画工的工整和栩栩如生的画技高超,静中能看见动态的青山迎面而来。

邯郸王城是怎样的结构呢?

武灵丛台

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据传当时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雅而名扬列国。

响堂寺石窟

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娲皇宫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真经,13万多字,面积达157平方米,字迹工整,字体挺拔秀丽,距今已有1400余年。其年代之久、字数之多,堪称“中华之最”,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属国家瑰宝,它对研究历史、古代书法及佛教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享有盛名,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中也极为珍贵。

永年古城

永年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的永年县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我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现存的永年古城,墙高10米,厚8米。除城楼、角楼等建筑已毁外,墙体及护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门券内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纪年石匾一方。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

邺城三台遗址

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这里还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石级西侧有一个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也是兵家战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冰井台,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于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

磁县北朝墓群

在我市磁县一带,座落着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北朝墓葬群落。远远望去,墓园在松柏的环绕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葬多达134座,主要是皇族的皇陵及功臣墓,尤其以塞外草原上柔然族茹茹公主墓最为著名。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0公里处武安县磁山镇磁山村南?河边。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1972年发现。经多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记录,修正了国际学术界认为它起源于印度的定论;粟的发现证明这里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之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原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目前,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

赵王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郊邯山区境内。总面积1894万平方米。由大北城和王城两大部分组成。大北城是邯郸古城,也是赵都郭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宽3240米,南北最长4880米,全部叠压在今城区地下6~9米处。王城为赵国的宫城,兴建于赵迁都邯郸前后,面积50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战国古城址。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整个赵王城四周城墙残存10余米,轮廓完整,城内有大小台址数座。其中西城内有最大的建筑基址"龙台",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同期规模最大的王宫建筑基址。

学步桥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回车巷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中街。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明代于此巷口镶嵌"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的石碣,后被毁。198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复立碑碣,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给廉颇让路回车,争取将相团结,共保社稷的感人故事。

赵王陵墓群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15~30公里范围内的邯郸县三陵乡与永年县北西岗乡温窑村一带。属战国赵王陵墓区。每座陵墓均建在近6万平方米的陵台中央,周围有陪葬的将军墓。墓冢残高6~15米。陵台均坐西朝东,东边均建有宽达70米的神道,呈斜坡状直达陵台。5座陵墓犹如5座高大的土山,蜿蜒数十里,气势恢宏。

清泉寺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胡峪乡石岗村青头山上。据传始建于汉代,初名累通寺。中有二泉,常年沸涌,泉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寺院面积15万平方米,原有房86间。前有山门、钟鼓楼,正院建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殿、雷音殿以及东西配殿(藏经殿、伽蓝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莲池等。寺内有汉代张道陵所书"龙"字,晋王羲之所书"白鹅飞到凤池中"和清康熙所书"虎"字碑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因遭火灾,现仅存藏经殿、山门、钟鼓楼等19间建筑。

大名故城遗址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南约110公里处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4个村庄是当时的4个城门遗址。总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自唐代后期以来直至本世纪20年代,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对大名城郭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成为北宋的北京。内城周长2公里,外城周长24.3公里。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漳、卫两河因同时发水,水位漫溢城墙,城郭沦于水中,淤泥5米多深,遂为废墟。至此,大名府城迁修于今艾家口,即今大名县城所在地。

磁州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60公里处磁县观台镇、白土镇、贾壁乡、都党乡、黄沙乡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临水镇一带。方圆90平方公里。是我国宋代北方民窑最杰出的代表。窑址分布范围很广,现存数十处主要窑址以观台和彭城两大区域为中心。在宋元时期,磁州窑影响到了我国北方以至南方部分地域,形成了"磁州窑系"。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器物装饰以铁绣花、刻花、剔花及白地黑花为突出特点。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称,史籍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描述。现代"磁州窑"仍是全国八大瓷产区之一。

峰峰古地道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临水镇、峰峰镇、彭城镇范围内,面积达64平方公里。古地道分布宽广,构造复杂,保存完好,是华北地区一处罕见的地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文物。当地群众称其为"躲金洞"。古地道距地表9~12米。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距地表5~7米的中层范围最广。每层地道均有洞口、巷道、洞龛、通气孔、水井、灯龛。现已发现洞口、巷道30余处。巷道高0.8~2米,宽0.8~2米,整个古地道走向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它是宋元时期平原地区人民在防御战争中的一项伟大创举。

妙觉寺舍利塔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30公里处武安城内。占地总面积330多平方米,其中塔基占地55平方米,塔高38.71米,共13层。通体砖砌,平面呈正八边形,造型玲珑,古朴幽雅。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至今矗立无恙。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弘济桥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北32公里处永年县广府镇东桥村。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长44.6米,宽6.5米,高4米。石头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同。拦板上刻有狮猴等兽,形象逼真,大券两边对刻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桥大券正上方有"弘济桥"3个石刻大字。始建年代待考。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因修桥时四面八方捐助,故名弘济桥。至今保护完好,车辆畅通。

黄粱梦吕仙祠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邯郸县黄粱梦镇。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殿宇建筑180余间。附会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而建。始建年代待考。宋代已有建筑,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扩建而初具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八仙阁、八卦亭、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钟鼓楼,以及清代东西行宫等。影壁镶嵌"蓬莱仙境"4个石刻大字,相传出自得道成仙的吕洞宾之手。丹门原有明嘉靖帝题匾"风雷隆一仙宫"。吕仙祠古建筑群间有石海、假山、亭榭,松柏青翠,环境幽雅,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现修葺一新。

赵苑旅游区

赵苑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部,占地2100亩,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规模最大的、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游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林。

赵苑正门坐南面北,整个建筑是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高高耸立的两门柱之间,镶嵌着巨大的“古赵名宝”—和氏璧。鲜明地突出了古赵特色。

苑内景观由四部分组成:

东部为古名胜遗址区。在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赵遗址的基础上,又兴建了气势雄伟的赵王殿、诸子百家殿、历代帝王宫、古代兵器陈列馆和成语典故园等。

南部为苑囿区。区内荟集鸳鸯园、野炊园、家家乐游艺园、植物迷宫园、吉祥园、鲜果园等,六个园中园风景如画,各具情趣,是家庭、集体游玩,情侣、挚友外出漫步的理想去处。

西部为现代游乐区。主要项目有:九宫城、枪手乐园、水上世界、元辰殿、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

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黑龙洞风月关

黑龙洞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黑龙泉是太行山区地下河水流向地面的一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口。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座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赵王城

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阙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由“龙台”往北尚有两个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隔一道城墙,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是东城以将台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建筑群。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四大名壶怎么区分?

一、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二、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不过唐先生收藏的这把树瘿壶为民国仿品。

三、二泉铭壶

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唐先生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实际上“龙头一捆竹”是用两根毛竹扭在一起弯成的手柄,毛竹的枝叶伸 向了壶侧面的中下部,壶面一侧用柿蒂和一枝什么花帖在壶面柿蒂边上,壶底是用-个四方图章刻的“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的图章,图章分内外层内层是“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外层四周是花纹图案,从图章可看出“龙头一捆竹”是官窑而不是紫砂艺人的民窑。

四、紫砂艺人壶

宜兴紫砂陶壶,能从最初的实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为工艺美术界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期间数百年,多少代艺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时代的书画家的参与,他们是紫砂艺壶的真正脊梁人物。

鉴于此,宜兴资深书画家邵家声和紫砂学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划把紫砂壶这本身的艺术作品又兼作裁体,把紫砂界壶艺大家的肖像镌刻其上,使其亲密结合、与壶共存,这实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为“承前启后——智圆壶:智欲圆行欲方”,锈刻上从明代供春开始,陈鸣远、时大彬一直到到民国范大生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师,并在壶肩上配上诗句:“紫砂陶土塑宗师,修得绝艺留人间。”。另一件取名为“继往开来——丰圆壶:丰功硕德、天地方圆”壶身则锈刻解放后为振兴紫砂业,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艺精湛各有所长的艺人为辅导,之中有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国第一个国级大师顾景舟,壶艺女泰斗蒋蓉,在此壶肩上配上诗句:“五色紫泥七辅导,泰斗绝技谱华章。

咱禹州除了大洪寨还有哪风景好?

禹州优质景点

1 神垕古镇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和建业的投资,目前各项设施齐全,是近途游客的禹州的首选目的地。神垕古镇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的西南部,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宋代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神垕古镇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美誉。 神垕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2 钧官窑址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

钧窑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逍遥观

位于禹州市浅井乡的崆峒山麓,是轩辕黄帝访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发生地。传说中古代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观”之称。该观在建国初期,仍保留有众多的古建筑,布局方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且境地险峻,景色壮观。站在此观南面的逍遥湖上举目北望,七十二大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低首可看湖心碧心,逍遥观的七十二大殿倒影于湖水中,更如蓬莱仙岛现在眼前。目前这里正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