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代民窑青花瓷香炉价格,为何有些人去鉴宝节目鉴宝?

随着古玩收藏的风气日渐在投资市场立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古玩收藏的投资属性也与其一同斩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希望能借助美轮美奂的古董实现自己财富的越阶跳跃。相应的,有市场就有供给。但古董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是无法即时生产并量化供应的,其独有的历史属性与稀缺度是它具备投资空间的最大保证。于是乎,量产的仿品赝品正是跻身于市场中挤占着珍品的投资可能性。绝对中立的视角来看,涌入市场的假货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古董的保值与升值空间,在一种特殊的竞争机制下激活了古玩市场的活力。

青代民窑青花瓷香炉价格

但是,随着它们逐渐在市场中变得俯拾即是,玩家队鉴定的新需求以及对估价的渴望日渐增加,类似于《寻宝》、《鉴宝》等以综艺形式的节目开始一一浮出水面。节目中,最吸引人的除了使人目不暇接的各朝各代的精品古董,就属专家学者对不同古董舌灿莲花的评价。专家学者依据自己多年求学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自身深厚的实地勘察经验,通过由个体古董归纳之一类古董,再由此前对此类古董鉴定的经验,以及对其在拍卖中的价位断定,再给出对古董的真假判断,同时依照同类古董的市场表现,给出一个价位让持宝人参考。

相信众多玩家都无一例外对专家给出的价位兴奋之余也怀着一种匪夷所思的疑惑,究竟这件其貌不扬的藏品真有这般云端高悬的价值吗?首先,以笔者之见,专家给出的价格自然有他的理由以及依据,不会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同专家,不同依据,不同节目机制都对真实的估价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如同王刚老师节目中说的“人说价值千儿八百万,听听就成了,甭当真。”,专家的价位是欠缺说服力的。

首先抱着最坏的打算去审视节目本身,节目的创设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无偿便民利民,提供免费可信的鉴宝渠道吗?是为了辅助经济增长,开辟古玩市场的新天地吗?又是为了宣传古代文化,陶冶大众情操与审美吗?或许都有这样那样的作用,但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文艺需求,通过大众的关注为电视台增加创收,提供更加值得一试的广告招商可能性。所以这样的初心,就决定了节目本身就有微小的娱乐可能性,为了增加收视率而制造戏剧性情节,诸如反转、冲突、流程创新等构建。专家在立足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自然也会受到来自节目可看性的要求,不排除为节目而略微夸张化股价的可能。

或许您认为央视的节目,不会有这般乱象出现。但以事实说话,《鉴宝》的停播是出于何种原因?当年的鉴宝可是实打实刮起了全民收藏的风气,在整体低迷的央视节目中杀出一条血路。一切都得回到当时的节目之中,彼时的环节设计是当专家对藏品鉴定为仿制时,将会由主持人亲手将其砸毁,这般具有视觉冲击以及反转空间的节目设计是极富话题性与吸引力的。追溯到当时某期节目中,三位专家在争执不下的过程中,逐渐统一口径认为其为现代工艺所制。而主持人王刚也依节目组设定砸碎了这件所谓的残次品,而事件并未就此简单的翻篇。

持宝人在愿赌服输的前提下,节目结束后仍带着残片前往专业机构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更加权威的鉴定。不出所料,该藏品被鉴定为真,价值更是被认定在八位数以上,是珍稀的臻品古董。事件曝光之后,持宝人对自己藏品大幅贬值感到十分难受,节目虽并未跟进后续的解决措施,但却悄无声息的停播了。时至今日,专家的专业水平自然是值得信赖的,但看走眼确实是损失发生的根本原因,节目博眼球的设计是损失的直接原因。我们难排除节目组在听说购入价为千万级时,对其在不够笃定的情况下进行了反转设计。

这般因素下,专家给出的估价也就不具备实打实的信服力了。另外,专家给出的价位往往是拍卖成交价,是在层层溢价下成交的份额,不能作为市场均衡价。即便节目中估价会有一定的保留与折中,但一定程度上也是高于市场的,会使自己的藏品陷入有价无市的境地。最后,古玩市场的波动也会对股价的准确性产生无法避免的影响,或许今天紧俏的古董明天就因市场的各种云波诡谲被迫贬值。所以无论是出于客观因素的分析,还是主观层面的推断,专家给出的估价都是仅供参考,且“最终解释权”还是归节目所有的。

古玩精品欣赏及价格参考:

1:清早期鬲式大铜炉,尺寸:宽29×高×12.8厘米,估价:RMB 4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 ,成交时间: 2013-11-17 ,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说明:重8010克。体量甚大,极为少见。器形仿自商周青铜器鬲,为平口鬲式炉中的薄唇沿器,口沿内起弦纹装饰,束颈上下亦饰两道凸弦纹,与口沿互为搭配,三蹄足起柱形台阶,炉壁厚实,器形庄重矮扁,雄浑大气。外壁雪花金皮色,色点参杂其间,浩若繁星,熠熠生辉,颇为精妙。铜炉各种形制中以鬲式炉最为简约,颇得鉴赏家青睐。其器形有高矮之别,以腹部矮扁者为美,器高小于腹径一半者尤佳。拍品器形雄浑,皮色亮丽,为鬲式炉中之佼佼者。

2:清十八世纪掐丝珐琅缠莲福寿纹官帽耳盖炉,尺寸:高50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800,000 ,成交时间: 2010-05-3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3:明十六至十七世纪剔红高士图双屉葵花式盖盒连座(一对),尺寸:总高 14.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687,500 ,成交时间: 2020-07-11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20年春季拍卖会。

4:清早期铜鬲式炉,尺寸:直径22.5厘米;高10.7厘米,估价:RMB 6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6-05-14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宣德年制”款。炉重5200g、座重2450g这件器物器形为鬲式炉,又称“素圆鼎”,是由新石器时代陶鬲和上三代青铜鬲加工演化而来的一种器形。这件明代的鬲式炉,整体较为扁矮,给人一种稳定敦厚的感觉。其平唇口,收颈,鼓腹,三足,底部有篆书“宣德年制”款,带原装铜座。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宣德炉是中国古代铜炉制作中的高峰,明代之铜炉较之其他时期造型更紧凑和洗练,给人一种明代特有的美学感悟。这件器物从造型和色泽上均十分接近理想中宣德炉的形态,其造型给人以简洁但却敦厚的印象。其色泽内融,幽暗处可见光芒,宝光内敛。鬲式炉与其他文玩形式的铜炉不同,一般不陈放于书房案头,而是陈列于厅堂、佛堂等居中的重要位置,肃穆端仪的造型具有相当的礼仪功能。中国古代,礼仪用器总是比普通的文玩之物于精神上高出一个档次。

5:铜华铭四乳四灵规矩镜,尺寸:直径23.5厘米,估价:RMB 65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 2012-06-24 ,拍卖公司: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

重1066.6g。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简单几何线条满布双线方格内,外凹面方格内置铭:“湅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与天无极如日之光,长乐未央。”外区主题纹饰四乳四正规矩纹分为四区,流畅线条描绘,北方玄武窈窕回环,配以羽人骑跑兽;南方双朱雀华丽争艳,旁有稚雀嗷嗷;东方青龙腾跃而上,对置羽人骑瑞兽,二兽间有匍匐青羊,似被威武气势所镇;西方白虎为羽人所持灵芝草吸引,对置一匹烈马,二者有剑拔弩张之势。纹饰间隙布满气纹,繁复而不失华丽格调。外栉纹一周。宽平缘。

6:清乾隆鎏金錾花开光花卉纹朝冠耳四足香熏,尺寸:直径12.2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667,000 ,成交时间: 2011-07-02 ,拍卖公司:福建省拍卖行,拍卖专场:厦门唐颂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260g。此铜雕香熏炉呈立沿,香炉方形,侈口束颈,平腹四狮足,铸双朝冠耳,狻猊钮盖顶镂空缠枝纹饰,口沿颈部錾花纹饰,肩饰莲瓣纹,腹部开光鎏金錾刻花卉纹饰,此炉造型美观,雕工精细,不失为炉器中之佳作。

7:清掐丝琺瑯双螭龙耳盖尊,尺寸:高43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49,600 ,成交时间: 2009-01-11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直口,弧腹,铜鎏金龙形耳,圈足,尊腹外壁掐丝填琺瑯饰缠枝莲纹,以浅蓝为地。口沿及腹底为变形蕉叶纹,盖为宝珠钮。双耳、口、足等边缘鎏金,工艺精湛,为清中期宫廷掐丝琺瑯的佳作。

8:清乾隆掐丝珐琅御题诗文八吉祥大吉葫芦挂屏,尺寸:高53厘米,估价:RMB 80,000 ~ 1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 ,成交时间: 2019-12-14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拍卖会。

此类大吉挂屏为清宫经典式样,深受清代王室贵胄的喜爱,作为厅堂陈设用具,更是在乾隆朝风行一时。清宫造办处特设立有珐琅作,督造器物。本件拍品葫芦形制,以铜为胎,蓝色珐琅釉为地,口部嵌两条鎏金夔龙,屏上方满錾勾云纹饰,阴刻填黑釉乾隆御制诗文。葫芦上下部中央内书“大”、“吉”二字,上部“大”字周圈饰有云纹暗八仙,下部“吉”字外围环抱云纹八吉祥,束腰处对称装饰鎏金飘带上刻缠枝花卉纹。整器做工精细奢华色彩丰富明艳,过渡流畅自然,鎏金处金水明亮,富丽堂皇。处处都能体现出吉祥寓意,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于盛世太平,万事大吉的美好向往。此挂屏完全符合乾隆宫廷品味,从掐丝工艺的精致程度,云纹花朵处的錾刻风格,矿物釉彩的明丽颜色,鎏金金水的细腻光泽。无不体现出皇室的尊贵风范。乃同类器物中的上品。通过上屏阴刻的御题诗文可查,此诗句为乾隆帝御题的一幅对联,“庆烟糾缦笼青琐,淑景和訚丽紫宸”。此对联题于故宫颐和轩。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为乾隆皇帝阅览书籍和游玩休息之处。更进一步证明了此件挂屏的摆放位置和重要程度。是市场可知宫廷御用铜胎掐丝珐琅挂屏的一件珍稀之作。

收藏古玩有哪些难点?

一场疫情让很多人意识到副业的重要性。有很多人因此把目光瞄准了古玩收藏这个行业来投资,希望可以尽快入行。

但是古玩收藏不同于其他常见的电商平台等行业,简单地选品卖货就可以了。这个行业有一定的门槛。那么现在新手入行古玩收藏会经历哪些阶段,都有哪些难点呢?

我们都知道,古玩艺术品通常都是有年代感的,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沉淀,每件艺术品,都非常有历史人文特点和艺术价值。而且要是进一步涉及到收藏和出手,因为古玩市场中有一定比例的赝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鉴定能力。

一般新手在刚踏入古玩行业时,都是心中充满好奇,看到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古玩藏品,会感到非常兴奋和眼花缭乱。

紧接着会开始期待可以收藏到真品或者让投资获得回报,这就要开始一个用真金白银和时间来获得经验和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下来,因为欠缺经验,会被一些赝品打击到,很多新人朋友的心情会从开始的充满新奇和期待,一点点的感到不自信甚至失去信心。

有很多的新人藏友会在这个阶段选择放弃,觉得难以承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是只要是熬过了这个阶段,并且有机会遇到高人指点,找到第一件成功收藏的真品获得成就感,那么这也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从此可以不断地开始向行家高手学习,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技巧,练就好眼力,最后成为合格的业内人士甚至是专家。

可以说,这是一个由痛苦开始的过程。对于想入行古玩收藏的新人来说,的确有很多的困难。

要知道,古玩收藏这个行业本身就需要入行的每一个人都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了解历史,美术等等很多方面的文化背景。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同时,古玩界每一件真品都是价值连城,利益驱动下,赝品的技术也是不断更新,很多专家有时候也难保证从来不出错,这对新人和资深的业内人士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古玩收藏的规矩更是较为繁杂。没有真正的行家或者圈内人领路,新手想入行或者得到进步和学习着实是一件难事。

从新人本身来讲,零基础的新人朋友,想自学入行,也缺少可以学习练习的场所和机会。毕竟古玩鉴定是有“一分学,九分练”。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练眼力就起码需要有真品来做参考。但是真品在哪里呢?肯定不是谁都能去的古玩地摊。

真品除了在博物馆,就是那些真正的行家,收藏家手里。想长见识,见到真品也是很难,需要给自己创造机会来结识这些大人物。

可以说,不管是想入行的新人还是在收藏圈很久的藏友,广结朋友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最好是行家,或者是成功的商家。

总体来讲,毕竟是想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所以一定是需要一个过程。古玩收藏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所以,新入行或者想入行古玩收藏的朋友一定首先把心态放平,调整好状态,相信通过努力,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古玩收藏精品赏析:

1: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三足盖炉,尺寸:高37.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708,000 ,成交时间: 2018-04-02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

熏炉造型取三足鼎样式,上部炉盖隆起,置镂空鎏金镂雕莲纹盖钮,沿口两侧出耳朝天,竖直而立,铜鼎深腹,圆底,下设三足,高直笔挺。熏炉器表以蓝釉珐琅彩绘为地,以菱花锦地为底,口沿下饰一周紫蓝釉环带,饰朵莲、火团纹。腹部遵循上古鼎器纹饰图案,描画兽面、夔龙装饰。造型精妙细谨,既显上古纹饰之凝重神秘,又流露清代宫廷皇家御用之高贵雅丽,充分代表了乾隆朝清宫造办处之工艺水准。

2:清铜压经炉,尺寸:直径11.5厘米;高6.5厘米,估价:RMB 50,000 ~ 60,000,成交价: RMB 705,600 ,成交时间: 2011-01-09 ,拍卖公司: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炫烨堂藏文房•珍玩专场2010钱塘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重1420克.压经炉,亦称押经炉,以其法度严谨、素雅庄重、和谐沉稳而称誉鉴藏界。这款香炉精铜为材,入手敦厚。炉呈鬲式,口沿宽平,其颈略收,腹圆润不腴,下承三乳足,丰满坚挺,颇富张力,肩部置两只简意龙耳。不论细部处理,还是整体把握,均增益有度,恰到好处,仿佛面对绝代佳人,为传世压经炉中精品。外底署“宣德年制”四字横排篆体款。品相一流,包浆沉厚明亮。

3:清初承恩堂制海棠炉,尺寸:长10.3厘米;宽15.2厘米;高7.5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713,000 ,成交时间: 2016-12-22 ,拍卖公司:保利华谊(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承恩堂制海棠炉,形制端整匀称,四瓣海棠口,两侧设置两突出如意握把耳,内侧出筋,四云板底足,两侧雕云纹。底镌楷书「承恩堂制」四字铸款,浇铸匀净清晰,焕发高雅士气。整体造型简练劲拔,气质端庄文雅。此炉色皮尤佳,奇光在里,朱斑烂然。铜质细腻致密,宝色内涵、珠光外显,入手亦沉,非精铜不能为也。

4:清早期铜如意耳簋式炉,尺寸:直径9.5厘米高4.5厘米,估价:RMB 4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713,000 ,成交时间: 2015-06-07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仿古簋式,精巧秀丽,分量十足。宽口腹部下坠,双耳对称,双层台阶圈足,口外侈。水红铜质地、双耳与炉身衔接处为“如意云纹”,皮革完整,颜色赤红透深绿,深沉古拙,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此炉明末特征明显,“如意耳”样式所知存世的仅几十件,常见于天启、崇祯年间,其圈足为双层台阶式,此种圈足在铜炉上少见反而是多见于康熙瓷器上,十分稀少罕有。铜器的皮色与年代、品相息息相关,就铜炉而言,完整皮壳的都为上上品,如今多见的为皮壳被破坏坑坑洼洼的居多,而此件正是品相完好,皮壳无受损堪称完美,可见得之者爱惜视其宝物,又因水红铜质地较软,绵密细润,分量十足,万历、崇祯年间造炉精选之料,清代之后不见,赤红细润如玉,包浆老道,赏析悦目。至此,此件为明末时期的无疑。再者,所谓“好款识好炉”,因铸造难度原因能出好款的炉子并不多见,这件“大明宣德年制”款,字体疏朗结体规整秀气,具有明末“细、秀、疏朗”,“明”字第五笔的一撇拉得特别长,明代款识之典型。炉子大小,一手即握,适合把玩,为掌中珍宝,文气十足,不可多得。

5:明“文斋清玩”冲天耳炉,尺寸:直径15.1厘米;高9.6厘米;2838g,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7-12-21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底款:「文斋清玩」。冲耳炉形制源出宋代瓷炉,宣德皇帝以其置于政务殿阁,盖因取其「敬天法相」之意也。因其线条优雅流畅,故而被后世广泛应用于宫廷、文房、祭祀等诸多场所。此炉唇口微外侈,束颈,峭拔冲天双耳立于沿上,浑圆腹,腹下圆收,底承三乳足。内膛可见跳刀旋纹。炉底开框錾刻「文斋清玩」四字阳文篆书款,结体古拙,工整有度,刀法劲健,富金石气。铜质精炼,皮壳栗色,玻璃宝光,莹润如玉。整体造型扁圆浑厚,重心沉稳,古雅文隽,气韵不凡。冲耳又称朝天耳,炉形典雅美观,器型源于宋代官窑,明宣宗曾以此式炉置于乾清宫等议政殿堂,相伴朝议,于是有「敬天法祖」之意。冲耳炉不仅在宫廷中颇受青睐,亦被贵族文士争相铸造,此炉造型素简,底镌私款,持之坠手,叩之音清脆亮,颤越悠扬,气息娴静,是为文人雅器,当是文人参与定制之作。以斋堂款,呈现主人意趣,文如闲章,书斋以此炉焚香,一缕缭绕,清雅可喜。

6:明铜双螭龙耳长方炉,尺寸:长16厘米,估价:RMB 4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1-08-25 ,拍卖公司: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新海上雅集》5周年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重1524克。香炉造型方正规矩,直口直身,下设马蹄形四方足,敦实大气,十分稳重,两侧凸塑螭龙纹,龙身盘绕,身躯健硕,尾羽飘逸,龙身巧妙的上扬蜿蜒,形成天然的通透的弧形,自然形成香炉的双耳,构思奇巧。整件香炉铜质精纯,手感极佳,通体色泽红润温润,如晨光晚霞,精光内敛,是明代香炉中少见的香炉佳作,十分可玩。

7:清代宣德年制款大冲天耳炉,尺寸:口径26.3厘米;重11500g,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9-06-21 ,拍卖公司: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上海匡时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宣德年制。此炉铜质,皮色茶腊,包浆古穆,口生双朝天耳,承接三乳丁足,造型周正圆浑。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而此炉体量殊为巨大,铜质厚实,沉实压手,工艺更为复杂,可见铸造时极具匠心,巍峨肃穆,深沉端庄,当为庙堂供器,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底刻“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下笔稳健,更添古朴,乃同类器中极精彩之作。

8:明末清初点金象耳簋式炉,尺寸:直径15.8厘米;高10.3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4-06-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炉呈簋式,厚重沈稳,平口外侈,鼓腹下垂。较常见篆书款象头炉炉体扁,更显端正大气。两侧塑象首耳,循“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大象雕刻写实生动,眉眼细长,大耳垂肩,长鼻卷曲,象牙斜出,憨态可掬,精工细作,时代风格鲜明。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有渐薄之变化。内膛平整,无明显旋削痕。原通体点金装饰,惜经年盘挲,仅炉底及象耳可见金片。炉底“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铸刻深峻,规矩有度。整器色泽沈稳,包浆醇厚,铜质精纯,铸造精道,非一般匠手所能为。古意盎然,能镇一方斋堂。重量:约3436克

唐代末期出土的瓦器值多少?

判断民窑瓷器价值高低的标准: 一看图案。看民窑瓷器上绘画图案是否精美,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动物花鸟、简单图案4档。在各种图案中有字的比没字的值钱,诗文题赋的价格更高。有些民窑青花瓷器上书有特殊的文字款识,其价格也相对较高。 二看器型。陈设瓷、琢器的价格高于日用瓷、圆口器。近两年市场中收藏最热门的是书房中用的印泥盒、笔架、笔筒等方房小摆件,其中以笔筒的价格升速最快。买一些康熙时期绘画水平比较高的香炉、笔筒等,比较有升值潜力。 三看工艺。在选购民窑瓷器时,要从它的工艺、装饰、窑火3个方面来考虑它的价位。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天津文物公司上拍的一件康熙青花暗缸,在康熙时期是比较普通的器型,由于它的画工比较精细,颜色烧得很好,但沿口上有伤,当时的估价在5万元左右,最终以22万元成交,说明了拍卖市场对这类民窑精品的认可程度。如嘉庆至道光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天球瓶,可以估到8万至12万元。在选择这类收藏品时,一定要选择文人气息比较浓、画法精细、器型完整的瓷器。 四看品种。目前投资晚清、民间粉彩瓷器,特别是粉彩陈列瓷器具有升值潜力。晚清、民国的粉彩器比同时期民窑青花器价格高,现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特别是清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初期江西景德镇“珠山”生产的署“同治年制”、“光绪年制”、“官窑内造”或有准确纪年款的各类粉彩瓷器,特别是陈设器最具升值潜力

你有哪些收藏爱好?

一个女人有多能吃?那些年生活拮据,二十块到邮电局门口儿卖了两张,初恋女友一顿饭吃了俺两只猴子,只好弄俩影写版假装还在,害得至今也无力购回!

古代香炉的种类与名称?

香炉除了作为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外,

还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

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

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

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

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

它穿越时光隧道,

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中国古代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他的用途有很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香斗、手炉、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盒、香夹、香插、香盘、香匙、香铲、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清朝光绪的御用香炉是由玉来做,非常薄,用手电筒打在里面,外面可以看到光源。

大明宣德炉为炉中翘楚

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明清时期,大明宣德炉成为香具中的翘楚,也奠定了中式铜香炉在后世的地位。据史料记载,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钧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错银云龙纹铜炉 明宣德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黄铜铸成铜器,具有40多种色泽,集造型形式之大成,从而将铜香炉艺术推向历史巅峰,也掀起了后朝后代的仿制高潮。

香炉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竹木器、金银、珐琅及玉石等。

铜器香炉

明清以来流行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

乳钉纹豆形嵌铜琉璃香炉 唐代 铜器

此炉造型规矩精巧,亮丽有光,铜质与琉璃的搭配,质朴蕴敛,非常精致,应属精致入微品位极高之品。铜质底柱,琉璃炉身,两侧双耳,各坠一环,两圈铜质镶边将炉身分隔成上下两部,炉身器表浮着数圈突起的小点,炉盖近顶部镂有错落有致的小孔,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仿佛看到缕缕熏香随之四散开来。

鎏金浮雕花卉纹三足铜炉 明代 铜器

此炉直筒形,口部宽边内折,三底足呈如意云头状,整器端庄规整,为明朝香炉中较为典型的器型。近口部及底部各有一圈回纹。腹中部铸荷花、梅花、牡丹等图案。口部底部边缘、腹中部荷花等图案以及三足均鎏金,底部有“胡文明制”四字篆书铸款。

错银梅花纹三足铜炉 明代 铜器

此香炉口部呈宽带状,直腹,三底足呈如意云头状,平底。铜色黑中带红,底部有错银“石叟”篆书款。主要运用错银工艺装饰,口部宽边上一圈回纹,腹部为傲雪寒梅,近底部饰一圈弦纹,三足勾勒出如意的轮廓。

红木座错金银螭纹夔身铜熏香炉 明代 铜器

此香炉的炉式出自宣德炉谱,款式经典,源于青铜彝器中的簋,端穆冷峻中透出典雅隽永之质,乃传世铜质香炉中的上乘精品之作。工艺纹饰以粗细不等的银丝在器身、器足、双耳上镶出螭纹等不同花纹,以金片点饰其间,更添观赏之美。炉座和炉盖均为完好无损的原配红木,雕镂玲珑剔透,古香古色,与沉稳古朴的炉体相得益彰。

鎏金饕餮纹三足铜香炉 清乾隆 铜器

此炉为铜,黑漆为地,浮雕的图案鎏金。板沿口,方唇。深圆腹。壮硕的三龙首足。器口沿,曲耳上皆为浮雕云垒纹。颈为大颗的乳钉纹。腹为浮雕的饕餮纹,器表突起的纹饰皆鎏金。整器雄浑宏阔,庄严大器,古朴凝重。

鎏金开光錾花双耳三足铜香炉 清代 铜器

此香炉为桥式双耳,直口,鼓腹成碟形,三乳钉足。周身未见铸纹及焊缝,应为失蜡法制造,器身打磨得较为平滑,年代应为清中期。腹部有四个海棠形开框,框内铸有浅浮雕梅花、牡丹、松树等。

狮子踩绣球鎏金錾花铜熏香炉 清代 铜器

此香炉为三柱足,器盖、口部、颈部、铺首、开框纹饰、三柱足表面作过鎏金处理。腹部则为漆古色。盖面铸成镂空的花草纹,盖钮为一端坐的狮子,左脚踩一绣球。口部侧面錾刻一圈回纹,直束颈。肩部铸有两层凸起的莲瓣纹,两侧各有一个海棠形开框,框内为喜鹊登枝等浮雕图案。

翡翠盖钮八出戟锦鸡纹蹄足铜炉 清代 铜器

器壁较薄,唇口外撇,束颈,鼓腹,寰底,三蹄足。腹部有八条出戟,其间以回纹为锦地,上铸锦鸡纹。器盖、器座均为原配,器盖上有翡翠盖钮,表面镂雕三处花草纹,器座与三蹄足正好凹凸相合,形如三支牛角相接,中间连以莲蓬。

金螭耳猴足香炉 清代 铜器

整器呈长方形,分为盖、身两部分。器身中间外壁为长方形,短壁有龙首衔环耳,四隅为圆柱形,略长於四壁,下为四足。口沿下有连续的点纹、孤纹;长壁装饰上下两组纹饰,上为两两相对的变形鸟纹,下为简略的双龙纹;圆形柱上为璎珞纹,下为如意纹。

鎏金浮雕火焰纹蹄足铜香炉 清代 铜器

簋式鎏金双龙戏珠铜香炉 清代 铜器

鼓腹束颈扁圆三足铜炉 清代 铜器

浮雕荷花纹鎏金铜香炉 清代 铜器

白玉礼帽兽耳三足炉 清代 铜器

瓷器香炉

青釉莲花形香炉 北宋 瓷器

此香炉方唇,直口,矮领,平折肩,曲腹,束腰,喇叭状台形高圈足。浅灰胎,质细密。釉色青绿略泛灰,釉面匀净光洁,无开片,玻璃质感强,施釉近底。腹外壁塑贴莲瓣,花瓣肥厚,瓣头出肩。喇叭形足面上凸起两道缓棱。

钧釉贴花鼎式炉 元代 瓷器

此香炉口沿平折,直颈,鼓腹,圜底,下承三象鼻形足。口至颈部附对称的两长方形冲耳,冲耳中部至肩部有动物形耳相连接,颈部饰有六枚花朵形鼓钉,腹中部对称贴附有两组兽面衔环铺首装饰。香炉造型典雅,釉色柔和温润,较为精美。河南钧窑烧造。

钧窑大香炉 元代 瓷器

该香炉通体呈天青色,颈部浮雕三只麒麟,正面中央有一方形题记,为楷书铭文,标出的制作时间为己酉年(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香炉造型浑厚硕大,表面堆积着厚厚的釉料,闪耀着珠光宝气,彰显出不凡气派,实为元代钧瓷中的稀世珍品。

孔雀蓝釉香炉 明中晚期 瓷器

炉为直口,宽唇,直颈内束,扁鼓腹,三袋足;颈上附一对绶带形耳。施孔雀蓝釉,部分剥落,狮钮及底露胎。

斗彩云龙纹三足香炉 明万历 瓷器

此香炉为三足瓜棱腹高耳炉,菱花圆台形盖,盖上蹲一兽。器表用青、红、赭、黄、绿、紫黑色绘出龙、云气图案,色彩斑烂鲜丽,布局致密紧凑,颈上有“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款识,两旁有青花和红、绿等色构成的回纹。

青花人物故事图香炉 清康熙 瓷器

此香炉为圆唇,敞口,矮颈内束,鼓腹,平底,外二层台矮圈足、足底露胎。颈部上为双圈、下为单圈青花弦纹,内为卷云杂宝纹;腹部为青花“竹林七贤”图;足肩一青花单圈弦纹。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纯净。釉色透明、莹润。青花呈色明艳。康熙中期江西景德镇民窑烧造。

漆金粉彩开光花卉纹香炉 清乾隆 瓷器

此香炉为方口,双耳,四足,盖上塑瑞兽,珍珠地开光内绘粉彩花卉,口沿双耳瑞兽底足漆金,造型规整,富丽堂皇。

钧釉香炉 元代 瓷器

卵白釉一炉二瓶三供 元代 瓷器

白地绿彩灵芝纹三足香炉 明成化 瓷器

玉器香炉

瑞兽钮象耳三足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件玉香炉,象耳双环,盖饰龙纹,盖顶立一瑞兽。炉的中腹位置有两象耳,挂双环。上方有方折的两长护耳。身饰神兽纹,三足饰瑞兽纹,雕琢精湛。

凤耳活环寿命纹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香炉为碧玉质地,盖呈盔形,雕饰卷云纹及兽面纹,顶镂雕盘龙钮。板延方口,上饰回纹,炉体浅浮雕兽面纹、如意卷云纹。侧面雕凤首,带活环。圆底,底部有五条环形。

菊花纹圆珠钮三足玉炉 清代 玉器

此香炉为白玉采用圆雕、透雕手法,晶莹剔透,炉身遍饰宝相纹。炉盖饰宝相纹、素纹、圆珠钮。菊花纹双耳双环。三足饰兽纹。炉内掏膛平整干净,双耳处有色沁。

金莲花钮雕勾莲纹碧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器为碧玉材质,圆口圈足,镂雕折枝芙蓉为双耳,炉钮装饰金色盛开莲花,盖面为凸雕和浅雕莲花纹,鼓腹上雕浅地勾莲纹,花足外撇,此器造型端庄典雅,琢磨精细,为清代玉器佳品。

镂雕龙凤纹三足香炉 清代 玉器

此器为碧玉质地。盖钮为镂空雕龙钮,盖身为八面,每面均镂雕龙凤纹。高浮雕双龙耳,板沿外伸,板沿饰活环数个。器腹雕花卉如意纹,浮雕三兽首足。整器造型奇特,雕工精细繁复,古朴凝重。

玉香炉 清代 玉器

珐琅香炉

珐琅花卉纹海棠形三足双耳香炉 清代 珐琅

此为海棠形炉身,绘缠枝花卉,肩饰莲瓣纹;板沿上,上竖两环耳,耳饰小朵花卉;下承三足,圆拱状炉盖开四个云形孔透香,花形顶钮,纹饰均绘在蓝色地子上。

铜胎掐丝珐琅彩螭龙耳香炉 清乾隆 珐琅

此器铜胎,形体壮硕,为铜鎏金双螭龙耳鋬,炉口及炉底为铜鎏金镂空莲瓣纹和缠枝花卉夔龙纹造型。下承四铜鎏金兽面足,腹部以蓝釉为地,运用铜掐丝工艺饰红,白,绿等花鸟蝴蝶纹图案,纹饰生动流畅,掐丝细腻,铜胎厚重。

掐丝珐瑯伊斯兰文乳足香炉 清代 珐琅

宽边鎏金口沿,束颈,鼓腹,三乳足。香炉内部为淡蓝色。颈部为海水纹及连珠纹,海水纹以下为一圈双线勾勒的如意云头,双线内填深蓝色,如意云头内填黑色,并有红色联珠。腹部三个开框,框线内填红色,框内底色为白色,内有黑彩阿拉伯文字。三个开框之间用莲花纹相隔,花内分别填以粉红、白、绿等色。框外及乳足部分均以淡蓝色为底。三乳足各有一朵牡丹纹,以白色及粉经红色相接,过渡自然。

掐丝珐瑯缠枝莲纹直耳蹄足香炉 清代 珐琅

两直耳较高,接于口沿上,微向内倾斜。口部宽厚,束颈,球腹,三蹄足。耳部、口部、底足及内壁鎏金,部分已经剥落。香炉表面采取珐瑯掐丝工艺装饰,但釉料气泡较多,色泽不均匀。整个器表底色为淡蓝色,颈部和三足纹花卉,腹部为缠枝缠莲纹。缠枝花卉的枝条是判定掐丝珐瑯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元明时期为单线掐丝,而至清朝康熙以后采用双线勾勒,中间填彩。

鎏金蓝地珐琅花卉三足香炉 清代 瓷器

其他材质香炉

剔红三足两耳带盖香炉 清代 漆器

此香炉周身以剔红工艺,剔刻如意纹,三足两耳,精雕细刻,工事精巧。清代的漆制品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及尽能工之事。

雕花石香炉 清代 石器

此石香炉的制作,由一整块石料雕成,分上下部分组成。上部分是石香炉,下部底座桌案形式,香炉盖顶雕刻莲花八卦图案,炉身雕有龙和寿字。底座腿部制作是常见于家具供桌形式。卷草纹装饰香炉在家具制作中地位很高,各时代权贵文人、高士极为重视。用石料作成更为难见。

浅灰陶龟驮四猴香炉 辽 陶器

此器为浅灰陶,底平,底座成龟形,龟体俯伏,龟首微伸出体外,双目圆睁,五官清晰,前后足缩在壳缘,每足有五爪。龟首后侧有尾,龟背上驮香炉一个,香炉内凹成圆缽状,香炉顶部,依龟首方向,前,后,左,右有三角形突起,各塑猴子一双。

伏狮钮双龙耳三足薰香陶炉 明代 陶器

此薰香炉造型古雅。采用贴花装饰工艺,炉盖上有圆雕伏狮,盖的两边镂空雕简洁的花瓣形成透气孔,以使香烟溢出;双耳作两条龙状,龙嘴咬着炉边口,龙上各系一小环;炉身中一边一条龙,前后相接;三足以怪兽饰之。

莲花形银香炉 辽 银器

此香炉造型新颖独特,如一束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