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定龙泉窑瓷器,邓瓷出窑的特征?
邓瓷充满了魅力。历史上邓窑是以青瓷窑口而驰名的,邓瓷以盘、碗为大宗,器表的印花为最,刻花较少,施釉较厚,垂釉处犹如透明玻璃珠。
纹饰题材多以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花纹展现,线条流利生动,图案美观大方,亦有水生物题材出现。
邓瓷青釉多为青绿色,釉质晶莹润泽、光亮如碧玉。
釉色虽为青绿,但与耀州窑、龙泉窑、临汝窑、宝丰窑的青瓷有所不同,它的青要更深一些,不像耀州窑、龙泉窑、临汝窑的橄榄绿、黄杨绿有黄而明亮的倾向,也不似宝丰清凉寺窑的葱绿色,悬一种独特的麦苗绿。
这种麦苗绿呈色略深,偏褐青色,稍有发乌的感觉,而且时代越晚发乌的感觉越明显。
邓瓷青釉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釉中大多出现有黑色斑点,这是其他窑青瓷所未见的,从而成为区分邓瓷青釉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邓窑瓷土含铁量高,配方中杂质较大,故而烧成后,瓷器露胎处和薄釉处多褐红色或褐黄色,有少部分器物是白胎或香灰色胎。
哥窑的炸纹瓷器叫什么名字?
哥窑的炸纹瓷器叫龙泉窑瓷器。
怎么辨别宋代龙泉窑瓷器真伪?
鉴定北宋龙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征:
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其产地集中在龙泉金村和庆元上垟两县交界处的溪边山坡上。
2.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
3.北宋中晚期,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点高温粘度比较低,容易流釉,釉层薄,釉面有光泽,由于烧窑技术和还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现泛黄现象。
4.纹饰特点:以刻画花为主,碗、盘类多饰蓖纹、折扇纹,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5.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为这一时期的新产品。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6.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宋代的龙泉瓷器划分较细,分为北宋,南宋,南宋中晚期三个时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谨以北宋为例供你参考,南宋与其有差异但差异不大。谢谢
瓷器鉴定除了通过气泡?
这位朋友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您至少已经跳出来“宏观表象鉴定学”这一传统瓷器鉴定的桎梏,开始涉猎到了“微观本质鉴定学”的范畴。
其实,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并不排斥传统瓷器的“宏观表象鉴定学”,只不过是绝大多数的传统瓷器“宏观表象鉴定学”的捍卫者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不肯接受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而刻意抵触、诋毁、蔑视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而已。
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的核心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
众所周知,衰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衰变不可抗拒,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仿造和跨越;瓷器的衰变也是全方位的,但瓷器宏观方面比如胎质、胎骨、胎色,釉质、釉料、釉色、釉面等方面的衰变进度、进程、梯度、程度等都或者过于缓慢、或者差异过于不明显等原因而不适于作为标准和尺度来运用,只有瓷器气泡衰变具有最显著、最普遍、最具系统性序列性梯度性等可量化、以观察、最直观、最直接等内在本质特征,因而堪当瓷器鉴定年代尺度之重任,无可置辩、无可推卸、无可取代。
我是“以瓷会友”、“以瓷汇友”、“以瓷惠友”和“以瓷慧友”,是瓷器“微观本质鉴定学”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有关详细内容我将择机适时发布,以惠瓷友,敬请期待!
瓷器“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尽管不能准确标识出瓷器距今的精准年月日时,但能准确分辨出大体年代业已基本够用,比单纯地靠“宏观表象鉴定学”的蒙赌已经靠谱多了,而且两相参照即可大幅度提升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靠性,相得益彰,何乐不为?
综上所述,以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也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为瓷器鉴定的纵向年代尺度标准,首先断代被鉴瓷器的大致年代,然后以传统瓷器鉴定的“宏观表象鉴定学”的型、胎、釉、饰、工、款的时代典型特征进行横向具体辨识,是本窑产品,还是当代其他窑口的仿品,这样纵横结合,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而且无论是私藏私鉴,还是公鉴众藏都不会出现错判、误判,益人益己、利人利己、利国利民,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无可辩驳、确凿无疑,不应该大胆尝试、全力普及与推广吗?
发些图片,以饷瓷友!不喜勿喷,不懂勿评!
各种窑的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有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另还有八大窑系(汝窑、耀州窑、官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哥窑)。
1、汝窑特点:造型极简主义,天青釉的釉色,薄胎满釉,产生出“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效果,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一说。
2、官窑特点:一般素面青瓷,少有装饰性的雕饰或涂绘,造型大气古朴,最大的特色是紫口铁足。
3、哥窑特点:釉色采用无光釉,呈现出“酥油”一般的哑光。釉面有网状开片,犹如冰裂纹,最典型的叫做“金丝铁线”。另外哥窑烧制时釉面中含有气泡,如珠隐现,有“聚沫攒珠”一说法。
4、钧窑特点:窑变,烧的青瓷,但釉面并不止青色。因复杂的配釉工艺,使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所以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
5、定窑特点:白瓷烧制,因为瓷器通常叠压烧制,所以口缘一般不上釉,成为“芒口”。造型上,定窑以精美工整的印花著称,有浮雕的美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