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瓷器鉴定的书买,毛瓷真品底款有怀仁堂字样吗?
有的!
科普一下瓷器知识,看瓷先看骨。
一般从湿坯到成瓷,总收缩率大致为20-25%,因此在垃坯时,应按此比例将粗坯相应放大,以求成瓷符合规格的要求。
利坯即修坯,是成瓷操作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凡是手工拉成之坯,或注浆之坯,都必须经过修坯操作,以使器物表面光洁,规整一致。
现代生产中,由于机械化操作,成坯规格一致,因而仅以砂纸或海棉磨坯即可达到精修。
然而在传统手工艺中,任何拉制之圆、琢等器,坯体干燥到一定程度后,都必须经过利坯修整,即使内壁修整印坯操作的圆器,其外侧面也必须经过修坯。
发一件青花 三鹿凤尾尊给大家欣赏,这件瓷器网上还没有出现过,我只用手机近拍,就能拍到瓷器釉下利坯的一圈一圈的痕迹,瓷器的颈部, 釉下朦胧,所使用的是 石灰碱釉,符合传统青花瓷制作工艺。
这是一种高温釉下贴花工艺, 创烧于六十年代,难度非常高,由其在薄胎的生坯上贴画,一不小心就报废了,所以底款有珍品二字!
这批瓷器使用临川高岭土,瓷土经过淘练精纯,不经化学处理的。所以瓷器内壁无釉之处微微发黄,不是 洁白无瑕的,光影透视也微黄,这才是原此工艺啊!
有句话:傻子买, 傻子卖, 还有傻子在等待!不想做傻子,还得多学些瓷器相关学问啊!
自学文物鉴定需要读哪些书?
0.首先说明方法,文物鉴定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风格鉴定法,即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某一类器物甚至某一作者典型艺术风格的掌握,与待鉴定器物艺术风格相比较,通过个人判断得出结论。就具体鉴定实践来说,需要两方面的技能,一类是理论基础,看书可以解决60%的问题,但是没有好的老师面授依然回出问题;一类是实物经验,看书只能解决10%的问题,见过就是见过,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所以我自己的观点是,自学是无效的,看书也救不了自学。但是看书能增长一部分背景知识,也算是一种收获。
1.打基础的书籍,是国家文物局主持的“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分《中国古钱币》《中国书画》《中国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四本,还有一本《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不涉及鉴定,可以不看。
2.古陶瓷领域可以参考:
《瓷器鉴定三十讲》,刘毅著。我本科课程“中国古代陶瓷”的讲义,很浅,普通读者也可以看,私心推荐。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最早的一本陶瓷谱系史,特色是偏重于工艺、制作技术部分的内容。
《中国陶瓷史》,方李莉著
《中国陶瓷史(增订版)》,叶喆民著。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
《中国古陶瓷鉴定标本参考图典》,学习器物不能只看理论不看器物,这套书是用来配合以上几本的拓展资料性用书。
3.青铜器领域可以参考
《青铜器入门》,李学勤著。
《中国青铜器综论》,朱凤翰著。
《中国古代青铜器》,马承源著
《中国青铜器研究》,马承源著。
4.玉器领域可参考
《古玉辨伪》,杨伯达著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云希正主编
《玉器》,张广文主编
5.书画领域可参考
《中国书画鉴定学稿》,杨仁恺著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杨仁恺著
《古书画伪讹考辩》,徐邦达著
《鉴余杂稿》,谢稚柳著。
6.古钱币领域可参考:
《古钱币鉴藏》,戴志强著
《古钱极品》,霍宏伟著
《中国古代范铸钱币工艺》,王俪阎著
7.杂项领域可参考
《王世襄集》,王世襄著
《玺印》,郑珉中著
此外,还要系统学习一些中国物质文化史的知识,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著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孙机著
如何辨别古玩古陶瓷的真伪?
一个老玩意儿,总是伴随着不一样的故事,故事听多了,就会动心,你要是动心了,主见就没有了,以为是捡漏了,生怕好东西被人抢走,其实现在这个市场上,很少有漏能给你去捡,不能总想去捡漏,一但有了贪便宜的心理,更多的可能是带来吃亏和上当。如果你真的捡了一次漏,千万不要再想着从这个人手再捡一次,要是有这个想法,你就危险了,也就意味着你快要进陷阱了。
听了奉承的话,说你是行家,有眼力,我给你便宜,你以后多照顾……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了,最好不要有侥幸心理,这里不存在运气,只有真假。不能凭感觉,不能靠蒙,更不能信包老、包真一类没有实质意义的承诺,要想玩好,只能靠眼力。
和卖家探讨,你永远不是对手。你一张口,人就知道你的功底。听老一辈人说,拿东西够不着,对方递你,你要双手捧接,卖家一看,内行,就会认真几分。还有一个例子很形象,如果看货时正好有人在你边上,你成心拿起来显摆一下,人家很轻蔑地笑笑你哼哼你,那赶紧放下,这说明东西肯定没戏。老人讲话,卖主身边有人的问价的时候,你别着急问,问出来也是高价,等没人时再问,卖家心理也占不了上乘。
古董玩的就是心性,除非成了长期伙伴或者真正自己人,否则别着急入手,现在微信又方便,拿到一件喜欢的东西,先给自己身边最信任的三个人看,如果都说没问题,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入手。记住,有疑不入手,有十个点都对,一个地方不对,不好意思,不入手,一个真东西,肯定是全方面都对的。
行家给我说 ,不要怕吃“药”,怕就怕吃了药不长记性。凡是玩家没有不吃“药”的,好多高手也是从“药”堆里爬出来的。往往吃一回“药”,就有一个教训。迫使你去探究,使得你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突破。一件东西上手以后你要反复研究,不是看个表面,就放下,多着多研究才有提高。买了就买了,不看也不摸,等于没买。这些话都很有道理。
玩古董大部分都半路出家,相对来说经验少,理论基础差一,所以一定要多学习,多听行家们说,学习是第一位的。前期可以上手些便宜的普品,瓷片标本等,有了心得再慢慢深入,不要着急买精品,听一个前辈给我说的很有道理,普品是教材,教你读懂古董的基本符号。精品是名著,让你感悟古董的艺术魅力。普品玩其形,精品享其韵。不玩普品难识古物真伪,不玩精品不知古董精髓。用普品练眼力,用精品长眼光。买普品不贪多,买精品莫吝啬。看普品凭的是经验,选精品靠的是修养。从普品起步,得精品知足。前辈们积累的经验一定要多学习。
玩古董玩的就是心性,不急不燥,不骄不奢,安住当下,多悟多参,勤学长眼,上手体悟。
等形成自有鉴定体系后,你就基本入门了。
下图为一些标本,供参考。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