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窑胭脂红釉瓷器鉴定视频,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建盏?

我喜欢宋代老建盏。普通多见的是兔毫盏油滴盏,少见的是曜变天目盏。特色釉变盏更为稀少。我认为最高等级的建盏不是曜变天目盏,而是刻有供御和进琖的佛供盏。

民窑胭脂红釉瓷器鉴定视频

青花瓷跟五彩瓷哪个价值更高?

1,青瓷,青花,彩瓷概念太宽,这3种里面都有价值超亿的顶级精品跟三文两文的普通民用器,是无法做对比的,就像你问气候亚洲更热还是美洲更热一样。

具体到年代跟窑系可以进行价值对比,如宋影青跟元青花的对比元青花普遍要高些,青花釉里红又比青花普遍高些,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种高低不能作为断定价值的方法去运用。

2,广义的景德镇窑青花里面有绿釉和红彩,狭义的青花瓷是专门指青花,价格同样需要具体到年代,官窑民窑才能做对比。

3,青花瓷属于釉下彩,但是不具体年代官民窑还是无法跟釉上彩做对比,情况跟第一问一样。

4,如果你有这样一件青花瓷器,建议你把照片附上,如果仅仅是一种设问,一定要具体到年份,窑系,官窑还是民谣。 我在博宝商城里看见一些辨别方法,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哪些民窑瓷器值得收藏?

哪些民窑瓷器值得收藏?

民窑瓷器中值得收藏的主要有:

1、古代“贡窑”瓷器。像唐青——越窑,唐白——刑窑,唐钧,长沙窑,唐三彩;宋代的耀州窑,建窑,吉州窑,湖田窑,龙泉窑等。

2、古代“有名”瓷器。比如磁州窑、临汝窑、西夏窑、赤峰窑,以及元青花、元釉里红、元青花釉里红、元五彩等。

3、明代“官搭民烧”瓷器。有的无款,有的有“大明年造”“大明年制”款。

4、明清两代“堂名款”瓷器。如“一品堂”“正德堂”“中和堂”“慎德堂”“玩玉”等等。

5、精品民窑瓷器。做工好、画工美的精品、珍品乃至臻品瓷器。

除此之外的普品、残品及碎片基本毫无收藏价值。

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专门玩儿普、残、损、破、片,其实是一种灵魂、意念与审美的颓废、堕落与衰变,与收藏的本义与本真相去甚远,长此以往很难有健康、完美、幸福的人生归宿,实属“大众收藏”范畴,永难进入“小众收藏”的领域,是以坚决反对,至少绝不提倡。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

上几件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瓷器分哪几类?

瓷器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照新旧来分和烧制的年代,可以按照瓷器的特征、材质、产地、工艺来分,还可以按照瓷器的窑口来划分。 瓷器的分类方式罗列如下:

一、按照新旧来分。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青花瓷、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色釉瓷、花瓷、甜白瓷、薄胎瓷、绞胎瓷、绞釉瓷、枢府瓷、秘色瓷、芒口瓷、骨瓷、珍珠瓷、像生瓷、镶嵌瓷、新彩瓷、煨瓷、生瓷、文革瓷、主席瓷(又称毛瓷)、民间陶瓷、祁门瓷器、红绿彩瓷、外销瓷器、高古瓷、现代瓷、蓄光陶瓷、自洁陶瓷、透明陶瓷等。 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瓷器按照施釉法分为单色釉和彩釉瓷两大类,彩釉瓷中又以青花为大宗。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过程。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钧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三种。

七、按照窑口划分。第一种为官窑和民窑的划分。还有一种为真正的瓷器产地窑口的划分,如、龙泉窑、耀州窑、醴陵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唐山窑等等。 另外我们常见的如钧瓷、汝瓷、定瓷、哥瓷、官瓷则是宋代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出来的。

钧红釉真品特征?

辨别清代钧红窑变釉瓷器,要把握三个时期特征:

1、清中早期(雍、乾时期)钧红:雍、乾时期窑变钧釉变化大,釉面蓝色面积大于红色的面积,蓝色呈大块火焰状,叫“火焰青”,红色叫“火焰红”。乾隆中后期演变为蓝红相等或红大于蓝的面积,红釉里面有很多蓝色丝絮状或线状的垂流感,垂流感越强越多,色泽富于变化的时代就越早,也就是说蓝色垂流感越多,时代越早。通俗讲,钧红釉是红釉瓷器里边流淌最严重的。真品钧红这个蓝色线条,非常纤毫的向下垂流状态,像女人长长的蓝色披肩发那样垂流飘逸的感觉。仿品:有点类似于女人蓝色卷发那种感觉,凡是卷发流淌的釉面就是仿品。所以说,直发是真的,卷发是新的。雍乾官窑钧红釉瓷器,胎骨坚密精细,胎色洁白,大型器物的胎骨较薄,不显厚重感。圈足多为“泥鳅背”,底部施深浅不均匀的芝麻酱釉,有浓有淡,看上去疙疙瘩瘩的。釉下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很规矩的暗刻款,这是官窑的制作方法。这种刻款非常规整,线条非常流畅。民窑底足有明显的旋痕,多施黄褐色釉,无款识。雍乾官窑器型丰富,大型陈设器居多,如:瓶、尊、壶、花觚、花盆及佛造像等,体型较小的有花浇、各式洗等文房用品。

2、清中晚期(嘉、道时期)钧红:乾隆晚期至嘉庆、道光时期,蓝色垂流感越来越少,咸丰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蓝色垂流了。这个时期钧红釉面流淌感不强,蓝色丝状越来越少,部分器物呈现蓝、紫、红、草绿、月白等多种颜色融合绞织的效果。胎骨稍显粗松,洁白也差。底部的芝麻酱釉色浅,呈淡黄色,很均匀。少数器底露胎无釉,器底垂釉现象特别严重,采用后修胎的方法,底足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现象,俗称“狗啃底”。釉下有刻款“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道光时期有部分六字楷书款,线条流畅规整。民窑胎质较为粗糙,无款识,底足缺胎少釉“狗啃底”现象明显。嘉、道时期器型减少,有瓶、尊和动物造像等。

3、清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钧红:釉面垂流感不强,窑变釉蓝色几乎不见,变为全红色,有部分仅在口沿内部留有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色窑变痕迹。到光绪和宣统时期,喜欢用黑釉刷流淌感,红釉与黑釉无渗透,不相融。胎骨粗松,器壁厚重,有些官窑底足呈现淡淡的“火石红”斑。这个时期垂釉严重,都是后修胎,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的“狗啃底”现象。底部多是细砂底,不施釉,刻六字楷书款,有些同治、光绪官窑器物,足圈上刷有一层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