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印章,对于篆刻你有哪些看法?

“篆刻”一词初见于汉扬雄《法言•吾子》,元代以后专门用于印章,现在虽有“中国印”的说法,但仍不能完全替代篆刻。

瓷器印章

就“篆刻”而言,“篆”是指在印面上写篆书印文,“刻”是指通过刀刻来表现印面上篆书之美。

对于篆刻,我有以下看法:

1、篆刻是一门二次创作的艺术,必须先以笔写出印稿,再以刻刀刻制,有“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说法,故在创作构思时,既要考虑笔法也要考虑刀法。

2、篆刻与书法密不可分,“印从书出”,书风对印风的影响十分明显。从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等人的篆刻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篆书的笔意,再触入金石味,使书会、印风趋于统一,而随着个人篆书面貌的强化,其篆刻的典型风格特征也更加明显。

3、学习篆刻应从临摹汉印入手。汉印是篆刻史上的高峰期,印章盛行,风格多样,制作精美,传下的印谱较多。

临摹汉印,宜从白文印入手,一方面它布局方正,便于掌握;另一方面冲刀、切刀都可适用。

4、要注重印章款识。印章与书法一样,也有款识,它是作品的一部分,没有款识的作品是不完整的。

印章的款识一般刻于印章侧面。内容可以是诗词,或记事,或赠语,或祝福,或吉语,或治印心得,也有的只刻名字,还有些人在侧面刻上山水、花鸟、人物等简笔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长沙窑有带印章款的吗?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也有人称之为“铜官窑”,窑址于1956年被发现,1964年进行了重点发掘,1983年再次进行发掘。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至迟在唐宪宗时期(公元 806~820年)开始烧造,一直延续至晚唐五代时,盛行了140年之久。长沙窑瓷器属于古瓷器中的精品。总的看来价格不高,但是长沙窑瓷器的价值取决于真品与否,发现过带款的长沙窑瓷器,没有被认可。至于这个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或发现和探索。问题会被解决

你认为谁最牛?

我认为,现代的篆刻家首推齐白石、王福庵;当代人的篆刻家首推李刚田。也就是说,撇开现代最牛的篆刻家齐白石和王福庵两个人,当代最牛的篆刻家就是李刚田啦!

上图为李刚田篆刻艺术作品。

李刚田先生潜心研习篆书几十年,先后临遍了古代的金文(大篆)和秦篆,比如:大篆《散氏盘》、《毛公鼎》、《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等。他是传统篆刻艺术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不仅如此,李刚田的篆书法在当代也是最“牛”的!

李刚田的篆刻,在师古的同时,还潜心研究了齐白石和王福庵两位大师的篆书、篆刻艺术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可以说,李刚田的篆刻艺术作品是把传统的篆刻艺术与齐白石、王福庵的篆刻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融入了自己的个性,最终形成了李刚田自己的篆书艺术风格。

李刚田的篆刻艺术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且自成一家,这是非常难得的!

上图为李刚田篆刻艺术作品。

李刚田的篆刻的主要特点是:点画质量高,下刀速度快且稳、准、狠!沧桑感强,字字生动,变化多端,神彩飞扬!

欣赏李刚田的篆刻艺术作品,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时代,重与古人的篆刻艺术作品对话一般,让人的心灵不断与美好篆刻艺术碰撞,并从中得到篆刻艺术美的享受。

上图为李刚田篆刻艺术作品。

上图为李刚田篆刻艺术作品。

上图为李刚田篆刻艺术作品。

我喜欢李刚田的篆刻艺术作品,更钦佩李刚田的人品。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可能有的网友喜欢其他篆刻家的篆刻艺术作品,而不喜欢李刚田的篆刻艺术作品,我认为这都是正常的。我的观点仅代表我本人,并不代表他人。

如果各位朋友对我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讨论!

有没有农民挖到过宝贝的?

听说过七十年代有个山东农村姑娘,挖大河挖出了一颗蚕豆粒那么大的金钢钻石,上交给了国家,当年国家为表彰她的好人好事,给了她极高的荣誉,还给她安排了工作,当上了一名工人。

我们这边是湘西大山区,生产队时期,也像全国农村一样,挖过大河,修过河坝,只不过没有山东姑娘那么运气好。

在挖河的时候,我也参加过,挖出来的除了岩头还是岩头。

在当时看来,这些岩头不值半文钱,全部用来砌河坝了,大一点的就砸成了小块再砌。

后来没砌完的岩头就散落在河坝周围。

到了2004年,我们家乡开始搞开发,从外面陆续进来了一些老板,搞基建。

在动土的时候,又把以前埋在土底下的岩头翻出来。

这一翻出来,就被那些走南闯北的老板发现了价值。

老板们雇人一清洗,岩头上面居然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像龙、像凤的,还有像观音、像佛的,甚至还找出了几块酷似当年伟人相章上的头像的石头。

非常有生意头脑的这些老板们,于是开起了奇石馆。

这些当年挖大河挖出来的岩头,没想到被他们这么一整,一抛光、一打蜡,再配上高档的檀香木底座,搞个玻璃罩子一罩,射灯一打,完全就变了样。

当年这些岩头的价格,从几百上千块,到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块钱一个,都成了宝贝了。

我晓得的,04、05、06那几年,我们镇上、村上开了上百家奇石馆,原先修河坝挖出来不要了的岩头全部让人给掏空了,甚至已经修在河坝上的都被拆走了,河里挖的光剩下泥巴跟砂了。

幸亏政府出面才得以叫停,总算控制住了。

到07年以后,前几年还风糜一时的奇石生意却一夜之间就销声匿迹了。

到今天,连提都没人提了,好像当年没有发生过一样。

你说,当年我们这里挖大河,挖出来的这些岩头,算不算是“宝贝”呢?

你怎么看?

请朋友们认下这个印章是什么名字?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紫砂壶做工还是很精美的。应该是当代制作的紫砂壶。因为底印上面刻的人名三个字:忠俊峰制。没有什么年代感。按推算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作的紫砂壶。我们来看看紫砂壶的历史故事。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因此中国茶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具也有上千年的制作和使用历史了。紫砂壶还有收藏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