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大开片汝窑瓷器 图片,汝窑官窑哥窑瓷器如何通过开片鉴定古瓷真伪?
谢邀。
说起开片,最为著名的还是哥窑,但是要说汝窑、官窑瓷器的鉴定,还是要从其他方面说起。其实答主之前也回答类似的问题,在这里答主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窑场瓷器的特点,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汝窑:从胎质上来看,细腻致密,呈一种香灰色;釉层浑厚均匀,呈淡淡的天青色,釉面油润;基本为素面,部分带有自然开片。器物多通体施釉,裹足支烧或裹足刮釉;烧成后仅在外底流釉细小的支钉痕。汝窑的瓷器产品为青釉瓷器,有日常生活用器和文房清供用具,器类有瓶、尊、洗、炉、壶、碗、盘、盆、盏托、套盒等。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汝窑洗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汝窑碗
说到官窑,可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传世的作品很少,胎体比较厚重,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釉面常开大裂纹片。南宋官窑胎体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厚薄均有,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之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等。因器物口部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部却偏赤铁色,因此素有“紫口铁足”之称。《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似。”
哥窑,又称为哥哥窑。哥窑最大的特点就是釉面有许多开片,与官窑的开片不同,哥窑开片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常见。又因哥窑开片细小,称为“百圾碎”。釉色以青为主,也有其他釉色,如淡紫、淡黄等。严肃对待学术,认真回答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点赞和转发。
龙泉青瓷与汝窑区别?
产地不同
龙泉青瓷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釉色不同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
造型不同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以南宋产品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清代生产汝瓷豆青釉开片吗?
清代生产汝瓷豆青釉开片,这种斜开片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立体感很强。这是汝官瓷开片的独特之处,也是后人难以仿制的。
汝官窑青瓷釉往往形成密密的开片,汝官窑青瓷的开片主要是釉料本身的成分造成的,研磨调和再精细也难免开裂,这和哥窑那种利用胎釉膨胀系数差异而有意产生开片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汝窑天青釉好在哪里?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宋代五大名窑之魁,中国名瓷之首,有雨过天青,似玉非玉之美誉。
随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的发现,直至汝窑遗址博物馆的成立,清凉寺逐渐揭开了北宋汝官窑的神秘面纱。去年十月,传世汝瓷天青洗以2.94亿港元成交于苏富比,使得汝窑的热度在收藏界里再次高涨,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欣赏,收藏,购买汝瓷的行列。大家都知道汝官窑是以釉取胜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汝官瓷原矿釉的真实特征,我从天然釉汝瓷的质感,颜色,开片和内质上浅谈一下对汝瓷釉特征的鉴赏,让你看懂汝窑瓷器的神韵面纱。
1.呈色机理
汝窑在中国陶瓷史上达到瓷器的巅峰,也是青瓷中的典范,那么在配制釉料中添加哪些含铁的矿物质做青瓷的发色原料呢?北宋汝瓷工匠技高一筹,巧妙地运用了清凉寺当地稀有的含铁原料“黄金土”, 从发掘的遗址作坊里看到顺序排列的6个釉料坑里,其中第一个釉料坑就是珍贵的当地俗称“黄金土”的原料,其储备量很多,可以看出它的用量之大。
我们通过研究化验分析,“黄金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还有微量的镁、锰、钛,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氧化物粘土类物质,伴生在含铝量较高的粘土窝层中。在汝窑釉药里增强釉的粘稠度和悬浮性能,引入黄金土中的三氧化二铁,在烧窑中进行强还原气氛着色烧造温度恰到好处,对天青色釉的呈色起到一定作用。
2.釉质
玛瑙入釉是汝窑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有一些人认为玛瑙和石英同为二氧化硅成分,二者添加到釉里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石英是一种造岩矿物受热或压力就容易变成液体的矿物,玛瑙是玉髓类矿物,遇热会膨胀,分子间隙增大,二者之间的物理性能是有区别的。宋代工匠为了追求烧成的瓷器融而不流,亮不刺目的效果,发明了玛瑙入釉烧造汝瓷。
其烧出的瓷器浑厚凝脂,像动植物所含的油脂一样,看上去温润莹泽,用手抚摸细腻如玉,又似丽人玉腕之感,光洁莹润,呈半透明状,这是天然釉汝瓷特有的质感。釉面柔和匀净,半透明乳浊状,汁水莹泽,含水欲滴,不脱釉,不发亮,尊贵华美。随着器物形状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温润古朴,有明显的酥油感。釉薄处微显蓝色,釉厚处呈青绿蓝基调。
3.釉色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以汝窑青瓷为代表的宋代汝官窑器物釉面朴素,淡雅,含蓄沉静。为了达到皇帝的要求,汝窑窑工克难攻坚,呕心沥血,十窑九不成,终于诞生出了宋徽宗皇帝喜爱的天青色和淡天青色。
釉的颜色还有天蓝、粉青、豆青、灰青、虾青、月白等。为什么会烧出来这么多的釉色呢?答案是有的,因为汝窑釉方是以天然原矿配制,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受窑炉上下、前后位置的不同,温度的差别,窑室内还原火焰气氛浓淡的影响,出现这么多的不同色泽其符合了天然矿物质成色的原理,所以烧出来的产品能达到纯正的天青色少之又少。纯正的天青色犹如下过雨天晴后从云层中破的地方露出来的蔚蓝天空,色泽纯净无暇,釉汁莹润,青中有蓝,蓝中有绿,冷暖适中,十分和谐,器物棱线边缘釉薄处微泛粉红色。
4.开片
汝瓷的开片是人们对汝瓷鉴赏的特征之一,瓷器烧成冷却打开窑门后听到清脆悦耳的开片声,仿佛是在聆听一首天籁之音,把人们带入到泥与火,瓷与声的美妙世界里。那么如何去欣赏汝瓷开片,这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知道的知识。
通过研究分析汝窑瓷片和烧制经验得知,汝瓷的开片从理论上讲是釉与胎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然而受胎土的影响和釉配方的不同,产生的片纹亦有不同,常见的片纹有蟹爪纹、蝉翼纹、鱼鳞纹、冰裂片纹、斜开片纹、无片纹的。宋代汝窑采用匣钵密闭烧制成器后冷却的速度相当缓慢,产品受外界大气的敏感性较小,出窑后开出自然的内片较多,看上去似裂纹,用手触摸会感觉釉面平整,片纹密布,整体审美符合自然、均匀、疏密有秩,有研究表明部分开片长达数月,亦有数年。
5.内质
鉴赏一件天然汝瓷,最后一步审美的步骤是观察釉内部结构的变化,直接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工具,用40—100倍显微镜去观察。你能看到釉内奇特的现象,景观壮丽,在高温下由于玛瑙的结晶,钙离子液相的析出,气泡稀疏,气泡周围如云雾状或如棉花絮状被团团围住,层次分明,云雾状液相分离釉质造成的乳浊效果若隐若现。
釉内底层截面清朗,犹如蓝天白云,寥若晨星,宛如仙境,美不胜收,弥足珍贵。即使是外行,也会被天然釉汝官瓷的神韵而叹服。
宋汝官瓷高尚、素雅、平淡、自然、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宋朝文化的时代气息,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人们了解、学习、研究汝窑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本回答来自于东家汝瓷匠人寶汝窑。
汝瓷为什么不开片的贵?
一般情况下,汝瓷的开片本质上是由于两次煅烧的系数的不同所致,因此其开片是在烧造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或加大。这就是汝瓷为什么不开片的贵的原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