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瓷器,家乐陶瓷砖是多少年的老牌子?
家乐陶是兴辉系统的,兴辉有十四年历史了,兴辉以前是兴发铝材投资的,质量还好。。。。总部在南庄陶瓷总部?
有人出3元一块收走了?
这个要看你的砖是什么时代的青砖。
秦砖如果是普通青砖,3块钱一块被人收走,这个价格相当可以了,留着你也没有用,有的可能才卖几毛钱一块。老物件在需要的人手中才有价值,在识货的人眼中是文化砖,在不识货的人眼中就是块破砖头。
俗话说:“秦砖汉瓦。”
当然,如果你家的是秦汉时期有花纹的青砖,那肯定非常有价值的,3块钱一块卖给别人肯定血亏。就别说汉砖,就是明清时期雕花的青砖,也可以卖更高的价格。
青砖和红砖,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1、生产工艺不同。
生产青砖和红砖的原料差不多,只是以前农村的青砖和青瓦,对黏土要求严一点,土质比较细腻,做出来的青砖细密、漂亮,不像现在的红砖,是土就可以。
之所以会出现青砖和红砖,主要是它们的生产工艺不同,青砖要更复杂一些,需要水淋,温度要达到1000度;而红砖只要900度就可以,不用淋水。
砖在烧制过程中,通过淋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封窑,隔绝窑内的氧气,那么黏土中的铁元素,在缺氧环境下变成了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砖呈现青灰色。
而如果不淋水,燃烧时氧气充足,那么黏土中的铁元素,会充分氧化生成氧化铁,砖块也就变成了红色。
2、青砖产量低,但更受人们欢迎。
青砖受工艺影响,产量要比红砖低,价格也比红砖高。
但青砖的透气性、吸水性和抗氧化,要比红砖好。再加上青砖的颜色给人沉稳、文化、古朴、素雅的感觉,更受人们欢迎。
来农村收购的青砖,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去农村收购老物件,八九十年代是收古钱币、古书和陶瓷,确实有很多人花低价赚到了大钱。
现在这些老物件没有了,就开始收磨盘、猪槽、老农具、家具、老木料、青砖等。这些东西有的用在民俗展览,有的用来修复古建筑,当然特别好的东西,也有人专门收藏。
青砖是文物吗?可以买卖吗?现在农村老房子中拆下来的青砖,除非有特殊意义,否则不属于文物,可以自由处理。
但题主这种从地基中挖出来的青砖,就很不好说了,如果下面有古墓,那你是不能动的,需要报告给文物部门处理。
当然,如果只是从前老房子的地基留下来的青砖,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应该也不算文物吧?你们说呢?
青砖喜欢的朋友,请点个关注+点赞,谢谢!@赣南老杨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
有收藏价值吗?
这是一件晚清民国时期左右的洋蓝青花“花鸟图粥罐”❕
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大约500元~1000元左右❕
从釉面上看,泛米黄色、开小片,像是广东潮州枫溪窑的产品❕
大量的外销瓷器回流?
中国外销瓷从元代从陆路驼队到中亚西西亚和明朝郑和下西洋海运外贸易、将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出口西亚、欧州、大尺量元青花在海外尤其中东西亚存世量精品多数量大。欧美都识为世界珍宝级别、在欧美识明清时期官窑、和从中国定制成套瓷器、皇家贵族订制、徽章瓷更显贵族气派。在海外以存世传家、家族展示中国瓷器为荣耀、尤其青花瓷、(见图l一6)当时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葡萄牙等国海运外贸公司订制海运中国瓷器,常驻广州福建。广彩瓷就是当时瓷器特色、大量江西景德镇素眙在广州上釉、绘画、描金、二次烧制、包装、运输出口、大大减少了内陆成品运输损失,尤其来样加工、花色品种更适合西亚、欧州风格。
国内近一二十年爱好者收购外销瓷大量回流收藏,尤其元明清珍品十分珍贵、就是在海外也是博物馆级别,非重金也照样难淘。外销瓷有它独有特征与色彩、很多显贵的洋彩装饰以套装瓷,大型青花瓷,粉彩器艳丽描金,绘画滿工聚多,把中文落款加英文标识和生产商标。特制广彩为代表、绘画花鸟粉色描金特征多、烧制精细。
凡后仿假冒瓷、釉色一般使用化学合成色料、化学金粉描绘、日久变黑灰、作旧明显、没有当时订制品味,书写简体字增多、胎松货软、批量仿制造假描绘不到位,基本有疑问谨防小心莫入!
瓷器收藏无论各朝代珍品、或海外回流的好货完整器不便宜、便宜无好货、收藏要多学知识、忌贪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中国传统礼仪尊师重教学识文化!
老瓷器釉面的特点?
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2、干湿感
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3、润涩感
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4、软硬感
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5、温凉感
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6、生熟感
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7、滑滞感
滑滞感既是润涩感的延续,又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润则滑、润必滑,滑就润、滑定润;涩必滞、涩定滞,滞则涩、滞才涩。
8、粗细感
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
9、凹凸感
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