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器图片,上虞窑是秘色瓷吗?
上虞窑是“秘色越器”的唯一产地。
上虞既是我国原始瓷器的发源地,又是成熟瓷器的诞生地,也是唐代“秘色越器”的唯一产地。在东汉到宋代这一历史时期中,越窑是以上虞窑为中心发展的,迈入东汉中晚期,上虞小仙坛窑的青瓷、帐子山窑的黑瓷,经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检测,均已达到现代瓷标准。
因此,上虞小仙坛、帐子山等窑址把我国青瓷和黑瓷正式烧成的历史定格在公元2世纪,从而奠定了上虞窑此后1000余年间瓷坛盟主的地位。从东汉到宋代1000余年间,上虞窑匠师们在千方百计提高青瓷品质的同时,大力开展对釉色和釉质变革创新的科学实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例如:晋代潘岳在《笙赋》中以“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推崇的“缥瓷鸡头酒壶”。
所谓“缥瓷”,其实是“淡青色片纹釉瓷器”的简称。又如:唐代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来”报道的“遗杯”(贡余秘色茶瓯)。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外博物馆均没有收藏这两种当时专供贵族、皇室享用的酒器和茶具,世人不了解它们的底细。
三足洗为何被称为汝窑为魁?
感谢邀请。首先,应该更正一下。不应该叫三足洗。洗,是什么?一般一定认为是文房用具,但是,汝窑的“三足”肯定不是洗。在南宋,称之为“奁(lian)”,南宋高宗,去商人张俊家做客,张俊进贡汝窑十六件,其中,大奁一,小奁一。这个小奁,应该就是题主所说的三足洗。那么这种奁,是做什么用的,我们不得而知。基本上,他应该就是盛放东西的,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那么,汝窑为魁,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这样记载,“本朝因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烧造青器,故河北,唐,邓,耀州均有之,汝窑为魁。”也就是说,汝窑为魁,不是现代人说的,在南宋时期就有人这么说。我们不禁要问,汝窑,究竟好在哪?首先,我们要端正一下时代审美的侧重点。在古代的室内有什么?没有电灯,电视,也没有任何一件玻璃器皿,门窗的采光度也不是很高。甚至,室内能够反光的器物都很少,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件精美的瓷器。那是非常抢眼的。所以,不同的时代,审美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去看看馆藏器,再设想一下宋代的居住环境,我想,藏友应该明白汝窑为什么会被称为魁首了吧?
----何必藏天下
于2018年12月6日夜,北京
我是玩老窑的,附几张图,欢迎各位师友交流指正,大家相互学习。图一,耀州窑剔花牡丹纹瓶。图二,河南青瓷刻花牡丹纹粉盒。图三,宋龙泉窑直壁碗(洗)。图四,辽,上京窑仿金银器印花黑釉海棠盘,图五,金,钧窑三潭映月盘。敬请关注1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藏品都有哪些?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1984年开馆,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保护区内。景德镇民窑博物馆其前身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所属的“湖田古窑遗址陈列馆”。这是一家收藏、研究、陈列与宣传景德镇民窑陶瓷历史文物,并兼管景德镇民窑遗址保护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在四十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历史的丰富文化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这七百年间陶瓷工艺史上重大变革和集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之大成的全过程。
景德镇制瓷历史,就形态而言,有官窑、民窑两大系列,官窑瓷器充满皇家权贵的尊严和傲慢,从中可以窥探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阶层的修养、情趣和爱好,折射出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而景德镇民窑制瓷历史比官窑更为悠久绵长,其规模和数量是官窑望尘莫及的,它更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反映中国历史的社会形态、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等。
正因景德镇有着悠久的民窑制瓷历史和精良的制瓷工艺的基础,才使得官窑能在此建立;又因官窑的建立,促进了民窑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不仅收藏陈列了湖田窑各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各类典型标准器物和历史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及考古标本等,还保护了宋、元、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二十余处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制瓷的现场情景,让人们感受和触摸到历史的真实。环绕着十二处二十六万平方米面积尚未发掘的古陶瓷遗存,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从历年来湖田窑出土的数千件遗物中遴选出169件有代表性的标本,籍此向人们展示整个湖田窑历史面貌。展品中有五代极似“越窑秘色器”的青瓷和类似“邢窑类银类雪”的白瓷;有宋代色质如玉、堪称“饶玉”的青白瓷,联系其出土的刻有“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铭器与《宋会要辑稿》所谓汴京建隆坊掌受饶州瓷以备用的记载,可知湖田窑曾为宋廷烧造过贡瓷;有元代印“枢府”铭卵白釉瓷和青花大盘、罐残片,以及饰有龙、凤纹建筑瓷残件,证实元代湖田窑曾是烧造皇家用瓷和外销瓷的重要窑场;其中一组明代青花残片,纹饰题材丰富,有缠枝花卉、团花、狮、鹿、鱼、松鹤、仕女、舞蹈人物纹等,其构图和减笔绘法有官窑余韵,说明其明湖田窑深受明官窑影响。
这里镇馆之宝有许多件,主要有:
1、五代青釉瓜棱执壶。高22厘米,口径9.1厘米,底径6.3厘米,喇叭状口,弯柄,曲流,瓜棱式鼓腹,圈足。器表有明显的利坯刀痕。通体施以青釉。釉色青翠,且略带灰色。整个器物造型优美,釉色纯正,可与同期越窑制品媲美,此器物疑是茶酒具。2、宋代青白釉盘龙盘口樽。形体精巧,做工精细,通体施以青白釉,釉色温润而明亮。樽的上部为盘口,樽身盘龙,龙为五爪,在我国宋代同类产品中为数甚少,反映了陶工娴熟高超的技艺。3、 宋代青白釉瓷印章。器形规整精巧,是宋代同类产品中的上品。除印面外通体施青白釉,印面为“得斋”二字。
民间到底有没有真品古瓷藏品?
民间古瓷真品孤品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定能有,上网一查还真查不到五代十国后唐项霸工匠所用之秘色瓷小盘子,开片光彩照人,在灯光和阳光下放大看有钻石般的七彩之光,项霸工匠为皇家生产出一部分秘色皇家用瓷,古人留言以可读成,
九风秋露越窑开,
七彩项霸用瓷来!
宋代青瓷为什么中国瓷器的顶峰?
宋*汝窑瓷器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汝窑为魁之美誉。其特征是“梨皮,蟹爪,芝麻花,”“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釉面微微泛红,香灰胎,鱼鳞纹,鱼子纹”。一 梨皮:是天青色的釉面上满布鱼子纹点状颗粒,就青梨的麻麻点点点梨皮。
二 蝉翼纹:是汝瓷釉面上,浅细开片而形成的网状裂纹,就像蝉翅膀上的纹路,故称:“蝉翼”。汝窑瓷器釉面上有着相似的蟹爪纹,鸡爪纹,冰裂纹和鱼鳞纹的开片。鱼鳞纹开片和所有的瓷器开片都不一样,开片的角度是斜的,斜的开片就会有折射光,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
三 蟹爪纹:是汝窑瓷器釉面上的开片局部产生微细裂纹,状如螃蟹蟹爪长出的小毛刺,其硬直,短细而尖锐,形象逼真。
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唐铨衡《文房肆考》卷三:“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屑玛瑙为釉;色如哥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汁。”《格古要论》云:“汁中棕眼,隐若蟹爪者,真。”
四 晨星稀:是汝窑瓷器釉汁中的裂纹或气泡周围,在自然光线不同角度的折射下,呈现的亮点。其亮如晨星般耀目,且亮点随光线的角度不同而单个出现,犹如晨星稀少而耀目,故称:“晨星稀”。五 汝窑瓷器的釉面呈失透状和半失透状,釉汁肥厚莹润如堆脂,素静典雅,青翠如玉,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美感,釉色莹润多变,釉面有酥油般视觉之感。
六 釉面呈天青色,其色似卵白,这自然光照下,釉面微微泛红,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意,又如夕阳晚霞一般的美丽,呈现一派祥瑞之气。
汝窑瓷器创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公元1125年至1127年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仍然不断烧制,但钧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仿烧汝窑瓷器,以失败告终。因此,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先生说:“汝窑釉色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