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茶具有哪些种类,古代陶瓷碗有哪些款式?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途为供器。龙泉窑烧造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

卧足碗碗式之一。金代开始流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有耀州窑刻花卧足碗,形式为唇沿直口,平底中心内凹,底足无釉。

折腹碗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碗式。器形为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小足。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亦有青白釉、青花等品种。

鸡心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有大、中、小之分。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

宫碗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深而宽阔,圈足。这种器形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因此又有"正德宫碗"之称。当时民窑都竞相仿制。

_碗亦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形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盖内与碗心有青花对铭款,字体有楷书、篆书两种。清代_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骰子碗俗称"骰盔子",碗式之一,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内底。

攒碗明万历至清代流行的一种成套组合餐具,见“攒盘”。

净水碗佛教供器,为明末清初常见的器形。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净水碗常配有瓷质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预侧置对称兽耳。瓶与座相配,俗称"海灯",但传世品往往失其一,不能配套。散存器座多据其器形式样称为“号筒尊”或“洗口兽耳瓶”。

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清康熙时期盖碗器形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二式器腹均下收,圈足。盖径多小于碗口径,扣于碗口径,少数盖大于碗口,俗称天盖地式。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品种。

八方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器形作八方形,有敞口、敛口二式,碗腹多内收。雍正时期有直腹内收式。

扎古扎雅木碗仿西藏喇嘛教木质碗形制烧造的一种碗式。侈口,弧腹,器壁较浅,拱壁足底,内外施木釉。为清代乾隆朝的独特造型。

瓷器茶具有哪些种类

用陶瓷茶具泡茶有什么好处?

可以以活瓷茶具为例,活瓷茶具,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味,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活瓷茶具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陶瓷茶具种类,由二十多种矿物元素和陶瓷原料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进行调配烧制而成的。

该活瓷茶具会释放出一种远红外线,能够将大的水分子变成小的水分子,能够促进人体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活瓷茶具还具有帮助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好处,从而能够达到养颜美容等效果。

用活瓷茶具泡茶,茶水口感软滑甘甜,尽享喝茶乐趣与健康。

尤其是普洱茶可以去苦昧,使茶水口感顺滑甘醉、润喉。

经常使用活瓷茶具喝茶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和重金属,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

美容养颜、改善过敏性皮肤、降低高血压、消除酸痛疲劳。大家都知道的是陶瓷茶具是对健康有促进作用,有添加稀有元素的陶瓷茶具对于品茗喝茶、饮水健康具有实实在在的保健效果。扩展资料: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时,茶汤的颜色、滋味甚至保健效果都会有明显变化。

有研究表明,自来水、纯净水和矿泉水等冲泡绿茶后,茶汤的颜色和抗氧化活性有差别。

纯净水冲泡的茶抗氧化能力最高,矿泉水次之,茶汤呈亮黄色;自来水冲泡的茶抗氧化性最低,深黄色并略浑浊。

自来水呈弱碱性,当用自来水冲泡绿茶时,茶汤始终为碱性,会氧化茶叶中的多酚类成分,导致抗氧化性下降、颜色加深。

矿泉水虽也为弱碱性,但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茶会从弱碱性转为弱酸性,不会引起茶多酚的大量氧化。

而纯净水为弱酸性,冲泡的茶汤颜色更好、抗氧化能力更强。

选用弱酸性的水泡茶能保存其抗氧化活性。

由于日常生活中常见水的碱性都不强,只要在水中加入几滴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的柠檬汁就能起到调节茶汤味道、保护茶多酚不被氧化的作用,使茶汤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变为褐色。

如果没有柠檬汁,选用纯净水冲泡茶叶也是很好的选择。

茶具的品级?

答: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2、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

3、白瓷茶具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4、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5、黑瓷茶具

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6、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顾名思义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样,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珐琅彩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7、玲珑瓷茶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烧后镂花处得以墁平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8、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9、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唐代元稹曾写诗赞誉琉璃,说它是“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难怪唐代在供奉法门寺塔佛骨舍利时,也将琉璃茶具列入供奉之物。玻璃杯泡茶,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10、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纪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11、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明代景泰年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12、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茶壶材质的分类区别?

市面上的茶具种类繁多,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金属茶具等几大类。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由陶土茶具发展而来的,宜兴紫砂茶具更是陶土茶具中的佼佼者。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直到今天仍在茶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用紫砂茶具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隔夜茶也不会馊。使用时间越长,茶具就越光亮,因为茶水对茶具本身也有滋养作用。传热慢,不像其他茶具一样容易烫手。紫砂壶具有吸附茶香的特性,泡养时间久的壶可以充分挥发出茶的韵香。但是最好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否则容易串味。

瓷器茶具

自瓷器发明以来,瓷器茶具就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茶具,陶土茶具也渐渐为瓷器茶具所替代。瓷器茶具可分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瓷器茶具没有吸水性,泡茶不串味,所以一套茶具可以泡多种茶。造型美观,泡茶能更好地把茶的色、香、味表现出来。

玻璃茶具

古称琉璃,我国从唐代就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随着技术的进步,玻璃茶具在现代已被广泛应用,因能完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姿态、茶汤的色泽而备受好评。

全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完好地展现茶叶冲泡的全过程,尤其可以欣赏到花茶伸展的美姿。优质的玻璃茶壶可以用酒精炉加热而不会炸裂,也可以从冰箱里拿出来以后立刻冲入沸水。

金属茶具

自青铜器发明以后,金属茶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了唐代甚至还使用于宫廷。用金属茶具泡茶,容易使茶味走样,且其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经被其他茶具所替代。

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茶具,早在隋唐以前就因轻便易制、对茶无污染而备受欢迎。但因竹木茶具不耐久,长时间使用极易磨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用于观赏。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源自欧洲,明清时期开始流入民间,但知道20世纪初期,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外表漂亮、轻巧,不易炸裂。传热快,容易烫手。如果搪瓷茶具露出了铁皮,还会使茶汤有异味。

茶具什么材质最好?

茶具个人建议陶瓷的材质的就非常好,不管是陶类的还是瓷类的茶具品种样式非常齐全,而且使用清理非常方便既经济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