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瓷厂柴窑瓷器图片,民间有没有可能收藏到北宋汝窑?

建国瓷厂柴窑瓷器图片

看看这个是北宋的吗?

宋代以前的传世古瓷怎样证明是祖传的?

瓷器易碎,很难保存,尤其是宋代以前的瓷器很难完整保存下来,所以你所提出的问题基本没有人能够准确答复你。

试想,从宋朝到现在已经近千年,何况你说的还是宋朝之前,距离现在至少也都一千多年了,传世的几率几乎为零,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不可能,所以说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完美的证明理由。

自宋代以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即使康乾盛世也才昙花一现,根本就不可能把宋代之前的瓷器流传下来,即便现在看到的宋代之前的高古瓷器也基本都是后世出土的,无需置疑,即使是建国前出土的高古瓷器流传到现在,也没有办法来证明的!

中国哪个朝代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当属“大唐帝国”。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唐代对海外各国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仍被成为“唐人街”,而唐制汉服被称为“唐装”。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文人在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对其他朝代其他国家都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的这次文化发展始于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结束于907年唐帝国灭亡,历时300年左右。其高峰阶段是“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建构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

一、文化发展的表现1、诗歌空前繁荣

代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的顶峰,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优秀诗人,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等诸多诗歌流派。

首先表现在数量上,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据近年来学者统计,共收有2125家的作品,诗作48900余首。其中:存诗一卷以上的有249人,加上一些存诗虽不到一卷,但成就较高的诗人在内,那么,唐代真正较有影响的诗人应有3百多人。

在质量上,诗歌的题材广阔,思想深邃,技巧高超,风格和流派多样,这些也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唐诗的体裁也丰富多彩,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歌行体、新乐府等都极盛一时。

诗歌不仅仅是唐代贵族和文人的专利,普通民众爱好诗歌也是普遍的风气。《全唐诗》中收录的就有和尚、尼姑、道士、宫女、歌妓等社会不同阶层的诗歌。在盛唐强音的主基调下,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期的方方面面,洋溢着自信、奋进的社会风貌。

2、散文的革新

因为“韩柳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骈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创造出诸如传记、寓言、游记、杂记等新型的短篇散文。《全唐文》共收录唐、五代作家散文作品18488篇,韩愈、柳宗元既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深厚的功力、独特的艺术风格、锤炼简约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读者,围绕他们周围,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名家。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多讲“气” 重“势”,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创新的基础上把散文的创作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径,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

3、短篇文言小说“唐传奇”及其他文体涌现

这是文人“始有意为小说”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特别是唐代宗到唐宣宗的100年时间里,名家名作蔚然壮观,唐传奇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究其原因,一是唐传奇文体自然发展的结果,另外得益于经济繁荣背景下各种文体的相互促进,此外,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相关。陈玄祐的《离魂记》,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结构上从粗糙的梗概叙述发展成为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上从平铺直叙发展到一波三折的生动叙述;语言文字上由古朴发展到文采飞扬,引人入胜;内容上也由单纯描写志怪发展到反映社会现实的人间奇事。除了唐传奇,还有俗讲和变文、曲子词等新的文体产生。这些新文体的出现,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人间百态,为后世创作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4、书法作品经久不衰

唐一代书法作品之多之盛,名家辈出,超越了其他朝代,展现了唐代书法家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背景下的自信与昂扬。初唐的书法作品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人。

在中盛唐,唐玄宗一改唐太宗时期对行书的推崇,更重视隶书的宽博华丽,一时之间,其他书体也适时应变,境界大开,展现出了书法史上的盛唐气象。贺知章、张旭、怀素的草书,汪洋恣肆,剑拔弩张。篆书名家李阳冰既是李白的族叔,又是优秀的篆书名家。

“草圣”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为人豁达洒脱,不拘小节。张旭的草书颇为出名,奔放自由,潇洒飘逸,有别于书法界一直认可的二王的书法规范,为书法界输入了新的氧气。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张旭的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是孔子高徒颜回的后人,也是唐代开国元勋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博学多知,正直刚毅。在书法领域,他在学习前人和追寻古法的基础上,冲破“二王”对唐代书法的束缚,开宗立派,其楷书被称为“颜体”,影响深远。颜真卿传世的《多宝塔感应碑》,结构匀称谨严,用笔清劲腴润,秀丽多姿,是一代书法精品。

之后的柳公权才思敏捷,年少时擅长词赋,后来考试中进士,以书法入仕,其中有二十年之久是朝廷专职的书法教师。宋文宗曾经称赞他的书法“钟、王复生,无以加焉”。柳公权的书法源出于柳氏家学,又兼收了颜真卿书法的腴润、欧阳询书法的劲峭、虞世南书法的圆润、褚遂良书法的疏朗,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5、绘画艺术繁荣发展

“书画同源”,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时,唐代的绘画也渐入佳境,进入一个极盛的时代,花鸟画、人物画、壁画、山水画,都有一定的进步。唐代的画风画技,与大唐盛世的社会大环境相辉映,展现出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唐代画家的自信情怀。

唐初,社会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整个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肖像画。初唐画家阎立本,出身于贵族家庭。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时所骑的六匹战马的图样,然后找人用石块雕刻下来,立在昭陵门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昭陵六骏”。

“百代画圣”吴道子,幼年家贫,曾随者贺知章、张旭学习草书,后来改为学画,渐入佳境。开元年间,他以绘画知名,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在长安和洛阳的寺院道观中墙壁上绘画三百余幅。在唐代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下,吴道子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线条有了粗细转折变化,但是由于其绘画艺术的高超绝妙,即使简单线条的勾勒,也能使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吴道子绘画水平的求新求变,不落俗套,开了一代画风,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周昉是唐代宗和唐德宗时期的著名画家,出身于军人家庭,自幼刻苦钻研,酷爱画画,因此周昉的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造诣。他最擅长画的是仕女和佛像,是历代绘画爱好者推崇的对象。他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是至今传世的作品。由于唐王朝开放的文化氛围,唐代的绘画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亦受着他们的影响。

二、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经济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推动了唐代繁荣的文化现象的出现。

唐朝自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兴修水利,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对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开明、稳定的政治环境

唐朝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统一稳定,国家强盛,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文人、学子充满自信、理想与追求,给他们抒发情怀,表达思想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

与其它朝代相比,唐代政治较为开明,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史家传为美谈;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使唐代达到鼎盛之顶峰,此外高宗武则天时期,宪宗元和时期,其政治皆有可取之处。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为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它一反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等取才的状况,为中小地主、自耕农等阶层的子弟创造了一种入仕的平等,这就调动了学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这种现在看来束缚人类自由思考的科举考试,间接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努力学习,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唐文化的全面繁荣。

3、宽松的思想管制政策

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在承认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优先地位的同时,取消了“独尊权”,允许其他“异端”思想合法地传播和人们对他们的信仰,甚至鼓励儒、释、道等不同思想的自由争鸣。

不仅如此,一些过去十分陌生的宗教,如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此时也从遥远的异域纷纷传入中国。正是这种开放的文化价值观焕发了民族的活力,激活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面活跃。

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佛教、道教与儒教,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为了维护各自的地位,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到了唐朝,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使这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唐朝时可谓最高。自从唐高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观点,以后的君主大多循此思维趋势,打破了以往“独尊儒术”的社会格局,实行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三教也从互相贬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融合。正是这种三教并重、兼而用之的文化政策,使得唐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没有搞一家一说的独尊。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吸收和融合,还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各种学术思想和外来宗教在唐代都得到了自由发展。

4、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

唐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唐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棘辐、南诏、吐蕃等。唐政府以自己的实力,致力于边疆的稳定和巩固。

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遣使招抚、恩威兼施、和亲怀柔等多样的民族政策,以安抚和稳压周边的少数民族,以朝贡的形式维持政治向心力和经济互通有无的关系,以和亲的方式缔结婚姻关系和维护边疆的安定团结。唐太宗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各族人民,曾讲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为此,他通过和亲与吐蕃、吐谷浑等民族发展关系,加强团结;通过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廷做官,在军队带兵,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太宗以后的继位者也都沿袭这些做法,这对中外文化交流、胡汉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造成一种统一的和谐的思想文化局面,所以就容纳百家,并蓄兼收。

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也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与周边各少数民族虽然也有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的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少数民族唐朝音乐、民歌的影响尤为明显。隋唐时期的燕乐和西凉乐,绝大部分源自北朝的胡汉混合乐。迄今为止我国人民喜爱的笛、琵琶等乐器,正是此时传入中原地区。

民族融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持久与反复的冲突和交流,破除了各个民族交流的障碍之后,多元文化终于在唐代得到充分显现。

5、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唐统治者以自信、开阔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亚洲诸国也崇尚和效仿隋唐文明,亚洲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唐代的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与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汇集着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学者和艺术家,使灿烂的唐代文化更丰富,同时他们把唐代先进的封建文化带回本国,也促进了本族文化的发展。

当时陆上和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将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文化也纷纷传入中国。据统计,唐帝国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好交往,经常来唐经商的国家也有40余国,尤其是与东亚诸国的文化交往更为活跃,仅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就多达19批,人数最多时竟有六七百人。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充斥着诸如突厥、波斯、印度、朝鲜、日本以及西域诸国的侨民,有些人甚至在政府中担任公职,他们所以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对中国的开放政策的赞许及其灿烂的文化的向往是不言而喻的。

但同时,外域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利用开放的机遇涌入中国,譬如印度、阿拉伯、拜占庭等处的科学知识;印度的制糖技术;南洋诸国的造船技术;西域的胡乐和胡舞以及在时尚上刮起的强劲的“胡风”;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玄奘、鉴真等人更是不能不大书特书的人物,从而使中华文化放射出从未有过的夺目的光芒。

这一时期文化高潮将中国文化提升到当时已知世界的“文化中心”的位置。文化繁荣发展程度和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且将其文化成果通过各种渠道辐射到当时的世界各地,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唐朝繁荣的文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及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后代甚至现在的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异彩纷呈的文化圈增添了更多的底蕴。

景德镇有哪些当代大师的瓷器作品值得收藏?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值得收藏,有增值潜力的有十位。也是景德镇拍卖价格最高的10位陶瓷艺术大师!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中国的外文名称(China)因她而命名。景德镇瓷器,曾经让整个封建皇朝为之魂牵梦绕,让西方王公贵族为之心驰神往,如今,景德镇瓷器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拍卖场,屡屡创造天价记录,世界瓷器拍卖价格最高的前十名,无一例外,都出自景德镇。

可以说,收藏瓷器,就是收藏景德镇瓷器。不管是收藏过去的已成古董的景德镇瓷器,还是收藏未来会成为古董的现代景德镇瓷器,藏家都希望自己的瓷器在未来能最有升值空间,收藏瓷器就像买房子,最具收藏价值的大师作品就像最中心城市的最中心地段,价格会越来越高。而那些平凡的大师作品,只会向边缘城市的边缘房价,不跌就已算幸运。

珠山八友粉彩瓷板

今天玉斋君就为广大藏家整理了景德镇拍卖价格最高的当代大师前十名,藏家收藏瓷器作品,可以往这十位大师身上靠,以后的升值潜力才能达到最大化。

王步

王步

王步,1898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县长湖乡竹溪村,原名王仁元。父亲王寿春,乃清代同、光朝景德镇御窑厂“画作”艺人,专擅青花绘画,1904年动积劳成疾病逝。15岁的王步为承家学, 拜师叔许友生为师,从此走上了青花艺术师古创新之路。

青花人物故事瓷板

北京匡时2018春拍

29235000元人民币成交

在长年的青花艺术生涯中,王步苦心研习,根据“瓷画相趋”的景德镇传统理念,把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绘画表现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首创“分水写意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青花瓷的表现领域,时人皆尊誉其“青花大王”之雅号。1959年获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的“陶瓷美术家”荣誉称号,同时赴京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至1968年8月,王步旧疾瘁发去世,享年70岁。

何许人

何许人

何许人(1882-1940),原名处,字德达、华滋。安徽南陵人。“珠山八友”之一。擅山水,尤精粉彩雪景。自幼喜爱画画,14岁到景德镇入瓷庄学艺。初学青花,后学彩绘。摹前人画迹,擅仿古。1916年后,何氏绘雪景山水。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艺上革新,巧用粉彩玻璃白入绘雪景山水之中,开创了景德镇粉彩雪景之先河。常与“珠山八友”合作成堂配套板,丰富了八友作品的画风。

民国 何许人 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2春季拍卖会

22425000元人民币成交

在清末民初景德镇瓷画名家中,何许人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他辛勤耕耘,终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独树一帜,开启了景德镇瓷上雪景山水画之先河,并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一个瓷绘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画名家。

汪野亭

汪野亭

汪野亭 (1884-1942),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为瓷都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大师之一。

民国 汪野亭款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条屏瓷板

天津文物 2011秋季竞买专场

18928000元人民币成交

工画花鸟、山水。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汪野亭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一直为后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他从艺30多年从未离开过景德镇,创作了许多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美作品,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购。

王琦

王琦

王琦为"珠山八友"之首,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其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后改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的作品开始摆脱钱慧安和黄慎的影子,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以写意人物画见长。

王琦十八罗汉瓷板

成都八益拍卖有限公司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17285000元人民币成交

王琦传世之作较多,主要是人物画。1928年以前,其人物画的风貌中叮以看出学钱慧安的影子;后来学黄慎的笔墨技法,并逐渐脱离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风格。王氏尤其善神道人物和古典人物,赝品也以此类为多。

戴荣华

戴荣华

戴荣华 ,男,1940年1月生,江西鄱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作品古拙道劲,明快洗练,格调高雅。

戴荣华 “四美图”粉彩双面釉瓷板屏风

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

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12320000元人民币成交

他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中国陶瓷》、《中国工艺美术丛书》等杂志画册曾发表其作品,并著有《戴荣华陶瓷艺术》、《戴荣华画瓷艺术》等书。传略载入《世界华人艺术成就博览大典》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等书典。

张松茂

张松茂

张松茂(1934-),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江西鄱阳人,出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功底深厚,成就极大,是我国乃至世界陶瓷美术界的最著名的全能大师。

张松茂 粉彩西厢记瓷板四屏

敬华(上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卖会

11270000元人民币成交

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其被世界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当代杰出陶瓷艺术家”称号。同年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评授为首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成为全国陶瓷行业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王大凡

王大凡

王大凡(1 888-1 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王大凡 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

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9200000元人民币成交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刘雨岑

刘雨岑

刘雨岑(1904年-1969年),男,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巧翁”、“竹人”,室名“饮冰斋”(前期)“觉庵”(后期)。安徽太平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刘雨岑 春夏秋冬瓷板

成都市金沙拍卖有限公司

2014 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8064000元人民币成交

他擅长陶瓷粉彩花鸟。早年受华嵒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此套瓷板画以春的气息,展示了生活的美好,色泽淡雅,清新宜人,为刘雨岑先生的精细之作。

王锡良

王锡良

王锡良(B.1922),斋号“五尺圆”,安徽黟县人,生于景德镇。幼年时即随叔父王大凡学艺,擅画人物、山水。

2009年作 王锡良 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

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9年度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7820000元人民币成交

1959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79年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首届“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进

李进

李进,男,汉族。又名李峻,江西南昌下陇李村人,1940年3月出生在江西石城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颂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轻工局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5年 李进 粉彩赤壁怀古图瓷板插屏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2春季拍卖会

5060000元人民币成交

1955年,他来景德镇谋生,拜“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为师学艺。1960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作品以工艺精著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工艺精著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人称道他的人物瓷画“件件是精品”。

综上所述

文中提出的十位大师的作品都值得收藏,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最贵的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吗价值如何?

中国最贵的十大青花瓷器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尺寸:36.5cm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2011秋拍

成交价:138,301,200(RMB)

该瓶瓶口外撇,短颈、丰肩,腹部修长,腰线婉约。修胎精细不见接痕,胎体轻薄,釉面光润,传世品少,十分珍贵。

TOP 9

元青花凸雕海水龙纹象耳瓶 (一对)

元 青花凸雕海水龙纹象耳瓶 (一对)

尺寸:高63.5cm;直径14.2cm;BD17.7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春拍

成交价:203,412,000(RMB)

此青花凸雕龙纹象耳瓶,盘口、长颈饰双耳,腹长、高圈足,造型硕大规整,胎骨坚密、洁白,釉质肥腴泛青,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施多层纹饰,瓶颈上部为蕉叶纹,下为凸雕凤纹,瓶身所绘海水碧浪滔天,泛起朵朵浪花,凸雕的龙纹张力十足,双目圆睁,长须飞扬,高足所绘瑞兽生动传神,整器纹饰布局严谨,蓝白相应,高贵华丽,雍容大气,弥足珍贵。

TOP 8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

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

尺寸:直径23cm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2017春拍

成交价:204,072,413(RMB)

宣窑青花鱼藻纹大盌,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让人不禁倾心。无论纹样、画工、器形、尺寸,举世无能出其右者,传世绘相同鱼藻纹之宣德盌,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可资比较,然尺寸皆较小。

TOP 7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尺寸:高45.8cm;C8.1cm

江苏万达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拍

成交价:224,000,000(RMB)

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

TOP 6

元青花人物故事罐

元 青花人物故事罐

尺寸:高27.3cm;直径19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秋拍

成交价:254,058,000(RMB)

造型规整古朴,胎质细腻白净。釉面滋润光泽,平整光滑,釉汁清透如玉。整个器物显得高雅,浑厚。直口,肩部绘制缠枝花卉纹,腹部浑圆,绘制开窗人物故事,间杂卷草纹,足底绘制莲瓣纹。

TOP 5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

元代 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

尺寸:高28cm;直径21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3春拍

成交价:323,610,000(RMB)

此青花罐直口、短颈、圆鼓腹,造型古朴典雅,胎体厚重坚密,线条流畅,构图疏朗,釉质莹润,通体所用青花发色沉稳,虽无浓艳富丽的色彩,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相貌神情,衣饰线条细腻流畅,绘画技巧娴熟。

TOP 4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元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一对)

尺寸:高63.6cm;直径14cm;底径15.6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3春拍

成交价:398,160,000(RMB)

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自口至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回文,层次清晰,繁而不乱。

TOP 3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

尺寸:高58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秋拍

成交价:630,292,000(RMB)

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历时30年。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

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高58cm,器形典雅,画工精美,瓶纹饰层次分明,疏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边自上而下绘回纹、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上下分别以下垂如意云头纹和莲瓣纹做边饰,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底足外撇,显得敦厚稳重。双龙纹象征着皇权,彰显霸气。

TOP 2

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代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尺寸:高44.8cm;直径5.7cm;底径13.2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秋拍

成交价:685,440,000(RMB)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纹饰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这是其中一件。

TOP 1

极品青花九龙缸

明初期 九龙纹大缸

尺寸:高36cm;直径87cm;底径59cm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春拍

成交价:897,552,000(RMB)

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此缸胎体厚重,造型简而丰满,釉光润洁明澈。通体龙纹,衬以祥云海水、花纹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笔致生动严谨,青花色彩浓烈,八条火云龙腾空跃飞,一条海龙王搅江蹈海,充分营造出华丽而热闹的皇家气势。内壁添龙,外沿箍边的独特造法,显现出朝廷工匠的技艺登峰造极。

此缸见证三朝皇廷,情系三代君王,历史价值无可比拟,流落海外经年,唯一有幸保存至今依然完美无损,极为罕见难得。

此外当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2.3亿,价值但是2吨黄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