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瓷器鉴定专家,水浒传中王伦哪错了?

《水浒传》中的王伦到底哪错了,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也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总也找不出个头绪来。

最近,在解读杜迁这个人物时,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原来,王伦并非死于文本中所说的心胸狭隘,也不是死于林冲的挟私报复。王伦之错,与杜迁、宋万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是“杜迁”害死了王伦。

我们早就“火并”了一位梁山寨主

五百年以来,都认为《水浒传》中的梁山只有三任寨主,那就是王伦、晁盖、宋江。我说《水浒传》被历代误读,这里就是一处,梁山总共有四个寨主,无缘无故的就被我们“火并”了一位。

那么,这位被我们悄无声息干掉了的寨主又是谁呢?此人不是别人,就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摸着天杜迁。

杜迁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这是王伦自己说的。王伦说,他是个不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到这里”。也就是说,杜迁先上了梁山,王伦是“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的。合着,与“合着时代节拍”是同一种用法,是跟在后面的意思。

是不是杜迁还有些武艺,在前头开道,王伦紧随其后,一并上的梁山呢?书中可不是这么写的。在杜迁上梁山前,与王伦一起到过柴大官人庄上,得到了柴进的馈赠。此时,王伦肯定不会“因鸟气”。大概两人分手后,杜迁上了梁山,王伦则另投他处,在别的地方“因鸟气”便上了梁山。

所以,杜迁才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这个问题暂且搁下,后文还要进一步证实,施耐庵为何要如此隐晦的把杜迁写作第一任寨主。

搞清楚梁山谁是第一任寨主,对阅读《水浒传》大有益处,很多讲不清楚的疑点,也因为认出了杜迁的真面目而大白了。

此处,先交代晁盖之死的疑点,花荣梁山射雁,便是这个水浒疑案的伏线。因为杜迁是第一任寨主,晁盖自然就是第三任梁山老大,花荣一箭正是射在了第三只大雁的头上。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原来也与杜迁有关。

王伦、晁盖这两任寨主都与杜迁有关,施耐庵为何要这样写呢?

王伦之错是因为“杜迁”

林冲在朱贵的带领下,来到了聚义厅,王伦看过了柴大官人的推荐信,便很爽快的答应林冲入伙,让他坐在了第四把交椅上,反倒把朱贵挤到了第五位。王伦为何不按上山的顺序来排座次呢?原来,在王伦的眼中,似乎根本就没有朱贵。

上文中,以王伦的话引出了杜迁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蓦地寻思”,说他是合着杜迁上梁山的,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也十分的关键。王伦寻思道:“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

看看,王伦的眼中哪有朱贵呀?

王伦提都没提朱贵,林冲一来,便直接把他的位置往后挪。晁盖做了寨主,同样无限忽略朱贵,总共十一个头领,朱贵就坐在了第十一把交椅上。

此时的梁山,还真透着点古怪。直到白胜上山后,朱贵才力压白日鼠,避免了再次垫底的尴尬。其实,白胜给朱贵垫底,也是有隐喻的——这是题外的话。

那么,王伦为何忽视朱贵呢?这一点,是不是也是王伦的错呢?其实不然,个中缘故,便是朱贵身上的隐喻,主要是针对“朱洪武”的,杜迁、王伦、宋万、晁盖才是隐写北宋历史的。

我在解读杜迁这个人物时,讲到此人隐写了北宋的“金匮之盟”。所谓“金匮之盟”,是北宋历史上的一桩最大疑案,涉及到赵光义是否篡位,更涉及到北宋王朝的皇位传承是否合法。

“金匮之盟”据说是赵氏兄弟的母亲杜太后密诏赵普弄的,核心内容是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与老三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老四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就得把皇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如此“王轮”。

北宋的皇位因为“杜迁”,便要“王伦”,由这几个一起打天下的亲王们轮流坐庄。杜太后的三个儿子过足了皇帝瘾,这才轮到他们的儿子辈。但是,轮到晋王做皇帝后,却不依“杜迁”之盟,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所以,“王伦”之错,就错在这里。

林冲火并王伦而“晁盖”

从文本分析,林冲杀王伦,并非“火并”,火并必须符合“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这两个条件。王伦被杀,若是林冲做寨主,那才是火并。晁盖坐头把交椅,根本就不是火并。

因为“王伦”不再王轮,所以,林冲就把他杀了?其实也不是这个意思。施耐庵以杀王伦而非火并,其实还是在说北宋王朝的一次真火并。这次火并,就是“烛影斧声”。

施耐庵其实也是在判断这桩历史疑案,一方面认定赵光义谋杀了亲兄,另一方面又比较相信“金匮之盟”的存在。所以,在《水浒传》中既写了“杜迁”而承认了“王伦”的合法性,再写了“火并”,质疑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下,王伦时期的梁山便显得异常古怪了。

施耐庵是明朝人,写北宋的故事为何如此隐涩呢?原因大致有两个:

其一,施耐庵不能准确考证出北宋历史上这桩最大的疑案,书中写的,正是他不偏不倚的历史观点。这样的“春秋笔法”,同样用在了建文帝去向的描述上。施耐庵虽然比较倾向于建文帝被杀了,但却留下了让人费解的情节,留给读者以自我判断的情节空间。

其二,以此及彼,言乎宋,指乎明,是要借北宋的故事隐喻明朝的机密。施耐庵写“杜迁”的根本目的,是为老四说话,是“欲保四”。

赵匡胤总共五兄弟,老大、老五已死。所以,“金匮之盟”说,老二做完皇帝,就得老三称天子。老三呜呼,老四继位。但是,老二却毁了盟约,老四便不再“王伦”。同样,大明朝时,老大死了,就得老四这辈人继承大统。而朱洪武却误走妖魔,立孙子做了皇帝,燕王等等藩王也不再参与“王轮”。

施耐庵说,这样的“王伦”就是违背“天道”的妖魔,就会有人来“替天行道”。

智取生辰纲案是道家天罡地煞做主,连骗带逼,把晁盖弄到了梁山,完成了道家星煞梁山大聚义的第一步。“替天行道”的人到了,违背天道的“王伦”还有活路吗?

王伦确实心胸狭隘偏私

“杜迁”导致了北宋皇位传承的世系混乱,赵光义这一脉抢占了赵匡胤的正脉世袭,便是妖魔出世。

按照《水浒传》的设计,梁山是杜迁开创的,王伦是第二个上山落草的头领,之后才是宋万。这样的顺序,其实大有讲究。

杜迁、宋万都是七十二地煞之一,分别上应地妖星、地魔星——岂不就是妖魔吗。为何又把宋万扯进来了呢?

王伦、晁盖,包括宋江在石碣揭晓前,都是按照“妖魔”的顺序,安排杜迁、宋万的座次。这其中的意思是,“杜迁”而“王伦”,也是希望大宋江山能万代千秋。然而,到了梁山与曾头市作战时,北宋王朝已经引来了金兵的入侵,行将灭亡了。

曾头市是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隐喻着北宋王朝境内已被金兵占领。因而,在大排名时,宋万忽然超越杜迁。

这个意思也是十分明确的,因为“杜迁”,然后“王伦”,因为“金匮之盟”被毁,不再“王伦”,于是便要“晁盖(改朝换代)”,北宋不能一万年,江山随即被断送。

如此“王伦”,错误极大,林冲大火并,同时也将北宋王朝推进了改朝换代,断送江山的快车道。

无论王伦、晁盖,还是宋江,最终的结局,都与“杜迁”有关。“杜迁”是妖魔,王伦的错误是他贪得无厌,心地狭隘,紧紧守护这一脉江山,害怕别人夺了去,从而毁掉了“宋万”。

杨志瓷器鉴定专家

为何韩信要受胯下之辱?

韩信为什么甘愿忍受胯下之辱?这里面涉及多个成语故事,让我们慢慢一一道来。

一竿之微

清·沈菊庄《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

韩信出身贫寒,从小混迹于闹市,养成了放纵而不拘礼节的性格,长大了也没有学得一技之长。母亲让他出去干活挣钱,他跑到街上听人讲古,对方无事讲得入迷,他饿着肚子听得有趣,人家过完了嘴瘾拍拍屁股走了,他过完了耳瘾摸摸肚子还咕咕叫。母亲让他上山砍柴,他又跑出去找人习武拼杀,饿了就赖着脸皮四处蹭饭,混吃度日。后来,他的母亲死了,他穷得没钱来办丧事。

埋葬了母亲,韩信望着天上的白云出神,他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每天这样混着过对不对,但他又实在不愿意和大街上那些贩夫走卒混为一伍,他不由得摸了摸肚子,那里面装的是那位神秘的仙人教授给他的满腹兵法经纶,他想着哪天自己终会有用武之地。

他想起了听人讲过的姜子牙渭水垂钓的故事,于是,他也弄了一根鱼竿,到城外的河边去垂钓。姜太公钓鱼好歹衣食无忧,但这时的韩信却是衣食无着。他端坐河边,平复自己的心情,忘却心中的浮躁和生理上的饥饿,忘却“进攻”,将全部心思用在“防守”上,自信、理智、沉着、稳重。他忍受着阳光的暴晒和蚊虫的叮咬,不急不躁,稳如泰山,坚守自己的阵地,相信自己的判断。鱼来咬钩了,他不过分惊喜,尽管可以为他果腹;鱼不来咬钩,他也处之泰然,把这看作是寻常。

他在磨练自己,修炼自己,正如潜龙在渊,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低谷的时候不要迷失,更应该时刻准备着。

漂母进饭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韩信天天来河边钓鱼,有鱼无鱼,整天就坐在那里。这一情景被几个靠给人洗衣服为生的老妇人看到了,其中一位大娘心地尤其善良,就过来问韩信:“孩子,我看你整天的不吃饭,不饿吗?”

韩信被老妇人拉回了现实,忍住肠胃的痉挛,硬着头皮说:“大娘,我不饿。”

“不饿?天天看你连吃的都不带,整天坐在这里,能不饿?”

“......”韩信默认。

“唉,你这孩子,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钓鱼,能钓上你吃吗?”老妇人嗔怪。

“大娘,你不懂,我在磨练自己的意志。”韩信解释。

“唉。”老妇人又叹了一口气,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分给韩信一半:“吃吧。”

韩信推辞:“大娘,我不要,您自己还没吃呢。”

“吃吧,我看你好几天了,今天特意多带了一些来。”老妇人把干粮硬塞给韩信。

“那......”韩信犹豫着接过来。“那就谢谢大娘。”

“吃吧。”老妇人看这韩信把干粮放进嘴里。

“大娘,等我以后有了能耐,一定会好好地报答您老人家。”韩信一边吃一边说。

老妇人立刻把脸拉了下来:“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还好意思说这样的话!我是看你有股毅力,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的报答吗?”

韩信一躬到地。

就这样,韩信天天来钓鱼,老妇人天天给韩信送饭,一直持续了两个来月。

胯下之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这天,另一位老妇人来给韩信送食物,韩信问原来那位大娘怎么没来,对方告诉他那老妇人病了,才嘱咐她来给韩信送饭。

韩信很是感动,收起鱼竿,起身来到西城的胡屠夫案前,想在胡屠夫这里赊上半斤肉。

胡屠夫见是游手好闲的韩信,一脸的鄙夷:“若是别人,我也就赊了,可是你,人品太次,你拿什么还我?”

韩信说:“大丈夫言出必行,有借必还!”

屠夫全然不把韩信的话当成一回事,对韩信说:“虽然你长得又高又大,还喜欢抱着把破剑,我看就是个个大要子松的X货!哈哈哈......”说着,旁边的几个商户也跟着大笑起来。

韩信保持着一脸的笑容,有求于人家,总得有些姿态。

“怎么,还不承认?”胡屠夫继续挑衅:“这样吧,你如果不怂,就用剑杀了我!”

韩信依然面带笑容,不为所动。

“哈哈,不敢吧?!不敢就是XX!”胡屠夫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回身举刀剁下一块肉,趾高气昂地说:“只要你承认自己是XX,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你就可以把肉拿走了。”

这时,周围的人们开始起哄,有的说:“钻,钻了就把肉拿走了!”有的说:“韩信就是怂,不服都不行!”

韩信有些下不来台,但是权衡再三,还是当着众人的面从胡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在场的人笑成一团,纷纷嘲笑韩信胆小,骂他不是男子汉。在众人的嘲笑声中,韩信起身接过胡屠夫手里的肉,转身离去,没有多说一句话。

拜将封侯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功名成就。”

后来,韩信投奔了项梁,留在楚军中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了项羽,项羽也不赏识他,只让他做了一个执戟郎,就是拿着戟看门的门官。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从不走心,他感到很失落。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萧何在与韩信的接触中发现了韩信的过人之处,于是向刘邦拼力举荐。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搭起一座高坛,斋戒沐浴,极其隆重的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然后,韩信给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十面埋伏,最终逼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而亡,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

因韩信战功卓著,西汉立国后,被刘邦封为淮阴侯。不止拜将封侯,韩信还曾经被刘邦封为齐王、丞相,一人成就了王侯将相的奇迹。

一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韩信拜为大将军之后,首先想到了经常接济他的老妇人,他亲自找到老妇人,以千金谢之,奉为母亲,终于实现了他在胡屠夫那里没有实现的“大丈夫言出必行”的诺言。

随后,他又带人去找当年的胡屠夫。那个胡屠夫甚是惊讶,还以为韩信回来报复,看这么多官兵跑也跑不掉,倒也光棍,大笑一声:“天道好轮回,用不着你费劲,我自行了断!”说着,挥刀就想自杀,被韩信手下拦住。

韩信上前,夺过胡屠夫的屠刀,对手下众人说:“这是位勇士,真正的勇士!当年我仗剑而行,他挡住我毫无惧色,问我敢不敢杀他,这种精神正是我方将士需要的!”然后回过身对胡屠夫说:“和我去杀敌建功,怎么样?”

胡屠夫半信半疑:“你不杀我?”

韩信笑了:“我杀你干什么,我们又无冤无仇。”

“你真的肯要我?”胡屠夫还是有些不信。

韩信大手一挥:“我不但要你,还要给你升官!”

“好!我跟你去!从今以后,我老胡这条命就是你韩信的了!”

就这样,韩信封胡屠夫做了帐前中尉。从此,胡屠夫誓死追随在韩信左右,屡建战功,官职也越升越高。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你啰嗦了这么半天也没说明白,韩信为什么甘受胯下之辱?其实,道理就蕴含在故事中,我没明说不等于没说。朋友们有此一问,那就再啰嗦几句。

韩信的手下亲信也曾追问过韩信这个问题,韩信说:“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是杀了他也不会扬名,而且还会被处死,所以就忍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我。”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连这点儿屈辱都不能忍受,怎么还能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韩信拜将封侯,青史留名。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这样说:“如韩淮阴贫时受了胯下之辱,后来以千金谢了漂母,把恶少封了官,真如太虚浮云,有何挂碍!”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势的睿智。

当韩信国士无双的时候,一介百姓又和蝼蚁有什么区别?一出“胯下之辱”,让韩信的情怀得到了升华。善待自己的敌人,这是胸怀,更是谋略,也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名声。从此,更多人聚集在他的身边,成就了他一人“王侯将相”亘古绝今的辉煌。

道不尽的传统历史,言不尽的风物人情。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解读历史但不歪曲历史,欢迎大家批评斧正。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在历史中徜徉,因历史而成长。欢迎交流,望高抬贵手,不吝点赞赐评。

想带父母去天津玩一天?

天津美食好多好多呀,有代表性的如下:

早点

1.嘎巴菜

锅巴菜,天津人一般叫嘎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晾干后切成小条,浸在卤中,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香菜沫等小料制成,每家嘎巴菜做法和味道都略有不同。

推荐:大福来、真素诚 都是天津很知名的早点铺,包含了天津的各种早餐。因为有许多分店就不在此列出地址里。

2.老豆腐

也就是豆腐脑,天津叫老豆腐,就是豆腐淋上卤,和嘎巴菜卤差不多,味道稍微不同,味道是咸的。

3.浆子

就是豆浆,天津叫浆子,黄豆熬的,一般早点铺的浆子都有一点点糊香味,这个和北京的豆汁不一样,豆汁有酸臭味,浆子就是普通豆浆,还有往里面加糖、豆腐、鸡蛋的。

4.油条系列

天津人好像特别喜欢吃油炸的东西,果子类早餐特别多,果子就是油条,还有果蓖(bì)儿-比果子更脆,鸡蛋果子-里面包鸡蛋的,糖果子-一面是咸的一面是甜的。

5.卷圈

卷圈就是绿豆菜等素菜包裹面糊炸制而成,一般卷上大饼吃的。早餐铺里也有,不过大部分是小摊卖。

推荐:荣真斋 西湖道南丰里16号楼底商 卷圈哪里都有,但是这家小店的鸡丝卷和鸭丝卷外皮酥脆、馅料入味,独具一格。特意跑一趟不太划算

6.炸糕

天津最有名的炸糕是耳朵眼,不过一般早点铺里也卖炸糕,粘面包着豆馅炸制而成。

推荐:耳朵眼炸糕也有很多分店,总店位于 大胡同商业街32号

7.馄饨

分肉多和肉少的,叫法不一样,好像是云吞和馄饨的区别,回民店叫菱角汤。

8.羊汤

羊汤其实就是羊杂汤。

推荐:四辈羊汤 也是有分店的 总店位于 咸阳北路与光荣道交叉口底商

9.面茶

多种谷物和面熬制而成的糊,撒上满满的芝麻,味道是咸的。

推荐:广兴成面茶 当然其他地方也都有面茶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要拿出来单独说,才能显示出天津人对煎饼果子的重视程度。首先声明:所有加火腿、肉松、鸡柳、番茄酱的煎饼果子都是异端!天津比较有名的煎饼果子比如:二嫂子煎饼果子(卫津路与鞍山道交叉口北30米) 杨姐煎饼果子(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和平区襄阳道3号) 当然在天津人眼里最好吃的煎饼果子莫过于自己家楼下的了!

捞面

在天津,吃一顿像模像样的,捞面不仅费时,而且费事,仅家常卤、西红柿鸡蛋卤和肉丁炸酱,就够人忙乎一阵的,当然,这还不算菜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一顿捞面能成席的城市,除了天津,可能就找不出第二个了。

推荐:大姨捞面 东马路138号

天津菜

津菜起源于民间,得势于地利,独具特色。古有九河下梢之说,盛产鱼、虾、蟹、民间素有“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的说法。从地理上看,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东临渤海,西扼九河,北界燕山,南凭港淀,河海干鲜、野、山货资源丰盛。这一切为津门厨师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同时也决定了津菜独具的特色。津菜可归纳为五大特点:擅烹两鲜、讲究时令、精于调味、技法独特、适应面广。

天津菜普遍口味偏重,在此给您推荐几道来天津旅行必吃的正宗天津菜:八珍豆腐、酥炸河虾、锅塌里脊、黑蒜子牛肉粒、罾(zeng)蹦鲤鱼、老爆三、黄焖两样。

包子

说到包子,很多人都脱口而出“狗不理”。狗不理包子都已经成为天津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了?!

然而

天津人

不吃狗不理的

只有游客才去吃

天津包子讲究馅大皮薄,味鲜不腻,口感极佳。真正铺面卖的比较注意外形,十八个摺,且皮面比较讲究,嫩发面,蒸好后,色白,有咬筋。

至于好玩的,其实也不少:

1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被誉为"天津之眼"。

交通:乘34、4、607、611、640、659、673、802、841、849、863、869、878路等公交车在五马路站下即是

门票:70元/人;情侣想独享单舱浪漫买情侣套票 240元可包厢

时间:9:30-21:30,每周一上午摩天轮例行检修,不对外营业(节假日除外)

2

五大道

“五大道”并非正式地名,实应为六大道,即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后成流传甚广的俗称。因曾为英租界,遗留的众国各式风貌的建筑变成了最亮的风景线。首推马场道及睦南道,道路不宽,却坐拥300座小洋楼,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著名的,或是鲜为人知的。细寻就里,惊喜更多。

(推荐一个免费的景区,天津和平区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就在乐园二楼,能深入了解天津历史,强烈推荐)

交通:乘地铁1号线在小白楼站下车,或乘9、9区间、9杨楼区间、831、845、902、951、观光2路空调等公交车在桂林路站下车,步行约130米即到

门票:免费。

在游客中心(重庆道与河北路交口)可租单人自行车(无异型车),第一小时10 元(含展厅参观),之后每超过半小时为5 元/ 时。

乘马车观光路线即从重庆道出发,最后从新华路回到起点,一圈约30 分钟。价格:散客80 元/ 位/ 圈,每车配一位讲解;若包车为1200 元/ 圈

3

意大利风情街

意大利风情街是近年天津最热门的景区之一,地方不大,却值得走走逛逛,你会遇见很多拍婚纱的在这里选景。就连不少电影如《南京!南京!》《非常完美》也曾在此拍摄。在意大利老租界里,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曹禺故居、李叔同故居、袁世凯及冯国璋的府邸等旧居,建筑仍在,味道稍变。许是入驻的酒吧、西餐让这里有失一分宁静,但饕餮爱好者品味其中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喜欢拍照的,最好早点来。

交通:乘5、8、27、634、638、638区间、639、645、645区间、663、672、676、 802、806、806区间、832、836、905、961路等公交车可直达

4

津湾广场

津湾广场坐落在海河旁,与意大利风情区以及滨江道购物街相邻,隔海河与天津车站相对。另外,津湾广场是欣赏海河昼夜景致的最佳观赏地点。广场汇集了剧场、影院、高端餐饮、娱乐等业态,包括津湾国菜、繁花高端商务夜总会、金湾倾城KTV会所、中华福利博彩、超五星级全数字化国际豪华影城等等的项目。

交通:从天津站步行至解放桥过河即到

5

海河

海河是贯穿天津市区的一条河流。出了天津站就是游船码头,可登船游览海河。海河上建有金钢桥、狮子林桥、金汤桥、北安桥、解放桥、赤峰桥、大光明桥、刘庄桥、光华桥等。海河的两岸矗立着各种高楼大厦以及二十多处历史文化建筑。

6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今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变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皇会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传统的演出场所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吉日)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系商业步行街。现在属津门十景之一。没什么特色,过年时可以看看民俗

交通:乘1、1区间、605、610、611、619、632、633、641、671空调、804、904、908、954、观光2路等公交车在东北角站下车可达

7

瓷房子

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它是一幢举世无双的建筑,它的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它的今生是极尽奢华的"瓷美楼奇"。该建筑被人们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这座"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

交通:从辽宁路小吃街走路15分钟;在马场道的在音乐厅或小营门下车走10分钟;或乘831、838、35、9、1路等公交车在山东路站下车步行约160米即到

门票:门票 50元(1.2米以下儿童、80周岁以上老人、南开大学学生(本科,需出示学生证)、残疾人、现役军人军官免票),学生凭证及天津市户口游客持身份证原件可享受30元

时间:9:00-18:00

8

西开教堂

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整个建筑为法国罗曼风格,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整体建筑呈“品”字形。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型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正厅为三通廊式。教堂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交通:乘35、50、606、631、632、641、643等路公交车在滨江道(国际商场)站下车

门票:免费

时间:(弥撒时间)平日6:00和7:30各一台;主日6:00、7:30、10:00、11:30、15:00和19:00各一台,其中7:30为公弥撒,11:30为英文弥撒

9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本部位于渤海之滨,在南开主楼后广场上,悬挂着南开精神的象征——校钟。入至夏季时,在大树的阴影里躲避骄阳,或在马蹄湖边看荷花、发呆,最惬意不过。

交通:乘47、48、95、175路等公交车在康复路八里台站下车步行约400米即到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怎么看待文章本天成?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出自南宋陆游的《文章》中,全诗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瑕疵,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此诗中的意思为“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就我个人理解而言,这句诗指的是当文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所有的文章都已确定,人们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其实质并非为创作者,而是发现者,作者只是对文字进行杂糅,呈现给人们看,正如瓷器一样,也非由陶瓷工所产生,只是对瓷土进行捏造,从而形成瓷器。

按照陆游这句诗的含义,意指真正的好文章是自然而然就出现的,但应该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不断地锻炼,正如陶瓷工在制造瓷器时,他也是通过不断地制造失败地瓷器,再重新开始,再失败等多次经验中总结出来如何制造精致地瓷器。做文章也是如此,即使真正地好文章是创作者不经意间迸发地灵感,但也需要文字地积累和文笔地锻炼,不断琢磨,才会有神之妙手,所以,努力很重要,毕竟天上没有白掉地馅饼。正如我们写论文,一篇优秀地论文需要观点新颖,但你平时地专业知识积累也很重要,如若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观点再怎么新颖,也没办法形成一篇好文章,很容易被读者所诟病。

所以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诗一是让我们对文章报有敬畏之心,勿将好文当成自己所创造;二是写文需要努力打好基础,不断磨练,才能在灵感迸发时写出令人称道的好文章。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他不能像王进那样舍弃功名利禄吗?

古梁镛解答。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中,林冲的人气非常高,他一表人才,武功高强,又身处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收入不菲,妻子也很漂亮,夫妻相敬如宾,不得不说,《水浒传》林冲开篇,他的生活模式可以说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一种生活模式,可是,随着高俅的升迁,林冲的厄运也随之而来。

那么,造成林冲悲剧的原因,是他不能像王进那样舍弃功名利禄吗?

其实不然,古梁镛并不这样认为,林冲的厄运来自两个方面,主要为内外原因和外在原因。

下面详细分析。

林冲命运坎坷的内外原因

在《水浒传》中,王进同样和高俅有愁怨,不同的是,高俅曾经被王进的父亲一棍子打的卧床三月不起,而林冲和高俅的梁子,则是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美貌妻子引起,王进和林冲两人的结局也不相同,王进非常自信的去了边关,因为他有信心在哪里会生活的很好,毕竟他的母亲还健在,但是林冲最后妻子自杀,岳父郁郁而终,林冲被迫落草,他似乎已经放弃了所有对悲惨生活的抵抗。

对比王进和林冲两个人的做事方式,我们可以发现,王进非常具有危机意识,高俅一上任便来者不善,王进立马当机立断逃离高俅魔掌所及,但是林冲则不同,他没有带着老婆远走他乡,相反,他认为高俅应该会管好高衙内,毕竟自己也是高俅的下属。

很明显,林冲前半生顺风顺水,属于“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很多人都是善良的,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殊不知江湖险恶,人心险恶,最终高俅不仅仅没有批评教育高衙内,反而变相迫害林冲,助力高衙内做乱,最终导致林冲家破人亡。

如果当时林冲有和王进一样的觉悟,他完全可以带着妻子离开,去别的地方生活,以林冲的家底,他去别的地方生活也不会太艰难,可惜,林冲对于人心的险恶没有清楚的认知,更没有那种当机立断,放弃工作的勇气,至于房产,他的房子出手应该不难,毕竟是京都所在。

可是林冲犹豫了,在犹豫中战战兢兢的上班,最终被算计,家破人亡。

林冲命运坎坷的外在原因

林冲命运坎坷的外在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北宋朝廷的腐败,二是高俅一类宵小之辈的崛起。

为什么王庆要反?田虎要反?方腊要反?归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北宋朝廷的腐败所致,正所谓“官逼民反”,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生活压力重重,面对朝廷的苛捐杂税,不堪忍受的人们最终发起反抗,而林冲正是生活在这种悲惨的时代。

假如林冲生活在太平盛世,生活在当下,相信他的生活一定会很稳妥,毕竟参加现代,北京一座四合院,价格可是不菲的,何况林冲家的房子独门独院,比之四合院尤有胜之。

林冲命运坎坷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是宵小之辈高俅得势,假如高俅不得势,还是一个小混混,走在路上要是得罪了林冲,相信林冲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教训他,可惜高俅得势了,一个街头混混得势后权倾朝野,危害有多大?高衙内横行霸道,光天化日之下欺男霸女,坏事做尽,林冲只不过是很多受害者中的其中一个。

所以说,林冲生活的时代,也是他悲剧人生的重要外在原因。

在古梁镛看来,假如林冲当年愤然离开京都,和妻子远离京城是非之地,相信以他的内力和积蓄,过的肯定不会太差,但是他没有走,和其其性格犹豫不决,贪图名利也有很大的关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