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彩瓷器,红绿彩盘子带有青花算不算斗彩?
明代嘉靖时期(1522一1566年)瓷器生产较前朝更趋繁荣,不仅数量多,品种丰富,而且风貌独具,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由此可见当时瓷器生产之盛况。青花,青花五彩,斗彩,五彩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时期五彩器享有盛名,为名代陶瓷史上一大成就。这时期的五彩器有两种,一种是釉上五彩,一种是釉下釉上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嘉靖时期:斗彩器:成就最高,制作精细,造型,纹饰多与成化时期相似,仿成化:斗彩器:制作极为成功,相差无二。这一时期的高级细瓷生产,不但满足着明代贵族的奢侈生活需求,而且满足了外销瓷的需要。题主所示图片是一次烧成的青花三彩盘(嘉、万时的特色)并非釉下先烧青花,再施彩绘二次低温烧的:斗彩:。但此青花三彩盘确实是嘉靖朝生产的高级细瓷,其红彩己是:铜红釉:,说明嘉靖时期仍能烧制釉里红和红釉瓷器。个人认识仅供参。謝邀!謝謝编辑!!
太师少保瓷器底没有字是防品?
不是的,很多底都没字,有的背面有诗句及作者,和年号。有的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正面有太师少保四字。太师少保矾红彩瓷器,从清末到解放初期一直生产,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其中还有墨彩的和红绿彩的好几种呢。唐山及江西景德镇都大量生产过。不能一概而论。
为啥光绪硬彩瓶容易脱彩?
我是默默,我来回答
感谢邀请
我估计很多朋友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有这个感觉,这是说的啥瓷器?什么硬彩软彩?我还斗彩呢!
关于这个瓷器的色彩问题,默默以后会开一期专门的视频跟大家聊聊,好方便大家学习。并通过学习真正喜爱上瓷器。
好了废话不多说。
由来在清代,五彩被称为"硬彩",而粉彩被称为"软彩"。粉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在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最后诞生的一个主要瓷器品种。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北宋时期,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所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无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声。
历史康熙年间在北京皇城设造办处,归内务府所管。清代粉彩、五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镇造模拉胚做成半成品,而后送入宫廷造办处由宫廷画师专填彩描摹再次烧造。由于皇帝的喜爱,很多造办处所产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参与设计。
就五彩瓷来说,华贵深凝是它的总体面貌。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
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
工艺特点:【彩绘】
嘉庆五彩仿康熙五彩婴戏碗,彩绘鲜艳,色彩搭配协调,绘画生动,为嘉庆仿古器的精品。官窑五彩纹饰绘画无论是龙风还是人物、花卉均绘画精湛。嘉庆民窑彩绘不及前朝,构图不协调,色彩浅淡缺乏变化,无层次感,线条生硬,艺术成就不高,为嘉庆民窑典型风格。而且较嘉庆官窑相比,绘工也明显低下。道光官窑五彩器承袭嘉庆五彩风格,具有施彩浓艳,绘画繁缚密不透风之感。民窑五彩器较官窑传世品要多,构图与官窑五彩一样具有繁之风,色彩与官窑五彩不同,而是泛浅淡,缺乏官窑大红大绿的火爆之气,绘画不是很精细。
【纹饰】
嘉庆五彩纹饰主要有传统,纹饰龙凤纹、花卉纹,以及婴戏、寓意喜庆的寿桃、瓜蝶、蔬果等纹饰。道光五彩纹饰主要以龙凤、婴戏等传统纹饰为主,民窑纹饰较官窑更具生活气息。官窑五彩纹饰绘画精致,有嘉庆风格,民窑绘画则不精。同治时期五彩器有龙凤纹、云龙纹、十二月花卉等。官窑绘画要细致,而民窑则绘画粗俗,所绘线条不清晰,绘画僵硬。
那么就回到您的问题上,为什么硬彩会剥落呢?
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回到工艺上说
到了清代,矾红有了浓淡深浅的颜色变化。这种现象在清代五彩花朵上尤为突出。
这种效果是用笔渲染了以后掸出来的,类似于我们施的粉。如果将粉施上去,不用笔掸的话颜色就会深浅不均匀。这时候就需要用笔将粉掸开,使粉匀净。
我们可以看到矾红会参差不齐。这是因为矾红受自然的影响,或者经过使用而出现脱落现象。
收藏价值与五彩并驾齐驱的彩瓷品种就是斗彩了。
2015年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港元拍下了小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国内外收藏界极大震动。此举也让斗彩这一彩瓷品种收到了人们格外关注,小小的鸡缸杯居然如此珍稀,如此价值连城。相信未来五彩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吧。
我是默默,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收藏。
欢迎关注,咱们共同学习收藏知识。
宋之前有瓷器吗?
【文藏来答】唐代的制瓷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唐代最著名的可以说是长沙窑,即《全唐诗》《石渚》诗中的“石渚窑”。长沙窑自1956年考古发现,至今已有60年,期间考古新发现不断,尤其是窑炉遗迹、生产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瓷器标本的出土,全面揭示了长沙窑唐代中期发展、晚唐鼎盛、五代衰落的过程。
唐代长沙窑素地彩花卉纹碟
高4、口径15、底径5.8厘米,长沙窑遗址灰坪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盘心作八边形露胎,其上用褐彩绘一双层花瓣纹。釉上彩是在底釉上再施一种、两种或多种其他色彩的釉,从而形成褐、绿、蓝、红等点状、条状、斑状或飘带状的图案。
唐代长沙窑釉上褐彩纹壶
高18.9、口径8.4、底径9.2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均施青釉,釉面光亮。流所在一侧施褐彩,自口沿至腹底呈多条流釉状,具有写意画装饰特色。
釉下彩也是在化妆土上施彩,但在彩饰后还要罩一层透明青釉,早期多为单色褐彩,后逐渐发展为多彩,有褐、绿、蓝、红等多色。
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莲花纹碗
高5.1、口径15、足径5.7厘米,2007年印度尼西亚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碗口沿四周对称饰以褐彩斑块,碗心绘莲花纹。釉上与釉下相结合,即以釉下褐绿彩绘花草、蝶鸟,而大地、山石等则以釉下褐彩勾轮廓,再于釉上填涂蓝釉,色调明快,宛若天成。
喜欢我的文章吗?欢迎来【文藏APP】!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哦!唐代长沙窑釉下与釉上彩花鸟纹壶
高22、残口径9.2、底径11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施一层青釉。流之下的器腹部装饰釉下彩绘,用褐、绿彩描绘花鸟纹。腹底在釉下褐彩轮廓内,填以釉上绿彩(釉),表示山峦大地。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鹿纹壶
高20.5、底径10.7厘米,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一只奔跑的小鹿,鹿双后足奋力腾起,动态十足。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鹭纹壶
高21、口径9.1、底径10.7厘米,1999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以褐绿彩绘鹭纹,鹭张开双翅,回头侧望身旁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栩栩如生。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凤纹壶
高15、底径9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以褐、红、绿彩绘一只凤鸟站立于草丛之中。凤鸟头冠、羽翅、丽尾及部分草叶纹都以红彩表现。
再如植物纹,有的是一看便知的荷花、竹笋、菠萝与树木等,有的则还不能识别,统称为花草,它们既是自然生态的反映,也是古人审美趣味、文化观念与精神追求的体现,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荷花纹壶
高19.7、口径9.9、底径11.8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褐绿彩莲花纹,两侧宽阔的荷叶轻摆,其间一枝莲花绽放,色泽淡雅,格调清新。
此外,山水景物纹与人物纹也颇具特色,见有云纹、山水纹、茅庐纹、塔纹、竹林七贤人物纹、渔翁垂钓人物纹及侍女人物纹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民间绘画的特点与成就。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纹罐
高20.8、口径12、底径12.7厘米,1983年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腹部用褐绿彩绘两组山水图,山峦叠起,树木高耸,鸟飞其间。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塔纹罐
高24.8、口径3.4、底径11.3厘米,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正面以绿彩绘七级佛塔,两边有树高耸入云。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高17.6、口径8.9、底径9.6厘米,1978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则以褐彩书写有诗歌一首,诗文内容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住在绿池边”诗文碗
高4、口径13.5、底径5.3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碗内釉下用褐彩题写五言诗一首。诗文为“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描写了当时人们采莲的场景。
长沙窑承袭本土岳州窑的烧造工艺与制作技术,造型和装饰融汇南北方各大名窑之精华,同时借鉴金银器、玻璃器、织绣、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元素,产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颇具浓郁的民间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神秘的异国情调。
原文作者:杨俊艳文章来源:《收藏家》2016年10月刊《唐代彩瓷名窑 长沙窑瓷器艺术》《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宋代红绿釉瓷器图片价格是多少?
你说的应该是红绿彩吧?准确的叫法是白釉红绿彩瓷器。
1959年侯马出土金代红绿彩清字碗
白釉红绿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继白地黑花瓷之后,在宋金时期的又一重大贡献,开创了瓷绘艺术的新纪元。《中国古陶瓷图典》解释:“红绿彩,瓷器釉上彩之一,是北方磁州窑系所开创的一种装饰方法”。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红绿彩碗
金代红绿彩瓷器的烧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河北的磁州窑和山西长治的八义窑最具典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记载:“山西长治八义窑,在窑址采集到一些红绿黄彩绘碗的标本,纹饰布局具有地区特色,以花卉为主,多数画折枝花,里口红彩画粗线纹二至三道,线纹之间以绿彩点饰,分布在四面,外部露胎呈紫色,足上有五个支钉”。故宫博物院藏红绿彩瓷片
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器,是低温釉上彩,其烧制方法为:在瓷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入窑烧制白釉瓷器。白瓷成品后,瓷绘艺人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用800度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呈现鲜艳的红绿彩。风格多样的红绿彩
由此看来,烧造这么复杂又备受欢迎的红绿彩瓷器,即使是瓷片也是珍贵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