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瓷器用几倍放大镜,为什么瓷器釉表有一层密密麻麻的气泡?
瓷器中气泡的大小是与釉质的优劣、釉层的薄厚和炉膛温度升降的速度、幅度、频度及同温的持续度、持久度等因素紧密相关连的,任何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的细微差异,就都足以导致气泡大小的不同。
一般说来,釉料越粘稠、釉层越厚、炉膛温度的升降幅度越巨大越频繁、同温持续度和持久度越短暂,瓷器的气泡就越硕大、越靓丽、越规矩、越完美,反之则气泡越细小、越不规则、越丑陋。
是不是每个专业顶尖的人都能看出各自行业的真伪?
马未都说一眼就能看出器物的真假,是不是每个专业顶尖的人都能看出各自行业的真伪?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马未都说一眼就能看出器物的真假,是不是每个专业顶尖的人都能看出各自行业的真伪?
“马未都说一眼就能看出器物的真假”,是建立在“非科学”“不科学”“反科学”基础之上的狭隘、自私、武断并缺乏最基本的公开、公平、公正“三公”的“私鉴私藏”式的论断,用于“公鉴”则狗屁不通甚或罪恶滔天。
基于纯经验主义的“宏观特征鉴定法”,如果仅仅局限在“私鉴私藏”领域,也就是谁鉴定谁购买谁持有,那么我们无话可说,因为购买方有权利因为任何不是理由的理由拒绝购买,而他不购买却并不能伤害到其他任何人,对不对?
但若推而广之,硬要把纯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宏观特征鉴定法”用于“公鉴”也就是不是谁鉴定谁购买,而是我鉴定你购买,或者他购买你鉴定,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宏观特征”根本就不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以其为鉴定的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的话,其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基本为零甚或是负数!不信,是不是?不服,对不对?咱们举例来说明一下:
都知道定窑有“竹丝刷痕和泪痕”这两个“宏观特征”,对不对?但“竹丝刷痕和泪痕”却并不是所有定窑瓷器所都有、全有、必须有的特征,对不对?因为只有极少数的定窑瓷器才具有“竹丝刷痕和泪痕”,是不是?
那好,你用“竹丝刷痕和泪痕”当做鉴定的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否定那些根本就没有“竹丝刷痕和泪痕”的真品、珍品乃至臻品,对还是不对?因为你理直气壮嘛,它没有“竹丝刷痕和泪痕”,那它就绝对不是定窑,对还是不对?“认真为假”,没错吧?
而“竹丝刷痕和泪痕”并不是不可逆、不可仿、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而只不过是可逆、可仿的“宏观特征”而已,那么,当你遇到有着明显的“竹丝刷痕和泪痕”的作品之时,你会不会肯定它就是铁定的定窑?对还是不对?“认假成真”了,对还是不对?
那么,你以“竹丝刷痕和泪痕”作为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既可以“认真为假”“认珍为假”“认臻为假”,又可以“认假成真”“认贼作父”,请问这样的鉴定结论是你想要的吗?
同理可证,所有“宏观特征”无一不是如此,那么我们说“宏观特征鉴定法”完全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极端主义的“蒙、猜、估、赌”式的鉴定,其结论的可靠性何在?为什么还要死抱着如此邪恶、丑恶甚或罪恶的陈腐方式方法和路径不放呢?是何居心?有何动机?有何目的?
事实胜于雄辩!先入为主害死人,主观主义害死人,经验主义害死人,极端主义害死人!害人者,害死人者,害死无知大众者正逍遥法外、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口若莲花!醒醒吧,“吃屎帮”、“学腐帮”、“师腐帮”、“娱乐帮”绝无好下场!
综上所述,所有为了彰显个人能力、水平和术业的说法、说辞,都是愚弄大众的“非科学”“不科学”和“反科学”的胡言乱语,用于“私鉴私藏”领域里的吹牛皮尚可,用于“公鉴”领域其实就是欺诈和作死!
“私鉴私藏”私下了,“公鉴众藏”必“三公”!
上几件收藏品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唐代定窑神级臻品白釉弦纹小净瓶。
北宋定窑鼎盛期神级臻品白釉划刻花卉弦纹猴耳盘口瓶。
北宋定窑鼎盛期神圣之品白釉凤式执壶。
北宋定窑鼎盛期神级臻品白釉划刻花卉弦纹凤首盘口壶。
北宋定窑鼎盛期神级臻品减地阳雕花卉弦纹僧帽口花浇。
现代仿瓷器气泡特征?
现代瓷器由于机器加工包括成型和烧制。无论胎釉都非常均匀,气泡很少,几乎看不见,这个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老瓷器则气泡明显,但现代仿古除外,靠气泡是不能完全区分的,具体可以再交流
怎样快速提高自己对瓷器的鉴别能力?
用器物物体表面痕迹学来分析,型, 窑口,款,胎,釉,纹,底,支钉烧等等。
瓷器鉴定最准确方法?
一、看器型
许多瓷器都是有时代特征的,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壶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烧制;但洪武梅瓶口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瓷器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个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看胎质
鉴别胎质要从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质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质较为洁白、精细。
三、看釉面
观察瓷器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
第一类,使用过或者陈设过的瓷器,上面的痕迹和年代感是现代仿品无法触及的。
第二类,从未使用过的瓷器,上面没有使用过时属于“库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关泽也是柔和的,有一种自然的“韵光”。
第三类,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时间太久,釉面表层收到化学侵蚀,形成了吃土的现象,釉面发乌,用放大镜看能看见很多吃土的土斑。
四、看釉泡
看釉泡主要是看白釉层部分,而不是色釉层。因为古时候的柴窑和现在的气窑烧制出来的气泡是截然不同的,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五、看纹饰
纹饰特征表现在题材、彩料、画法等方面。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此外,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看青料
青料指制作青花瓷所用釉下彩料。青花瓷是明、清主流瓷,各个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是有准记载的,而不同青料的呈色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由于青花五彩和斗彩瓷也都要使用青料,故而青花的呈色来为彩瓷断代。一定要注意区分凝聚斑和铁锈斑。
七、看底足
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之说,研究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瓷器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十分重要,很多工艺都可以作为断代的工具。比如元代工匠在修理足处理时,是先挖后削,一般是右手握削刀,由外向内,是按逆时针方向操作的,在器胚上会留下螺旋痕迹,于中心收刀。
八、看款识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瓷器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