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人物绘画技巧论文范文,雍正青花瓷器时代特征?

雍正青花瓷器时代特征,如何鉴定雍正青花?

粉彩人物绘画技巧论文范文

雍正是具有极高艺术鉴赏能力、极高艺术审美水准和极高艺术工艺要求的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皇帝,其青花瓷器的时代特征是淡雅、细腻、生动、形象、传神,画面远近对比、明暗烘托、动静映衬、虚实呼应、浓淡相宜,器型小巧、别致、精美绝伦。

至于如何鉴定雍正青花,我们主张坚决要弃用“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法”这种极度偏颇、极度偏执、极度自私而毫无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可言的“嗜痂成癖”式的鉴定方法,而采取直观、直接、客观、“三公”的“瓷器气泡衰变进度对比法”来鉴定所有瓷器,当然也包括雍正青花瓷器在内。

“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法”亦称“眼鉴学”,是一种脱胎于“私鉴私藏”领域里的自私自利的“有罪推论”,其所依据的所有“宏观特征”都是站在极度自私、极度自我、极度片面的立场和角度来抓取的可逆、可仿的“非本质类”特征,主观性、随意性、随便性太强,因而其结论的可靠性就级差,基本上属于“抓阄儿”对赌一类。

就以“雍正青花”来讲,如果要抓取“宏观特征”的话,“淡雅细腻”是必然在列的,因为“淡雅细腻”是“雍正青花”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

那么你如果以“淡雅细腻”作为评判所有“雍正青花”的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很多“非淡雅细腻”的“雍正青花”真品瓷器、珍品瓷器甚或是臻品瓷器,就会被你很自然地“棒杀、扼杀与抹杀”掉,对还是不对?

另外一点,“淡雅细腻”是可逆、可仿的“宏观特征”,那么,你面对同样“淡雅细腻”的新仿瓷器,你有没有可能会“认贼作父”、“认假成真”?不要以为这只不过是纯粹的理论推断,客观世界中这样的例证还少吗?

既然“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法”亦称“眼鉴学”既有可能“认真为假”,又有可能“认假成真”,那么请问这样的鉴定究竟意义何在?价值何在?作用何在?除了骗吃骗喝片金钱以外,就剩下培养出一大批吃屎,专吃屎,只吃屎,只吃狗屎的“吃屎帮”来了吧,是不是呢?

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把仅仅适用于“私鉴私藏”即“谁鉴定谁购买”的极度自私、极度片面、极度偏颇又极度偏执的“私鉴方法”直接运用于“公鉴众藏”、“公鉴私藏”和“公鉴公藏”领域,所有“公鉴”领域都必须坚决弃用“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法”亦称“眼鉴学”!

相比较而言,“瓷器气泡衰变进度对比法”由于瓷器气泡衰变具有不可逆、不可仿的本质性特点,所以“瓷器气泡衰变进度对比法”具有客观、直观而又“三公”的特性,因而其鉴定结论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可考性和可信度。

而且“瓷器气泡衰变进度对比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结论直接,方便可靠的可操作性和易推广性的特点,只要稍有瓷器常识,即可精准判断被鉴定瓷器的年龄,且适合于所有朝代、所有瓷器窑口和品种的瓷器,真正做到了“一技在手,天下任游”的境地,何乐不为?

相对而言,“雍正青花”毕竟距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其气泡衰变早已过了“彰显期”,因此只要拿起100倍以上带光源的放大镜认真观察被鉴瓷器釉面的气泡衰变情况,立马即可断定瓷器的真实年龄,只要到代即为真品无疑,不到代则为后仿或新仿,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如此一来,是不是比“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法”亦称“眼鉴学”的“蒙、猜、估、赌”式的“按图索骥”、“刻舟求剑”与“削足适履”要简单、方便、快捷、精准、可靠、可信得多的多呢?既如此,何以还要死守“眼鉴学”的垃圾而要堕落为反人类的“嗜痂成癖”的怪物呢?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

上几件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无框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鱼藻纹小斗笠杯。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五彩黄地折枝花鸟纹小斗笠杯。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粉彩桃蝠纹铃铛杯。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霁蓝釉留白三鱼纹高足杯。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外霁蓝釉内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杯。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无框六字单行楷书款斗彩云鹤纹高足杯。

古玩收藏为何年轻人很少参与?

古玩收藏年轻人很少参与,这和性趣,认知,缺钱有关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先从性趣开始,喜欢才能有性趣,喜欢什么就从什么开始。喜欢珠宝就从宝石开始,先看这类书比如:巜宝石学》加上看实物宝石。喜欢看书,就从版本学开始,如何辨别版本,如何选择书籍。以此类推,分门别类的去学习。先看真东西(可去各类博物馆),再看假东西(可去地摊所谓的文玩市场)这类东西太多,造假水平也个有高低,是初学者练眼力的好去处。

知假买假。我逛地摊也常去买假货,真东西做为标准器留着收藏做为标本,假东西做为样品给孩子当做参照物,这样孩子看的明白,真假对照学的扎实记的牢。

真假对照:仿玉

真玉石雕件

宝石

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使更多的年青人喜欢收藏,参与收藏。

席慕容的人生经历?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人物经历 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香港,1953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1956年,席慕蓉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1964年, 席慕蓉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后师从里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 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比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 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年,席慕蓉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 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5年3月,席慕蓉与刘海北合着散文集《同心集》出版,心岱作序,10月散文集《写给幸福》出版。 1986年,席慕蓉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4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1月,席慕蓉的诗集《时光九篇》出版。4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1988年3月,席慕蓉的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1989年1月,席慕蓉的散文及素描集《信物》出版,3月出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4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9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 1990年7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1年,席慕蓉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 1992年2月,席慕蓉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