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窑青釉瓷器特征简介,上海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
关于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首先有必要推荐一本书:《琳琅——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导览》。这本书是上海博物馆编著的“博物新知丛书”中的一本,应该说是关于上博展品的最权威的介绍了。顺便说句,整套“博物新知丛书”都是良心之作,值得一看。
有意思的是,这本厚近四百页的书并没有专门提到自家馆的“镇馆之宝”,可见“镇馆之宝”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太严谨。从这一点来讲,上博远比某些刻意炒作“n大镇馆之宝”或者制造概念博眼球的兄弟博物馆严谨的多。
根据书上的资料,截止2014年底,上海博物馆共有藏品1019259件,其中一级文物717件。如果一定要在这717件文物中进一步遴选,那么只能求助于国家文物局权威认定的“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名单了。在这份名单中,上博共拥有8项“禁出”文物,分别是:晋侯苏钟(一套14件)、大克鼎、怀素《苦筍帖》卷、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孙位《高逸图》卷、战国商鞅方升、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战国楚简《孔子诗论》。当然,想看到它们并不容易,因为常年展出的也只有晋侯苏钟(一套14件)和大克鼎而已,怀素《苦筍帖》卷、孙位《高逸图》卷和战国商鞅方升也一度展出过,至于其它的珍品,我本人也从未亲眼见过,尽管参观上博数十次有余了。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高古瓷距今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极少,我在收藏之路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认识了自己,认识社会,看清事物的本质!一路走来从不懂到懂,从买假到买真,再到收藏精品!坦诚的讲金钱的收获是最大的![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为什么有人说宋瓷很出名?
为什么有人说宋瓷很出名?
那是因为“宋瓷”本来就“很出名”,而“宋瓷”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整个中国瓷器史上相比较而言“宋瓷”都极其“出众”、极度“出彩”,而且这种“出众”与“出彩”不是单发性、偶发性和稀罕性的,而是群起性、群发性、群体性和群众性的,简直是群星闪耀、各具特色、各有绝活:
1、汝窑。汝窑是宋瓷中唯一一个把“泥的艺术”、“火的艺术”以及“泥与火的艺术”都玩儿到极致的“宋瓷魁首”。
2、官窑。官窑把人为开片的“鱼鳞纹”玩儿到了极致,把“薄胎厚釉”和“厚胎厚釉”也玩到了极致,充分彰显出了官窑的“独一无二”和“财大气粗、不计成本”。
3、哥窑。哥窑以“金丝铁线”著称于世,除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的顶级哥窑与顶级官窑有的极难区分以外,历代官仿哥窑均未成功。
4、钧窑。钧窑以“蚯蚓走泥纹”、“红蓝对比”和“景观纹饰”称雄于世,无出其右。
5、定窑。定窑是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系列”,其他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均属于“青瓷系列”。定窑的“划花、印花”工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6、耀州窑。耀州窑的“剔刻花”工艺“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但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而傲娇于世。
7、建窑。建窑以“建盏”著称于世,建窑是以黑釉为主体色调,饰以铁锈花、鼠须、兔毫以及白珍珠、各色贝壳斑、彩虹斑、耀斑、油滴等玄妙花斑纹路,对比鲜明,低调、沉稳而奢华无度,令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
8、吉州窑。吉州窑与建窑一样,也是以黑色为主体色调,以绝技饰以各种树叶、剪纸图案,再加上独树一帜的竖条纹、玳瑁釉、红黄雨斑点等,尽显其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与地方风味的装饰特色,耐人寻味、引人品味、勾人回味,意犹未尽、趣味无穷。
9、湖田窑。湖田窑就是后世“景德镇窑”的前身。湖田窑以“青白瓷”这种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的“青白釉”独立于世。
10,龙泉窑。龙泉窑的“梅子青釉”具有独门秘籍,釉色稳定而恒定独具特色,在“青瓷领域”也堪称“独树一帜、无出其右”。
11、磁州窑。磁州窑是纯民窑,连“贡瓷”之资格都没有。也恰因为此,所以磁州窑的艺术风格最贴近人民大众,民俗民乐为主流,无拘无束,清新自然。
宋代的地方窑口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从上述的简单枚举我们就不难看出,宋瓷的雄奇伟岸与博大精深,如此奇峰林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的不世创举和不世壮举之下,真是想不出名都难!您说是吧?
我是“以瓷惠友”,对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实践经历与经验,并已就相关问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陶瓷南青北白的局面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文藏来答】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中,陶与瓷是不分的,统称为陶瓷,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所以也可以将陶器称为瓷器的母亲。
唐 越窑青釉花口盘 直径17.5cm 成交价:212,400 HKD
由陶到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中国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泥质或夹砂陶器、白陶器、印纹陶、釉陶(或称原始青瓷)、瓷器几个过程,在这期间,陶器与瓷器一度界限不明,共同齐头发展。
这一现象到了唐代发生了大的转变:瓷器在唐代逐渐从陶器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唐 双龙柄盘口壶 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在,人们一般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器的烧造成就。“南青北白”是人们根据瓷器烧造窑址划分出来的说法。
“南青”指的是以浙江绍兴、上虞、余姚一带为代表烧造的青瓷,由于这些地区烧造的青瓷质地精良,用途广泛,所以把上面几个地区的瓷窑通称为“越窑”,之后逐渐形成了越窑体系。在越窑青瓷中,烧造最为极致的当属秘色瓷。
唐 双龙柄盘口壶(局部)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精品之一,是为了进贡朝廷特制的一种精品瓷器,因为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是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秘色瓷最值得称赞的是其釉面“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且釉层特别薄,釉层和胎体结合非常牢固,远观秘色瓷釉面,仿佛无中生水。所以晚唐诗人陆龟蒙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北白”指以河北临城为典型代表的北方白瓷体系,烧制白瓷的地方集中在黄河中游等地方,除河北临城、曲阳外,还有河南巩县、登封、密县,山西浑源、平定,陕西铜川黄堡镇、玉华宫等。
唐 邢窑菱花形洗 直径14.8cm 成交价: 80,500 RMB
邢窑白瓷的兴起,打破了自商周开始有原始瓷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并由此开创了陶瓷青白的两大体系。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在唐代平分秋色,唐代邢窑白瓷的烧造温度特别高,釉面和胎体结合紧密,叩击有声,釉面色白中泛着微青,观之“类雪类银”。
事实上,除了“南青北白”,唐代瓷器还有许多其他品种。从瓷窑遗址调查发掘标本和陵墓出土的瓷器来看,唐代瓷器的品种达到了十余种之多,除了青瓷和白瓷,还有黑釉、酱褐釉、茶叶末釉、釉下彩、加彩、彩绘、金彩、花釉以及搅胎瓷器等。
唐 三彩贴花卉纹凤首执壶 成交价:2725000GBP
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在质量和数量上并驾齐驱,风靡一时,是唐代瓷器的两个主要品种,它们都将单色釉瓷器的烧造发展到了极致,并且为唐以后的瓷器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越窑不仅在唐末烧制除了巅峰之作秘色瓷,而且影响到了宋代众多的窑系;后来产生的各类彩瓷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色彩,且邢窑白瓷作为白瓷的发端,更有着特殊的划时代意义。诸如釉下彩、加彩、彩绘等瓷器品种,则体现着唐代烧瓷工匠对工艺技术和装饰技术的大胆创新和突破。
原文作者:张敏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9月刊《承前启后的唐代陶瓷》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