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瓷器,清代的瓷器如何去辨别真伪以及清代瓷器的价格到底是多少?

清雍正粉彩天球瓶

清代粉彩瓷器

乾隆命人烧造的各种釉彩大瓶被后世称为瓷母?

前不久我问过身边的朋友,你们会投瓷母的票呢,男同志基本给了否定的答案,女同志嘛,一部分说,看在王凯的面子上我还是会投的,不知道乾隆爷听见这话会咋想。

这调侃归调侃,我们还是来看看乾隆爷当年造的这瓷母,究竟有何高明之处。

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称呼它为“瓷母”,母,万物之源,从它的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尊贵。之所以被称作瓷母,就是因为它集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真实地反应了乾隆帝时期高超的陶瓷工艺,对,就是大家说的炫技~

我们重点来说下这第十部分。它的主题纹饰都位于瓶的腹部方位,是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有12个开光。

其中6幅是写实图画,图片有点小,为难大家放大看一下:

这六幅图分别是:三羊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这里重点说下太平有象。瓶与平同音,故象驮宝瓶成为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象寿命极长,被人看作瑞兽,也喻好景象。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

还有另外六福装饰图形,各位也要放大看一下了。

分别是卐字(万)、蝙蝠(福)、如意(如意)、蟠螭(辟邪)、灵芝(长寿)、花卉(富贵)。

关于瓷母如果你还有想知道的知识,可以在评论里告诉空空。

我是宝玉石文玩达人空空!虽人丑脾气臭,但有鉴假估价和配串问题可私信我, 我会尽力回答哦。

乾隆窑琅彩瓷器特征?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氢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用珐琅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绘画,再入炉二次烘烧,即成为美妙的珐琅彩瓷。这种技术源于15世纪的法国,清初传入我国。珐琅彩含大量的硼和砷,烧成后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色彩种类繁多,表现力极强,深受人们的喜爱。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由法国传入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彩瓷品种。康熙时珐琅彩全由西洋进口,雍正中期国产珐琅料烧制成功。清代珐琅彩瓷器制作考究,由景德镇御窑厂按宫中御样烧制素胎,运到北京由宫中养心殿造办处的宫廷画家绘制珐琅彩,在宫中的小窑经低温二次烧成。珐琅彩瓷极费工时,成本极高,产量不多,多为小件器,全部由皇家垄断,民间没有留存。

鉴定珐琅彩瓷器的最直接的方法: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瓷质细密、均匀、滑润、有玉质感,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不论器型大小都要庄重、规矩,符合康、雍、乾器型特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主色鲜明,配色丰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因为矿物质珐琅料,故烧成后必有开片。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乾隆珐琅彩瓷器落款的特点: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赫色料款。乾隆珐琅彩款识种类较多,一般以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楷书(宋体)款或篆书款;篆书款都有双方栏,楷书款大多数有双方栏,也有少数没有双方栏的。特别是色地珐琅彩器物多在松石绿地上用蓝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粉彩器物不见“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的,少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光绪年制粉彩福寿纹天球瓶能够卖多少钱?

从图片看,这件大清光绪年制粉彩天球瓶为现代仿品。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从器型上看不够饱满,瓶颈不够规矩。离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清朝后期瓷器已经衰落,不像清三代做的工整了,但这件瓷器离官窑标准差的还是很远。

第二,画工技法,包括发色都不是那个的特点,目前市场这样的仿品还是很多的。

第三,再就是底足和底款都有问题,款式字体不够规整。这些都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说错勿怪。

下图为提问者提供:

清朝每个朝代的瓷器的蝙蝠纹样有什么区别?

蝙蝠的形象原本其貌不扬,因“蝠”与“福”谐音,契合人们追求幸福的心愿,遂将其艺术地改造和加工,组成惹人喜爱的装饰图案。清代瓷器上的“蝠纹”按其组合及寓意分为以下几类:

五 只 蝙 蝠

1. 五福捧寿

“五蝠”谐音五福。“寿”字是敬老祝福,表达孝悌的象征符号。桃也是高寿的象征。绘五只蝙蝠向心环绕一“寿”字或寿桃,寓意“五福捧寿”。此类图案通常作为主题图案装饰在瓷器的主体部位,如盘心或瓶腹。

清 青花五蝠捧寿盘

2. 五福

以五只蝙蝠的图案装饰于盘或碗等器物的外壁或内部。如故宫博物院藏嘉庆粉彩黄地勾莲五蝠纹碗、雍正粉彩红蝠衔带纹碗。前者于盘心绘五只红彩蝙蝠,后者于碗外壁绘缠枝花卉纹饰,寓意“五福临门”。

清道光 粉彩花卉五蝠纹盘

多 只 蝙 福 的 图 案

1.多福

图案为在器物的内壁或外壁绘多只蝙蝠作散点式排列。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同治黄地红彩百蝠图盘,在黄色彩地的盘内绘多只纷飞的蝙蝠。

红彩蝠纹盘

2.洪福齐天

多只蝙蝠与祥云的组合,寓意洪福齐天。如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粉彩黄地云蝠纹碗,南京博物院藏雍正斗彩云蝠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统粉彩云蝠纹瓶等。云纹形似如意,寓意流云百福、洪福齐天。

清光绪-粉彩云蝠扁瓶

桃 蝠 纹

桃纹是传统寓意纹样。桃蝠纹组合寓意福寿,一般出现在瓷瓶、盘、盆、笔筒等器物上。图案主要由结有桃子的桃树、蝙蝠和其他纹饰组成。根据不同的组合可粗分为以下几小类:

1. 仙芝祝寿

由桃树(桃子)、灵芝、蝙蝠、松树等组成的纹饰,寓意福寿如意。如上海博物馆藏雍正青花仙芝祝寿图瓶,主题纹饰为一棵结有九枚桃实的桃树,五只蝙蝠飞舞其间,还有湖石、灵芝、竹枝等纹饰,寓有“仙芝祝寿”之意。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一对

2.多福多寿

仅由桃树和蝠纹组成,通常装饰在盘、瓶或花盆上。此类图案以桃喻寿,以蝠喻福,寓意福寿双全。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粉彩过枝九桃图大盘、南京博物院藏乾隆粉彩过枝桃蝠纹盘也是这种桃树结硕果、蝙蝠天上飞的纹样。以开光形式绘桃蝠纹的图案也常见于清代瓷器上。

清光绪淡黄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纹花口花盆

此外,还有以桃子、蝙蝠、团寿字、卍字等纹样装饰器物的图案,如南京博物院藏光绪黄地粉彩福寿纹深腹花盆,外壁绘红彩团寿、粉彩蝙蝠作散点式排列,桃纹满布,寓意多福多寿。

清乾隆 粉彩八桃五蝠盘

3.寿山福海

此类图案一般由桃树、蝙蝠、山石、海水组成,有的还绘有祥云、灵芝等,在花盆、瓶、笔筒、盘碟上常见。如上海博物馆藏乾隆青花海水九桃纹龙耳扁瓶,瓶腹前后圆形开光内绘寓意“寿山”的山石、桃树,寓意“福海”的蝙蝠、海水,开光外满饰缠枝莲纹。

葫 芦 与 蝙 蝠 纹

葫芦多籽,瓜藤绵延,结实累累,自古是生育多产、子孙绵延的象征。葫芦的发音与“福禄”相似,加之还是道家象征延年益寿的神物,更为其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吉祥色彩,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纹样。

清代模拟葫芦的象生形瓷器造型非常流行,出现了数量、种类都较为丰富的葫芦瓶,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最具代表性。

景德镇陶瓷馆藏乾隆青花瓢纹葫芦瓶,器身满布葫芦、蝙蝠纹,寓意百福百禄。还有较有特色的乾隆粉彩葫芦式“大吉”壁饰,器体为扁平葫芦形,口部堆塑一只蝙蝠。葫芦上、下两部分各饰一圆形开光,内饰金彩“大”、“吉”二字,周围各环绕五只飞翔的蝙蝠,寓意大吉大利。此外,其他器物上也常见蝙蝠、葫芦纹。

清乾隆 粉彩红地描金“大吉”葫芦挂屏

万 寿 万 福、万福 寿 无 疆 纹

此为蝙蝠与“万”、“寿”、“无”、“疆”、“卍”字纹等吉祥纹饰的组合。“卍”字纹,原是一种古代的符咒、护符和宗教标志,有吉祥所集、功德圆满的含义,象征富贵绵长。“万寿无疆”四字通常为楷书。

清晚期 黄地粉彩福禄万代开光万寿无疆盖盘

蝠 纹 与 人 物 组合

瓷器画面绘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寓意“纳蝠(福)迎祥”。绘顽皮孩童抬首仰望,一手指天,眼前一只蝙蝠在空中飞翔的图案,寓意“福从天降”、“福到眼前”。故宫博物院藏道光粉彩红蝠人物图碗,外壁绘一老者一手执杖,上挂一“喜”字,一手指天,旁边一娃娃张开双臂迎向一只飞来的红蝠,蝙蝠口衔葫芦,配以祥云、松树、山石,寓意“天赐鸿福”、“福寿万代”。

清道光粉彩人物故事碗

蝠 纹 与 松 鹿、山 石、海 水 等 组 合

松树常青不老,被赋予延年益寿的寓意。鹤和鹿在人们心目中也是象征祥瑞长寿的鸟兽。蝙蝠与松鹿、仙鹤、蟠桃、祥云、山石、海水等组合,寓有福禄寿的吉祥含义。如南京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寿山福海纹花盆,外壁主体纹饰为通景纹,一侧为红日高照,祥云朵朵,仙鹤和蝙蝠空中飞舞,山石海水气势磅礴,另一侧描绘有苍松翠柏,鹿鸣哟哟,构成一幅寿山福海图。

清康熙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蝠 纹 与 花 卉纹、器 物、文 字 等 多 种 组 合

清代瓷器上常见蝠纹与缠枝牡丹、番莲、宝相花、寿桃、如意、盘肠、璎珞、方胜、磐、寿字、卍字等多种吉祥纹饰的组合,其中每种纹饰都蕴涵一种特殊的吉祥寓意。

如牡丹、番莲、四季花卉等,大多为花繁叶茂、盘根错节的形态,寓意本固枝荣,富贵发达;方胜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寓意福运连绵;璎珞是用线和珠宝结成的菩萨身上的饰物,寓意佛祖保佑、纳祥祈福;盘肠原是藏传佛教的供佛器物,象征无头无尾、永无终止……这些纹饰通常作满布器体的装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蝠纹盘

总之,在清代吉祥瓷画上蝠纹及其组合纹饰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这些组合中,蝠纹作为装饰纹样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有的是器物的主体纹饰,有的在组合中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示“福”和点缀作用。它们都是借用象征、谐音、表号、寓意等手法来表达人们对以“福禄寿喜”为中心主题的追求,这是当时的时代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