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瓷器有哪些,瓷器蓝有哪几种?
康熙蓝釉瓷器: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孔雀蓝釉
蓝釉瓷器在经过了近乎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在清代康熙时期又开始大放异彩,走向辉煌。此时的蓝釉瓷器主要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孔雀蓝釉等。
其中霁蓝釉瓷器多作为清宫中祭祀时使用。霁蓝釉瓷器的色泽十分稳定,釉面比较接近茄皮紫色,而美中不足的是釉面不太匀净。
康熙时期恢复烧造了明代断烧的洒蓝釉瓷器,官窑器物制作较明代更为精美,民窑也有一定的烧造数量。
康熙时期创烧了天蓝釉瓷器,其色泽犹如天空蓝一般美丽。天蓝釉瓷器深受宫廷及一些上层贵族们的喜爱及追捧。
孔雀蓝釉瓷器在康熙时期的生产量并不高,多是一些仿制明代宣德时期官窑的作品。
御用瓷器珐琅彩有哪些基本特征又为何价值如此之高?
【文藏来答】珐琅彩瓷器系康熙朝创新品种。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在写给耶稣会的信件中称:「皇上开始非常喜欢欧洲的珐琅画,命人尽力介绍欧洲的珐琅画到宫中造办处。于是,皇帝看到从欧洲带来的画瓷器用的彩料和几件大件铜胎画珐琅器后,便考虑制作一些器物。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及款识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皇上命令欧洲画家来画珐琅,为了避免必须整天和那些身份卑微的工匠同作息,我们于是言称不曾学过画珐琅,而且也故意不学此项技艺。我们画得拙劣无比,于是皇帝便降旨作罢。」(蔡和璧《清朝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九二年)珐琅彩瓷器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圈足内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即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钩敷彩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
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篆体「万」、「寿」、「长」、「春」等祝寿语者。其构图严谨,设色妍丽,物象逼真,唯极能似。一枝一叶一花的穿插安排,均合乎植物生态原理,工整中不失潇洒,极尽写生之妙。所用彩料系从欧洲进口,所用画稿则由宫中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提供。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感,且出现细小裂纹。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也有个别直接在宫中旧藏明永乐白瓷盘上施彩者。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还创烧一种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当时被称作「宜兴胎画珐琅」。目前所见传世品约计二十件,其中十九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残器。其造型包括执壶、提梁壶、盖碗、盖盅等,装饰题材多为花卉,有直接在紫砂胎上彩绘者,也有可能考虑到紫砂器表面不像白瓷那样细腻光滑,遂先在胎上(仅施于器物外壁)涂抹透明珐琅料作地,使器物表面变得光滑,然后再进行彩绘的情况。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花卉纹福山寿海碗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时期瓷胎画珐琅器的款识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为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胭脂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围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个别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外底阴刻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阴刻单线方框。也有个别器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画珐琅莲花纹菱花式盘(永乐白瓷胎),外底虽也署「康熙御制」四字双行胭脂红色堆料款,但外围的不是双方框,而是双圆圈,圈线外粗内细。至于康熙朝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外底所署款识,一般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黄色堆料款,外围双方框。个别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纹茶壶,外底所署楷体「康熙御制」四字黄色堆料款按上下右左的顺序排列,外围海棠花式双线边栏。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器之所以使用黄色珐琅料署款,是因为黄色可与褐色地形成鲜明对比,而若以褐色地衬托胭脂红或蓝色料款则不够鲜明醒目。
清康熙 紫砂胎画珐琅花卉纹方执壶及款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之前已谈到,康熙晚期创烧的珐琅彩瓷器主要追求铜胎画珐琅效果,大多是在「反瓷」上涂色地来衬托图案花纹。但此时也出现了个别直接在白瓷上彩绘的画珐琅瓷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即有在永乐白釉暗花菱花式盘上直接施彩的画珐琅瓷器。这种画珐琅瓷器虽失去色地画珐琅的华丽感,但却呈现清新典雅的艺术风貌,为雍正、乾隆时期大量烧造在白釉上直接施彩的珐琅彩瓷器奠定了基础。
现在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这就造成了可交易的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稀少,艺术品市场“物依稀为贵”的价值原则在珐琅彩瓷器上显示的淋漓尽致。而“物以稀为贵”造成的结果就是与上拍量形成鲜明对比的高成交价,珐琅彩瓷器在二级市场中的成交价很少有千万级以下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道光年制五彩人物罐是什么窑口?
道光年制五彩人物罐是景德镇官窑口的。
清道光五彩人物镂雕瓶,清宫御用瓷器,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博物馆。方口外敞,长颈折肩,方腹方足。通体以红、黄、蓝、绿、黑、赭等多种色彩描绘纹饰图案。
高27厘米 口径8.4厘米 底径7.5厘米。
方口外敞,长颈折肩,方腹方足。通体以红、黄、蓝、绿、黑、赭等多种色彩描绘纹饰图案,运用堆附、镂雕、开光等工艺加以装饰。
北京故宫的历史与传说?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故宫角楼的传说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乾隆花鸟瓶有什么鸟?
清代瓷器已经逐渐成为艺术市场中最火热的板块,而素有“官窑中的官窑”之称的珐琅彩。
在上世纪80年代,清代瓷器不是收藏的主流,当时的收藏观念,第一阵营当属宋瓷与明代永宣时期瓷器,第二阵营是元青花。然而30年过后,清宫珐琅彩却屡屡拍出天价。 清宫珐琅彩的名贵,不仅仅在于它宫廷御制的身份,更主要的是存量有限。乾隆三年,乾隆命令将宫中的珐琅彩瓷器全部配制楠木匣,300年来这批瓷器一直完整保存。
我收藏的此 胆瓶高:29.8cm,主题纹饰绘牡丹、菊花及一对雉鸡。雌雄雉鸡描绘生动逼真,雄雉鸡一足独立于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鲜艳夺目,色调淡雅的雌雉鸡蹲伏于侧。瓶颈青花腹部题诗“玉含风鸣鸟,讳香雨中花”,卧足内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 “锦鸡花石”图胆瓶臻于宋代,盛于后世。乾隆对其优雅之形颇为欣赏,曾在诗注中说:“胆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