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瓷器图片,乾隆青花瓷特点?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乾隆青花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
在造型上,乾隆官窑造型规范,制作精细,整器线条古拙,无柔和感,大件器物不变形,厚薄均匀,工整;胎制较粗,做工精致;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器形无所不包,大到桌子,小到掌中玩物小鸟食灌应有尽有,多仿明宣德,且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瓷器,很有可能为乾隆时所仿制;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凡是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在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在纹饰上,乾隆官窑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笔工整;纹样守旧,拘谨,呆板,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的很满,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为乾隆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制”,书款规范,极少草篆。
雍正乾隆仿前朝成宣青花较多?
我觉得,不好区分
清代珐琅彩瓷器底款有没有绿底青花篆书?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底足书“乾隆年制”4字篆书款,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6字篆书款。乾隆珐琅彩的款识,在雍正的基础上,增加了青花6字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这是由景德镇烧制白胎瓷器时预先写好的,也有在宫内书写的蓝料彩4字楷书款“乾隆年制”,外围方栏。以及横排篆书6字款。个别器物金彩或黑彩书写篆书或楷书款识。
三代时期生产珐琅彩瓷因为是御用瓷,在数量和质量上,更加注重质量,制成的每件珐琅彩都是一件艺术品,精美绝伦。现代人仿制,因为要满足市场广大的需求 ,在提高数量的时候,瓷器的质量就相对下降,做工粗糙,无法与真品相比。
一些仿制者根本没有见过珐琅彩真品,连瓷器的造型、尺寸、原材、釉料如何,诗、书、画怎么布局等都不知道,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制作,制成的珐琅彩,对珐琅 彩稍有一些了解的就能分辨其真假。
一些珐琅彩仿制品颜色为大红大绿,看上去非常俗气,这是因为仿制者搞不清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只知道珐琅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说不清珐琅 彩和粉彩的不同,更不知道珐琅彩的立体效果取决于其材质,只是一味的仿造,出产的珐琅彩自然无法与真品相比~
这是清乾隆青花云龙五孔扁瓶?
这一类瓶主要作为陈设器使用,不过谁要拿它来装水那也没辙。
乾隆写青花瓷的诗句?
《以乾隆青花瓷盆种牡丹》 清代:曾习经 朝朝数叶复量枝,不数金盘芍药诗。 特与此花添色相,千山秋翠越窑瓷。 译文: 天天数叶子修剪花枝,不以金盘中的芍药来作诗。 特地和这芍药花来搭配色,用像有千座山上的翠绿树木的青花瓷来栽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