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点褐彩什么时候有的,长沙有什么旅游景点?

谢谢邀请,作为优质旅游创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瓷器上点褐彩什么时候有的

长沙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三千多年来城名和城址都未曾改变过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现在的长沙也是一座“网红”城市,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一、先来说说长沙的旅游资源

长沙有2个5A级景区: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长沙花明楼景区;

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望城县靖港镇、浏阳市文家市镇;

1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

1处国家地质公园:浏阳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

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 黄兴故居、墓 | 刘少奇故居 | 岳麓书院 | 长沙铜官窑遗址 | 谭嗣同故居及墓祠 | 炭河里遗址 | 蔡锷墓 |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 马王堆汉墓 |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 | 张南轩墓(含张浚墓) | 曾国藩墓 | 天心阁古城墙 | 浏阳文庙 | 禹王碑 | 何叔衡故居 | 谢觉哉故居 | 徐特立故居 | 爱晚亭 | 胡耀邦故居 | 新民学会旧址 |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 桃树湾刘氏大屋 | 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 | 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 | 程潜公馆;

此外还有长沙超级文和友、万家丽国际MALL、坡子街、太平老街、长沙IFS等诸多网红景点。长沙世界之窗、长沙海底世界、长沙柏乐园、长沙生态动物园、梅溪湖公园等游乐场所和公园。

二、如何选择长沙的景点

长沙市辖6区1县,代管2个县级市,分别是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代管浏阳市和宁乡市。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第一次来长沙旅游,还是要有选择性地游玩。我将长沙景点分为几种类别,看你的兴趣来选择。

初次长沙旅游必打卡景点:岳麓山和橘子洲,这两个地方是打包的5A级景区,除了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外,基本都无需门票。这两处景点并不在一起,但相隔比较近,大概3公里左右,步行还是有点远,可以选择地铁、公交、打的或者共享单车。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位于湘江西岸,是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人杰地灵,风景名胜比比皆是,仅列为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5处。爱晚亭之幽,岳麓书院之深,麓山寺之古,云麓宫之清,以及白鹤泉、禹王碑、 二南诗刻、隋舍利塔、印心石屋等等无不引人入胜。游览岳麓山景区最好从湖南大学开始,一路上山,重点是湖南大学早期建筑、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等等,此外还有民国名人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等烈士、名人墓葬,抗战遗址等。游览岳麓山大概需要3-4小时左右。

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纵贯江心,西瞻岳麓,东临古城,景区包括洲头广场、问天台及望江亭,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橘洲文化园,湖南民俗民居博物馆等,橘子洲比较大,从橘子洲·青莲地铁口走到橘子洲头,有3.4公里,徒步大概需要1小时左右,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游览橘子洲需要2-3小时左右,主要就是看湘江风光,打卡毛泽东巨型雕塑。

湖南省博物馆,这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国内有名的省级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省博物馆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不能错过的镇馆之宝包括辛追古尸、素纱禅衣、T形帛画、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大禾人面纹方鼎、“皿而全”铜方罍、商代豕形猪尊、商代象纹铜铙、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等等。湖南省博物馆在节假日需要排队时间比较长,建议错开高峰期,正常游览时间大概3-4小时。

太平老街和坡子街,两条老街相隔不远,是长沙市最有名的步行街、小吃街和网红街,也是长沙市传统的商业中心,汇聚了大量的长沙著名小吃、老字号和历史景点。

太平老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坐落于长沙城区中部,街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卫国街,东到三兴街、三泰街;其中重点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鱼骨状街区200年未变,全长375米,宽不过7米,是“古老长沙”的缩影;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众多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还有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文和友、茶颜悦色、黑色经典臭豆腐等等长沙网红小吃,在这里也有大量门店,太平老街是长沙人气最旺的街区,被评选为大众点评必吃街。

坡子街与太平老街紧邻,拥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千年老街,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文夕大火”后,坡子街毁于一旦,新建的坡子街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开街,东起黄兴南路,西至湘江大道,全长640米。坡子街也是一条美食街,主要的特色美食有:酸梅汤、四娭毑臭豆腐、糖油粑粑、糯米粽子,湘宾春卷,龙脂猪血,绿豆沙,汤面,米粉,乾煎鸡油八宝饭,馄饨,萝卜丝饼,薯丁粑粑,油条,嗦螺,口味虾,红烧猪脚,麻辣烫等。坡子街上最著名的是火宫殿,有毛主席题过字的臭豆腐。

喜欢人文历史景点的朋友

除了以上几处必打卡景点外,喜欢人文历史景点的朋友可以去天心阁古城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新民学会旧址、汉代长沙王陵墓群、马王堆汉墓、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地参观。

天心阁古城墙是长沙明代古城墙的仅存一段,有太平天国雕塑和抗战纪念亭等等;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新民学会旧址是一座竹篱斜护的古朴农舍,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人在此开会,成立了新民学会,抗战期间旧址毁于战火,遗址已于1972年按原貌复建。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有遗址公园,叫做望月公园,包括数座长沙王陵墓。

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博物馆主要馆藏珍品的出土地,位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生活区,只有一个巨大的墓坑,出土文物都在省博物馆。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西路,1921年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此租住一间房子居住。

喜欢网红打卡景点的朋友

长沙近年来成为“网红”城市,除了芒果台的功劳外,也与长沙的文化产业发达有关,喜欢网红打卡的朋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处必游景点外,还有超级文和友、万家丽国际MALL、长沙IFS等网红景点。

超级文和友是红遍长沙甚至全国的怀旧主题餐厅,人气爆棚,节假日创下排号几万桌的记录,长沙超级文和友位于海信广场,与坡子街和太平老街相隔不远,里面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旧风格装修,再现了老长沙的记忆,有各种长沙老字号美食和小吃,适合吃饭和拍照。

万家丽国际MALL地下3层地上27层,总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为当前世界最大单体高层建筑,也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除了住宿、餐饮、购物之外,还有很多展览馆、蜡像馆等等,以独特的审美和土豪的气质而闻名。可以上到顶楼,俯瞰长沙城区。

长沙IFS就是长沙国际金融中心,是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第一高楼,是长沙市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建筑,有高端的购物商场、酒店还有顶楼的空中花园,是体验现代化长沙的好去处。

以上所述主要限于长沙市区,在长沙周边,还有靖港古镇、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值得一去的地方,由于路程较远,公共交通不太方便,最好选择自驾。

靖港古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是长沙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彩陶源村,是指在唐代潭州(今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它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格局,被称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新华联文旅发展公司依托有1200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遗址,投资超百亿在附近打造了一个文旅项目铜官窑古镇。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景点,长沙市区和周边县市还有很多其他景点,例如刘少奇故居花明楼景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谭嗣同故居及墓祠、胡耀邦故居、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浏阳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等,要把大长沙玩完,可能一个星期都不够吧。

为什么古人把寓意画在瓷器?

将富贵吉祥的纹饰绘制在瓷器,不仅仅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更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期许和心愿。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人们都在追求着富贵吉祥,古人也不例外。他们不仅将这种期望体现在吉祥语和书画上,还将这种愿望寄托在了瓷器上,因此在瓷器上也出现了很多吉祥纹饰,接下来为你一一盘点。

一、鱼藻纹

鱼藻纹指的就是游鱼、水藻组成的纹饰图案,这种纹饰图案一般出现在盆、洗、盘、罐等器型上。鱼这个字的读音和“余”相同,因此就有了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在鱼藻纹中,鱼是纹饰中的主角,而水藻则是配角。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年间烧制的盖罐,通体用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等不同色彩的釉料绘制出精美的鱼藻纹,用红色釉料绘制的八条鲤鱼姿态各有不同,色彩鲜明,而用蓝色、绿色、黄色等釉料绘制出的水草、浮萍、莲荷等图案都是鲤鱼的陪衬。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年间的这只蒜头瓶,瓶腹绘制着鱼藻纹。匠人们用褐彩绘制出水波、螃蟹和虾,又用红蓝彩绘制出游鱼,绿彩则用来绘制水藻,色彩鲜艳,活灵活现。

清雍正 矾红彩鱼藻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年间的矾红瓷瓶,瓶身上绘制着鱼藻纹。匠人们用矾红彩绘制着多条形态各异的鲤鱼,并用绿彩绘制出水藻,形象鲜明,色彩艳丽。

二、牡丹纹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花卉之一,中国人将它视为富贵之花。以牡丹为原型的牡丹纹,自然也就代表着富贵吉祥之意。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碗上,内底上绘制着折枝牡丹纹,外壁则绘制着缠枝牡丹纹,纹饰虽然不同,但风格统一,画风细腻。

明天顺 青花牡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天顺年间的青花瓷盘,用青料绘制着山石牡丹纹。瓷器内外绘制着八朵牡丹,纹饰繁密而细腻。

清雍正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碗,用各色珐琅料绘制出雉鸡牡丹纹,一只雄雉鸡正在雉鸡,绚丽的羽毛绒光如绢。整体色彩鲜艳雅逸,形象生动,牡丹绘制十分细腻。

清雍正 粉彩雉鸡牡丹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年间的粉彩瓷盘,内地上绘制着雉鸡牡丹纹,并用洞石、玉兰、菊花纹衬托。瓷盘上出现的雉鸡牡丹纹和洞石,寓意着“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整体构图严谨,运笔流畅,牡丹花色彩艳丽,为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

三、桂花纹

桂花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以它为原型的桂花纹有富贵之意,经常与月亮一起出现。

清雍正 画珐琅芙蓉桂花碗

雍正年间的珐琅碗,上面绘制着芙蓉与桂花的纹饰图案。芙蓉和桂花色彩鲜艳,枝叶绘制细腻精美。

四、海棠纹

海棠花是一种娇嫩艳丽的花朵,通常在春季开放。海棠花在中国有“花中神仙”的美誉,由于海棠的“棠”与“堂”同音,以它为原型的海棠纹也就有了“玉堂富贵”“满堂平安”的寓意。

明宣德 青花转枝海棠纹茶叶罐 台北故宫藏

宣德年间的茶叶罐,用青料在瓷器腹部绘制出转枝海棠纹。上面的海棠与枝叶生动形象,花朵位置各有不同,可见画工十分高超。

清雍正 珐琅彩海棠月季纹碗 首都博物馆藏

雍正年间烧制的瓷碗,用珐琅料绘制着海棠月季纹。海棠与月季都有富贵之意,这只瓷碗上同时绘制着这两种

绿釉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绿釉瓷器从汉朝发明开始一直到现在。

绿釉最早见于汉代,从汉代的铅绿釉陶开始,低温绿釉的烧制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宋代的磁州窑和定窑等都有烧造,定窑所烧的绿釉被称为“绿定”,弥足珍贵。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都有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早期有呈色似瓜皮的“瓜皮绿”,永乐年间有淡绿色釉。另据《南窑笔记》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时为成化窑有,最佳。”这说明孔雀绿翡翠绿釉在明成化年间的烧制成功。

温州有哪些博物馆?

1、温州博物馆

在这里了解温州历史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展区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历史馆、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临展馆、王维新铜版画馆七个专题陈列。共拥有文物2万多件,包括陶瓷器、表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个门类,尤以陶瓷器、彩塑、书画为特色。

主要精品包括宜山出土的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金沙塔出土唐代写经,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塑,西山出土的北宋青瓷褐彩等海内外珍品等。

2、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一个展馆遍温州非遗

灯盏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黄杨木雕……温州众多散落于民间的“宝藏”在这里集体亮相,诉说着瓯越土地的千年记忆。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总面积8300平方米,馆内设11个县(市、区)分展厅、3个专题馆(蓝夹缬馆、龙舟馆、瓯窑馆)、百工一条街、互动区等,共展出150多项近千件温州非遗展品。展厅采用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综合展示和专题展示,传统图文、实物展示与现代声光电展示相结合的手法,全方位为参观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加深历史认同感。温州非遗馆采用政企合作的方式建成,利用企业的场地由政府来投资共同建设完成。

3、南戏博物馆

让你爱上南戏

宋元时期兴起于温州的南戏,是中国戏曲之祖,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体制,演化成为数以百计的新剧种,是中国戏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本馆通过八个展厅,对南戏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系统地展示,同时还引进“驻场演出”,在来自晚清的建筑内听戏曲,别有一番滋味。

地点:市区四营堂巷内(朱自清故居旁)

4、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展示区面积400平方米,是一个集收藏、展览、研究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专题博物馆。目前的展品主要分三块:一是医药文化,二是诗赋文化,三是养生文化。

木质建筑,古色古香。馆内陈列有温州名医的手稿和看病处方,明清时期的药瓶、百格药斗,各类中草药标本。庭院栽种浙南特色本草,形成“百草园”景观。此外,还有中医在现场为病人把脉诊疗。

地点:瓯江路接近安澜码头的位置

5、温州灯文化博物馆

领略古今灯具艺术

这是温州市首个民间灯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由温籍运动员张金成投资筹建,该馆于2013年开始供游客参观。其中有各式灯具数千盏,以温州本土或者在温出土的灯具为主,有煤油灯、马灯、汽灯、酥油灯、吊灯等。其中不乏温州古代瓯窑生产的“省油灯”,形态各异的锡灯,名贵的银嵌玉八宝琴棋书画纹油灯等收藏珍品。

地点:瓯海区南白象金竹村的农家小院里(南白象街道顺104国道慈湖路口向南1公里左右)

6、醉壶楼紫砂博物馆

每只壶都是一件艺术品

我市首家民办紫砂博物馆,目前藏品已达600多件,时间跨越明、清、民国时期,以茗壶为主藏,其中还有陈用卿、邵春元、黄玉麟、陈光明等一批古代紫砂名家的代表作。

地点:龙湾区永中街道城北村

7、温州金洲动物博物馆

动物世界真奇妙

动植物藏品共11万件,动物标本7000余件,镇馆之宝是一条国内仅有的5米多长的“巨口鲨”标本。

地点:龙湾区灵昆街道双昆村龙昌路(市区可乘坐66路公交车到双昆村站下车,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

8、温州神韵贝螺馆

听海的声音

贝螺,大海的艺术品,天赐的瑰宝。馆主苏尧然用40多年时间收集各海域1200多种贝螺精品,让广大市民尤其是学生了解海洋的艺术和自然的智慧。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珍贵的鹦鹉螺、龙宫翁戎螺、左旋螺等斑斓多姿的藏品,更能亲自听苏尧然老人讲解背后的故事。

9、温州武术博物馆

地址:鹿城区广化桥路杨宅内

10、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地址:瓯北五星工业园红蜻蜓新股份大楼内

11、三科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地址:乐清经济开发区纬十一路258号

12、叶茂钱收藏馆

地址:瑞安市公安路84号

5、蓝夹缬博物馆

地址:瑞安市马屿跃马净水村

13、藻溪天韵奇石博物馆

地址:苍南藻溪镇鲤鱼山公园旁边

你见过最漂亮的酒具是什么?

【文藏来答】现代社会器物越来越精美,但真正让人心中怦然一动,忍不住赞叹其精美的就不得不提古时的青铜酒具。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酒具仍是重要的类型。在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青铜酒具,其中以铜壶居多,另外还有铜盉、铜罍、牺尊等多种。酒是液态的,容易挥发,不易保存,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古酒,如果能历经两千多年的苍桑岁月保存下来,那应该说是奇迹了。但是,1977年在中山王厝墓中确实出土了两种美酒。

图1 中山王厝墓示意图

中山王厝墓是迄今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中山国墓葬,其设计非常独特,在主墓室的周围设有东库、西库和东北库三个“库室”(图1),存放有大量珍贵的随葬品,而且库室与主墓室互不连通。因为这一独特的设计,尽管该墓的主室屡遭盗掘,并被盗贼焚烧毁坏,但是库室内的文物却得以幸存。

图2 铜扁壶与壶中酒液

铜扁壶 高45.9、长36.5、口径15厘米,东库出土。有盖,壶盖盖面等距置三个环形钮,短颈,圆弧肩,长方形圈足。壶身扁平,抹角呈桃形,左右两侧呈圆形,肩部各有一兽面衔环铺首。出土时壶内有透明的浅翡翠色酒液,尚有酒香(图2)。

铜圆壶 高45.5、口径14、腹径32厘米,西库出土。壶盖有圆鼓顶,坡面等距立有三个云形钮。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壶腹部有二道凸弦纹。出土时壶内盛有墨绿色酒液,香味浓郁(图3)。

图3 铜圆壶与壶中酒液

这两件铜壶的壶盖都是子母口,壶盖与壶口扣合紧密,而且均生锈,提高了密封度。两件铜壶内发现的古酒,在当时是中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实物古酒。中山国的前身白狄族鲜虞部游牧经济特色鲜明,有可能掌握了以奶酿酒的技术。进入中原地区后中山国逐渐接受了农耕文明,加上统治者重视农业,农业生产相当发达,粮食产量较多,是酿酒业发展的实物基础。

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中山国处于逐渐由陕西、山西一带向太行山麓迁徙的进程中。战国早期的鲜虞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具有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器物。如行唐李家庄出土的提梁铜匏壶、双环耳络绳纹铜壶,唐县北城子墓出土的络绳纹铜扁壶等。

图4 提梁铜匏壶

提梁铜匏壶 高23、口径4、腹径43厘米。壶的整体形状像一个歪颈葫芦,小口,圆腹,平底。通体素面,腹部上下有两个横置的附耳,耳上有一只扳手,扳手上饰有绳纹。葫芦形的铜壶便于携带,可以活动的扳手非常实用,是一件形制独特的铜壶(图4)。

图5 双环耳络绳纹铜壶

双环耳络绳纹铜壶 通高29.7、口径10、底径13.6厘米。铜壶为小口,短颈鼓腹,平底。壶的肩部有一对对称的竖环耳,下腹部正中处有一只竖环耳,便于系绳、携带。颈下至底部有凸起的横条索纹四道和竖条索纹六道,横竖条索纹相交处,扣勒成环索状方孔,孔内有阴刻雷纹。壶的造型和装饰都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特点,尤其是络绳纹象征捆勒,与游牧民族经常流动的生活方式有关(图5)。

图6 络绳纹铜扁壶

络绳纹铜扁壶 通高40.8、口径9.8厘米。壶身扁方,鼓腹,矮圈足,平盖。盖面两侧装饰兽首衔环,兽首的双眼镶嵌绿松石。壶肩两侧、腹部四面设有3组6个对称的麻花形提环,显然是为穿提链而作。壶身四面外表均饰兽面纽结双重绳索纹,圈足外表装饰由三角云纹组成的绳索纹。此壶造型、纹饰模仿游牧民族马上盛水盛酒的皮囊样式,别具一格(图6)。

图7 铜扁壶

另外,中山王厝墓也出土了几种铜扁壶,其中一种是前面提到的盛有浅翡翠色酒液的扁壶,还有一种铜扁壶(图7)是敞口、短颈,有两个环形耳,模仿北方民族盛水或盛酒的皮囊。皮带兜紧盛酒皮囊的形象十分逼真。

图8 提链铜壶

提链铜壶 通高44、器高32.6、口径12.4厘米,中山王墓出土。壶带盖(图8),颈部内收,圆鼓腹,平底圈足。盖为子口,圆鼓顶,顶中间有一环鼻连结两节铜链和一只圆环。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每环连结铜链五节,两侧铜链连接于中间的龙首璜形提手上,共同构成提链。盖上的两节铜链由圆环与壶肩一侧的提链相套,圆环既可在提链上自由移动以便于开启,又可以保证骑马活动时壶盖不脱离壶体。圈足四壁铸铭10字,刻铭13字,共23字,说明制造年代、督造官和工匠姓名。

原文作者:刘卫华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6年11月刊《酽酽酒香间的雄风与礼制——战国中山国出土的青铜酒具》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