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垢镇瓷器,钧瓷真有这么贵吗?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真有这么贵吗?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真有这么贵吗?当世之人早已不能理解宋代基本在原始生产状态之下要获得一件顶级钧瓷的艰难程度、艰辛程度与艰巨程度,也不能理解宋代人为了寻求美、获得美所愿意付出、能够付出、可以付出的巨大代价究竟有多么巨大,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也许略有夸张,但还远没有达到“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地步,应该说基本上是客观真实的写照而非夸张不实之语。
当然,这里所说的“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得一件钧瓷也绝对不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任何一件钧瓷就都这么珍贵与昂贵,而是要能够代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无双,钧无对”特色、特质、特征和特点的一件典型器、标准器、特色器才可以。
“瓷器挂红,价值连城”说的就是钧瓷,也就是说只要瓷器上自然烧出红斑来的钧瓷就价值及大,更不用说通体红釉、紫釉、绿釉等名贵釉色的品种了,如果上面再烧出自然形成的“蚯蚓走泥纹”和自然景观图案的钧瓷器物来的话,则更是价值倍增。
上几件宋代钧瓷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北宋钧窑神级臻品天蓝釉红斑九孔葵口小笔掭。
北宋钧窑鼎盛期神级臻品玫瑰红釉海棠花式葵口盘。
北宋钧窑鼎盛期神级臻品内外玫瑰紫釉白色凸起和平坦式蚯蚓走泥纹笔掭。
钧窑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钧窑色天青,月白为多,有红色窑变者更佳。因为窑系内窑口众多,这里以河南神垕正窑口为主。鉴定要点:1,釉水肥厚,侧光看多有不平。口沿流釉后,变稀薄呈黄褐色,且流痕自然。2,底足露胎处,呈现土黄色胎体,胎质不甚细腻,但也不太疏松,有干硬感,有的刷护胎釉。一般修足刀痕较为利索。3,如有窑变红,应与釉结合紧密,以沉稳,晕散,有流动感为真。4,宋金代秞水更加纯正,上秞到底,而明代上秞不到底,有流动和积釉现象,胎秞结合处,窑火信息丰富,呈褐黄到褐黑渐变。5,时代越早,釉面越匀净,莹润,柔和的宝光呈漫散射状。6,釉面由于土埋,多有绿黑色土沁,蚯蚓纹等。7,由于胎质原因,用手叩之,声音多沉闷,短促!
我有一些80年代的瓷盘和碗?
关键是看你收藏的80年代的瓷盘和碗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同我收藏的下列盘子一样,就具有收藏价值了。
我的这套盘子共四个,属于油画赏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青岛油画家所绘制,题材为“春夏秋冬”。因当时企业还属于国有企业,不允许私人在上面落款,所以不知画家是谁,单从其绘画风格和艺术水准来看,应该是有一定名气的画家。此油画赏盘直径42厘米,瓷盘底有中国傅山的字样,无论摆放或悬挂室内均大气上档次。曾经有人给掏一套2000元,我没有出手,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加上它们始终是我眼前的一道风景,舍不得离开。
上世纪七八十年年代,一批国家级美术师、艺术家被下派到各地的陶瓷厂,进行艺术指导并创作。如国家一级美术师韩美林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入河南神垕国营钧瓷厂、景德镇陶瓷厂等进行创作。如果你手中的瓷盘、瓷碗在绘画、烧制等方面出自他们之手,其收藏价值就非同一般了。另外,如果是当时景德镇、醴陵等国营陶瓷厂出厂的瓷器,虽然时间较短,但因属于最后的国营厂,且名气较大,也具有收藏价值。其中,名家手绘醴陵瓷器,收藏价值最大,一套茶具可以卖上千元。
无论你的瓷盘、瓷碗如何,因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烙印和特殊的时代背景,均具有收藏价值,请好好保存。
八大名窑中的五大官窑?
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中国古代“八大官窑”,即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瓷器珍品称“八大官窑”,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它们风格各异,各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禹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民窑即民间瓷窑,相对于宫廷(朝廷)兴办的官窑(御窑)而言,属非官方经营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这里的窑也是特指瓷窑,而非瓦窑、砖窑等。时间上也是特指民国以前,其中以明、清两个朝代最为兴盛。民窑的产品称客货,风格与官窑迥异,除去一些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型,可以说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更丰富自由。明代景德镇拥有为数众多的民窑,是我国陶瓷窑的主体,其制品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比较著名的有磁州窑、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
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以及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刘福安钧瓷现在是市场价是多少?
上次看到13000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