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小碟落款大全,你与同事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我和一女同事同睡一屋,居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我还心甘情愿给她几千大洋。真是匪夷所思,我平日里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上厕所都只用一张纸的人。

瓷器小碟落款大全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小丽很难为情的和我说:"沐阳哥,这个周末你能和我回我家一趟吗?我妈知道平日里你对我特别照顾,所以想做一顿饭给你。"

有人请吃饭自然是好事啊!我巴不得天天有人请呢!这样可以省不少钱。于是立马答应了。

那天去小丽家的时候,我忍痛割爱花了600块钱,买了几斤猪肉外加一些水果,心那个痛哟!不过为了给小丽妈妈留个好印象,我忍了。

到了小丽家的时候,我才发现她们家真的困难,母女俩住一室一厅的出租屋。不过好在,房子干净整洁,一看这俩母女就是个勤快的人。

她妈妈看到我笑得合不拢嘴说到:"真是长得一表人才,人又礼貌,来了还懂得带礼物来,小丽你可抓紧咯!",我只笑笑不说话。

饭后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她们又住的郊区,看来今晚我是会不去了,可我睡哪,只有一间房间。在我犯难的时候,小丽妈妈说到:"今晚你就睡这一晚,我到邻居家去睡,你们赶紧睡吧!我走了。"

我看了看小丽说:"这……",小丽说到:"睡吧!我睡外边,你睡里面",我急了我一个大男人睡什么里面于是说到:"哪有让女人睡外边的,你睡里面。"

小丽瞬间哭了,她说:"沐阳哥,你真是个好人,好男人",然后就上床躺下了,我也跟着上床下了。半夜里小丽有偷偷抱着我,可我假装睡着了。

那天晚上我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小丽说,她要给我买车票,我拒绝了,小丽说:"那怎么好意思,来的时候都是你付的车费",我说:"没有关系,以后工作表现好一点,拿到公司业绩第一名,到时请我吃饭也不迟",小丽回到:"好,我一定会努力的。"

在车上我心情很愉快,原来做好事让人心情这么好。早上我偷偷在床上放了6666块钱,还给小丽弄了个爱心早餐。

还给她留个纸条内容是这样:"我特意给你多请一天假,你多陪陪你母亲,今天带你母亲去买几身衣服,多买些吃的回家放着,不然她老人家等你一走了就又什么都舍不得买来吃了,你得给她买回来放着才行。沐阳。"

你收藏经历中捡漏趣事有哪些?

玩古代艺术品的藏家哪个不是想捡漏?民间藏家基本是常踩雷中学习,悟性高的会买到古代艺术品,有的藏家碰到的都买结果一屋子赝品多就成了国宝帮。

康熙乌金釉瓷器底部特征?

①平足——砂底无釉,平润光滑,偶有浅显或深重的螺旋纹。

②宽厚圈足——常见于盘、碗类,属早期器物。有釉或无釉的圈足宽厚,斜削呈里低外高状,亦有平切呈硬折角者,此种器足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时期。同时,还有较宽厚圈足、窄的斜足、平切足。

③双圈底——圈足内的底面近足处挖有沟槽,宽窄深浅不一,槽内无釉。圈足外墙着地,里墙悬空。这种底于明末和顺治出现,延续至康熙中期,见于大盘和厚胎盘类。又有圈足上带有窄小沟槽的器物,如笔筒、印盒、小碟类,槽内施釉极为齐整。

④二层台底——于圈足外墙处施削一圈釉面露胎,使釉不能抵达足端,从而形成两个不等高的切面,使着地面的足端呈齐平硬折方形或略圆的尖状(方形年代略早于圆尖者),俗称“二层台”或“台层底”。多见于琢器类。二层台圈足亦有曲折不圆的现象。

明末至清康熙14年以前?

明代

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衰,再难有财力支撑起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鼎盛一时的朝贡贸易体系也逐渐解体。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在海上的积极活动令澳门一跃成为全球性的贸易中心,并促进了天主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接触。至明隆庆元年(1567),明帝国有限度地解除“海禁”,民间贸易再度兴盛,并带来持续的贸易顺差。同时,欧洲人开始遍布海丝沿线,并开启了从美洲跨越太平洋的新航线,天主教随着欧洲殖民者迅速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不可避免地逐渐扩展为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海路网络。

焦天龙总结到:“万历年间(1573〜1619) 显然是明代外贸最活跃的时期。南海地区的至少有6 艘沉船属于万历时期。”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明代中后期沉船陶瓷器来自于以下沉船:“南澳I号”及“万历号”,均属于万历时期的商船。

明万历 漳州窑青花“粮”字大盘

漳州窑青花“粮”字大盘 明万历,高8.7、口径33.0、底径13.0厘米,于“南澳I号”发现。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封侯爵禄图“富贵佳器”款盘

景德镇窑青花封侯爵禄图“富贵佳器”款盘 明万历,高4.2、口径18.5〜19.1、底径12.0厘米,于“南澳I号”发现。

“南澳I号”,沉没于广东省南澳县三点金海域 。学界对于“南澳Ⅰ号”的年代认识有万历年间、万历三十六年以后、隆庆开海之际几种看法。但总体而言,“南澳Ⅰ号”的青花瓷年代指向为明代晚期。“南澳Ⅰ号”船载瓷器主要为福建漳州窑系和江西景德镇窑系产品,其中漳州窑系瓷器达2万件以上;景德镇窑系达5000件以上,有青花和五彩两个品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经赴景德镇考察了官窑遗址,湖田窑遗址和观音阁遗址,通过比对沉船和窑址产品,推断“南澳Ⅰ号”出水的景德镇窑系瓷器来自于观音阁遗址第四期,年代约为万历早中期。《江西景德镇观音阁明代窑址发掘报告》中指出,在观音阁遗址第三期,即嘉靖时期,发现一件刻有“◆ ◆嘉◆ ◆制”款的白釉大盘和青花五爪龙纹碗的残片。观音阁窑址是“官搭民烧”的窑址。“南澳Ⅰ号”的船载瓷器,以漳州窑的青花瓷器为大宗,青花大盘和带盖钵是代表性器物。这些青花瓷器的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发灰或者较为暗淡,绘制的人物或花鸟图案比较随意,底足粘有细砂(也就是所谓的“砂足器”)。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象首军持

景德镇窑青花象首军持 明万历,高20.5、通长17、宽9.5厘米,于“万历号”发现。

明 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

明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 明万历,高5、口径31、底径17厘米,于“万历号”发现。

“万历号”沉没于距马来西亚丁加奴州东海岸约6英里的海域,是一艘万历晚期的商船。2004年4至7月,南海海洋考古公司对沉船进行了打捞,采集出水文物7000多件。其中“克拉克”瓷大量出水。

“克拉克”瓷器以纹饰绘有连续的开光图案为特征,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鸟、果实、文房用品等吉祥图案,其器型有碗、碟及盘、杯、瓶、盖盒、军持等。1603年,荷兰武装船队在马六甲海峡捕获一艘装载着约10万件中国青花瓷器的葡萄牙帆船,船上的瓷器后来被运送到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欧洲。由于荷兰人将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荷兰语为“葡萄牙战舰”的意思),因而这批在欧洲拍卖的中国瓷器被称为“克拉克”瓷。据统计,从明万历三十年(1602)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从中国购置了超过300万件克拉克瓷。除景德镇窑外,福建漳州一带也盛产克拉克瓷。

总的来说,整个明代,沉船数量大量增多,以中国船为主,葡萄牙、欧洲和英国等国家的沉船也开始有发现。

清代

有清一代,中国和东南亚及欧洲的贸易没有中断过。顺治朝实行海禁政策,由明郑集团主导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康熙二十三年后(1684),允许民间进行海洋贸易,中国和东南亚的通商更加活跃。清代早期,来华的欧洲商船也增多,康熙开禁,设广州、厦门、宁波和云台山4个通商口岸,允许欧洲商船来华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来华船只更是不断增加。清代早中期,中国瓷器外销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大量的外销瓷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根据国外消费者的需要订制的,他们提供图样,中国制瓷商按图制作。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清代沉船陶瓷器来自于“金瓯号”和“迪沙鲁号”。

清 青花吕布戏貂蝉纹碟

清 青花吕布戏貂蝉纹碟 清雍正,高1.9、口11.8、底6.8厘米,于“金瓯号”发现。

清 褐绿彩瑞兽

清 褐绿彩瑞兽 清雍正,高6.5、底座长6厘米,于“金瓯号”发现。

“金瓯号”沉没于越南金瓯角海域,是一艘在雍正年间(1723〜1735)从中国广州开出的商船。“金瓯号”出水遗物有中国陶瓷器、锌条、康熙通宝钱币、衣物、船骨、金属制品、石质印章等。“金瓯号”出水器物以中国瓷器数量为多,虽然这艘船是雍正年间的商船,但所载瓷器中有不少瓷器带有典型的康熙朝风格。“金瓯号”出水瓷器主要来自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窑口。工艺品种多样,器形丰富。陶瓷工艺可见有青花瓷、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下三彩、素三彩、紫红、绿釉刻划填彩、白釉彩绘、酱釉白花、素胎白花、单色釉等。器物样式丰富多样,有盛用器、饮用器、文房用品、塑像玩具、陈设瓷等。其中一些带款识的瓷器也值得关注。“金瓯号”青花瓷碗,发现有“裴溪若深珍藏”“若深珍藏”款,为清代较有名气的“帝王堂名款识”;“金瓯号”出水的绿釉刻划花填彩折枝牡丹纹盘、紫红釉刻划花填彩盘等均为清初“祖堂居”的产品,“祖唐居”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专门烧制美术陶的著名石湾陶家。

清 青花如意头团寿纹盘

清 青花如意头团寿纹盘 清道光,高4.5、口26.7、底16.7厘米,于“迪沙鲁号”发现。

清 宜兴紫砂“孟臣制”梨式壶

清 宜兴紫砂“孟臣制”梨式壶 清道光,高11.5、口7.5、底8厘米,于“迪沙鲁号”发现。

清 石湾窑窑变釉弦纹钵

清 石湾窑窑变釉弦纹钵 清道光,高11、口18、底13.5厘米,于“迪沙鲁号”沉船发现。

“迪沙鲁号”是一艘中国帆船,长约30、宽8米。道光年间(约1845),该船在驶往马六甲途中,在马来西亚柔佛州迪沙如海滩不远处沉没。船上的瓷器主要是福建德化瓷、江西景德镇瓷、江苏宜兴紫砂、广东石湾陶等。值得关注的是船载的紫砂茶壶,紫砂茶具达1660件。紫砂茶具在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均有发现。赴泰国和越南等地经商或者移民的华侨,特别是闽粤商人将中国喝功夫茶的传统带到当地,江苏宜兴茶壶大量南运以满足闽粤功夫茶的需求。自晚明,宜兴紫砂茶壶和器具已远销至欧洲。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79年,由漳浦运抵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有7箱朱泥茶壶;1680年,约1635件茶壶(宜兴产品)运抵阿姆斯特丹。”

大量的货物通过船运载出海,船队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货物的装载方式也是非常的讲究。南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通过沉船考古发掘,瓷器中存在分大小套装工艺,同型瓷器成组搭接包装工艺等。这在“南澳I号”中也有体现,如酱釉堆塑双凤纹六狮系瓮,这种大陶瓮往往装填以小碟、小罐、小杯、棋子、串饰等小物品以及水果等食物。“迪沙鲁号”中紫砂壶分批放在大型的陶缸内,空隙处填充稻壳类的植物细粒作缓冲。

款识为景德镇繁体的青花缠枝莲小碟是哪年的?

这种款式跨度比较长,从晚清到一九五八年都可能有。光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进入中国,公司开始成立,所以,就有了江西瓷业公司等款式。到了一九零六年一直到民国时期,流水线开始进入作坊,日本过滤技术成了主流,原有的瓷器胎土粗糙,釉面粗糙,因此,退出了市场。后来,一直都是流水线生产。解放后,也恢复了一些手工作坊,一些大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换取外汇,就用传统方法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就是市场上的所谓五六七。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出口瓷。这些瓷器如今也是抢手货,价格远远高于清晚民国除了珠山八友外的其他瓷器。珠山八友的也是手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