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献礼瓷器图片欣赏,家藏的三十年以前的老物件?
知道的约120年
能说一个小时候见过或用过的老物件?
我们小时候不管是乖乖宝,或是调皮捣蛋的疯小子,男孩标配就是弹弓。因为首先第一个原因老师们言之凿凿教育我们,麻雀是害鸟,成群偷吃粮食,那时候粮食多珍贵,小学生粮食配给每月只有23斤,初中生25斤,高中生27斤,而且每月大约5斤还是用玉米粉或蕃薯干来抵充,一下触到大人小孩痛点,何况那时代老师话相当于甚至高于圣旨。其次是精神生活贫乏,没有电视机,几乎没有电影,好不容易能看的戏只有样板戏,台词都滚瓜烂熟了,书籍也是极其缺少,我们一个县没有一家图书馆,罕见连环画太贵,一本要被不同小手翻几百遍,以至于拥有者在连环画最后一页会写上,借书要有借有还,还的是朋友,不还的是小狗。
所以一放学或星期天放假,三五成群拿弹弓打麻雀,小屁孩弹弓都是用树叉应付一下,马马虎虎能打出去就行了,稍微大的最常用的弹弓是钢筋做的,讲究一点会用塑料线缠上,那样一来豪华,最主要能保护小手。子弹一般用楝树的果,上档次的用圆柱体铁末子,那杀伤力大增,但是弹弓准确度太差,虽然平时经常锻炼,也悄无声息靠上去,几乎两手空空没有猎物。弹弓太泛滥了,以至于小孩吵架,也有用弹弓互射,可知结果就是被双方父母痛揍,被老师罚站,操场集会狠批,在学校里成了过街老鼠,杀鸡儆猴,所这个现象基本绝迹。
有一天我弟弟神神秘秘告诉我爸爸,那时估计他6岁左右,炫耀着他手中弹弓,我以为他打伤了一只麻雀,看他那个得意洋洋样子,我爸哈哈大笑告诉我,你弟弟是神弓手,刚才他说他一发子弹就把公麻雀小鸡鸡打下来了,比你枪法准。这个就是我弟弟。
欧米茄50岁戴哪款?
50岁戴欧米茄海马系列(300米潜水表),
这款是欧米茄海马系列210.30.42.20.01.001至臻天文台表(300米潜水表),采用精钢材质打造的42毫米表壳,盘面用新技术的氧化锆陶瓷作为材质,波浪沉雕的设计,6点时刻方向设有日期显示框。
民间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民用型?
民间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与民用型到底有多少存世量?
回答了:很少很少!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难正确回答!有多还是少?笔者认为不管"至正型"或"张家民窑"其存世数量都很少很少。至于地下谁也估计不透,它不同地下矿产资源可以预估,它是凭有关数据推算,而窖藏瓷器谁能说得准呢!至于从2012年国外拍卖"鬼谷子下山"罐以来,由于受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影响,相继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大名头重器,都是真品吗?令人质疑!原因宝主末曾把"元青花瓷器局部放大,多方拍照公众于世,也未曾发表有关见解,所以到今天,几乎每一位收藏者人手至少一件元青花,岂不知1979年就开始仿造元青花的景德镇原国营老厂——景德镇陶瓷馆,所仿造用的样品则是江西省丰城县博物馆的展品《元青花牡丹纹赏瓶》,以转让的方式卖给了景德镇陶瓷馆。1981年景德镇陶瓷馆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馆中的陈孟龙、李会中、饶可勤等专业人员提议仿制"元、明青花"古瓷,这个提议得到当时馆长刘贤敏、副馆长甄励的赞同和许可,当年初就与景德镇东风瓷厂签订了合作协议,陶瓷馆負责提供仿品资料,对工种监制和参与绘画。东风瓷厂负责配泥、釉、青花料和制作,开工月余,其产品酷似。由于当时不知道元青花是模印成型,所以釆用利坯成型,当时定价3800元件,后被來馆参观的日本人买去,当年还制作了元青花梅瓶、花果纹折边盘、龙纹、麒麟穿花玉壶春瓶、缠枝花纹碗、青花压手杯、一束莲纹大盘等等,其当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1981年)。
1985年成立了"景德镇市仿古瓷厂"民营企业,股董有刘書芬、罗长庚、罗学正教授,钟连生教授等等。烧制使用气轮窑,省工省时,1999年使用印坯粘接成型工艺,改变了传统的拉坯、利坯方式。
后來景德镇大量仿制成功,遍及全国及东南亚……其产品沒有二把刷子你根本就分不清哪是真、哪是仿,因为你的知识面太单调了,所以后来的元青花成灾,并不为过!。下面请看这件《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扁壶》它有七大特征供你解读:
★一,器型纹饰等整体到代,1311——1334,(废止浮梁磁局前)。
★二,苏尼勃青料,锡光斑明显(不破皮)。
★三,影青釉,流釉处呈黑綠。
★四,由内泛火石红。
★五,传统手工拉坯手感不平。
★六,内里、底不施釉。
★七,呈色青翠,有柴烧炸珠纹、垂流色现象。
敬请各位大师、专家、同行关注賜教为盼!
战国水晶杯是有人穿越带过去的吗?
说是有人穿越,这个话题就不成立了,以目前的科技,实现穿越只是个梦想。那么有人又说了,这是盗墓贼留在墓里的,我觉得这也根本不可能。&发掘现场
从出土现场看,根本就没有被盗墓的痕迹,何来的盗墓者遗留?为什么这么多人怀疑战国水晶的真实性呢?那就是这个杯子的造型太现代,十分不符合战国时期的审美。&水晶杯的出土状态
那么事实是不是像这些人说的一样呢?我们先来说说战国水晶的制作水平和工艺。战国时期齐国出产水晶,齐国的水晶制作工艺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并通过交易大量的流向各国。&战国时期水晶八楞珠,十分简洁而通透。&战国时期玛瑙环,由于玛瑙和水晶同样性脆而硬度大,不容易加工,所以就会出现和水晶一样的制作风格。
但是,齐国的水晶制品造型都十分简洁大方,并不像其他玉器一样纹饰精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水晶原石较小,无杂质通透的更小,一般只能制作小型的配饰和珠子;再者水晶性脆,不像玉石有韧性,以当时的制作水平,不宜在小器物上再加工纹饰;还有就是古人爱的是水晶的晶莹通透之美,也不会在上面加多余的纹饰,这样即使再抛光也会大大影响水晶的通透感。基于以上条件,齐国出产的水晶制品都是十分素雅无纹的。&以上两图为战国水晶珠,十分崇尚简洁而通透。
总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晶制作就以素为美,即使偶尔在做大件的水晶的时候也是以线条简练无纹为审美标准。而是力求用简单的造型和有张力的线条去显示水晶之美。
&战国水晶环,光素无纹,风格和水晶杯一样。
杭州博物馆收藏的国宝战国水晶杯也就是在这样的审美习惯中制作而成的,它有些许的水晶天然絮状物,从制作工艺上,是完全符合当时的生产条件的。从战国人对水晶的审美习惯看,也是没毛病的。&引起争议的战国水晶杯
很多人说话不经过大脑,为了反对而反对。那个盗墓贼会带个水晶杯去盗墓?是去盗墓还是去送宝贝?如果是现代产品会做成这样的来浪费一大块上好的水晶原料?这样的水晶杯就算在现代那也不是可以随便带出去喝水的吧。至于说是玻璃杯的人,我只想说,连玻璃跟水晶都分不清,就不要发言了。&战国水晶杯和汉代白玉卮杯的对比,还是可以看出是高度、直径很相近,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现在一些人只要是国家认可的他们就必须提出反对意见,敢于怀疑一切,但是又拿不出科学的依据,就是想扰乱视听,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要以为这样的造型就只有西方人才能发明,永远不要怀疑我们老祖先的智慧,一部《易经》就够现代人眼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