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窑瓷器鉴定图解大师,明代官窑白釉盘胎是什么颜色?

我国明代官窑瓷器白釉盘胎的颜色是白中泛青的卵白色。

明代官窑白釉盘胎是白釉瓷器,仍保留着元代的特征。胎体厚重,胎色洁白,胎土淘炼较元代精细;明代官窑白釉盘胎的颜色是白中泛青的卵白色,也有白色,说明釉的配制尚在转变期。所见器物大多为盘碗类圆器,琢器见甚少。明代官窑白釉盘胎的底部都较厚重,无釉,砂底,颜色在烧成后往往留有褐色斑点痕,或火石红痕;胎釉结合处修削不太整齐。盘碗圈足较之元代稍大,多为外敛内斜削式,足端较窄且平切;或为多见的圆涡形厚底足,底足中心留有明显的乳状突起。明代官窑白釉盘胎的颜色装饰以素白釉与白釉印花为多见。

明代官窑瓷器鉴定图解大师

明代青花瓷各个时期的青花用料都是什么?

首先感谢悟空邀请问答,首先相对于清代青花瓷,笔者更喜欢的是明代青花,既有永乐、宣德时期华丽霸气的纹饰,也有成化,弘治时期恬淡雅致的情调,更有嘉靖,万历时期浓妆艳抹的发色。可谓丰富多变,体现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明代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用料。那么现在我就简单地阐述一下明代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用料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明洪武 松竹梅缠枝菊纹青花大盘

明洪武 菊瓣纹缠枝莲纹釉里红执壶

说到洪武青花瓷,可能大家感觉印象不是特别深,因为这个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太太耀眼了,都知道这个帝国的缔造者太祖皇帝朱元璋因为姓朱所以对带有红色纹饰的瓷器尤为喜爱,所以在当时江西景德镇的官窑御窑厂出产了一批质量及其高的釉里红瓷器。但是明洪武的青花瓷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很多人都说洪武的青花瓷器特别是民窑瓷器纹饰发色看着是灰黑色,不是特别好看。原因是是什么呢,因为建国之初各个行业百废待兴,所以用了不是特别昂贵的国产料也称为石子青料,这种青花用料烧造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这个时期的洪武青花瓷以具有丰富生活情调的纹饰取胜,较为常见的就是当时民窑碗心写有一个大大的福字,也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永乐 一把莲大盘

明宣德 缠枝莲花卉纹豆

提到永宣时期的青花,笔者认为是明清青花瓷器史的巅峰时期之一,清代康雍时期官窑都有仿制这个时期的瓷器,可以说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不管是器型、发色、纹饰都是精益求精,也和当时大明王朝的国力鼎盛有很大关系。尤为突出的一点就是青花发色极为漂亮,给人一种华丽美观而又不失沉稳的感觉,更为可贵的一点是青花发色中竟然带有些金属般的光泽。究竟是什么青花用料造成这么精彩的视觉效果,这种神秘的青花用料叫苏尼勃青料也可称为苏麻离青料,据研究是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从现在的中东地区带回的青花钴料,换现在的话说是进口原材料,这种用料在当时可是昂贵的很,不像现在运输这么发达,当时运到国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等等。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大明王朝达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更为丰富了,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了。

明成化 花卉纹青花卧足杯

明弘治 娇黄釉盘

提起明代中期成化、弘治的青花瓷。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太淡雅了吧感觉没什么亮点,不如这个时期的明星产品成化斗彩和弘治娇黄釉官窑瓷器,前几年一个成化的斗彩鸡缸杯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到两个多亿可谓价值连城,弘治的娇黄釉瓷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的最高峰。但是笔者认为成弘的青花也别有一番雅致,特别的淡雅耐看,而且瓷器纹饰方面留白较多,给人一种清晰脱俗的感觉,以花卉和婴戏为代表纹饰,那么形成这种风格也离不开这个时期青花用料的作用。这个时期的用料以平等青为主。为什么和永宣时期的瓷器青花风格迥然不同呢,首先和这两位皇帝的性格有关,成化性格比较柔弱阴柔,当上皇帝后喜欢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为了讨这位带他长大的乳母欢心,烧造了一批更符合女性审美特点的贡瓷。到了弘治,本人认为是明代最为传统也是最为保守最兢兢业业的皇帝,生活方面也是极为节俭,更是皇帝中一夫一妻制的践行者,这可不容易吧对于皇帝来说。再一个经过土木堡之变,帝国由盛转衰也无力烧造像永宣那么华丽的青花瓷了。

明嘉靖、万历时期纹饰

最后说说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首先看到这个时期的青花瓷的第一印象就是发色怎么这么蓝艳,浓重的很啊!像是色调调重了好几个度一样,与成化、弘治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发色其实离不开青料,那么这个时期的青料是什么呢?有一种号称回青的钴料。这种钴料也是进口的,据说也特别昂贵,只有官窑多为使用,而且喜欢和国产的石子青混合使用。纯回青的用料极为罕见,估计是皇帝本人才能使用这个级别的瓷器的吧。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瓷器发色有这种特征呢,和嘉靖万历这两位皇帝信奉道教息息相关,可以说他们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嘉靖是天天炼丹吃药、万历是几十年不上朝懒得管了。道教有一种说法叫紫气东来,而嘉靖万历上等瓷器由于加了回青料可以达到蓝中发紫的效果了,所以尤得两位皇帝喜爱。

明代的瓷器这几个时期的青花用料更具有代表性,别的时期青花就不再一一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v信探讨交流问题,一五五三八八五四五一六。每天阅读十分钟,避免吃亏上当。

南宋官窑花觚真品特点?

官窑花觚

官窑是中国宋代五大瓷窑之一,其制作技术传承于唐代秘色瓷和五代柴窑,在千峰翠色的基础上增加了非常莹润的玉质感。作为统治阶级的重要礼器和上层社会的赏玩之物,它冰青玉洁、色调淡雅、造型古朴,充分体现了宋代先人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极其富足,工业非常繁荣。朝廷主要收入逐步从农业转向工商业了,农业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迈进了。正向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那样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宋官窑瓷器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至今杭州凤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等历史遗迹,现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官窑瓷器品种非常丰富,按用途分为礼器、陈设器、日用器,其中礼器、陈设器占主要地位,因为宋朝时期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祭天、祭地、祭先祖,这就需要大量的礼器。又因为当时青铜器逐步为瓷器所取代,所以从造型上明显看出宋官窑瓷器中有很多造型古朴的仿青铜器型。官窑的制胎一般就近取土,胎色大多呈灰色、深灰色、深褐色,这是因为胎土中掺入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所致。器口薄釉处和圈足露胎处显出深褐色,正像古人所云“紫口铁足”。釉色有多种,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月白、翠绿,北宋官窑中粉青、月白色较多。按古人的评价:“粉青为上,浅白(月白)次之,油灰(灰青)色色之下也”。釉面有大小开片,种类有牛毛纹、蟹爪纹、冰裂纹、鱼鳞纹、鱼子纹。古人评价:“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黑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总之,宋代官窑瓷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它没有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不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独以古朴庄重的器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配合着紫口铁足之美,堪称宋代审美的代表。

此官窑花觚,敞口向天而向,即为‘上承天露’或‘秉承天道’之意。长颈,方腹,高圈足外撇。器体胎体厚重,形体硕大,造型古朴,典雅迷人,胎质细腻致密,通体施青釉,釉汁肥厚,滋润如玉,通体开片,裂纹层层叠叠清晰而现,观之犹如坚冰炸裂,具有较强的立体之感,而以手感之,且又光洁平滑。其高雅素装摄人眼目,独具艺术魅力。因官窑瓷器属于非商品性生产,产品少。其中精者选进宫,次者掩埋等处理,不许流入民间,历代帝王尚且均将官窑瓷器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不作明器陪葬,足见其珍贵程度,故流传下来且保存完好的官窑瓷器如此件官窑花觚就更为珍稀难得,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明代永乐时期瓷器上的图案纹饰有什么特征?

瓷器鉴定真知堂:

要说到永乐时期瓷器图案纹饰的特征,就得先了解永乐时期的瓷器。

永乐时期,是十五世纪初期,中国瓷器刚刚从元代转变到明代,所以永乐瓷比明初洪武官窑瓷器更为精致但和宣德成化相比又较为粗犷。

永乐瓷器有三宝,甜白,青花,鲜红釉。按道理来说永乐甜白瓷最多,鲜红釉最少。但目前永乐瓷器市场认知度最高的还是青花瓷。

永乐青花瓷一改洪武青花瓷发黑发灰的特质,而变得靛蓝晕散有铁锈斑,这是由于大量采用了进口的苏麻离青等高钴高铁青料的原因。

永乐朝早期官窑遗存绝大部分都是白釉瓷,皇帝也说自己日常所用白瓷洁素莹然,甚适于心,应该是郑和下西洋之前青花原料极少,而下西洋之后,青花原料进口数量激增的缘故。但郑和下西洋带回的不一定就是印尼产青料,也有很大可能是中东地区所产,毕竟从宋朝开始,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商贸交流以海路为主,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老路线。

永乐瓷器有个特征,叫做永乐无人,意思是永乐瓷器上没有人物纹饰。但有一件特例,是台北故宫收藏的一件胡腾舞扁壶,无款,被定为永乐。宣德早期也有无款器物,所以此物是永是宣目前尚无法定论。

永乐瓷器除了没有人物纹饰以外,大量的图案纹饰以花果龙凤为主,相比元朝密不透风的绘画风格,显得疏密有质,花鸟工笔画开始出现在永乐瓷器上,这在元朝和洪武是极为罕见的。

永乐时期由于青花瓷大量出口到中东地区,同时交流西藏番僧,所以中东文化和藏族佛教文化纹饰大量出现在永乐瓷器上这也是永乐瓷器纹饰的重要特征之一。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乾隆年制黄地青花瓷器真品特征?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乾隆青花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

在造型上,乾隆官窑造型规范,制作精细,整器线条古拙,无柔和感,大件器物不变形,厚薄均匀,工整;胎制较粗,做工精致;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器形无所不包,大到桌子,小到掌中玩物小鸟食灌应有尽有,多仿明宣德,且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瓷器,很有可能为乾隆时所仿制;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凡是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在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在纹饰上,乾隆官窑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笔工整;纹样守旧,拘谨,呆板,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的很满,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为乾隆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制”,书款规范,极少草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