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灌肠,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可以推荐嘛?

和大家分享一个夏季美食“凉拌米线(米粉)”的做法

瓷器灌肠

三伏天吃上一碗清爽可口的米粉,那也太爽了!

具体做法如下:

备料:米粉适量(根据吃的人数定)、蒜、芝麻油、芝麻酱、麻油、盐、味精、白醋、白糖、辣椒油、白芝麻、小米辣、黄瓜、豆腐泡。

步骤:

1、将米粉用清水清洗打散,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用筷子可以夹断就好了(也可以过一会尝一下看看好没好,注意烫伤)

2、将蒜拍碎切成蒜末,小米辣切碎、黄瓜切成丝,豆腐泡放煮米线锅里煮一下捞出切两半后放一些白糖放一些辣椒油拌匀。

3、将适量芝麻酱兑入芝麻油和麻油搅拌开,加入温水继续搅拌至无颗粒,加入盐,味精,白糖,白醋,糖和醋比例1:1。

4、将煮好的米线过凉水后放入空碗中,摆上黄瓜丝、小米辣、白芝麻、蒜末、摆一圈豆腐泡。

5、淋入做好的芝麻酱汁,再淋入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清爽可口的凉拌米线就做好了!

本方法试吃视频已经发布,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视频!

下图就是我做的了,仅供参考!

北京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地方?

人生的路上除了苟且还有吃喝。

这个问题可把小编难坏了,要说北京城里好吃好玩儿的地方太多了,真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既然到了冬天,那小编就带您尝尝冬天里依旧热火朝天的馆子和越冷越美的园子。

1.北平食府

一家主打京味儿的餐厅,走进店里就能感到浓郁的老北京味,很有文化氛围,菜基本上都是些家常菜。

来他家点的最多的就是烙饼卷带鱼,带鱼酥脆而不油腻,可以说是外焦里嫩,配上热乎乎的烙饼非常可口,味道醇厚。

地址:万寿路西街61号

2.局气

一家很北京的北京菜,从装修到菜品处处体现着北京元素。风筝、胡同、门牌…都是儿时记忆里的样子,盘子上印着的“侃大山”、“老炮儿”、“瓷器”…都是北京话里的常见词。

来这儿必点“蜂窝煤”,甜口咸口都有,服务员还会提醒你拍照,点燃的一瞬间又炫又香,简直不能更棒。另外推荐他家的兔爷土豆泥、帅有何用、局气豆腐,还有好多我还没来得及尝呢。

地址:成府路28号华联购物中心6楼

3.悦宾饭馆

据说这是北京第一家个体经营的饭馆,在胡同里一开就是好几十年,可以说是陪伴了一代人长大的馆子。走进店里面你就能感到很浓的生活气息,有种到了80年代的感觉。

他家最受欢迎的应该就是蒜泥肘子,超大的一盘,把整个肘子切成了片,吃起来很软烂,不肥不腻,就着蒜泥汁恰到好处。

地址:翠花胡同43号(中国美术馆正门对面)

4.大碗居

一家有些年头的老北京家常菜馆子,每次来都是人爆满。他家做的菜味道很正,比较合大众的胃口,量也挺大,特别适合家庭、朋友聚餐。一进屋你就能感到老北京的风格。

比较推荐乾隆白菜,糖醋里脊、秘制烤鸭、蓝莓山药等,这些基本都是桌桌必点的菜。总的来说,去他家吃一顿是不会让您失望的。

地址:东四北大街343号银地宾馆2楼

5.老诚一锅羊蝎子

冬天最适合吃羊蝎子了,他家都不用跟您多说了,以前也给您介绍过,我相信不少人都吃过,很有名气的一家。他家的羊蝎子讲究“又香又麻又辣”,羊肉不腻不膻,吃起来特别的鲜。吃完肉啃完骨头了再开始涮菜、煮面,特别的入味,过瘾。

地址:东四北大街249号

6.北平盛世

现在主打北京菜的餐馆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特色,让人找到了些胡同的味道。走进他家,你会发现无论是从环境还是布局或者是服务员们的服装,都是民国时期的感觉。菜就更不用说了,一看就是用了心的,吃起来都是老北京味道。

地址:东三环南路54号劲松桥东北角、劲松八区805号

7.八戒蹄花锅

一家主打猪蹄的店,满满一锅猪蹄大概有8、9个的样子,量很大,满满的胶原蛋白。猪蹄吃起来很嫩,比较入味,一点都不腻,而且还有以八戒悟空唐僧命名的蘸酱,都是蒜蓉甜辣酱、麻酱、酱油之类的,蘸着料吃别有一番滋味。除了猪蹄锅还有一些烤串,比较推荐烤的猪蹄和鸡爪,吃起来特别香。

地址:西大望路工业大学北站对面

8.东四民芳餐厅

很经典的家常菜馆子,口味正宗,位于东打磨厂新活馆三层,他家的菜量都很大份量很多,比较适合聚餐。招牌菜就是鱼头泡饼,光是一个小份就已经很多了,地味十足,饼是最好吃的,焦脆焦脆的,泡在汤里超级吸汁,鱼肉也是很鲜美,吃起来很嫩。

推荐菜:鱼头泡饼、宫保鸡丁、焦溜丸子、芝麻酱糖饼、家常红烧带鱼、精品烤鸭

地址:崇文门祈年大街东打磨厂街7号新活馆三层(双井店迁址到此)

*朝阳门、三里屯均有分店

9.鸦儿李记

他家是个清真的涮肉店,食材都可以保障,他家就是传统的老北京涮肉,但是他家是一人一个小铜锅,而且每桌都有一个加汤的汤壶、自己加就行、很方便。除了涮肉还有很多老北京小吃,味道真的很地道。

推荐菜:李记烧饼、纯羊肉串、羊杂汤、手切羊上脑、手切鲜羊肉、糖火烧

地址:西花市大街80-3

*地安门、鼓楼、和平里、西直门均有分店

10.烤肉宛

要说到烤肉,老北京人都知道,“南宛北季”,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特色。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距今已有330多年了。而且几乎天天爆满,每天都在排大长队。

他家的炙子烤肉,烤出来肉质滑嫩,无论是牛肉还是羊肉都要把筋剔除干净,然后切成6毫米左右的薄片,再配上香油、酱油、料酒、姜汁、葱段等佐料,往上一烤,鲜香四溢。

地址:南礼士路58号(儿童医院西南门100米,距南礼士路地铁站B口步行约350米)

这大雪近期可能是盼不来了,可不能再错过赏梅,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没有雪的北京就先拿这梅花聊以慰藉吧。

1.北京植物园卧佛寺

北京植物园南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一直前行便是卧佛寺。

因是京城露地开放最早的花卉,这儿的腊梅被称为“京华第一枝”,寺中的腊梅大约60多株,分布于寺院各个角落,尤以山门殿前居多。

试想,伴着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赏腊梅本身也平添了几分超然,包含着禅意的花香里有一切皆空的了然。它映衬着殿宇的红墙和香火的炉龛,让人禁不住抚今追昔。

而在天王殿东侧,还有一丛古腊梅,相传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堪称“京城腊梅之冠”。

门票:5元

开放时间:9: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北京植物园内

交通:①乘505、331、563、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南门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乘360慢、360快、318、714、698路北京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②乘地铁1号线到古城站下车可换乘318路,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可换乘563路;③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换乘360慢、563路;④从北京西站乘坐374路到公主坟北站下车,换乘698路到北京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⑤从北京西站乘坐特18、特19路到西苑站下车,换乘563、331、696路到北京植物园南门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

2.颐和园乐农轩

说起“颐和园”,你会想到什么?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吉尼斯纪录世界最长长廊?被幽禁在玉澜堂的光绪皇帝?其实除了这些名片,在颐和园的乐农轩、昆明湖水操学堂探梅也是冬日雅事。

乐农轩是颐和园里的一组农式建筑,也是西太后在庚子年慌忙逃难途中曾经住过的房屋式样,待回銮后居然把它也请进了夏宫。

乐农轩和昆明湖水操学堂种植的腊梅虽然数量不多但胜在环境清幽,春寒绽梅,傲骨幽香,几小朵簇拥在一起紧贴在干枝上,想必任何人经过此处都要因这腊梅的幽香而入内一探究竟吧。

门票:旺季40元淡季30元

开放时间:7:00-17: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

交通:东宫门:地铁线路:4号线西苑站;公交线路:330、331、332、346、584、594、375、563、508、579、303、584、夜8路;北宫门:地铁线路:4号线北宫门站;公交线路:330、331、332、346、584、594、375、563、508、579、303、观光3线;新建宫门:公交线路:374、74、437、952路;南如意门:有停车场;公交线路:374、74、437、952路;颐和园西门:有停车场;公交线路:469、539路;北如意门:暂无公交、地铁、停车场

3.中山公园惠芳园

赏腊梅不一定要往远处跑,天安门边上的中山公园里就有。从南门进入后,往西北方向走可以来到惠芳园,这里便种植着不少腊梅。

初入园中便会觉得暗香扑鼻,而当周遭草木凋零时,那长在苍遒的枝杈上的几朵腊梅却迎来了美丽的初绽,黄色的花瓣里还有一层淡紫色晕纹。

同时中山公园里的这几株腊梅树形不大,比较适合爱玩微距的摄影爱好者们。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 6:30-20:3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

交通:到达南门:乘1、5、10、22、52、90、99、205、728、专1、专2路在天安门西站下,向东步行2分钟,或乘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出,向东步行1分钟;到达西门:乘5路在西华门站下,路东侧向南步行5分钟。自驾车游客可行驶至南长街的公园西门,门前有收费停车场,限18:00之前,有约30个车位。

4.香山公园腊梅谷

众所周知,香山公园眼镜湖南侧有一处“梅沟”,往年这里每到盛花期,几十米外便能闻到扑鼻而来的香气。

其实现在来香山的中老年人居多,登山之余,不妨到这个已建成十余年的“梅沟”走走,观赏初放的腊梅,等待含苞待放的梅花,可谓健身、赏梅两不误。

门票:旺季15元淡季10元

开放时间:6:00-18: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

交通:318路(老古城―香山)、331路(新街口豁口-香山)、360路快(动物园―香山)、360路慢(西直门-香山)、696路(黄港村-香山)、698路(城南嘉园北-香山)、714路(阜成门内-香山)、563路(西直门-香山公园东门)等公共汽车线路都可到达。

5.月坛公园南园

月坛公园地处北京市西城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分为南园和北园。

在南园西南角(邀月亭附近的爽心亭、咏月碑廊和静月轩旁)种植着数株腊梅,

目前正处于花期,可以前往观赏。

门票:1元

开放时间:6:00-19:3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甲6号

交通:13、15、19、21、42、45、65、特4、823路月坛站下车

6.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中的栊翠庵离西门不远,按《红楼梦》中的说法,这是妙玉的住所,也是园中唯一的庙宇景区。

盛开的梅花与佛殿相映成趣,金色小花缀满枝头,在禅音缭绕中冷香暗放,为大观园增添了几许神秘的韵味。

而在北屋佛殿门前西侧,也种植有成片腊梅,据说这里的腊梅叫“红心腊梅”,它的花瓣比素心腊梅稍尖一点,花蕊有点红中带紫,香气上仿佛也更胜一筹,值得细细品味。

门票:40元;学生、老年:20元/人(凭有效证件)

开放时间:7:30-17:30(17:00停止售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12号

交通:122、351、395、56、59、744支线、800、819、922、939、423、721、特3(大观园站);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站下车换乘646路到世界花卉大观园站下车。

7.玉渊潭公园

冬天萧瑟的北国,花木噤声,唯有蜡梅的一抹亮色,能为花友带来不少慰藉。

玉渊潭公园的健康大道桥下西门向东沿线以及中山岛景区一带露地,引植的梅花有玉蝶、跳枝、黄香等10余种,淡淡的梅花幽香成为冬日里的主角。

门票:2元(具体以公园公示票价为准!)

开放时间:12月─次年3月:6:30-19:00(20:30静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

交通:地铁9号线白堆子站下车[D口(西南口)] 步行825米到公园北门。

8..红螺寺

红螺寺的梅,佛韵飘香,虽无意争春,却清淡幽远,超凡脱俗。

红螺寺还将在每年2-5月举办梅花展,露天、大棚里,到处是俏梅争春,寒香飘溢。梅花形雅品高,在城里难得一见,或白、或粉,用“未见花色先闻花香”来形容这里的腊梅再合适不过了。

门票:成人54元(不包含滑道、撞钟、打金钱眼等自费项目)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镇红螺寺

交通:867路红螺寺专线公交车由东直门交通枢纽外直达景区(可刷交通卡),每天对发车,间隔30分钟左右。

9.明城墙遗址公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这里有着北京最早开放的梅花,从城墙最西头一直到角楼,都是成片成片的梅花。

在寒冬里傲霜斗雪的梅花,不畏寒冷,傲立枝头,守候着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城墙遗址这种刚毅、坚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又何尝不是梅花精神的传承?

门票:城墙免费;东南角楼:成人10元,学生5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9号

交通:地铁2号线、5号线交汇的崇文门站,出站即到。

有没有被撩到?是不是隔着屏幕都闻到梅花香了?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亲们可要抓紧时间,找个没风没霾的好天气出去嗨,又再错过的话小编都要替你们哭了~

想知道更多北京美食美景,潮流热点,请关注小编,我这里有大把的安利等着您哟。

想去芒市周边旅游?

乡德宏散记

一、 芒市: 边城除夕

2000年 2月 4日,农历大年29。今年没有年三十,今天就算是除夕了,忙了一年终于在今天开始有了一周的假期。在盆地里待久了,老是看到头顶上这块散不开的乌云,心中烦闷得很,有了机会总想出去透透气,所以昨天刚一放假,我们就踏上了南行的路途。昆明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蓝天、丽日、白云、暖风,真想放声高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呦吼、喜洋洋喽喂……”,咳,不是盆地中人你还真难体会这句民歌的真缔噢!

从昆明起飞,只需要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傣乡的上空,最为引人的注目标志当然还是那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了。从天空上看下去,芒市的农田很规范,整整齐齐的大方块田,让人联想到那很可能是当年数十万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支边青年的血汗作品,心情不由得分外激动。

芒市虽然是一州之首府,但毕竟是边城小镇,临近除夕夜的市面显得格外清静,许多商店都在一片爆竹声中拉下了卷帘门。到过版纳的人都知道,在景宏的大街上如果你看到穿筒裙的女子,十有八九那是外来的游客赶时髦应景,而非真正的傣家卜哨(姑娘)。要看纯正的傣家朴哨,只有去橄榄坝。而芒市却不然,这里游客很少,满大街都是民族打扮的傣家女子,与版纳傣女的装束大同小异,细看略有区别:德宏傣寨按汉人称呼有“水傣”和“旱傣”之分,水傣一般指瑞丽、畹町等沿瑞丽江居住的“傣德”;旱傣则泛指潞西、梁河等其余地区的“傣勒”。水傣的装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彩色筒裙、齐胸短衣,头插鲜花。而旱傣的装束稍微朴素一些,特别是已婚妇女,一般都是黑色筒裙,黑色包头或白毛巾包头。与版纳傣族最为明显的是德宏傣族多穿大襟上衣,而版纳傣族多穿对襟上衣。由于德宏地区比版纳的气温略低一些,冬季的傣家女子还喜欢在民族上衣的外面罩上一件小西装,脸上往往画两块米黄色的粉(据说是为了凉爽,不过我看更象是为了漂亮),很象化了妆等着上台就脱外套的女演员,让人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游览过闻名全国的树包塔奇观之后,天色已近黄昏,忽然想起可能要饿肚子!因为沿途到处都看到店铺在关门,许多赶街的傣家人已是急急匆匆地往回赶路。走了几条街,没看到一家卖吃的铺子,心中慌了神,赶快先买了几包方便面稳定军心,心想这个除夕夜的年饭很可能要和“康师傅”共度了。终于,在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家还没来得及收摊的傣家小吃店,是那种供卖菜人填饱肚子那种“鸡毛小店”,几个傣族小青年正在边吃边喝酒,所以耽误了老板娘收摊,也因此使我们全家没在除夕夜来临之时饿一顿肚子。十三元钱吃了五个菜和一个汤,尽管身后杀鸡点的臭味不时飘过来,但还是很高兴,总算不至于请康师傅和我们一同共进年饭了。

二、 瑞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是年初一,早上喊车很困难,只好劳驾邮电宾馆的值班小姐传呼了一辆的士,平日里芒市到瑞丽只需100元的车费,今天非150元不干,只好任人宰割了。

芒市到瑞丽的公路还很不错,一百多公里路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这都要归功于几年前的边贸开发热,当时来这里炒房地产的、倒运木材的、走私汽车的、贩卖毒品的,五花八门的所谓“开发”,闹腾的整个南疆一派火热景象。如今是时过境迁,走私贩毒一卡紧,缅甸又不搞商品经济,我们的所谓边贸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其他的各种附加开发活动随之降温,瑞丽变的冷冷清清,连旅游者也不多见了,每天从昆明只有一到两班飞机飞芒市,与昆明飞版纳的每十分钟一班飞机相比成为非常大的反差。

瑞丽位于瑞丽江畔,因江得名,含吉祥、美丽的意思。这是一个只有十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少数民族占 6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傣族。瑞丽最著名的是她那迷人的南亚热带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是孔雀的故乡,是遍布凤尾竹的土地,是一个美丽富饶、风光欹丽、令人神往的地方。碧水清波的瑞丽江沿国境线穿流而过,山坡上高高的耸立着挺拔刚劲、满树火红的攀枝花,平坝里到处是高大的仙人掌、碧绿的麻桑蒲、浓绿的柚子树、成片的芭蕉林和芒果林、遮荫闭日的大青树和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以及像芦苇一样开着花的奇特的甘蔗林。傣家寨子里户户的竹楼都是用仙人掌或绿竹篱围隔开来,既独立成院又不相互隔绝。优美动听的傣族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瑞丽风情的真实写照。

傣语称瑞丽叫“勐卯”,意为雾蒙蒙的坝子,解放前以瘴气肆虐闻名,因此瑞丽又称为雾城。瑞丽地处德宏州的西南部,三面与缅甸相邻,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与缅甸的木姐、南坎成为三角形的布局,国境线长达140多公里,许多寨子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座城市”的独特的边境风光。一井两国、一寨两国、一房两国的现象到处可见。在瑞丽→弄岛的公路上,有一个叫芒修的傣寨,公路边上就是界碑,边防检查站就设在公路旁边,下了公共汽车走上十步就能出国。当然,我们这种持边境通行证的人是不能随便走出这十步的。而对于边民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境线,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寨子的乡亲嘛,甚至本来就是一座竹楼,哪里有什么边境线拦得住“这边”和“那边”?

三、 南坎:中国游客国际下乡

在德宏州国旅胖司机老杨的护送下,我们从弄岛的丙冒口岸步行出境,经过边防检疫站时,每人被强制派卖了一小包黄连素,此举令我们一行不得要领,后来才知道这并非多余:原来缅方既贫穷又不卫生,当局怕你出国回来拉肚子,先来个有备无患。

出了中国武警检查的关口,没见到任何缅方的验证和守关的检查站就进入了缅甸境内。这里是陈毅老总写下“共饮一江水”诗篇的地方,中方在此建了一个很美的雕塑:一个肩担水桶的傣家少女和一位头顶水罐的缅甸少妇在井边相会。缅甸南坎旅游集团的“罗小猫”(“小猫”即小姑娘)和老杨做了交接,缅甸南坎到木姐的旅程由小猫负责导游。罗小猫可真是名副其实,身高大约 1.48米,体重不超过 40kg,但皮肤却不象在瑞丽见到的缅甸人那么黑,一问才知道是缅籍华人:真正的缅甸人根本不懂搞旅游赚钱,所有会赚钱的都是华人。从这里坐上缅方的渡船,两分钟就到了对岸,好象还没看到城市在哪里,我们就被告知已经到了南坎旅游集团的大院内。本以为稍息片刻就会去逛市容或看风景,哪知整个上午的活动就是在这个院子里购物和看人妖。我从没有旅游购物的习惯,也根本不懂金银玉器和工艺品,对变态的假女人也提不起任何兴趣,考虑到缅泰等国的导游是没有工资的,为了表示尊重小猫的劳动,也为了打发这没有任何去处的时间,还是从导游手中买下了 50元一张的人妖表演门票。

好不容易吃了中午饭看过人妖的蹦跳之后,终于等到观风景的时候了。车子出了旅游公司大门,看到沿途都是一些散乱的竹楼,便问小猫:南坎城在哪里?答曰:这里不就是吗?小猫指了一下路边一幢三层楼、全部建筑面积不会超过三百多平方的建筑说:这里就是南坎市政府大楼。我的天!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我可是只有墨镜),这种“大楼”别说去和浙江农民的小楼去比,就是和四川城郊农民的小楼比也相型逊色。整个“市”实际就是一些散乱的竹楼和土墙建筑堆集的“三乱”建筑群,见不到街道的模样,除了一些竹楼下看不见亮光的小店铺之外,找不到一家象样的商店。偶尔见到一两座真正的小洋楼,细看看都是华人的住宅:门两旁的中文对联可以作证。

从南坎到木姐的三十多公里“柏油马路”被小猫称为“免费按摩路”,感觉象是坐在游乐园的碰碰车上跳来跳去。公路上的桥更是吓人:砍几根粗大的木头并排倒在河上就是大桥了!据小猫说,就是到仰光也只有这种路,别打算有什么几级公路。两市之间几十公里路除了看见几辆用中国拖拉机改良的大客车和六、七辆商标为 COROLLA的越野车之外,没见到其他任何车辆。好不容易在木姐城边看到一辆轿车,细看车牌是“云N*****境”,原来这还是德宏州的边境车。

经过这次国际下乡的经历,我明白了为什么缅甸的毒品屡禁不止:老百姓几乎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罂粟!而缅甸政府的无能又使得贩毒集团无所顾忌:缅甸军人是终身制服役,且军政一体,军营里随处可见五六十岁拖儿带女自己烧饭吃的老兵,可以想见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在缅甸,一等公民是和尚、最好的房子是奘房(缅寺)、年轻力壮的人不是想到去为国家建设效力而是一定要去当和尚、人们有了钱首先想到的是修奘房而不是再生产……如此下去国家怎能不穷?

四、姐告:街头游弋着外国流浪汉

在瑞丽的边贸商品街和姐告口岸一带,常可看到一些皮肤幽黑、身材矮小、眼睛很大、鼻子较直身穿花格筒裙的男人,他们是从缅甸过来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这些人整天在口岸附近流浪,有时帮助进仓库的货车卸卸货挣点钱,有时三五成群的站在街边什么也不做。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和住址,大部分是白天进来、晚上又回缅方,有些人也偷偷在瑞丽的贫民窟里住。从形象上看他们和印度电影《流浪者》里的拉兹差不多,只是“尺寸”要小一些。他们会在你逛边贸街时突然过来拍拍你的肩膀,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跟你打招呼:“好久没见你啊!”,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半天回不过神来。其实,他是与你拉近乎,希望你买他手上的劣质玉镯或是小玉挂件,晚上逛边贸市场遇到几个这种人真让人有点心虚。国旅的老杨说,不用怕,这些人虽然卖的全是假货或者低档货,但是偷抢扒拿的事好象还没听说过,毕竟他们没有正式的中国护照和边境证件,犯了事可没有他的好果子吃。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也算是边城瑞丽的一景吧。

五、宗教:缅寺、奘房、小和尚

整个傣族地区都和缅甸、泰国一样,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即俗称的小乘佛教)。在瑞丽,几乎每个寨子都有一座小型寺院,傣族人称“奘房”(这与西双版纳的“缅寺”在叫法上和外观上都有一定差异)。奘房附近必有大青树,大青树下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傣家小朴哨:傣族小和尚是可以串朴哨的!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小和尚可以谈恋爱”。原来奘房只是傣族男孩的学校,只有很少和尚会终身出家,而绝大部分人只是把奘房当成一所学校,当成一个镀金的地方。在傣族的传统意识中,只有当过和尚的男人才是有文化、有地位的上等人。虽然现在国家为他们办了许多民族学校,男孩女孩都有了上学的机会,但人们思想深处还是认为只有当过和尚才算有文化。当然当和尚的时间不一定很长,甚至可以短到以天为计量单位。在瑞丽的大等罕民族村,我看过一个小和尚出家的表演仪式:披红挂绿的小男孩在家人和一大帮花枝招展的小朴哨的簇拥下,敲锣打鼓地来到奘房剃度,就象是汉族人家办喜事一样,丝毫没有要脱离红尘的寂苦和离愁。让人看过之后不由得叹息:这种既可抬高身份又不需要崭断俗世情思的和尚,可真让人羡慕啊!如果你潜心向佛而又舍不得儿女情长的话,到傣乡去当个和尚倒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六、德宏:大青树的故乡

“哪里有傣家,哪里就有大青树”。大青树是傣乡的标志,大青树下有傣家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在整个德宏州,只要你走进傣乡,无论是村头还是寨尾,不管是路边还是寺旁,到处都能看到那树冠高大、干粗叶肥、气根垂地、四季常青、独树成林、如绿荫华盖般的大青树,点缀出好一派浓绿的南亚热带风光。

榕树并非云南独有,这种高大乔木在我国的闽、粤、桂、琼等省并不鲜见。我是南国人,曾在刘三姐对歌的那棵大榕树旁生活过多年,也曾见过不少“独树成林”的榕荫景观。但是当我走进德宏之后才知道,只有这里才真正算得上是大青树的故乡。在傣家民俗中,大青树是“圣树”,它泛指榕树、黄桷树、菩提树等等高大常青的桑科榕属树种,一些树龄古老而又雄姿勃发的大青树往往被敬奉为寨神。 11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自缅甸传入德宏,大青树(菩提树)又多了一顶佛光闪烁的桂冠,成为佛教圣树。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信徒,在建寺立塔时都要种植大青树,以示功德和纪念意义。因此在傣族地区,凡是缅寺和奘房以及金塔附近,总是生长有历经百年的大青树。

德宏是大青树的故乡,据统计德宏境内百年以上的古榕就有600余株,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多次在《西游记》、《孔雀公主》、《边寨烽火》、《漂泊奇遇》等影片中露面的瑞丽芒岭的“独树成林”:它苍髯虬枝,气根垂地不下百根,古老和年轻的生命和谐地共存一体,比众所熟知的西双版纳打洛那棵“独树成林”还要更古老、更气派、占地面积更大。在芒市和瑞丽城内都有几株高大的大青树作为街心花园的中心景观,虽不敢言独树“成林”,但其主干和气根形成老、中、青、少四世同堂的景象仍是十分壮观的。此外在盈江县的铜壁关还有一株树龄400多年的大青树,其株高 40余米,主干胸围 9米,气根号称108条,树荫覆盖近六亩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榕树,被誉为“中国榕树王”。傣家人常把大青树下的绿荫当成是天然的集贸市场,村头寨尾路口的大青树下经常可以看到傣家人在那里摆摊设点,卖一些热带水果或者是烤饵块、烤鱼干、凉拌饵丝等小吃。坐在这样的地方品尝上一些傣家风味,常让人想起那南行漂泊的赤脚文人艾芜:他经常在走的精疲力尽、饥肠辘辘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有一株大青树,于是走上前去摸出几文钱来买上一块烤饵块或者一碗凉拌饵丝,匆匆吃下去之后又坚定地迈步走向南方……

七、归途:看到小卜哨丢包

年初三,我们的行程已满,该是返程的时候了。车子刚出瑞丽,就发现路边不时的有三五成群的傣家小卜哨,她们头戴成串的彩花,脸颊上涂抹着花猫咪一样的凉爽粉,身穿粉红色短上衣,由于下着毛毛雨,外面还笼了件不扣扣的小西装,下身着彩色筒裙,打扮的真可谓是花枝招展,沿着公路边走边说笑着什么。我想可能这是哪家姑娘出嫁,她们应该是我们内地人所说的伴娘吧?从畹町到遮放是平坝地段,公路两边这种打扮的小卜哨越来越多,而且还看到路的另外一边往往是一群傣家小伙子,我不禁怀疑起来,哪有这么多冒雨在公路边迎亲的年轻人呢?于是便注意着观察路边人群的举动,这时一辆汽车从对面开过来,由于下雨路滑,车速不快,使我有幸看到了令人激动的一幕:在车子开过路两边姑娘和小伙的一瞬间,姑娘们“喔——喂!”的一声呼喊,隔着公路和汽车迅速抛出了一个个物体,小伙子们则跳起来接在手中:啊—是丢包!!

原来影视作品中大家看到的丢包习俗,实实在在的是傣家现实生活的写照,不同的是影视上反映的多是在凤尾竹林里,而现实生活却是在公路两边。哦,傣族青年太浪漫了,这真是诗歌一样的生活啊!老杨告诉我们,每年的春节期间是傣家少年谈情说爱的浪漫季节,傣族是完全的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十五六岁以上的姑娘都会出去丢包,当然不是象舞台上那样丢一次包就订下终身,而是把丢包当成一种交际的形式,丢多了当然就是有意思啦。至于为什么要隔着公路、隔着汽车丢?这大概是现代丢包的一种创造吧?我猜想那是为了防止丢的时候尴尬,丢过去万一对方不接招也不难为情吧?能在傣乡欣赏到这种原始的爱情游戏,真是不虚此行啊!

西方人古代没有西药那病了吃什么药?

古代劳动人民,因为所处的社会背景,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是相同的。世界各地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也多相同。

1,首先想到的是祈祷,祈求上帝保佑。

2,利用筮术。相当于现今的跳大神。

3,向大自然中寻求邦助。所以人们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古西方人也同样如此, 受到古埃及文化的影响,欧州人多用植物、动物、化石等治疗疾病。据记载古罗马医学典籍就记载了540种植物,180种动物,100种矿石用于治疗疾病。公元28年希腊人Pedamius.Dioscorides完成了《药物学》,记载了600多种药用植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附有彩色植物插图的草药著作。

4,放血疗法,受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的四体液学说,认为血液、粘液、黑胆汁、黄胆汁在体内相互平衡。放血疗法成为西方古医学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5,熏蒸、灌肠、灼烧、苦练等方法。

古代西方医学,是指十六世纪以前的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州医学和阿拉伯医学。这个期间主要是医学的萌芽,多为经验医学。十六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后,结束了古希腊的学说。隨着显微镜的发明,细菌、细胞的发现,从此一种薪新的医学理论被发现,西方医学向现代化医学迈出了强劲步伐。

山西有哪些除了面食之外的好吃的?

作为一个南方人,来到北方读书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但作为一个吃货,我却在山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充分感觉到了味蕾上的享受。其实山西不仅仅只有面食和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一尝的美食。

长治卤肉羊汤:山西长治地区的卤肉羊汤,可是当地的名菜,羊肉香而不膻,嫩而不柴,色泽明亮,让人闻其香而思其味。

定襄蒸肉:虽然叫做蒸肉,但是这道菜蒸的可不是纯肉,而是以土豆,淀粉,肉糜加之调味料,做出来的有肉香却不见肉影的一种特色美食。此菜冷热均可食用,味道堪称一绝。

大同兔头:初到大同的朋友,可不要被这道特色美食的外表吓蒙,如拳头大小的兔子头,一锅一锅的出现在大同大街小巷的餐馆之中。兔头的味道有酱香,有麻辣,滋味那叫一个足,吃着那叫一个过瘾。

平遥牛肉:“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这是对平遥牛肉的描写,据说慈禧太后吃了以后都赞不绝口,可想而知这平遥牛肉是何等的美味,这是来山西一定要吃的东西哦。

忻州瓦酥:忻州的瓦酥虽也是面食,但外地人想必是没有听说过的,但是来到山西,不得不尝尝这特色的面食制品。

黄米油糕:油糕全国各地都有,为什么山西的黄米油糕出名呢?它不同于江米糕那么细腻嫩白,嚼劲十足,而且可以做各式糕点。山西的黄米糕,属于粗粮,吃着养人,接地气儿。

花馍:山西人出了名的手巧,剪窗花,做花馍,处处都能展现心灵手巧。一个个的花馍,又暄又白,造型独特,来到山西不见识这巧夺天工的花馍可是吃货们的一大损失。

鸡蛋醪糟:太原市荣茂园海子边小吃部的鸡蛋醪糟久负盛名,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

太原号腐干:是山西省著名的“三腐”之一,早在宋代已有名,迄今800多年的历史。此品由“太原豆腐干”演变而来。这种号腐干质地密实细腻。

金银枣:是太原市传统名点,历史悠久。炸制好的金银枣,外黄内白,酥脆而无硬心,味美香甜。

沙棘琼浆:是清徐露酒厂生产的一种高营养、高档次的甜型水果酒,是一种高级饮料酒。1987年第二次全国沙棘产品质量评比获金杯奖。

猪血灌肠:这是是一道山西小吃。主料是猪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头巷尾均有摊点销售山西小吃猪血灌肠,它既可凉吃,亦可炒吃。

过油肉: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来山西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