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址瓷器拍卖公告,三爪龙带内府款的瓷器是哪个时期?
三爪龙带内府款的瓷器是元朝的。元朝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钧窑色天青,月白为多,有红色窑变者更佳。因为窑系内窑口众多,这里以河南神垕正窑口为主。鉴定要点:1,釉水肥厚,侧光看多有不平。口沿流釉后,变稀薄呈黄褐色,且流痕自然。2,底足露胎处,呈现土黄色胎体,胎质不甚细腻,但也不太疏松,有干硬感,有的刷护胎釉。一般修足刀痕较为利索。3,如有窑变红,应与釉结合紧密,以沉稳,晕散,有流动感为真。4,宋金代秞水更加纯正,上秞到底,而明代上秞不到底,有流动和积釉现象,胎秞结合处,窑火信息丰富,呈褐黄到褐黑渐变。5,时代越早,釉面越匀净,莹润,柔和的宝光呈漫散射状。6,釉面由于土埋,多有绿黑色土沁,蚯蚓纹等。7,由于胎质原因,用手叩之,声音多沉闷,短促!
定字款瓷器是定窑吗?
您好,在解答您的疑问前,先说下定窑瓷器的历史,也为其他网友做下科普。里面也会有您关心的问题。
宋代是中国瓷器烧造的一个巅峰,瓷器经过漫长的积累,在宋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其中“汝官哥定钧”被称为五大名窑,其中咱们说的定窑以烧造白瓷闻名,创烧于唐代,极盛于北宋和金,终于元代。当然,定窑也烧造黑釉,酱釉等,在文献中被称为“黑定”,“紫定”,“绿定”。相对于其他四大窑口,定窑瓷器的存世量是比较巨大的,定窑历史上只有过短暂为朝廷烧造瓷器的经历,所以精品并不多,定窑瓷特点为胎骨薄,制作精细,颜色干净,瓷化程度高。
关于如何鉴赏定窑瓷器,有以下四个要点,其中包括您题目中说的款儿。
造型定窑造型品种较为丰富,盘、碗、灯、炉、盒、瓶、枕、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盘、碗生产量最大。窑址遗存的瓷片中,约有80%均为盘、碗。盘、碗有尺寸较大的,如碗有口径近30厘米的,则为其他窑中少见。瓶的种类亦较多,有直颈瓶、净瓶、梅瓶等多种。枕有白釉孩儿枕、剔花腰形圆枕,前者故宫博物院仅存一件真品,另有十余件,均为明代所仿。乐器有白釉和黑釉画花腰鼓,前者早年出土一件,已流散国外。壶在传世品中比较少见。
1,看胎质
定窑瓷器多为白胎,尤其宋代产品,几乎都是白瓷胎,胎质十分坚硬。这是因为原料中含氧化铝量较高。宋代制瓷追求仿玉,也就是烧造出来的瓷器得有玉质感,玉质感佳者为上品,尤其是宫廷用瓷,玉质感是标配。因此,当一件定窑瓷器拿在手上,无论是白定,黑定,首先要看有没有玉质感,真品定窑瓷,釉水莹润灵动,仿佛白玉。而仿品多因釉料和烧造温度难以掌控,而缺乏玉质感。常见仿品的特征为:釉色苍白,气韵呆板。即使个别有玉质感的仿品,看起来也会明显的色彩新,有火爆的感觉。
2,观察釉色
定窑釉色呈典型的象牙白,自从五代以后,定窑器施釉前已经不再施化妆土,因此釉水颜色白中微泛黄,有所谓“象牙白”之感,少量质地差的釉色也会白中闪灰黄,白定施釉较薄,呈半透明状,所以在最薄处能够看到胎体的颜色,在瓷器的折腰处也会看到因积釉而呈浅黄绿色,积釉处气泡大小不一,通透稀疏。仿品很难做出该种釉色效果。
3,“竹丝刷痕”
真定窑瓷器,一定要看到竹丝刷痕。在定窑瓷器制作工序中,有用竹丝刷子旋修半干胎体这道工艺,因此,胎面上都会留下竹丝刷痕,这可以通过釉面稀薄的地方看出来,是鉴定定窑瓷的关键所在。仿品基本没有这个痕迹,个别作假的刷痕,显得生硬拙劣。
4,“蜡泪痕”
定窑瓷器釉面常常见到“蜡泪痕”,这是由于施釉不均匀,在入烧时釉汁下流导致的。垂流釉的下部仿佛烛泪凸起呈球面,色泽浅水绿色。这种蜡泪痕只出现在定窑盘碗的外部,是否具有蜡泪痕是也是坚定定窑瓷器的一个基本要点。不过并非所有的定窑都有该痕迹。只是有泪痕比没有泪痕更容易确定。
铭文(款儿)定窑底款有刻文字的,其间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种。上述款识,均是未烧之前刻于上的,其间“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窑址中出土过瓷片。此外,定窑传世品中还有宫殿玉工刻款的,其铭文均与宫殿修建有关,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其用途非常显着,当为皇宫平分配到各殿中运用的符号。因是宫殿玉工所刻,其字体非常整齐。像您说的上面有一个“定”字的,很少见到。
另外,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飞禽、走兽、游鱼为主,人物纹比较少见,仅见于少量的婴戏纹。花卉以牡丹、莲花居多,菊花次之。飞禽以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为主,多与花卉组合成布局工整的图案。如鹭鸶、鸳鸯多与莲花组合,孔雀多与牡丹组合,走兽以龙纹居多,狮子纹较少见,游鱼多为成对的双鱼,人物纹非常少见。曲阳出土过印花狮子舞纹盘。
婴戏纹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宋代婴戏纹较为流行,各窑均有婴戏纹饰,而婴戏三果纹则为定窑独有。其三果为桃、石榴和枇杷,三果与三婴间隔排列,器上满饰缠枝,三婴姿态各异,双手拽树枝,分别骑、坐、立于枝上,赤身跣足,婴孩天真顽皮的姿态颇有神韵。
印花、刻花、画花中均有大量龙纹,似与为皇宫烧贡瓷有关。宋代诸窑中,饰龙纹最多的当属定窑。盘、碗、瓶等造型上,均有龙纹出现,其构图多呈圆弧状的盘绕姿态,瓶上龙纹则龙体弯曲,龙爪狂舞,凌空飞行,颇有腾云驾雾之感。
仿品仿定窑始于元代,山西霍县窑即以仿定窑而颇有名气。据明代万历时文献载,有制陶艺人能仿定窑瓷,如周丹泉等,但其传世品目前无法确认。故宫藏有明代仿定窑产品,盘、碗、枕均有,但具体时代难确认。清康熙以后,景德镇有仿定窑产品,釉偏黄,多印花,无竹刷纹和泪痕,极易与真品区分。
80年代河北曲阳曾恢复定窑生产,仿定窑产品很有成就,主要是白釉刻花和印花产品。仿品与真品有一定差别,主要是仿品多系现代工艺成型,造型如盘、碗、瓶等,与真品相比过于工整,没有古代手工制作的那种古朴作风。胎体虽没有什么差别,但釉色则白中闪出的黄色过于轻浮。现在市场上已有将曲阳新仿产品作IH后冒充古物的,也须仔细辨认。最近几年曲阳用制工业瓷的一种原料仿制定窑产品,颜色为灰白色,个别的也有泪痕,釉面半失透,很像定窑产品,但真品为白瓷中偏黄,仿品则偏灰白色。
最近几年还有东北地区个体户仿定窑产品的,也系手工制作,“泪痕”等主要特征均具备,十分逼真,要仔细辨认其作旧痕迹及造型上的微小变化,需与真物放到一起比较,方能看出微小差距。
青窑的遥指位于哪一省?
青窑以瓷器成色“上品为青”而名,为明代景德镇烧小器的宫窑。
明代御器厂官窑分六种,即风火窑、色窑、大小悭蟥窑、大龙缸窑、匣窑、青窑风火窑是总称,色窑和风火窑就是锦窑,匣窑是烧匣钵的二真正烧瓷器的只有龙缸窑和青窑而龙缸窑又只限烧造龙缸。
青窑就是官窑中烧造除龙缸以外的各种瓷器的瓷窑。比龙缸窑小,前宽五尺,后五尺五寸,入身四尺五寸。御器厂每窑烧瓷器三百余件,民间青窑可烧千余件。自入窑起火至火止封门,前后须五天。明嘉靖以后,御器厂开始将部分制品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分派给民窑烧制、这种承担烧造任务的窑也叫“青窑”,或叫“包青窑”。所谓包,不仅烧,也要包作。在一般情况下,由官窑出样品,由青窑按样烧制,到了清代,御窑厂几乎全部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所制产品按数给值。
所以,青窑的窑址位于江西省。
宣德青花五彩什么级别?
宣德青花五彩我认为是一种比较稀少的高级别瓷器,存世量比青花瓷器少得多,它是用苏勃泥青料直接点画,没有钩线,配以颜色鲜艳的矿物质五彩,吸取着人们的眼球。我有幸收藏到一对〈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八棱瓶,所绘人物栩栩如生,特地提请大家注意观察,除了青花发色晕散,五彩上除了红彩,其他彩上都布满了开片,用肉眼直接能观察到。至于说到珍贵程度,我认为不便多讲,能夠拥有就是缘份。
下面我把它发给大家共享。希望大家能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