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瓷器价格,如何分清楚豇豆红釉霁红釉和郎窑红釉?
昨儿个还和朋友说起,我说最近我喜欢姜黄色,刚收了大衣和短靴,朋友直接给我来了句,老土,今年最流行的是铁锈色,诺,就是下面这张模特的颜色。
我一看到模特身上这颜色,想着这不就是霁红么,多好听的名字呀,偏偏给取个铁锈色。
在中国的色谱里,有很多颜色的名字都很美,有的光听名字都能让人想入非非。
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
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
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号北江)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最高不过20cm。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
豇豆红釉莱菔尊,清康熙,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
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霁红釉笔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反映出康熙时器物造型的多样性。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霁红釉梅瓶,清康熙,高24.2cm,口径3.4cm,足径7.8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霁红釉胆式瓶,清雍正,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
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面匀净,色泽纯正。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耀州窑均有烧造。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诗句。
霁红釉玉壶春瓶,清同治,高29.5cm,口径9.4cm,足径10.8cm
瓶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外撇。外施霁红釉,瓶内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款。
道光以后红釉色泽多似红芸豆色,故有“芸豆红釉”之称。此瓶的釉面有深浅变化,主要呈芸豆红色。
郎窑红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
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口微敞,短颈,肩以下渐收,胫部外撇,圈足。无款。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此尊形体端庄挺拔,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郎窑红梅瓶,清康熙,景德镇制
鲜红釉盘,明正德,高4.9cm,口径20.3cm,足径13.1cm
盘敞口,弧壁,圈足。俗称“窝盘”。内施白釉,施红釉,无纹饰。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作工精细,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塌,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罕见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
自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产品渐少,传世的正德红釉瓷器颇为少见,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生产渐入困境,可能技术已经衰退。
鲜红釉盘,明宣德,高4.2cm,口径20cm,足径12.5cm
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釉色纯正,是宣德红釉瓷的代表作。
鲜红釉碗,明宣德,高8cm,口径18.9cm,足径8cm
清宫旧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宣德朝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釉器更胜一筹,出现了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
宣德红釉呈色浓艳,又往往在器物转折变化的棱角处隐现胎骨而呈现白色筋脉,增添了观者视觉的变化,耐人寻味。这时的红釉器造型更加丰富,除碗、盘、高足杯外,洗、炉、梅瓶、僧帽壶、卤壶、梨式壶等亦多见。辅助装饰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
此碗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为烧制时,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显露出胎色,这种现象俗称“灯草口”。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宣德后,红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时才恢复。
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cm,口径19.3cm,足径11.7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
鲜红釉葵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葵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凭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作为一个瓷器爱好者,空空最近准备开始受霁红的碗盆啦~
有翡翠、和田玉、蜜蜡、南红、小叶紫檀、海黄等鉴假估价的问题,可以关注文玩讲堂,私信我们,我们会尽力回答。油炸串怎么做?
大家好,我是(虾哥小厨)虾哥,关注我带你看一千道大虾不一样的吃法
炸串谁炸都差不多主要在于料,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专用料,大家可以条件有下的试试,非常好吃
油炸麻辣串的做法
介绍:油炸麻辣串可现场加工、即买即食,回味悠长的独特风味更是一绝。所用原料可自制(如豆腐、鱿鱼、人造肉、素鸡、猪肉、牛肉、羊肉、鹌鹑蛋、蘑菇,青椒、素菜等),也可使用成品(如里脊肉、脆鸡排,脆牛排,棒棒鸡,鸡骨串等)经油炸后再刷上专用刷料(油干料)或者各种调味酱,鲜美润滑、油而不腻。这里主要介绍油炸麻辣串专用刷料(油干料)的配方,以及其他多款参考调味酱、烧烤酱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油炸麻辣串专用刷料(油干料)的配方: 孜然1500克,辣椒面250克,鸡粉250克,王守义麻辣鲜200克,花生米250(干炒去皮),芝麻250克(干炒),去皮葵花子250(干炒),腰果100克(干炒),以上原料全部打成粉(或者干磨机或者小石磨磨成粉状),加150克咖喱粉,放入容器内,色拉油1500克、鸭油500克烧热倒入,搅拌均匀即可。 注意:如果是少量制作,可以将花生、瓜子、腰果等入净锅,加入适量的粗盐,小火慢炒成熟(用盐传热可以避免将坚果炒糊),但磨成粉末后要少加盐或者不加盐。千万不能用油炸制干果,否则含油量过大会磨成浆糊。 注:精盐的用量可根据原料咸度及顾客口味适量添加。
其他多款参考调味酱、烧烤酱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一)秘制烧烤汁制作方法: 制作: 1、将500克上等脱皮孜然、500克芝麻洗净,控干水分备用。 2、净锅上火,烧热时下孜然、白芝麻小火煸炒至香气十足,用手搓孜然、芝麻至碎为止。 3、另锅上火,放入调合油1千克(花生油、瓜籽油、色拉油二4:3:1),立即下500克辣椒粉、220克熟牛油、300克鸡油小火靠至油微开冒泡,加入300克红方腐乳汤、800克天津利民辣酱,200克冰糖,200克郫县红油豆瓣酱小火靠至微开。 4、加入80克五香粉(丁香、茴香、桂皮、花椒、八角、山奈的比例为2:1:3:2:2:1)、100克香茅草水(香茅草100克入400克80℃温水中浸泡20分钟)中火烧开,加入200克黄豆酱、300克喀左陈醋、600克东古一品鲜酱油、200克芝麻酱、500克蒜水(500克净蒜榨成蓉加300克水拌匀过滤)、50克姜汁、200克花生碎中火烧开。 5、下炒好的孜然、芝麻,中火烧开,小火熬制40分钟后,加人150克香油中火烧开,关火即成。 关键: 1、孜然、芝麻必须挑洗干净。炒孜然、芝麻时必须用小火,最好是用文火。郫县豆瓣必须经剁细,越细越好。蒜水制作时,必须将其过滤至无蒜渣。 2、香茅草浸泡温度应控制在800C士5℃左右,时间不能太短。熟花生碎可提前用调合油厂炸制。在炒制烧烤汁时必须不停地搅动。 3、此烧烤汁还可作为肉串、鱿鱼、豆制品等麻辣串原料优质调料酱使用。 (二)自制烧烤酱: 亮点:酱香浓郁、蒜香开胃、有五香味。 适用:烧烤类菜(如香炸鱿鱼)或者煎制菜品(黄花鱼等)的调料或腌料。 原料:王致和腐乳汁50克,甜面酱20克,天津蒜蓉辣椒酱100克,李锦记海鲜酱10克,味噌(日本调料,类似酱油,超市有售)10克,柠檬汁5克,辣椒面30克,花椒面15克,孜然面30克,熟芝麻30克,色拉油50克,清水50克。 制作方法: 1、锅置于火上倒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辣椒面,小火翻炒均匀,倒入腐乳汁、甜面酱、蒜蓉辣椒酱、海鲜酱、味噌、柠檬汁,加进清水,小火熬5-6分钟后倒入碗中冷却。 2、将花椒面、孜然面、熟芝麻倒入冷却后的酱汁中搅拌均匀即可。 制作关键:花椒面、孜然面一定待酱汁冷却后加入,否则香味散失。 (三)其他烧烤酱配方: (1)蒜蓉烧烤酱(肉类蔬菜类皆可): 天津产利民牌辣酱1袋,水泡蒜末5克(凉水泡透去掉水份),孜然粉1克,.芝麻粉2克,黑胡椒粉1克,绵糖1克,吉士粉0.5克,五香粉1克,特鲜粉3克,味精3克,豆油5克,加凉开水30克调和味稀糊状备用。 适合烤制的品种:所有肉类、带壳类的软骨类海鲜、如鱿鱼、墨鱼仔、笔管鱼、蛤蜊、毛蛤、青口带子、小海鲜类等,蔬菜绿色的基本都可以使用,如韭菜、菠菜、辣椒、青椒、茄子等含淀粉的菜类。肉类中的板筋、鸡珍、鸡心、脆骨、毛肚、热狗肠等不好入味的菜品都可以使用。 特点:鲜咸微辣,蒜香浓郁,适合大多数菜品。 (2)韩式烧烤酱(酸甜微辣): 韩国辣椒酱50克,吉士粉1克,芝麻粉3克,特鲜粉3克,盐1克,味精3克,调和油5克,加凉开水20克左右调匀备用。 适合韩式自助烧烤肉类沾食或刷制食用,土豆片、红薯片、馒头等含淀粉的菜品也可以使用。 特点:色泽红润艳丽,适合口味清淡的地区 (3)香辣烧烤酱: 四川豆瓣酱(剁碎)10克,四川产香辣酱(天年或合川牌)50克,十三香2克,五香粉3克,芝麻粒5克,味精3克,大豆油10克,凉开水30克调匀备用。 适合肉类口味重的地区,吃麻辣口味的可以添加麻辣粉3-5克。 特点:香辣味厚,酱香浓郁,适合口味浓厚的地区。 特别注意:用酱烤的菜品原则上不用撒制盐(请根据当地口味自定) (四)烧烤飘香酱的调制 配料:泡椒500克,芝麻酱150克,花生酱200克,辣椒油40克,大蒜仁100克,花椒粉30克,味精80克,特鲜1号1包,鸡精100克,白糖20克,精盐40克。 制法: 1、先将泡椒剁细,大蒜瓣剥皮捣烂。 2、用一瓷器装入芝麻酱、花生酱、大蒜细沫、花椒粉,特鲜1号、鸡精、白糖、精盐等拌和均匀。 3、用菜油烧到八成熟放入泡椒细沫炸香,然后倒入瓷器调好的料中盖上盖子,冷却后再尝一下,如果咸了,适当放点白糖味精,淡了加点盐即成飘香酱。
豆角怎么催芽最快最有效?
豆角用温水催芽最快最有效。
在种植豆角种子之前,需要把豆角种子放到阳光下两三天,这样就可以让豆角种子停止休眠,然后把种子放到温水中浸泡催芽,水的温度控制在三十度左右即可,大概需要浸泡五六个小时,如果豆角种子的皮出现膨胀,我们就可以把它拿出来,然后用清水把豆角种子清洗干净。
明代建文青花釉里红瓷器特征?
在釉下的红彩釉,经火一次性高温烧成。釉里红彩瓷最早呈现在元代,景德镇初次烧制成功,但并不完美。因为烧制技能难于把握,元代釉里红多烧成黑色或黑紫色,成品率适当低,尽管如此,可是开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把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能,呈现了很多的精品,如洪武釉里红双耳瓶。宣德时的釉里红,瓷器颜色更为艳丽。成化时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呈色淡雅鲜亮。万历时釉里红瓷以釉上汞红代之。万历官窑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等,其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非常顺眼。天启时也有青花釉里红,色彩不鲜,非浓即淡,釉面淡薄,画意粗豪,釉里红大多用在部分或装点于图画中,崇祯时未见釉里红商品。
老人常说的歇后语?
一、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二、阎王拉二胡——鬼扯三、小刀喇屁股——开了眼了四、老鹰打饱嗝——没少吃鸡五、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六、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七、被窝里放屁——能文能武八、公厕里扔手雷——引起公粪(愤)九、脱裤子撵老虎——既不要脸又不要命十、癞蛤蟆跳悬崖——愣装蝙蝠侠十一、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十二、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十三、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十四、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十五、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十六、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十七、坟头上烧报纸——糊弄鬼十八、屎壳郎照镜子——臭不要脸十九、唱戏的腿抽筋——下不来台二十、老鼠给猫捋胡须——没事儿拼命找刺激二十一、癞蛤蟆上公路——愣充小吉普二十二、歪着嘴吹风——一股子邪气二十三、屎壳郎打哈欠——好大口气二十四、水仙不开花——装蒜二十五、五个人住两地——三心二意二十六、大炮打苍蝇——大材小用二十七、粪堆上开花——臭美二十八、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二十九、和尚分家——多事(寺)三十、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三十一、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三十二、曹丕的钱——未必(魏币)三十三、保护视力——小心眼三十四、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三十五、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三十六、猴子吃麻花——乱拧三十七、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三十八、棺材上抹胭脂——死要面子三十九、冷水烫鸡——一毛不拔四十、半空中挂口袋——装疯(风)!四十一、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四十二、茅坑里划船——奋勇前进四十三、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四十四、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四十五、断柄的锄头——没把握四十六、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四十七、腰里別扁担——横行霸道四十八、屎壳郎垫桌子腿——硬撑四十九、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五十、和尚的房子——妙(庙)五十一、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五十二、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五十三、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五十四、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五十五、王母娘娘请客——聚精会神五十六、蝉不叫蝉——知了五十七、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五十八、驴跟牛顶架—— 全靠脸上五十九、又住一起——难六十、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六十一、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六十二、冬天火炉夏天扇——用得上六十三、苍蝇掉在酱盆里——糊里糊涂六十四、一二三五六——没事(四)六十五、孔子搬家——净书(输)六十六、看见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识泰山六十七、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六十八、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六十九、裤腰上挂个老鼠——愣充猎户七十、看天说话——眼光太高七十一、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七十二、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七十三、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七十四、拉车子上树――难死拉夫七十五、小母牛坐蒸笼——吹牛七十六、和尚拖木头——出事(寺)了七十七、钢丝穿豆腐——别提了七十八、驴皮贴墙上——不象话(画)七十九、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煤)八十、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八十一、瞎子吃橘子――瞎掰八十二、卖布的不带剪刀——胡扯八十三、有胡子不剃——留须(溜须)八十四、二百五抽烟——净冒傻气八十五、叫花子放炮仗――穷开心八十六、做梦取媳妇——净想好事八十七、拿着棍子上厕所——狡辩(便)八十八、和尚丢了块腊肉——不敢吱声八十九、吃了砒霜上吊——必死无疑九 十、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九十一、老子为啥写道德经一一老子愿意九十二、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九十三、拽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九十四、树叶子过河——全靠浪九十五、两手空空上坟——净哄祖宗九十六、披着麻袋进牛棚——装犊子九十七、熊猫点外卖——笋到家了九十八、马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九十九、猪尿泡打人——打不疼,恶心人一 百、 癞蛤蟆找青蛙——长得丑玩的花
评论已关闭!